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资本争抢芯片代工厂

芯师爷 2023-01-3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创业邦 Author 巴里

(点击直通VIP!了解更多半导体股票行情)


争抢背后蕴藏着哪些机会?

作者丨巴       里
编辑丨子       钺


2021年以来,受缺芯影响,芯片价格疯狂上涨,芯片代工厂们赚得盆满钵满。


以世界最大的芯片代工厂台积电为例,2021年营业收入568.2亿美元,同比增加24.9%,创下历史新高。


中国大陆芯片代工“老大哥”中芯国际2021年营收则为54.43亿美元,同比增幅达到39.3%,成为2021年全球增长最快的芯片代工企业。


不仅是巨头受益,近两年来,资本也纷纷下场开始争抢芯片代工厂。


睿兽分析显示,6月30日,粤芯半导体完成45亿元战略融资。此轮投资方有多达12家机构,不仅有北汽、上汽、广汽等产业资本(CVC),还包括粤财基金、越秀产业基金等政府基金,以及盈科资本、华登国际、兰璞创投等风险投资基金(VC)。



就在半个月之前,中国大陆第三大晶圆代工厂“晶合集成”科创板IPO注册申请获批。这家由合肥建投集团与台湾力晶科技合资建设的芯片代工企业,同样获得了兰璞创投、海通开元、中金公司、集创北方等机构的投资。


众所周知,芯片代工是典型的重资产生意,属于技术、资本、人才密集型行业,具有极高的进入壁垒。中微半导体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志尧就曾表示,投资一条5nm的芯片生产线,需要10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的钱都花在各种设备的采购上,并且从项目建设到落地达产、再到实现规划产能通常要超过两年时间。


在投资人看来,芯片制造并不是典型的适合VC投资的赛道。那么,为何如今会有这么多投资机构争夺芯片代工厂?其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


有分析称,芯片可能于2023年出现产能过剩;但也有专家持不同意见,认为芯片未来十年都会供不应求。芯片代工厂纷纷扩产建厂到底会有多大的风险?资本争抢背后又蕴藏着哪些创业机会?



资本为何开始争抢芯片代工厂


“资本争抢芯片代工厂的底层逻辑,首先是寻求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和国产替代之后的内循环”,联想创投集团高级合伙人宋春雨在接受创业邦采访时表示。


在他看来,芯片制造并不算是典型的由VC投资的赛道,很多CVC也参与进来,甚至占主导地位。这是由于CVC要投自身产业链的逻辑,要保证其产业链上下游的自主可控。


例如,此前CVC通常会打通上游的芯片设计领域,从早期的芯片产品定义阶段就开始介入选择需要的feature(功能特性),从而满足自身的应用场景需求,最终实现业务协同。如今,CVC的投资正在从芯片设计扩展至封装、测试、设备、材料、制造等产业链各个环节。


其次,新的应用场景正带来更为旺盛的需求。


宋春雨预计,未来五年,计算芯片占智能汽车整车项目成本的比例将不断攀升,很有可能会达到甚至超过动力电池的占比。同时,元宇宙、AIoT等领域对于芯片的需求量也正呈现爆发之势。


过去两年,由于车规MCU芯片的短缺,导致不少车企的汽车销量下滑甚至暂时停产。可以说,产能的供应问题是制约着整个半导体产业链发展的核心要素。处于产业链中游的芯片代工企业的扩产,才能使得上游芯片设计公司的产能供应得以保障。


第三,从国产替代的角度来看,国内芯片代工企业更多的是低端制程,与台积电、三星14nm以下的高端制程工艺仍差距显著。


在先进芯片制造领域,对于晶体管工艺、光刻机以及从沉积到封装等各个环节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尤其需要大量资本和持续的研发投入,才有可能突破先进制程的瓶颈。


因此,对于国内芯片代工企业来说,需要汇集政策、资本、人才和产业链上的各方资源。



产能过剩 or 供不应求?


今年8月,“多款芯片价格雪崩”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引来众多网友关注。


据媒体报道,意法半导体(ST)其中一款芯片最高位曾涨至3500元,如今下滑至600元左右;另一款芯片则从约200元降至20元。


Gartner分析师Alan Priestley估计,全球芯片短缺情况可能于2023年翻转,随后将出现产能过剩现象。主要原因在于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各半导体公司均大规模扩厂所致。


不过,也有一种观点认为,由于需求的持续增长,芯片可能未来十年都会供不应求,所以资本才会抢夺代工厂。


业内专家分析,今年的芯片价格大幅变动有其特殊性,叠加了全球经济大环境、疫情等多种不确定性因素。这也导致了智能手机、PC等消费终端出货量的大幅下滑。


中国信通院报告显示,2022年1-7月,国内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1.56亿部,同比下降23%。其中,7月更是创下了2015 年以来最差的单月销量。


销量下滑带来的连锁反应就是各公司要进行库存管理,更直白的表达就是“削减订单”。一位半导体供应链分析师曾对媒体透露,出于对市场需求的担忧,本土一巨头厂商把旗下的子品牌系列砍单三分之一。


