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发布最新“十大发明”,哪件最具商业价值?
2022年6月8日,华为在2022创新和知识产权论坛上公布了其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布局及最新进展。期间,华为特别公布了在最新“十大发明”评选活动中获奖的重大发明。
据悉,自2015年起,华为每两年一次举办“十大发明”的评选活动。评选活动的宗旨是对未来有潜力开创新的产品系列、成为产品重要商业特性、产生巨大商业价值的发明或专利技术给予及时肯定和奖励,同时鼓励突破、营造创新文化,促进产品与技术创新。
2022年这次评选的是华为第四届“十大发明”,由于竞争激烈,存在有两件发明平票情况,最终共有11项发明入选,涵盖自动驾驶、AI、网络部署等多个领域。究竟华为眼中极具“技术+商业价值”的发明具体都有哪些呢?本文将一一整理,供行业参考。
华为第四届“十大发明”
大幅提升算力的高效能乘法器和加法神经网络
这项专利包当中包含了一种新型加法神经网络,突破现有的 AI计算框架,解决了Al领域的数学难题,可使计算功耗和电路面积下降到70%以上,赋能 AI在各个场景落地。专利包相关技术带来的优化,可以使电子消费产品在使用Al功能时大幅省电。
基于多目标博弈的智能驾驶决策方案
图源:华为(下同)
该项专利包解决了城市道路人车混杂的复杂场景里,自动驾驶的定位、感知及决策问题。专利包的核心亮点特性已完成商业落地。多目标博弈决策框架解决交互场景接管难例70%+,缩短通行时间40%+;感知网络算力消耗降低87.5%;轻量化定位降低CPU消耗85%,缩小存储开销200 倍。
风筝方案
该项专利包助力运营商公网专用,匹配不同行业的5GtoB建网诉求,在网络中断情况下,业务也不会中断,同时实现本地数据不出园区,满足安全性需求。该专利包的高可靠专网已落地中国多家煤矿,助力煤矿无人化稳定运行。
数智光分配网
光分配网(ODN)是光纤宽带的基础设施,光纤的无源特性,使其管理和维护非常困难。DQ ODN(数智 ODN)方案,解决了自高琨先生发明光纤以来困扰业界几十年的海量ODN 光纤无法数字化管理的难题。该项专利通过在光纤上刻写光虹膜,给光信号打上了"二维码 ",为运营商构建了数字化、智能化ODN 资源管理和运维机制,实现了光纤宽带网络的精准规划与快速部署,故障的精准定位与快速修复,ODN 运维效率提升 30% 以上。
基于叠代的全精度浮点单元
该项专利包在芯片算力层面创新地保障了更灵活的计算精度与算力配比,完美地解决了HPC、Al训练、Al推理等多样场景多种浮点精度计算的大算力需求。专利包的应用已在下一代异腾与鲲鹏芯片中,其Al训练与推理算力是友商标杆产品的200%+,HPC和Al的混合精度计算也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和产业界的最新技术方向,全精度的计算单元已成为计算产业致胜的关键。
高清、大画幅创新AR-HUD解决方案
该专利包采用创新的光学和算法方案首次实现了业界小体积、大画幅、高清AR HUD(虚拟现实叠加抬头显示)。同时,通过创新光学技术在最小体积约束下,解决图像畸变和眩晕等业界难题。ARHUD 将前挡风玻璃化身为集科技感、安全性、娱乐性于一体的智能 信 息"第 一屏",以全新的ODP (Optical Display Processor,光显示处理器)技术开创影视级高清 HUD 新代际,大幅提升智能驾乘新体验。
Blade AAU基站大线极简部署方案
与室内分布式Massive MIMD方案
该项专利包解决了室内外5G部署的重要挑战。在室外,通过首创一体化BladeAAU 形态助力客户极简部署5G网络并同时保证2/3/4/5G网络性能最优。在室内,通过D-MIMO技术大幅提升室内5G网络容量和体验,已广泛应用于不同场景。
动态频谱共享5G Single Air方案
作为5G标准必要专利,该专利包将5G 跨制式频谱资源的共享比例从4G时代的40%提升到90%,实现了业界唯一的毫秒级动态频谱共享商用能力。目前全球已成功商用26+局,性能和节奏大幅领先业界。
确定性IP
该专利包首次实现了大规模分组网络的确定性低时延、低抖动,发布了业界独家确定性IP 网络解决方案,完成了全球首个确定性广域网创新试验和广域云化PLC试验,实现了微秒级精度的远程工业控制。其价值在于,作为基础技术底座,支撑工业控制、车联网、智能电网、远程医疗、Cloud VR、全息通信等新兴产业应用对网络确定性低时延、低抖动的需求,使能下一代产业互联网。
存储全局均衡扩展高可靠AA集群方案
此专利包从更快、更稳、弹性扩展三个方面实现存储价值的突破,实现业务零中断的全局对称A-A双活高端存储架构。在应对实际业务Burst高峰拥堵场景时,如过年时交通订票结算系统高峰访问,能源石油勘探爆破时数据短时间集中存储需求,双十一下单量剧增导致银行结算系统业务高峰等,都需要应用亚毫秒级低时延、千万级高性能、全局对称双活的高端存储AA专利。
鸿蒙网络聚合加速与内存扩展
