儿童说明牌,让小朋友们读懂文物展览
在大连现代博物馆“陕西周秦汉唐文物精华展”展厅里,每天都能看到很多父母和老师带着孩子们流连于各个展柜。小朋友聚集在文物周围;这些文物造型奇特,器身上有各式各样浮雕的动物触动着他们的好奇心。而造型古朴的鼎、簋、尊、这类文物往往无法吸引孩子们的目光。
另外,这些器物是作什么用的?它们是怎么做出来的?种种问题都困扰着孩子和家长,专业但缺乏趣味性的文物说明并不能提起他们了解文物价值和作用的兴趣。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利用本次展览,以“让小朋友也能愉快读懂”为目标,用儿童说明牌的形式让小朋友们也能读懂文物展览。
我们在展柜内特别为小朋友们设计了儿童说明牌,说明牌上的图案逗趣可爱,文字浅显易懂,高度也方便小朋友阅读。
▼ 展柜内的儿童说明牌
它是古人用来盛酒的,有的觥会搭配一个斗来舀酒。
它的名字为什么叫日己觥呢?
因为“日己”是这件觥制作者的名字。
簠也是盛装饭食的,它们都是长方形的,盖子和器身的形状和大小都一样,既可以合起来使用,也可以分开单独使用。
最早的豆是没有盖子的,用来盛放饭食祭祀祖先。后来古人的饮食越来越丰富,豆就开始用来盛放肉酱,酱汁,加上盖子可以更好的保持它们的香味。
古代的酒都是盛放在大大的坛子里,需要两个人一起抬放。甲骨文中的“尊”,就像两手捧着一只大酒坛。
爵是古人用来喝酒的杯子。中间是圆筒形的杯身,杯身的一侧安装一个把手,可以方便的把握和举持。
因为汤水都装在布袋腿里,这样火和锅的接触面变大了,食物熟起来就更快。
是为了在下面点火烧饭呀。三只脚的设计不但方便移动,还能防止晃动,古人就可以安心享用美食了!
这些装饰着精美纹饰的铜器其实是秦人宫殿的建筑构件。古代的宫殿都是木制的,“金缸”就是用来连接和固定木构件的。
“俑”便是代替活人给死者陪葬的“替代品”。眼前的这些裸体俑,在下葬时都装着木制胳膊,并且都穿着不同的衣服,由于时间久远,全都腐朽掉了,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
中国可是蚕宝宝的故乡,我们的祖先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人工养蚕了。蚕宝宝的主食是绿绿的桑叶,身体先是黑色,然后变成白色,蚕要经历四次脱皮,才能长成熟蚕,接下来我们可爱的蚕宝宝就开始吐丝结茧了!
饕餮(tāo tiè)纹可是占据青铜器时间最长的“爆款”纹饰。正面看起来像一个面向我们的长角大怪兽,它左右对称,单独看左右两半,又像两个侧身的怪兽,头靠在一起。根据颜色,你能找出它的五官吗?
你知道“秦”字的本义吗?
甲骨文中的“秦”字,正是表示双手拿着石杵向下用力舂打谷子,给谷脱壳。
长安是西安的古称,它的意思是“长治久安”。长安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是迄今为止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历史城的中国城市,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开元通宝是唐代使用的铜钱,“开元”是唐玄宗统治时期的年号,中国历史也进入了辉煌的鼎盛巅峰,号称“开元盛世”。何家村宝藏里曾出土了30枚用黄金铸成的开元通宝,称为“金开元”,是玄宗皇帝专门用来赏赐臣下的。
教育是博物馆当下的核心功能,如何在文物与儿童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孩子通过儿童说明牌等方式快乐地悠游于文物天地,是值得博物馆人不断探索的课题,为此大连现代博物馆还将继续做出更多有益的创新尝试。我们希望能在小朋友心中播下一颗探索、热爱、传承传统文化的种子,同时博物馆会为这颗种子的发芽、成长提供土壤和丰富的养料,成为儿童最好的文化启蒙和文化陪伴。
推荐阅读
光明日报文化记忆工作室
------------------------------
过去与现在
古老与时尚
从未停止对话
统筹:周华
责编:李韵 周华
文/图:大连现代博物馆
制作:孙嘉靖 杨雪丹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文化记忆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