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秋成:对农村教育的一些思考【转】
教育属于公共物品还是私人物品
关于教育, 长期以来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是:作为一种服务, 它到底属于公共物品还是私人物品?坚持教育属于公共物品的观点认为:教育能提高社会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 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增强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教育能传播文化, 传承道德和价值观, 维护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促进社会稳定和团结;享受基本教育服务是人人应得的权利, 是评判社会制度是否公平正义的重要指标。
坚持教育属于私人物品的观点则认为:教育本质上是人力资本的投资, 接受教育能提高个人的认知能力, 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应对和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 还有利于个人与社会沟通。因此, 受过教育的人能找到更好的工作, 获得更高的收入, 教育是有高额回报且回报全由个人所有的, 教育开阔个人视界, 触及个人心灵, 能给人带来快乐, 本身具有内在价值。
这种关于教育是属于公共物品还是私人物品的争论, 实际上关系到教育到底应该由谁来投入的问题。如果属于前者, 教育就应由政府财政负责;相反, 则应由个人或家庭购买。2005年以来, 全国农村地区普遍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 中小学的学费和杂费全部免除, 这说明农村中小学教育被认为是公共物品, 政府财政承担了提供教育的职能。这一做法在十多年前农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各种负担沉重的情况下, 能大大减轻部分农村家庭的经济压力, 显著降低辍学率, 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为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培养一支质量较高的劳动力大军。
但是, 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完全由政府提供也带来了系列问题。首先, 由于财政资源终究有限, 政府为了节约学校运行成本, 在农村地区实行大规模撤校和并校, 导致部分农村孩子上学很不方便, 并带来安全隐患。为了方便孩子上学, 部分家长或早晚接送, 或进城、进镇租房陪读, 或让孩子在学校寄宿。无疑, 这都增大了家庭教育成本, 且小学和初中寄宿也不利于孩子的心智成长。其次, 中小学等基础教育主要由地方财政负责, 由于不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政府财政实力不等, 结果造成了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农村发达乡镇和边远山区之间、好学校和较差学校之间在投入和教育质量上出现巨大差异。
财政支持带来的教育公平只是暂时的
我们最近调查了湖南省浏阳市、湘潭县、桃江县6个乡镇和6个村的农村小学和初中教育情况, 访谈了农村地区6个中学校长, 12个小学校长, 发现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和教育质量的地区差异非常明显。浏阳市经济实力强, 市级财力比较雄厚, 该市中小学教师年均工资收入可达八九万。湘潭县和桃江县经济实力一般, 政府财政收入在支付行政事业人员工资后勉强维持政府运转, 这两县的中小学教师年均收入只有3.5万~4.5万元。
由于财政支持不足, 湘潭县和桃江县的农村中小学普遍缺乏必要的体育设施、信息化和音乐教学器材等。教师收入低也严重威胁教学质量, 比如, 学校招聘时报名人数太少, 没有选择余地, 有时甚至招不到教师。湘潭县在2017年招聘了18名教师, 最后报到的只有17人, 1人得知自己将被安排在较偏远的乡镇中学后当即放弃了这一职位。在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 师资流失严重。桃江县2015~2016年招了19名教师, 到2017年上半年就有三四个老师调走, 他们分别考到了长沙、益阳城区的学校或县里的其它单位。
师资流失意味着教师工作岗位需要进行全面调整, 学生也需要重新适应, 影响整个学校的教学与管理。公办教师的缺乏致使两县大量使用代课老师, 由于代课教师收入更低, 每月工资一般只有1500元左右, 且没有医疗和养老保险, 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更加大打折扣。没有年轻血液的加入, 教师年龄结构老化的问题随之而来。桃江县三堂街镇2017年中小学共有247名公办教师, 其中50岁以上的有59名, 占24%。教师招不来, 一些课程就无法开设。湘潭县和桃江县的农村中小学普遍缺少音乐、体育、美术、英语方面的教师。桃江县三堂街镇有6所小学, 只有两所配有英语教师, 这也使得一名教师得担负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 专业性不强。不仅如此, 在这些学校, 师生比例大都超过1∶20, 部分学生得不到老师的关注, 教师本人也很辛苦。
湖南的调查说明, 通过公共财政支出免除农村小学和初中的学杂费, 以实现全社会基础教育权利享受的公平性只是暂时和表面的, 地区间财政实力的巨大差异以及由此造成的教育质量巨大差异, 让部分农村中小学生日后进入劳动力市场竞争时仍将处于劣势。湖南湘潭县、桃江县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绝非特例, 基本上反映了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基础教育普遍存在的困难。事实上, 这两年我们在河北、河南、陕西调查时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
那么可能有人会问, 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 加大对中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投资, 是否就能消除地区间的教育质量差异?我们认为, 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可减缓这种差异扩大的速度, 但永远不能填补教育质量差异的鸿沟。这不仅因为中央财政能力有限, 更因为全社会包括农村居民对教育质量的要求在不断提高。
私立教育发展可促进有益竞争
如何改进农村地区基础教育质量、逐步减少地区间教育差距?我们认为最有效的措施是鼓励社会资本兴办私立学校。教育实际上是具有私人产品性质的。随着收入水平提高, 农村居民对孩子的教育质量愈加重视, 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明显增加。在我们调查的湖南6个乡镇, 初中学生毕业后不再像十年、二十年前那样立即回家务农或进城打工, 95%以上的毕业学生升入了高中。6个乡镇都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生选择在县城、地级市而不是当地农村中小学读书, 家长认为前者的基础教育质量更高。在湘潭县, 在私立学校读初中的学生每年大约需要交3万元学费。即使如此, 几位受访家长都以送孩子去私立中学为荣, 排头乡一位公办学校的校长也将女儿安排在私立中学读高中。
从调查情况看, 私立学校之所以受欢迎, 原因有几点:第一, 私立学校的教室、操场、宿舍等基础设施很好, 音乐、美术、体育器材配套齐全;第二, 私立学校的教师优秀, 师资力量雄厚。由于教师收入高, 私立学校容易招到高质量教师, 很多公办学校的教师也跳槽到私立学校;第三, 私立学校的教师更敬业, 可以照顾到每位学生, 与学生交流多, 教学质量更高;第四, 私立学校开展多样化教学, 设置的课程更完备, 部分私立学校甚至组织国际交流项目;第五, 私立学校教师较为认真负责, 对教学质量的重视程度高于公办学校, 弥补了部分家长因自身教育水平低而不能辅导孩子的缺陷;第六, 由于管理严格, 老师更有责任心, 很多长期在外地打工的父母更愿意将孩子送到私立学校, 以免孩子荒废学业, 缺乏管教。
发展私立教育, 鼓励民间办学, 最重要的一点是, 可以满足居民对教育多样化的需求。孩子禀赋各异, 家长经济条件千差万别, 社会对教育质量的需求自然就有不同层次。发展私立教育实际上给了居民更多选择, 那些孩子天分更高、家长收入更多的家庭可以购买私立学校的教育服务。私立学校的发展也有利于公办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为公办学校需面临私立学校在生源、师资方面的竞争, 不得不设立更合理的激励机制来提高教学水平。私立学校的发展分流了公办学校的部分生源后, 地方政府也可将有限的财政资源用于改善公办学校的教学条件上。
——END
本文转自:谭秋成.对农村教育的一些思考[J].同舟共进,2018(02):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