该项专利包揭示了在华为终端产品上广泛使用的网络与内存革新技术——包括终端产品上Wi-Fi、蜂窝的多网融合LinkTurbo技术以及内存动态扩展Hyperhold技术。LinkTurbo以纯软方案将多个网络模组的能力堆叠融合,在网络受限、抖动以及关键业务场景下,并发下载速率提升83%,游戏时延降低69%,视频起播时延下降87%,多网协同能力互补,"拳头攥在一起力量更强";Hyperhold大幅扩展可用内存,减少低内存频繁换入、换出引发的卡顿,提升基础读写性能,为用户带来极致流畅体验。
从以上十一件获奖发明来看,与5G应用技术直接相关的发明专利有3件,AI场景技术专利发明2件,智驾和AR专利发明技术各一件,其余发明均与信息传输中的组网及信号传输相关。获奖的发明也与近年来华为在通信网络的基础上,大力发展AI、智驾、虚拟现实的趋势吻合,从评奖的主旨出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华为认可这些领域技术的商业价值。
技术之外,华为专利授权也取得进展
华为知识产权部部长樊志勇在演讲中透露,除了在专利技术上华为有了新的发明,在专利许可上华为也进展顺利。
樊志勇表示,华为连续五年专利合作条约(PCT)申请量全球第一,2021年接近7000件,创造了PCT的历史最高。
据介绍,华为1995年申请了第一件发明专利,1998年获得了第一件发明专利的授权。截至2021年年底,华为在全球累计申请量超过20万件,累计授权量超过11万件,PCT超过6万件。
其中,在中国,华为的专利申请量持续上升,2020年突破了1万件,2021年达到了近12000件。面对三年以来的重重挑战,华为依然坚持每年至少投入30亿美元用于基础研究。截至目前,华为是累计获得中国授权专利最多的企业。
在美国,华为的年度专利申请量接近4000件,年度新增授权量约为3000件。2021年,华为在美国的新增专利授权量排名第五,在美国累计共获得2万件专利。
根据欧洲专利局发布的数据,2019和2021年华为都是欧洲专利申请最多的申请人。欧洲是华为海外最大的市场之一。华为在欧洲已建立20个研究所,遍布德国、法国、英国、瑞典、比利时、波兰等多个国家,华为欧洲研发团队产出的专利申请量也逐年提升。
在不同应用领域中,樊志勇在演讲中表示,华为的专利价值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尤其是在蜂窝技术、Wi-Fi、音视频编解码等主流标准领域。华为与智能手机、网联汽车、网络技术、物联网和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厂商签订了专利许可协议。
具体来说,过去五年,已有超过20亿台智能手机获得了华为4G/5G专利许可;目前每年还有约800万辆网联车获得华为4G/5G专利许可。
在视频领域,目前已有260家厂商、10亿台终端产品通过专利池获得了华为的HEVC专利许可。在Wi-Fi领域,华为在积极讨论建立新的专利池,该专利池预计每年将为全球超过30亿台Wi-Fi设备提供一站式专利许可,华为期望为更多的Wi-Fi设备提供华为专利许可。此外,华为也在与相关机构积极沟通5G领域的联合专利运营方案。
显然,华为在专利授权许可方面已有所收获。关于华为授权专利营收几何也是业内关注要点。但华为当前并未披露最新的专利营收具体数据。
据此前媒体报道,2019年,华为的专利收入仅为9400万美金;2020年华为在发布《创新和知识产权白皮书2020》时,时任华为知识产权部部长丁建新公开表示,华为将从2021年开始收取5G专利费用,每部手机最高收费2.5美元。丁建新当时披露,华为2019、2020、2021年三年的专利许可收入会在12-1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0-86亿元)。
对比华为的研发支出,其专利收入甚低。据《2021年欧盟产业研发投入记分牌》报告,华为研发投入在全球企业中位居第二。2021年,华为投入研发费用1427亿元(人民币,下同),占销售收入的22.4%;近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8450亿元。
不过从华为最新的动态来看,华为似乎有意增加专利授权方面的收入。今年4月6日,华为员工论坛心声社区公布了一则由任正非签发的《专利许可业务汇报》会议纪要。纪要中指出,华为要继续发挥专利保护公司全球业务安全的作用,并通过合理收费奠定华为创新者形象。
任正非也曾有言,华为闲下来,会去收点专利费,但任正非也强调,华为收专利费不会像高通收那么高。如此说来,华为的专利授权究竟能带来多少营收,还有待华为进一步规划。
- END -
本文由芯师爷整合自华为、经济观察、证券日报,内容仅供交流学习之用,如有任何疑问,敬请与我们联系info@gsi24.com。
▼ 往期精彩回顾 ▼N32 MCU新成员N32G430,创Arm Cortex-M4F业内性价比新标杆手机芯片之后,谁是半导体下一个黄金增长点?
最新!全球十大模拟IC供应商出炉
自动驾驶芯片突围赛
拐点已到,模拟IC涨不动了?产业规模达400亿,国产IC清洗设备厂商难在哪?
为什么有“果链”,却迟迟没有“特链”?
终局还是开局?国产CPU第一股之战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