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法师对话潘宗光教授:科学和迷信只有一墙之隔!
插图|中国青年领袖峰会现场
寂静法师对话潘宗光教授
《大学》有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万事万物都有其运行的规律,抓住了规律,我们就能在自己的领域中有所作为。
科学讲究“证明”,从现象入手,深究内涵,用数据、事实说话;
佛法讲究“用心”,万法唯心,心生万法,强调起心动念对物质世界的深远影响。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当科学家登上一座高山后,却发现神学家早就坐在那里了!”
这是一场意义深远的对话,是科学与佛法的一次碰撞——究竟佛法是科学?是迷信?还是某种“超越科学”的智慧……
科学与迷信,也许就在一念之间。
嘉|宾|介|绍
Introduction
潘教授投身大学教育40载,担任香港理工大学校长长达18年,现为香港理工大学荣休教授及荣休校长。
于1985及1991年两度获瑞典皇家科学院邀请,提名诺贝尔化学奖候选人。
潘教授于1979年获「香港十大杰出青年」奖,1989年被委任为香港太平绅士、1991年获颁英国官佐勋章勋衔、2002年获香港特区政府颁授金紫荆星章、2008年获颁香港「杰出领袖奖(教育)」及2009年获香港理工大学颁授荣誉人文博士学位。
潘教授曾被委任为香港立法局议员(1985-1991)及全国政协委员长达15年(1998-2013)。
寂静法师
▼
被称为“教育和尚”,四川绵竹人,1987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机发动机系,先后在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北航、北师大、川大、俄罗斯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学习。
现任四川德阳高尊寺住持、上海会龙寺、成都大慈寺首座、福慧灯教育集团、摩登大道、秀强股份、天狮集团、岭南教育集团等多家大型企业高级战略顾问。
著有畅销书《让孩子成才的秘密》,销售近50万册;
创作的奇文《能量朗读——让世界因我而美丽》被学校、企业读诵近3000万次。
相信科学可以,但不要迷信科学!
寂静法师:曾经跟潘教授谈话时,聊到四个字,这四个字听起来有点矛盾,叫迷信科学。我想请潘教授跟我们讲一下什么叫迷信科学,迷信和科学不是对立的吗?
潘教授:现在我们讲科学,其实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科学,不知道什么是对。相信科学可以,但是绝对相信科学,就成了迷信科学。
科学有时候对,有时候不对,为什么不对呢?科学在发展过程中,有时候是根据某个科学家的看法,作为理论。后来证明是错的,又会纠正过来。科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纠错和进步的过程。
寂静法师:科学有对也有不对,这个听起有点意思,而这个话又是由科学家说出来的,由两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提名的科学家说出来的,这个更有意思。
插图|潘宗光教授
潘教授:就比如牛顿的三个理论,对,但不全对。因为当时牛顿推算这个定律,是在看得见的环境下。当我们把眼界放在外太空的宏观世界,牛顿定律就不能解释很多自然现象,要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才可以解释。
另外,在原子空间里,在微观世界,牛顿定律是不适用的,要用量子力学才可以解释。
那么牛顿定律到底是对还是不对呢?要看在哪个空间认证了,在科学理解里要有规范,出了范围就不对了,因此我们要知道科学的限制在哪里。
寂静法师: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所谓的某些真理,是有范围的,是相对的,不能把它绝对化,绝对化就叫迷信科学。
我曾听一个美国科学家说,现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名字就叫科学,我觉得这个很有意思,为什么科学也成宗教了呢?其实就是当我们过分夸大科学的作用,过度地、超过正确范围的去相信,就成了迷信,就好像是产生了一个新的宗教了。
插图|寂静法师
佛教与科学是殊途同归
潘教授:科学发展,最早是根据我们看到的发展出来的,比如说我们生活在三维空间,我们看不到第四维,但是现在的科学证据显示,有超越三维的空间……
我们的思维是在四维时空(三维空间加一维时间)发展出来的科学,一些较新的物理理论——例如弦论,就假设有九维空间了。
我知道很多宗教,比如说佛教,就相信有超过三维空间的。比如佛教说,人、畜生以外,还有其他生命体,地狱受苦的众生、饿鬼、天人、阿修罗、罗汉、菩萨、佛,我们看不到,他们存在吗?我不知道,但假如有不同空间,就没有矛盾了。
科学家也慢慢相信,我们宇宙以外还有其他共存的宇宙,我们生活的宇宙叫universe(uni-代表单一),现在讲多重宇宙multiverse(multi-代表多)。
宇宙不止有可能超越三维空间,还可能有多重宇宙,空间非常复杂。整体来看,科学对宇宙的认知其实非常渺小。
2016年,央视CCTV4《文明之旅》栏目
以「佛教与科学」为题,采访潘教授
▼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t0174xfwkyn&width=500&height=375&auto=0
寂静法师:也就是从某些角度来说,科学其实非常局限,非常微小。
潘教授:佛学作为一种古代东方智慧体系,一种来自古印度、古中国先人对于世界奥秘的解读,其蕴含的缘起性空、性空缘起、一切唯心造等理念,与最前沿的现代物理学有着相当程度的共鸣。
佛教是从宗教及教育两个角度认识宇宙,而科学则是根据理论与实验了解宇宙。所以,佛教与科学是殊途同归的。
但是,现代科学对整个宇宙的了解还有很漫长的路要去探索。
这样一比较,也希望大家能明白佛教不是迷信,反而跟科学是有密切关系的。
关于文化
寂静法师:我知道潘教授做了15年政协委员,促成了清明节、端午节在中国成为法定节日,其中还有一些小秘密,潘教授能跟我们讲讲吗?
