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60载,谁是“中国芯”发展的幕后推动者?
回望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既是一条心酸曲折之路,又是一部波澜壮阔史。
当下,中国除低端芯片能达到自给自足外,超过80%的芯片依赖进口。在全球半导体市场大环境下,这样的局势着实是一种危机。若要跟上发达国家的脚步,产业必须实现自主创新、国产替代。
从0到1,从设计到封测,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每一步都少不了先辈们的汗水。他们为“中国芯”发展打下了夯实的基础,铺就了一条康庄大道。这其中,行业专家、院校学者、研究机构、企业等扮演着何种角色呢?
1951年,32岁的黄昆完成《晶格动力学》著作后,毅然回国担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师。
1952年,刚刚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理论物理学博士的谢希德,于新婚燕尔之际,接受邀请回国担任上海交大物理系教师。
1951-1959年间,无数海外求学的学者纷纷归国,如黄昆、谢希德、王守武、汤定元、黄敞等前辈,以北京大学为梦想起点,培育了一批批半导体产业人才,由此孕育出一个中国半导体江湖。
黄昆(图左)与谢希德(图右)
图片来源:网络
回顾往昔,中国这个半导体江湖中,诞生了一批初具规模、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和影响力的企业领军人物,他们已成为中国芯片产业的中坚力量,更承载着中国芯片产业的未来,如中芯国际董事长王阳元、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等。
过去的68年是中国半导体产业起步的阶段,也是塑造自我、强健自身的阶段。正因为先辈付出的汗水与努力,才有了当下的中国半导体产业格局。
然而,“中国芯”发展之路依旧荆棘遍布,中兴、华为等优秀企业被禁运、禁售,让缺”芯”成为国内半导体产业永远的痛。
缺“芯”这道坎如何迈?“中国芯”如何在国际上拥有更多话语权?这个时候,需要更多的优秀企业、学者专家涌现出来,为产品发声,为企业发声,为行业发声。
终端厂商眼中的上游供应商
芯片设计处于半导体产业链的上游,芯片设计企业的建设发展方向,很大程度会受到下游终端厂商需求的影响。所以,上游芯片企业如何发展,朝什么方向发展,终端厂商的发言非常具有参考意义。
作为全球知名的代工企业,富士康在选择供应商方面有非常明确的标准和要求。富士康采购中心经理C.P.M CIA鲍三华向芯师爷介绍,选择对供应商,富士康有自己独特的评估体系,主要从质量、成本、交货、服务及技术等五大方面综合考虑,这个考核体系可以简称为“QCDST”。
富士康在选择上游供应商方面倡导多元化,即单个产品的供应商可以同时存在很多家,互相竞争,这样可以保持供应商的危机意识,也能最大程度满足终端厂商对于产品的各种需求。
关于选择供应商的标准,华为前供应链奠基人曹金荣也向芯师爷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他认为,一个优质的供应商,必须要具备五大能力:第一,领先的技术能力;第二,质量保障能力;第三,响应服务能力;第四,交付保障能力;第五,成本控制能力。
过去多年,刘玮一直担任创维供应链部品开发工作。所以他在选择上游供应商方面,更看重其芯片能否达到产品的性能要求,可靠性、技术支持、芯片公司的业内知名度和价格等方面;更希望选择具有一定行业知名度,产品可量产,可靠性更高的企业。
关于上游供应商的选择,芯师爷了解到,视源股份高级副总裁王泰然认为:“想要筛选出优质供应商,需要考量他们的研发能力、产品性价比、供应商资质(规模、客户群)、品质及交付能力。”
当然,上游供应商的选择除了基本考量外,还需要调查供应商的行业背景、研发团队(团队成员学历分布及就业情况),甚至直接去上游(晶圆、封装厂)调查了解其客户群体。只有这样,才能够放心地与上游供应商保持长期合作关系。
对此,视源股份一直保持开放心态,他们偶尔会接触一些初创的供应商。但对于产品的选择,还是会保持谨慎态度。比如新产品的推出会进行大量的验证测试,然后逐步上量。为了选择更优质的供应商,视源股份还建立了一个供应链平台,希望没有合作的企业也能够在上面注册,建立一个庞大的资源池,保持供应商内部竞争。
投资机构眼中的芯片企业
人们常说,半导体芯片行业属于投资高、回报周期长的产业,所以想当然认为投资机构对于半导体产业保持谨慎状态。尽管中低端芯片制造等产业链底层的赛道并不被VC所看好,但不少投资人在产业链上游的高端芯片领域看到很多机会。
