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济管理学科微观数据库建设与利用:国际视野与中国经验 【转】

焦豪 赖德胜 三农学术 2022-12-31

 

摘要:通过数据解释社会发展以探寻新时代中国的真实情景,通过数据库建设推动学科建设以进行理论创新与方法创新变得越来越重要。本研究结合国内外数据库建设与利用的经验,深入探讨了数据库建设与利用的目标、主题和构建过程等相关问题,以期对国内调查研究机构的数据库建设和利用提供借鉴。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涌现出一批各有所长、各有侧重的调查研究机构,积累和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调研数据和研究报告,这些资料是全面了解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的宝贵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真实且详实的数据是经验研究的基础,其质量好坏直接决定了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可靠性、创新性和可推广性(聂辉华、江艇、杨汝岱,2012)。所以,研究如何建设与利用经济管理学科微观数据库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学术研究和政策咨询具有极大的作用。一般而言,评价学术研究的贡献和创新可以从3 个方面入手:问题贡献、数据贡献、方法贡献(李维安、程新生,2005)。其中,数据贡献是一个重要方面,主要体现在通过数据搜寻、及时利用最新数据库或公开信息获取相应数据对过去无法或没有进行检验的某一研究问题进行有效检验和分析;以及在已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后来者利用前面研究者所未使用的数据或范围更广的数据对同一研究问题进行更为深入、全面的探讨和分析。经济管理学科微观数据库能够为学术研究进行这两方面数据利用的支撑。此外,在数据库建设之前,学者们会持续不断地进行社会观察,探索现实社会中存在的研究问题,然后通过数据的搜集进行研究,这类基础工作会增加对研究问题的贡献。近十几年来,我国高校和科研机构越来越重视数据库建设,涌现出抽样调查及其他各种类别的数据库,甚至有学者说无数据不研究,或许过于夸张,但也足以说明了数据对于学术研究的极端重要性。本研究将对经济管理学科微观数据库建设与利用进行积极的探索,以期对相关调查研究机构进行数据库建设和利用提供借鉴。

 

本研究主要有 4个部分构成。首先对经济管理学科微观数据库建设与利用的意义进行了阐述,其次对如何进行数据库建设和利用的文献进行了梳理,然后对国内外经济管理学科微观数据库建设与利用经验、数据来源及特点,以及数据库研究成果建设的建议等方面进行探讨和评述,以期有益于国内数据库建设与利用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规范化。

 

(二)研究回顾

 

围绕数据库的建设与利用,近年来不少学者进行了研究。一些研究关注了我国数据库的发展现状,将我国数据库的发展情况与国外进行对比,针对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认为需要制订科学数据库的政策与法规、建立标准化数据库,以及基于横向联合发挥利益相关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邓永智,1999)。总体上,我国数据库建设中存在忽视软件、低水平重复发展、建库规模小、更新不及时、行业分布与经济发展不匹配、数据库维护不到位、一次信息数据库比重较低、信息垄断、联网率低等问题(张学福、韩宪荣,1998),需要改进采集渠道、信息处理、建库方式与资金支持(董春晓、杨立,1999),在建设数据库的不同环节上应该注意在内容上以公益性强的领域为重点,同时开发商业性强的应用数据库(徐纲红,2007)。

 

一些学者从过程视角对数据库建设进行了探究,提出要考虑到数据库建设过程中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使用与传播环节中的法律风险。董高梅、秦岩宾和李奎(2008)从前期准备、数据获取、处理与更新、数据库最终建立等不同环节详细介绍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的建设情况。江东等(2014)指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国家资源环境数据建设提出更高要求。通过分析我国周边国家资源环境数据库建设的应用需求、进展状况与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包括建立综合决策的数据资源结构,增强对数据质量的控制,建立动态更新与快速响应机制。李维安和程新生(2005)介绍了公司治理评价的重要性、构成内容、数据搜集程序和计算模型。

 

不同领域细分的专业数据库建设也引起了学者的关注。陈琦和孟连生(2016)认为数值型数据库将成为今后的一个重要发展领域,通过关注国内外的数值型数据库,介绍了数值型数据库的特点、类型与发展,具体结合冶金行业数据库的建设,探究了此类数据库建设的意义、思路与方法。夏明方(2015)从生态史视角分析了我国已有灾害史料数据库建设的贡献与存在的问题,并对数据库的未来建设提出新的构想。孙瑾和郭彦军(2012)介绍了档案专题数据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在建设过程中定位、标准、能力、质量与数据共享的问题,并从质量控制理论出发,寻求该理论与档案专题数据库的结合与应用。张振华和李明(2009)介绍了如何建设湿地特色资源数据库。王新峰等(2008)肯定了军事高等教育特色数据库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对该数据库建设的实际情况做了具体介绍。王铁琨(2010)介绍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的宗旨、主要任务、措施与特点,肯定了该数据库的建设对于语言资源保护的重大意义。金银琴(2007)介绍了数据库在曲谱类资源上的利用与结合。杨秋实(2008)介绍了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数据库建设的内容与实施过程。赖毅、刘敏惠和段建明(2003)提出在建设单主题综合数据库时,需要考虑到单主题综合性数据库信息的全面性、直接性、多样性、获得的方便性以及时效性的特征。

 

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上,朱同、李小戈和陈亮(2010)指出,现有关于数据库建设的研究论文主要集中于图书馆数据库建设、音乐艺术专业院校特色数据库建设。何建新(2005)探究了高校特色数据库的特点、数据库的建设措施以及版权问题。孙红红(2004)结合交通文献数据库,对特色数据库的框架、建设方法、注意问题进行了探讨。裴丽等(2014)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实践为例,主张建设具有地域特点与学科特色的数据库,依托特色资源,突出自身优势,做好选题立项;注重与学科专家沟通,以重大课题作为示范;以特色资源建设为依托,为学科服务培养人才。李明伍和吕先竞(2008)对高校特色数据库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对应指标的获取与评价进行了分析。

