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说】金茂资本杜林蔚: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精准产业投资思考
杜林蔚
金茂资本高级副总裁
北京大学化学生物学硕士、药学经济学双学士,专注于生命健康领域的私募股权投资,拥有十余年的领域内研究、产业及投资经验,对体外诊断、合成生物、生命科学、医疗器械等细分赛道具有深刻理解,主导投资了吉因加、豪思生物等公司。
合成生物学源于基因组学的发展,经过数十年的技术进步及创新,在各个应用领域已有相应成果,比如关注度较高的青蒿素、人造肉、大麻素等,在化工原料、生物农业、消费品和食品等方面均已有所突破。
其完全符合“碳中和”的要求,将成为ESG投资重点:生物基生产过程条件较传统化工温和,可以节约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生物基生产原料多为淀粉,葡萄糖等,相较于石油可再生;可以设计厌氧过程通路,完全不排放CO2甚至吸收CO2。合成生物学目前正在推动一场制造业革命,探索替代原料和原有生产工艺,并进一步延伸到性能更好的产品开发,实现“替代+创新+循环”,更加绿色环保,实现能耗少成本低。
资料来源:东吴证券研究所
从研究层面看,国内2022年合成生物学领域论文相比2000年增长超过20倍,2022年专利相比2004年增长近50倍,从趋势看合成生物学行业处于冉冉上升期,近几年专利布局越来越多,技术逐渐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资料来源:动脉网,数据截至2023年4月
从一级市场融资情况看,自2021年初开始,国内合成生物学就一直站在行业高点,即便是在一级市场相当低迷的2022年,合成生物学的热度也始终居高不下,项目融资轮次层面,早期项目获得融资次数更多。
合成生物学海外市场研究起步早,比较早布局且知名的公司如Amyris、Ginkgo、Codexis等,2015年左右进入产业投资快速发展起点,国内合成生物学起步略晚但与海外相比差距不大。随着合成生物学上游基因技术(基因测序、基因编辑、DNA合成等)的精进、资本市场对合成生物学的认可、《“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等多项政策引导,推动了合成生物学在当下加速发展。中长期看,碳中和政策会持续支持合成生物学相关产业发展,产业趋势向降低产业成本转变。
国内合成生物学目前仍处于大规模产业应用前夕,大部分合成生物学初创公司在中试阶段,商业化进程和大规模产业应用仍需时间,市场格局远未形成。以凯赛生物、华恒生物、川宁生物等为代表的上市公司在化工原料、医药中间体等的绿色生物制造率先取得大规模产业应用突破。从细分赛道看,化工原料、医药中间体、功效护肤原料、生物农业、高附加值化学品、可降解塑料等产品应用目前逐步显现突破趋势,值得重点关注。微藻基、秸秆基、固碳等负碳或减碳生产技术、替代蛋白等未来食品方式仍在发展早期,创新突破需要时间,传统产业巨头在此刻介入共同开发能促进商业化进程。
资料来源:金茂资本,以星号多少代表产业链各环节的壁垒
合成生物学全产业链均有很高技术壁垒,核心在于如何以绿色低成本的方式量产性能优异的生物基产品,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发展,中间涉及菌种发现改造、代谢通路打通、产出率提升、大规模量产等诸多核心壁垒。产业投资方在判断合成生物学项目过程中,可通过产业资源优势,在诸多方面为初创公司提供支持帮助,协助实现产品商业化。
●提供市场洞察力:由内部产业方提供真实的市场需求及应用场景,避免初创公司在选品和研发时走弯路
●开展联合研发及产品测试:通过国际水平的产品技术要求和先进的测试方案,帮助初创公司有效了解自身技术不足,可以不断加强改进
●提供应用场景和订单:待产品经内部产业方验证后,可直接为初创公司提供落地订单,有效支撑初创公司业务发展
●作为品牌背书:产业龙头的品牌背书可以助力初创公司在相关行业的品牌打造和业务拓展,并有助于未来开展新的融资
金茂资本是中化集团中国金茂(0817.HK)旗下金融服务平台,内部产业投资版块定位“精准产业投资人”,希望通过充分发挥中化集团产业优势,助力精准投资,实现合作共赢。在合成生物学领域,中化集团内部先正达(农业科技)、安迪苏(动物营养)、中化健康(医药与营养健康)、中化塑料(塑料材料)等产业龙头均有强烈合作意愿,希望与技术驱动型的合成生物学初创公司探讨相关合作。金茂资本团队已充分挖掘了内部产业资源,了解兄弟公司诉求,并建立了内部产业合作机制,藉此实现资本和产业的有效融合。
资料来源:金茂资本
目前国内专注合成生物学的上市公司较少,凯赛生物和华恒生物为利用生物法生产化工原料,具备一定的收入规模和较好盈利水平,合成生物概念符合科创属性,两家公司均选择在科创板上市,具体上市标准均选择了盈利指标项。川宁生物为科伦药业控股子公司,2022年底在创业板上市,公司利用生物酶法生产医药中间体,上市标准也是选择盈利指标项。轩凯生物(生物法生产生物刺激素)、弈柯莱生物(生物酶法生产医药中间体、生物农业产品)均申报科创板,目前轩凯生物在问询状态、弈柯莱生物申报已终止。此外,上市公司如华熙生物、巨子生物、蔚蓝生物、嘉必优、安琪酵母、金斯瑞等均有合成生物学相关概念,也正在展开积极布局。
现阶段看大部分合成生物学初创公司还在产业应用早期,预计未来3-5年会迎来上市高峰。2022年12月30日,商务部发布关于《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征求意见稿,列明了两项限制出口技术“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和“合成生物学技术”,未来赛道内公司会主要考虑在国内上市退出,预计科创板和创业板将为主要上市选择,对比现阶段二级市场公司情况,相关公司的收入体量和盈利能力会成为上市重点关注项。
各国目前都非常重视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产业应用,2022年美国白宫也是签署了生物智造法案,未来合成生物学技术会是各国在生物经济上角逐的重点。我们长期看好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发展前景,但短期行业内诸多公司仍需跨越商业化量产、测试等核心壁垒,作为产业相关投资人,我们希望能够充分发挥中化集团内部相关产业资源,助力初创公司发展,共同推动行业发展进步。
—往期推荐—
推荐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