过去数十年,中国大规模进口国外芯片,其进口额已经超过了石油。中国是半导体产业最大的用户市场,但却将利润最高的高端芯片市场让给了欧美,这是非常无奈的一件事。
清湾科技董事长刘志翔告诉芯师爷:“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尤其是在高端芯片领域,技术团队很重要;其次是产品的选型,如果仅仅做技术含量很低的消费类产品,那么竞争会很激烈,毛利也比较低,比较有价值的半导体产业如通讯、射频及模拟信号等,这类高利润、高技术的高端芯片才是中国现缺的。”
当然,如果做模拟、混合信号及射频IC的企业,想要富有市场竞争力,还需要具有特殊的工艺及解决方案,如处理低噪声、干扰等,并基于这些技术做一些器件模型。
其实,如今中国市面上也出现了不少做中高端芯片的公司,如何衡量这类公司的技术含量呢?刘志翔认为,主要看该产品的SOC是否能够将软硬件有效结合起来,发挥其最大性能和运营效率,这对于企业而言,最大的挑战在软件侧。
高校学者与芯片企业
当下,产学研一体化成为半导体产业新的方向标。通过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将高校创造的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从而推动产业经济的增长,已经成为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命题。
另一方面,高校通过与企业长期的合作,可以更加了解半导体产业市场变化与发展,对于研究方向的确定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可以说,上游芯片企业接轨市场,更了解行业需求,而这一部分正是高校学者稀缺的一手资源。
为了表彰国内优秀半导体企业,激励更多优秀的国产企业加大IC产品与技术研发力度,芯师爷特别策划了“2019年度最硬核中国芯”评选活动!
在“硬核中国芯”评选活动开始之际,部分参与专家对本次活动及芯片产业未来的期待,也化成了一句句透人心扉的寄语:
希望能够借助这个活动,让更多人注意到国内优秀的IC厂商和产品。
富士康采购中心经理C.P.M CIA
希望本次活动可以形成品牌,作为半导体行业每年度盛会的盛典活动,能够有效促进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健康快速成长,让“中国芯”能够真正助推中国企业“中国梦”的实现。华为前供应链奠基人
希望更多的平台和公司聚力国产芯片,坚定不移地发展国产芯片,拥有自己的中国芯!创维供应链部品开发
希望很多优秀的企业能够参加这次活动,通过这次活动能够把优秀企业挖掘出来,看到他们的优缺点。希望一些资本市场能够看到一些优秀的半导体企业,能够对他们有一个支持。视源股份高级副总裁(分管IC采购)
希望芯师爷能够通过这次活动,对国产芯片进行大摸底,跟踪报道一些优秀的芯片产品及技术团队,让外界能够更加了解他们。清湾科技董事长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专家都将担任近期芯师爷举办的“硬核中国芯”评选活动。他们将从研发能力、产品核心竞争力(功能、可靠性)、产品市场表现等多个方面,评出优秀的“中国芯”产品和企业。也希望本次活动评选出优质的企业与产品,获得更多企业和行业人士关注。
“中国芯”想要发展,企业才是第一执行者。在中国这个大市场环境中,优秀IC企业数不胜数,但哪些产品、企业更具有创新力与潜力,还需要更多行业专家、学者及工程师共同评定。
最后,欢迎国内知名机构的秘书长、会长、教授、博士、研究员、合伙人;CEO、联合创始人、高管、技术专家、主编、副主编、执行主编、策划人、CEO、产业分析师、高层管理等加入本次评选专家团。
1、行业专家:就职于协会、院校、研究所、投资机构的知名专家;
2、企业专家:就职于电子终端、代工等企业的供应链相关岗位的知名专家;
3、行业媒体:有原创技术领域专题作品,具有一定的行业影响力;
4、研究机构:3年以上从业经验,有代表性电子行业研究报告。
2019“硬核中国芯”专家评审团
期待您的加入!
本文由芯师爷原创,仅供交流学习之用。如有任何疑问,敬请与我们联系info@gsi24.com。
往期精彩回顾 ▼技术创始人的悲哀?詹克团被赶出比特大陆!
对话格芯高层:“瘦身”计划、出售成都厂,孰真孰假?Arm做大中国市场:架构授权不限制,全球首发新IP……制约FPGA发展的关键技术-EDA“中国芯”集体突围之年,到底是谁在领跑?芯片A股“王炸“来袭,千亿市值之路才刚开始重磅!出货超1500万亿后,Arm开放自定义指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