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们来晚了!在别人讨论“佛系”时,我们学习了这些……
这一周,很多人的朋友圈被一个网络词汇刷屏了,乍一看,和佛法还有那么些关系:
fó
佛
xì
系
何谓“佛系”?
可别误会,这个词跟宗教没任何关系,就是借着宗教符号,来表达一种有也可以、没有也行、看淡一切、不用强求、做人做事都随缘的处世态度。
小编整理了一些网络上的“佛系”例子,供大家参考理解:
“佛系好友”
如果心情好,就在朋友圈里随手点赞。与其评论,不如给出点赞鼓励来得轻松。
“佛系考研”
考试如梦似幻,过了是缘,挂科是命。能考上就读吧,考不上就算了,哪搞得那么紧张,看得进书就看,看不进睡会儿再说。
“佛系涨工资”
顺其自然,这些都是命中注定的,一个人一辈子能拥有多少财富都早已注定。
“佛系购物”
能不跟卖家交流尽量不交流,自己看看商品介绍,合适就买。买回来不合适也不会退换货,更不会投诉。
“佛系恋爱”
“我们谈恋爱吧。”
“都行,看你。”
“佛系员工”
心如止水,不悲不喜,以一种仿佛事不关己的态度笑看一切工作。领导安排的任务从不推辞,但也绝对不会给自己揽活儿;工作质量保证合格,但从来不会有惊喜。
诸如此类还有许多——佛系追星、佛系健身、佛系吃饭、佛系出行……
从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到工作学习涨工资,只要套上一个“佛系”,似乎就标榜出了一种处世心态。
可互联网上标榜的“佛系”,与真正的佛教文化相比,简直大相径庭。
1
人们对佛法的误解始终存在
佛法传入中国,已有千年,早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这千年历程中,人们对佛教文化的误解始终存在。
比如,佛陀的弟子阿难从未说要“化身石桥,受500年风吹雨打”;佛法劝解众生要“常行精进”,并不是要大家打鸡血;禅定也不仅仅是发发呆;供养更不等同于捐钱捐物;佛法也从未教人消极避世遁入空门,反而告诫众人要善发菩提心,勤修戒定慧……
博大精深的佛法智慧,无疑给每一代人的生活带来了启发,尤其是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社会,年轻人们面对“佛系”时的狂欢,其实是对自己面对生活压力时,能保持豁达心态的期待和心理暗示。
例如,佛系购物、佛系追星、佛系好友……都是在以一种平和、友善的心态对待自己和他人,不仅能够避免许多矛盾,还能化解很多生活中的烦恼。
但不可避免的,“佛系”论调在不断流传和化用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误解佛法的地方。
比如,佛系考研、佛系工作、佛系健身……在学习、工作以及锻炼身体方面得过且过,那就是妥妥的跑偏了,不仅消极怠工对自己不负责任,而且佛法也表示“这个黑锅我不背”。
2
真正的佛门生活是怎样的?
以出家为例,在许多影视剧作品中,会描写,当一个人一败涂地时选择逃避一切遁入空门。使得许多不了解佛法的人认为,佛法是消极避世的。
其实不然,佛弟子出家,不是为了逃避,而是为了积极进取。真正的出家人,是为了更大的社会责任才发心出家修行,把自己完全奉献给众生。出离了三界之家,出离了五蕴之家,出离了轮回之家,断种种私欲,离种种执着,常乐我净。
而且真正的佛门生活也并不轻松,除了要遵守戒律,每日的作息和功课也从不懈怠。净土祖庭西安香积寺首座、监院慧超法师,曾介绍过香积寺僧人的日常生活:
凌晨4点或者4点30分,僧人们就需要起床;
5点开始一个小时的早课;
6点开始用早斋,早斋过后,需要扫地、打扫卫生;
8点左右,寺庙会有讲法、诵经等安排;
11点左右是午斋时间,因为有过午不食的僧人,所以中午会有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
然后下午13点30就要开始上课;
下午16点开始上晚课;
到了晚上19点,香积寺所有僧人到念佛堂念一柱香的佛,到20点30分结束。
而且,没有节假日,一年365天都需如此。
图片/拍摄于西安香积寺
在修行时光里,早晚课诵、严持戒律都是基础;参访有所成之后,弘法利生更是佛子的本分事。发菩提心,行菩萨道,都需要莫大的修行功夫和强大的愿力。
所以,佛系员工那种“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混日子做派,在佛门生活里是绝对见不到的。《无量寿经》说:“勇猛精进,志愿无倦。”这样的悲心大愿,也绝不是消极避世的思想能够比拟的。
3
真佛法是“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佛系”论调的核心指导思想是一切随缘,佛法的确教大家随缘,但用在这里,却是100%的断章取义,完整的说法应该是——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因上努力,就是说注重过程,在我们可以把握的部分努力拼搏奋斗;果上随缘,是努力过后,就安住当下,该怎么着怎么着,至于最终结果如何,就顺其自然而不是一味强求,如此才能知足常乐。
“佛系XX”中所谓的佛系学习,抱着“随缘听课,过了是缘,挂科是命”的态度,其实是一种对自己生命的严重不负责,这种态度,在我们东北还有个专有名词叫“窝囊”。
既然心中有梦想,想要考上大学、考上研究生、拥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那就去努力奋斗啊,如果因为自己的不努力而受到阻碍,于是干脆把梦想扔了,佛法表示不替你背这个锅。
真正的佛法智慧还告诉我们,只要因缘具足,结果自然就会出现。如果不能成功,那只能说明因缘还不具足,还需要在因上继续努力。
而且即使有了某种成就,这种结果也是众缘和合,是无常的,同时也不是可以永远拥有的。不要太执着,那只会带来痛苦。
随缘也能让我们面对成功时有一份平常心。成功时不会把自己看得高人一等,失败了也不会有挫折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这才是佛法真正所讲的“随缘”。
4
愿解如来真实义
其实,在这波“佛系”热潮中最无辜的就是佛法,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被误读了。
但当我们深入了解之后,发现佛法并不是什么都不追求——地藏菩萨有「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宏大誓愿,并不是一切随缘;观音菩萨秉承着「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的精神广度众生,敬业精神首屈一指;普贤菩萨「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坚持不懈地精进修行……
所以,所谓“佛系”完全是一种误读,那不仅不是佛法,而且离佛法还远得很。
不过,“佛系”这个词更像是宽泛的概括,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或多或少会在某些地方表现出“佛系”的特征,能够淡然平和地面对一些生活的琐碎,也挺好的,完全没有必要斥之为消极低落。
但淡然平和也只是表象,人们更需要的是一个能够支撑内在的核心力量,而佛法的智慧恰恰能够为我们提供强大的精神内核。
佛法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不论是佛法还是“佛系”,佛教文化对每一代人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场互联网一如既往的喧闹中,我们应该正确理解佛教文化,学习佛法中的智慧,保持正知正见,精进修行。
新的一周就要开始啦,祝福每一位看到这篇文章的读者,既有面对生活淡然平和的心境,也有积极进取的心态,勇猛精进,志愿无倦,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编辑|宋太阳
审稿|果 果
部分素材来源|禅风网、凤凰网华人佛教
因上努力,果上随缘。小编努力啦,点赞就随缘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