潘教授:这个秘密是在去年端午节的时候,中央电视台做了新闻广播。
【央视新闻直播间】端午节假期的由来
▼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a1306ernno0&width=500&height=375&auto=0
我本人对中国文化非常重视,但是觉得现在很多年轻人非常崇洋,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不重视,我认为不对。
插图|寂静法师与潘宗光教授对话
在2004年我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与两位香港委员,一同提出一个方案,要求政府将中秋、清明及端午作为法定假日,但不被采纳。
但是我们坚持,每一年我们都提出这个方案,并得到更多委员的支持,亦增加一些理据,比如:
促进海峡两岸四地区的文化融合,台湾、香港、澳门,清明中秋都放假,但大陆是不放假的,中秋放假回国内家庭大团圆,清明回国内祭祖,大陆不放假就好像不配合一样,不太和谐。
第二点,其实每个假日都传递了一种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中秋是家庭团结,清明节是慎终追远,对祖先父母的怀念与感恩,特别重要。
这就是大家现在享受的端午节假期,以及为什么享受这个假期的原因。
寂静法师:是的,清明节我认为特别重要,因为是祭祠祖宗,我们不跟祖宗进行连接就等于断电了。
潘教授:端午节,是个非常爱国的假日,鼓励我们爱国。其实传统节日背后有很重要的意义,它是为了加深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当中央电视台访问我,我说不单单只是放假那么简单,最重要是我们肩负起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
寂静法师:而普通大众体会到的意义很简单,就只是享受三天的假日而已。
潘教授:最后在2007年,经过4年的争取之后,国家终于同意了!我非常高兴,看到国内和香港在重要的节日一样放假。也能看到国内的传统文化传承,这是一个好现象,也希望大众能慢慢领略其中深意。
在科学的顶峰,扑面而来的是贯穿万事万物的那个“道”,是“禅”的境界。
爱因斯坦在研究过《大藏经》后坦言,“如果将来有一个能代替科学学科的话,那么这一学科唯一的就是佛教。”
《金刚经》有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万法唯心造。
世界,不过是我们内心的投射。
禅师们口中的那句,“人生终究是一场梦,世界的本质是一个空”,并不是说,我们就该因此消极、被动地听任命运的摆布,任人宰割,相反,正因为万物有这种变幻无常的属性,我们才有可能去改造自己的世界、命运和人生。
正所谓,“心生万法”,我们完全可以善用“心”的力量,去经营一个真善美的世界,一个全新的人生。
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当我们做好了自己,我们发现,我们的世界也早已跟着有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用不同的视角和高度重新看待、认知世界,去积极地改变世界在我们内心的图像,不断地在我们的心中聚集。
用富足代替匮乏,用健康代替病态;
用感恩代替抱怨,用圆满代替残缺;
用喜悦代替悲伤,用无私代替贪执;
用宽容代替嗔念,用谦逊代替狂妄;
用慈悲代替暴戾,用智慧代替愚昧;
用清净沉淀嘈杂,用光明横扫黑暗。
不断提升生命能量,扬升生命状态,学会透过司空见惯的现象,照见事物的本质。进而投射、缔造出一个真、善、美的世界。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编辑|菜菜 闽珠 薏妃
速记|陈虹颖 戴佳明
审稿|宋太阳
摄影|李毅 方桠欣 李超 刘彦涵
本文由【自然的恩典】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原创|寂静法师:20年内,机器人将代替普通人类!你如何才能不被时代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