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济学季刊》2018年1-3期三类相关论文推荐

三农学术 2022-12-31

1、田旭、黄莹莹、钟力、 王辉,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营养状况分析,经济学(季刊), 2018, 17(1): 247-276

本文研究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营养状况,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与双重差分法测算父母外出对儿童营养状况造成的冲击即平均处理效应。进一步,我们结合营养收入弹性,探讨父母外出的收入效应与忽视效应。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的营养不良问题尤为突出,并且仅父亲外出和父母均外出会显著恶化儿童的营养状况;此外,留守儿童的大部分营养素的收入弹性都非常小,这导致父母外出的收入效应较小,而忽视效应主导了父母外出对留守儿童营养的影响。


2、郑筱婷、 陆小慧,有兄弟对女性是好消息吗?——家庭人力资本投资中的性别歧视研究,经济学(季刊) , 2018, 17(1): 277-298

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的数据,研究有无兄弟对女性教育获得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家庭的人力资本投资中仍存在性别歧视,"有兄弟"对女性教育获得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负向影响主要存在于农村。计划生育的生育数量限制减少了家庭可拥有孩子的数量,同时产生了大量无男性后代的家庭,这些家庭没有机会实施性别歧视,女性因免于与父母偏好的同胞竞争而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改革开放以来女性的平均教育获得水平的提升是家庭资源稀释减少和性别歧视机会减少两种作用的共同结果。


3、王春超、冯大威,中国乡—城移民创业行为的决定机制——基于社会关系网的分析视角,《经济学季刊》,2018, 17(1):355-382

本文运用2009年中国农村—城市移民调查(RUMIC)数据,研究社会关系网对我国乡—城移民创业选择行为的影响。笔者构建了一个创业选择模型,分析移民在创业和工资性工作两类就业状态之间的选择行为。理论研究发现社会关系网对移民创业选择具有提供创业资本和提高企业家能力两个作用机制。实证研究及进一步的机制检验也验证了理论模型提出的研究假说。本文的研究有助于理解中国社会关系网对于在城市移民中形成"大众创业"局面的显著作用及其机理。


4、何兴强、费怀玉,户籍与家庭住房模式选择,《经济学季刊》,2018, 17(2):527-548

本文研究户籍对家庭四种住房模式选择的影响。随着投资性住房需求与消费性住房需求之差的增大,住房模式由低向高转换;户籍背后公共服务的不均等,加大了具有定居意愿的外地居民的定居成本,降低了其投资性需求进而倾向于选择较低住房模式。利用CHFS 2011数据实证发现:投资性与消费性需求之差对家庭住房模式选择具有较好的解释力;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程度高定居成本大的地区,外地居民更倾向于较低模式。


5、魏东霞、谌新民,落户门槛、技能偏向与儿童留守——基于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监测数据的实证研究 ,《经济学季刊》,2018, 17(2):549-578

中国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人力资本质量堪忧,但关于其产生机制缺乏系统研究。本文理论分析表明,成年流动人口为获取高工资向大城市流动,但大城市设立的高落户门槛使得流动人口家庭的儿童不得不留守户籍地,落户门槛的技能偏向对低技能流动人口家庭的影响更大。利用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监测数据和代表性城市的落户门槛指数的匹配数据,本文实证研究发现:(1)城市落户门槛提高了流动人口家庭儿童留守的概率,其中高落户门槛导致的居住成本和教育资源可获得性是两个重要的作用机制。(2)流动人口夫妻双方倾向于共同到大城市工作,但大城市又无法容纳流动人口子女就学,以致流动人口家庭不得不让子女独自留守户籍地。(3)落户门槛的技能偏向增加父辈低技能(大专以下学历)的流动人口子女留守的概率,降低父辈高技能流动人口子女留守的概率。因此,高落户门槛未能逆转人口向大城市集聚的趋势,反而徒增大量独自留守的儿童,将加剧收入不平等的代际传递。