“全方位砍单,不仅仅是芯片,导致供应链企业措手不及。”由于手机厂商减少订单,甚至导致联发科和高通两家芯片巨头都修订了业绩。


芯片需求量下降正是导致近期部分芯片价格跳水的重要原因。


宋春雨认为,近一两年的缺芯潮导致了芯片代工厂加大产能,但又没预想到今年整个消费电子行业的下滑,这两重因素最终导致了近期部分芯片价格跳水。


不过,在他看来,从长期来看,整个消费电子产业会呈现出动态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特别是新应用场景对于芯片有着非常急迫的需求,智能汽车的芯片需求可能将会数倍于智能手机。因此,未来芯片供应仍有可能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目前无论是芯片设计公司还是代工厂几乎都进入到了智能汽车领域。


中芯国际也于近日公告称,拟投资75亿美元在天津新建12英寸晶圆产线,持续扩张成熟产能。据中信建投统计,目前,加上北京、深圳、上海各有一座12英寸晶圆厂在建中,中芯国际新增12英寸晶圆厂已经达到4座,相关投资合计达263.5亿美元,规划产能合计达34万片/月。


除此之外,华虹、台积电等企业也在扩大成熟产能。


宋春雨谈到,中国本身具备自主可控的能力,例如,28nm-40nm的特种工艺就能够很好地满足模拟芯片、射频前端滤波器、功率半导体器件等的工艺制程,可用于通讯、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工业等领域。


“但与此同时,各地建这么多的芯片代工厂,还是应该有一定的集中度,并有各自的定位和区隔,从而避免资源浪费。”他指出。


浮现两大创业机会

经过长达两年的酝酿,8月9日,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签署了《芯片和科学法案》。该法案提出了总计2800亿美元的一揽子计划,其中就有包括提供527亿美元,用以促进美国半导体制造的扶持资金。


半导体领域专家分析,中美在芯片产业链长期对抗的情况下,“芯片法案”所影响的不只是代工厂。实际上,断供EDA软件、高端GPU芯片对于中国芯片设计企业的影响是非常全面和深远的。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制造国,尽管在高端大算力芯片和先进制程芯片方面,代工厂任重道远,但同时也背靠着最大的消费电子市场,这其中就有着大量的国产替代和自主可控的创业机会。


例如,摩尔线程、寒武纪、沐曦等国产GPU公司,芯驰科技、黑芝麻等车规芯片公司,以及此芯科技所在的高性能桌面处理器赛道。


在宋春雨看来,大算力芯片是半导体领域未来最大的创业机会。

联想集团曾提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技术架构正在从“云-管-端”的传统架构,向“端-边-云-网-智”的新IT架构升级,这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大算力芯片需求。例如,新型头显设备、自动驾驶都需要消耗巨大的算力资源。


罗兰贝格合伙人袁文博此前也认为,算力功耗仍是高级别智能驾驶重大挑战。“从算力上来看,当前领先的半导体公司如英伟达、英特尔和高通,包括国内的一些芯片公司,已发布具有足够支撑L4级别自动驾驶的算力产品。但算力功耗仍然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挑战,已发布的L4 级自动驾驶芯片需消耗约1千瓦电力。”


此外,在桌面处理器赛道,自从2020年苹果M1芯片的横空出世,可以说彻底打破了X86架构的地位。就连英特尔都挖走了苹果M1芯片功臣——苹果Mac系统架构总监杰夫·威尔科克斯。正是他主导苹果放弃x86架构。


宋春雨认为,未来的个人电脑并不一定是使用英特尔处理器+Windows操作系统,很有可能会形成ARM架构的SoC+Windows系统的局面。


今年2月,微软加入为Arm生态开发软件的全球合作组织Linaro,通过和Arm(英国Arm公司)、高通构建的联合团队来加强支持WoA原生应用开发的生态。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家初创企业,此芯科技也跻身其中。


2021年至今,十几家CPU初创企业涌现,吸引了联想创投、高瓴资本、顺为资本、启明创投、蔚来资本等机构参与,融资进展颇为迅速。例如,此芯科技自今年2月以来,已完成累计1亿美元的融资。


宋春雨判断,未来五年全行业对于算力仍有十倍以上的需求,这正是国内芯片产业发展的机会。


不过,对于近几年半导体产业融资热潮,他也指出,如果不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团队,创业这件事是不可持续的。因此,投资机构还是要选择真正有核心技术且有创新能力的创业者。像寒武纪、芯驰科技、此芯科技、万有引力等公司的创始人,都是在行业深耕十年以上的“老兵”。


“只有这样的创业团队才能持续发展,既能避免短期的市场过热,也很有可能避免未来的过冷。”宋春雨说,作为创业者要尊重半导体行业的客观规律。在这个十年磨一剑的行业中,创始人必须要有坚定的决心和意志品质才能够最终赢得客户,占领市场。


- END -


本文转载自创业邦,内容仅供交流学习之用,如有任何疑问,敬请与我们联系info@gsi24.com。


▼ 往期精彩回顾 ▼

华强北“芯片赌徒”梦碎:从豪赚1000万,到血本无归

摩尔定律“失效”,三星和台积电3nm遇阻,尖端工艺去向何处?

芯片战争:国运背后的终极竞赛

手机入殓师,年入百万元

互联网大厂的“造芯”运动

台积电和三星,为何同行不同命?


▽“点赞”是喜欢,“在看分享”是真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