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诺贝尔化学奖候选人潘宗光:我为什么信仰佛教?

2016-12-27 禅者Changer
愿与你一起 走好这一生佛法 | 教育 | 养生 | 财富 | 生命

潘宗光教授

潘宗光,金紫荆星章获得者、太平绅士,1940年出生于香港,广东番禹人,化学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前校长。

  • 他曾担任三届(十五年)全国政协委员

  • 他是科学家,曾在1985年和1991年两度被瑞典皇家科学院邀请提名为诺贝尔化学奖候选人;

  • 他是教育家,曾担任香港理工大学校长18年之久。领导香港理工大学在多项领域及科学研究上处于世界前列;

  • 他也是佛弟子,以科学家和教育家的视野,融传统《心经》智慧于当代人生和现代管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3249gabc5&width=500&height=375&auto=0

 1 

当科学家遇见佛教

曾经有很多人问过我,作为科学家,又是大学校长,你为什么信奉佛教?

“我常常想,如果我信奉基督教或天主教,可能就没有人提出这个疑问。这反映人们对佛教仍然不大理解。甚至有人会认为佛教是不科学的、消极的、甚至迷信的。”

“这类误解现在仍然很普遍。很多影视作品里面的角色,一旦看不开就出家当和尚、做尼姑,让人们以为佛教是避世的、消极的宗教。看见很多婆婆拜观音菩萨求福,就认为佛教是迷信的宗教,其实那些只是附会于佛教的民间习俗,并不代表佛法,甚至应该说和佛法无关的。”

“通过多年来的学佛,我深刻体会到,佛教不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而是一门深奥渊博的哲学。佛是觉悟了的人,他不是造物主,也不是主宰万物的神,他是众生最优秀的导师。”

 2 

科学家走进佛法

“童年的时候,我经常见到长辈们在每月初一、十五吃斋,焚香供佛,以为这就是佛教。那时对佛教的印象是模糊的,没时间去了解和接近它。”

“读书时,我上的是教会学堂。常常有牧师来讲课,但是听不进去,心里没有感应。”

“后来我去英国读书拿博士学位,到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及后回香港大学任教,依然没有机缘接触佛教。”

“我真正走近佛教,了解佛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 

1991年,潘宗光受聘担任香港理工大学校长。第二年,他在偶然之间发现桌上有一张佛学会的讲座通知,刚好那天晚上他有时间,便应邀前去听讲。

“那是我第一次真正了解佛教。做讲座的是一位学佛多年的陈家宝医生。他从医生治身和佛家治心入手,讲得非常好,非常有道理。我听了以后有非常大的震动,觉得和自己的思维想法很近。”

从此,潘宗光埋头于经书之中,潜心研读佛经。他去“明珠佛学会”听“佛学初阶”,去“普明佛学会”听佛学系统讲座,“各种初级班,中级班,都去听……”他就像遇到一个科学新发现,一心要去了解它、掌握它、证明它。

潘宗光说:“虽然佛教和科学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但在我看来,两者背后都贯穿着对因果的探索和学习。或者说,佛教与科学对因缘的探索是不谋而合的,甚至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会尝试利用自己对科学的认识,从科学的角度,来解释‘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等佛教义理。”


 3

科学家践行佛法

随着对佛学理解的深入,潘宗光亦开始体验修行的生活。1995年,潘宗光来到台湾佛光山,参加“七日短期出家”。其后,潘宗光又参加了台湾法鼓山和缅甸宣隆寺等道场的禅修训练。“如法如仪的禅修训练,使我获得更深层次的心灵体验。”从那时起,潘宗光养成了每天早起打坐的习惯。

“坐禅使我开始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得以拓展心灵空间,处事的态度亦较前客观和包容。2001年初,当了校长十年的我,提出让校董、教职员及学生代表150人,以不记名的方式对校长过去十年的工作进行评核。在香港我是第一位亦是唯一这样做的大学校长,原因是我学佛之后,已经不太看重个人得失。评价好固然好,不好,就要去改善。

2000年6月,河北柏林禅寺,潘宗光皈依净慧长老,正式成为他的皈依弟子。作为一位著名的大学校长,潘宗光与很多佛教界大德有交流,接受他们的教益良多。他没有刻意选择皈依师父,只是希望能够在内地皈依。

“我信奉佛教之后,要找一个师父来皈依。有好几位大德与我缘分很深,我觉得自己还是想找一个内地的大德皈依,在内地我已四下讲佛,因为内地人多,这样可以带动更多的人了解佛教。”

“我到内地访问,第一次接触的大德就是净慧长老,我觉得这是一种缘分。另外我曾几次访问净慧师,发现他很有智慧,很有学问,很慈悲及包容。后来我就专门到柏林禅寺拜访他,成为了他的皈依弟子。”

潘宗光认为,身为一位佛弟子,仅仅懂得一些佛教义理是远远不够的。不只是要去身体力行地实践和实证,更要让佛法智慧利益社会,帮助更多的人去除烦恼。

 4 

科学家的心愿

2008年,68岁的潘宗光从香港理工大学校长的十八年生涯退休。这使得他有更多的时间去弘扬传播自己喜爱的中国传统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不是物质可以解决的,重要的是心态问题。我相信中国传统文化一定可以帮助改善社会的和谐。”

“佛家讲因果,我们要教导下一代明白因果规律,有一颗感恩的心。懂得感恩父母,自然会孝顺;感恩师长,自然会尊重;感恩朋友,自然会互相帮助;感恩社会,自然会回馈;感恩国家,自然会承担。我们要种善因,结善缘。把正能量传递给年轻人,鼓励他们多做善事,多帮助他人,多修慈悲。我这里说的不是鼓励年轻人要去信佛,而是运用传统文化的智慧去做人。”

“我所说的这些,都不是从宗教信仰的角度,而是从做人的道理来讲。将这套理论推广出去,让更多的年轻人明白,修好自己的心,那么一定有益于国家,有益于和谐社会构建。这是我的心愿。”

“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中国梦十分切合现今社会需要。我想从三个层次来理解。第一,每个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便会有包容心及慈悲心;第二,所有中国人都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的社会便变得和谐;第三是世界要真正的和谐,唯有靠中国传统文化。”

作为一位佛弟子,潘宗光还有一个心愿:“精进修行,有一个安乐自在的心,有一个安乐自在的人生。同时也希望真的在临终时可以往生西方极乐净土。”

编辑|妙灵

转载请附以下图片

热文推荐

物理学家将会是这个世界最早开悟的人?

科学窥见“神”的存在,最烧脑的14分钟!

有话说|佛法与科学,是谁在迷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