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电视机成本大涨,三星、索尼两大韩日电视品牌开启涨价潮,2021年新机价格平均上涨5%~10%。除了电视面板从2020年至今大涨逾8成之外,其它电视材料成本也增加了30%~50%之多。
目前,席卷全球的缺芯潮,已经蔓延至家电行业。业内普遍预计,芯片短缺现象或将持续至2022年。不过,随着芯片供需结构的向好,国产化替代进程迎来加速期。
(图源:三星官网)
2020年12月下旬以来,部分汽车厂商严重低估车市的行情,再加上去年宅经济的盛行,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销量大增,这导致汽车芯片短缺,并逐渐蔓延到更多领域。近日,电视品牌厂商年度新机逐渐问世,液晶电视终端价格喊涨,其中三星、索尼等日韩一线品牌厂商全面调涨新机价格,反映出高涨的制造成本。Omdia显示器资深研究总监谢勤益表示,去年以来电视面板价格几乎翻倍,品牌厂透过缩减市场营销费用,或者是压低渠道上架费来应对飙涨的成本。2021年以来,面板以外的其他材料成本(ROM)也上涨,迫使电视品牌涨价,估计此波电视整机价格涨幅约5~10%。Omdia调查指出,在过去的十个月里面,液晶电视面板半成品的主要尺寸价格都有100~250%的增长,而液晶电视其他材料成本从2020年第二季至2021年第一季期间平均上涨了15~30%。预计2021年第二季将再涨10~20%,换句话说,2020年至2021年期间成本将增长30~50%。而二线电视厂商的供应链议价能力较弱,因此其面板以外的材料成本涨幅更高达40~60%。
进一步分析来看,PCB组装是ROM涨价的关键部分。铜箔基板是PCB或PCBA主要部分,CCL的原材料包括铜箔、玻璃纤维布和环氧树脂。然而,最近这些材料的价格都大幅上涨。铜的价格在过去一年上涨了80~90%,树脂的价格更是大幅上涨了170%。所有不同种类的PCB,包括HDI、刚性PCB和柔性PCB都紧缺,价格也持续上涨。另外像是PC/ABS价格今年也上涨了30~35%。DRAM、NAND Flash和NOR Flash,以及各项IC和不同应用的MOSFET价格也在上升。Omdia估计,2021年上半年IC价格全面上涨,其中电视系统晶片SoC涨幅约10~15%、T-CON涨幅约10~155、驱动IC 涨幅约20~255、CMOS涨幅约20~25% 、WiFi IC/音频编解码器(CODEC)涨幅约15~20%,其他模拟IC、逻辑IC等等的涨幅则大约落在10~20%。此外,包装和包装原材料价格也在上涨,由于木浆价格的上涨,液晶电视的包装材料价格在过去一年中上涨了约30~50%。眼下,全球主要晶圆代工大厂生产线全部满载,尽管台积电、三星等厂均有投资扩产计划,以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但短期芯片短缺问题仍然难以解决,业内普遍预计,芯片短缺现象或将持续至2022年。近期,惠而浦公司(Whirlpool)中国区艾小明表示:“全球芯片短缺不仅减缓了汽车生产,目前已开始影响家电行业。”微控制器(MCU)、单处理器等芯片在市场上行情都比较紧张,3月份惠而浦收到的芯片交货量比其订单少了约10%。老板电器最近因为无法获得足够的微控制器,不得不将新的高端抽油烟机延期4个月发布。老板电器重新评估了未来的芯片采购,公司转向了国内芯片,因为从国内采购芯片比从国外采购芯片更加容易。由此可见,因为芯片供应不足,家电厂商的利润进一步被压缩,不得不放缓新产品发布,并花费更多资金寻找代替方案。 当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家电制造基地,我国三大白色家电包括空调、冰箱、洗衣机,年产能超3亿台,产能在全球占比约70%。一般来说,家电芯片包括MCU主控芯片、电源管理芯片、连接芯片、驱动芯片和图像处理芯片等。2019年,中国家电芯片市场超500亿元,但是国产化率尚不足5%。
在现阶段,我国家电产品中大部分芯片主要依赖进口。例如,国产空调的主控芯片,超过七成来自于瑞萨电子、英飞凌、TI(德州仪器)、东芝、NXP(恩智浦)等品牌;电源管理芯片市场也一直是TI、安森美、ADI、英飞凌、瑞萨等巨头垄断。在家电智能化趋势下,芯片对家电行业也越来越重要。而白色家电使用的芯片普遍为成熟制程,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国产化替代进程迎来加速期。值得一提的是,格力、美的、海尔、海信、格兰仕等家电龙头,为了维护供应链稳定和提升产品竞争力,近年来不断积极布局芯片国产化。