6、丁从明、周颖、梁甄桥,南稻北麦、协作与信任的经验研究,《经济学季刊》,2018, 17(2):579-608

本文基于"南稻北麦"的种植格局,研究了农业种植方式对中国南北方信任模式的影响。利用CFPS等微观数据的研究表明,南方水稻区家庭与村庄内部更高的短半径协作需求诱发出亲友近邻间更高的受限制信任模式;北方小麦区为应对农忙期种植压力而诱致出的异地雇佣关系拓展了协作半径,进而发展出跨越血缘与地缘的一般性信任模式。进一步的工具变量估计和安慰剂检验支持了本文的研究结论。通过构建"父母—子女同住数据库",本文进一步验证了信任观念在代与代之间的"复制"与传承,这使得中国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持久地形塑了南北方的信任模式。


7、赵西亮 ,农民工与城市工资——来自中国内部移民的证据,《经济学季刊》,2018, 17(3):969-994

本文利用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考察农民工对城市工资的影响,发现农民工会提高城市工资且影响具有异质性,使低技能工资降低,高技能工资提高,对中等技能工资没有影响。农民工会促进城市职业升级,使高技能工人流动到高收入职业,将低技能工人挤入低收入职业。农民工越多的城市,工业企业特别是低技能密集工业企业数目及工业增加值增长越快,就业特别是低技能密集企业就业增加更快,农民工对企业资本劳动比及资本产出比没有影响。


8、张丹丹、李力行、童晨,最低工资、流动人口失业与犯罪,《经济学季刊》,2018, 17(3):1035-1054

尽管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常常供不应求,但其结构性和短期性失业并不罕见,而失业可能引发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本文利用最低工资变动引发的就业冲击来识别流动人口的失业,并进而考察其对犯罪率的影响。本文发现,最低工资的上调显著地增加了流动人口失业的概率,而失业会使得外来务工人员参与犯罪的可能性显著增加。最后,我们利用城市层面的面板数据直接估计了最低工资调整对犯罪率的影响。


******************

9、陈斌开、黄少安、欧阳涤非,房地产价格上涨能推动经济增长吗?,《经济学季刊》,2018, 17(3):1079-1102

 结合城市数据和企业数据,本文研究住房价格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住房价格上涨将推高企业人力成本,降低工业企业利润率,进而抑制经济增长。以人均房地产企业土地购置面积作为住房价格的工具变量,本文实证结果表明,住房价格上涨1倍,企业人力成本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上升16.3个百分点,利润率下降20.9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下降4.1个百分点。估算结果表明,2000—2007年,住房价格上涨导致经济增长率下降了2.5个百分点。


10、李江一,房奴效应”导致居民消费低迷了吗?,  经济学(季刊), 2018, 17 (1): 405-430.

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在2011年与2013年采集的微观面板数据,本文考察了"房奴效应"的两大表现——购房动机与偿还住房贷款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购房动机挤出了7.4%的家庭消费,且主要挤出了食品衣着、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偿还住房贷款挤出了15.8%的家庭消费,且主要挤出了耐用品、住房装修维修支出。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购房动机通过降低边际消费倾向而挤出了消费,且预期房价增长速度越快,购房动机对消费的挤出效应越强,有购房动机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越低,而偿还住房贷款使家庭受到了严重的流动性约束,其表现为住房贷款占收入的比重越高,消费被挤出越严重。研究还发现,除了直接影响消费,"房奴效应"还会通过抑制住房财富效应而间接降低消费。本文为理解中国居民消费低迷提供了新的证据。


******************

11、 林毅夫 ,我在经济学研究道路上的上下求索,《经济学季刊》,2018, 17(2):729-752

本文梳理总结了本人三十年来研究中国经济发展和转型问题的心得。我早期的工作集中于中国农村改革,受1988年中国政府治理通胀方式的启发,此后逐渐形成一个有别于现有的发展和转型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新结构经济学。该理论体系为现代经济学的其他领域带来了许多新的见解,也对一些现有主流理论难以解释的经济现象和争论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和答案。此外,我的其他研究主要涉及新制度经济学、经济史、中国文化复兴和经济学方法论等领域。


——END


感谢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