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诺奖得主Paul Romer的“大嘴巴”与国际组织的“数字政治”

三农学术 三农学术 2022-12-31

Paul Romer“意外”地获得了2018年诺贝尔奖,这些年的获奖者除了Angus Deaton,其他人的论著基本看不懂,终于出了一个自己能看稍微看懂的的人,还可以粉他的Twitter,感谢诺奖委员会。

获奖了嘛,认识的人祝贺,不认识的人就去网上找资料,这不,Paul Romer的个人网站(https://paulromer.net/)就没有经受住这一拨访问,挂掉了,害得Paul Romer在得奖的当天上午还要忙个人网站维护的事。不过呢,这里跟大家八卦的是:为什么Paul Romer会在2018年1月辞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的职务?这离他2016年9月担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还不到1年半的时间,而一般的任期是4年,并且当时大家都觉得他与世界银行是绝配,一个以经济增长研究出名的经济学家,配上一个以消除贫困为目标的国际组织,怎么看怎么合适。


直接的导火索就是Paul Romer的大嘴巴,他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的时候说了一些不“适当”的话,造成了不好的“国际影响”。世行当时发布了一个《营商环境报告》(The Doing Business report),对各国进行排名。Paul Romer却对记者说,这份报告中采用的计算方法“不公平、具有误导性”,例如智利的排名下降是因为统计方法的调整而非本身环境的恶化;而统计方法调整背后可能有“政治因素”


Paul Romer的报道出来后,智利的左派总统生气了,要求世界银行进行调查。世界银行当然说方法没问题,但既然Paul Romer说这些话,总有一个人是错的吧。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呢?最后反正就是Paul Romer辞职了,只留下世行行长Kim的一句“I appreciated Paul’s frankness and honesty, and I know he regrets the circumstances of his departure”。


说起“数字政治”,国内的都很熟悉,特别是统计局的和辽宁的,对于国际组织的报告中的数字,大家的敏感性可能就没有那么好了。这不,UNESCO的人就在Twitter上怂了UNICEF的报告,大意是“我们的新报告一个星期就要出来了,你们为啥还要用去年的旧数据发布一个类似的报告呢?”



然后有人说现在国际教育数据趋于“碎片化”,例如

UNESCO 2016年的一个报告中说有2.63 亿青少年辍学,UNICEF 2017年的数据是3.03亿,这增加的数字原因何在?反正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UNICEF把5岁的孩子也算进来了。


所以数字背后的数据来源、指标建构太重要了。例如,今年的人类发展指数(HDI)就用了新的数据,不能直接与其他年份的比较;之前HDI中的贫困分析是用的收入指标,后来用的是多维贫困;之前是用三指标的算术平均值,后来变成了几何平均值;中国的贫困数据用用北大CFPS算的。


总结两点:

  • 诺奖得主也有不得已的时候,国际机构也有政治正确。

  • 比较、解读国际组织报告时需要小心,注意数字是怎么来的,多学习报告的理论框架;对于国内组织的报告则要更加小心。


——END


长按二维码识别并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