(图源:华西证券)
海信涉足芯片研发较早,2005年研制成中国第一颗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视频处理芯片,2019年6月,海信重整芯片业务在青岛成立青岛信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海信公司TV TCON 芯片的出货量已经超过了4000万颗,而海信电视芯片的累计出货量已经超过了1亿颗。在全球的电视芯片市场上,海信的TV TCON 芯片就占据了50%以上的市场份额。2018年8月,格力全资子公司珠海零边界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成立,专注设计开发空调等家电的主控芯片和功率器件芯片。在今年刚结束的“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上,格力展出了AI智能空调,搭载格力自主研发的AI芯片,将AI技术与空调科技相融合,自主研发出基于强化学习和专家系统理论的G-learning智能算法。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近日接受日经新闻采访时被问及:“现在芯片有一点紧张,对格力有影响吗?”董明珠表示,目前看还可以。格兰仕也在2019年开始进军芯片产业。2020年1月,由格兰仕和恒基(中国)、赛昉中国共同投资的跃昉科技正式落户顺德。跃昉科技已经推出两款国产开源芯片“BF-细滘”“NB-狮山”。“细滘”成功实现了电器主控及物联连接功能的国产芯片替代,而“狮山”定位更加高端,其强大的边缘人工智能及音视频加速能力使中高端智能家电的全面升级以及智能家居生态的完整闭环成为可能,并将同时满足智慧工业、智慧城市、智慧能源等不同场景需求。2018年12月,美的集团成立上海美仁半导体公司,正式进军半导体产业。美仁半导体专注家电芯片领域的开发,布局MCU芯片、IoT芯片、电源芯片和功率芯片四大产品系列。此外,美的在智能功率模块(IPM)生产商也已经低调耕耘多年,2010年就成立了IPM小组,2013年建成车间量产,2015年已经突破百万枚/产能每年。对于此次缺芯情况蔓延至家电行业的传闻,美的集团回应称:“目前来看我们没有这个情况。因为我们有一部分(芯片)可以自供,我们有一个芯片厂,就在我们总部这边。”海尔集团在2000年成立了两家集成电路公司,分别是北京海尔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和上海海尔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前者的重心是做机顶盒芯片,而后者则是专注于8位MCU的研发。2005年,上海海尔集成电路有限公司首先量产MCU芯片,该公司后被东软载波收购,后更名为上海东软载波微电子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国内最早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白色家电控制器芯片的厂商。2017年,海尔U +在北京发布智慧家庭IoT芯片——U+云芯,涵盖物联和智能两种解决方案,以UHomeOS为基础,输出智能设备、GPRS/NB-IoT、第三方云接入方案等。“十四五”期间,我国家电产业将由原来追求速度、粗放发展的模式,向创新驱动的模式转型。通过自研芯片,促进智能家电互联互通,基于大数据创造更多价值,将是加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由芯师爷整理自工商时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华西证券等,内容仅供交流学习之用。如有任何疑问,敬请与我们联系info@gsi24.com。
(点击上图,立即加入!每日30+资讯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