 

具体到经济管理学科调查数据库的建设,OECD 和欧盟统计署(1992,1997,2005)详细地编制了如何进行企业创新调查的《奥斯陆手册》,对创新的定义、类型、数据收集及开展创新调查的方法与程序等详细地进行了分析和介绍,提供了开展创新调查的分析框架、指导思想和操作化建议。Archibugi等(1993)基于严谨的抽样方法开展了欧洲创新调查,对制造企业产品和过程的技术创新进行了详细的数据搜集。Whelan(1993)对爱尔兰不同产业创新状况进行了预调查,认为调查必须对问卷进行精心科学的设计,这是调查成功的关键点。高建(1995)对国内外的技术创新调查经验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发现国际技术创新调查中比较重视技术创新概念的严格界定,从而确保调查问卷中概念的清晰化,被调查者才可以给出符合现实情况的回答。同时,在调查时严格遵循问卷调查程序,具体分为确定技术创新调查的负责人和负责机构、建立选取样本的标准和范围、科学地进行问卷设计、对创新调查的实施进行科学组织管理、争取被调查者的合作和理解。马驰(1997)探讨了技术创新的调查方法,认为数据构建需要在获得创新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基于研究问题的特点和研究对象的特性进行持续不断的修正,然后选择合适匹配的抽样方法发放调查问卷,最后对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编码。

 

关于数据库的利用,金碧辉、刘筱敏和陆耘(1998)基于使用定量评价工具要规范化和在分析量化数据时必须坚持同类相比的原则,对如何利用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对科研绩效评价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分析。梁花侠和赵海星(2013)基于引文评价的事实型数据库(中国科学指标数据库)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0 年间的学术论文的基本情况进行定量分析,指出合理利用中国科学指标数据库评价分析功能的重要意义。吴志红等(2013)采用文献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对11 个中外文数据库进行分析,研究了郑州大学学术论文的产出能力与影响力。

 

综上所述,获取大规模的高质量数据是不同类型高水平研究的基础条件,因此一些学者对于数据库建设和利用进行了持续不断地探索。概括起来,现有关于数据库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图书馆数据库建设和音乐艺术专业院校等特色和专业的数据库建设,而对于基于调查研究和数据整理搜集的经济管理学科微观数据库建设和利用研究比较少。因此,本研究基于文献梳理的基础对国内外经济管理学科微观数据库建设与利用的现状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对国内经济管理学科微观数据库建设与利用提出参考性建议。

 

(三)国外经济管理学科微观数据库建设和利用发展趋势

 

1.国外经济管理学科微观数据调查的基本类型

 

国外经济管理学科微观数据调查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是综合类调查,如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综合社会调查,对文化、健康、家庭、劳动力、就业、消费、教育、心理、个性等方面的社会变迁展开调查,主要关注宗教信仰、政府角色、心理健康、卫生医疗、性别、市场与交换、社会文化、社会政治参与、种族、女权主义、军队及征兵、政府政策等。二是分领域的调查,如美国养老与健康调查数据、印度老年追踪调查、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等。其中,美国养老与健康调查数据主要关注人口老龄化、老年人认知、老年人家庭及身心健康等;印度老年追踪调查主要关注老年人社会和公民参与、健康状况等;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主要关注农业生产、农作物价值、家庭总收入、家庭人口数、家庭支出、居住情况、交通工具、家庭消费、家庭财产和医疗费用等。第三类是企业层次的调查,如世界银行企业调查数据等,其主要关注金融、公司特征、信息化、基础设施状况、创新与技术、企业绩效、规章制度与税收、贸易和劳动力、腐败和犯罪等。

 

2.国外经济管理学科微观数据库建设和利用发展趋势

 

国外数据库建设和利用的经验主要体现在数据库调查模块的不断优化等 5 个方面,为我国建设和利用经济管理学科微观数据库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第一,数据库调查模块的不断优化,使数据库调查内容更好地匹配社会现实。国外的数据库注重根据当前社会背景和学者研究需要,持续不断地更新调查模块。以欧洲社会调查数据为例,源调查问卷由一系列问题组成,可分为两个主要部分:核心模块部分和旋转模块部分。核心模块部分是固定不变的,作为一个时间序列设计,可以监测整个欧洲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而旋转模块部分则根据研究者的需要可以随时加入相应内容。其一般做法是,欧盟官方刊物首先征集学者们拟调研的建议书,在欧洲科学基金会和相应国家科学基金会网站上进行发布,研究者可以申请调研旋转模块部分的相应领域。如果该领域有研究意义或有研究价值,欧洲社会调查数据课题组就会把它增加在下一次的调研中,通过这样的方法完成了数据库本身的创新更替。又如日本综合社会调查项目,自2005 年调查以来一直呼吁日本国内外的研究人员和研究生提出调查问题,鼓励研究人员从设计阶段参与调查问题的设计,同时鼓励研究人员对调查数据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目的是通过研究人员的参与进一步加强日本综合社会调查项目问卷调查的全面性。

 

第二,持续不断地打造数据库的使用友好性,方便研究者快速便捷检索数据。国外数据库不论是在提供多途径和组合检索的检索功能方面,还是在提供分布式建库和跨库检索的检索技术方面,大多是按照国际通用标准进行数据库建设,实现了数据库的建设和使用国际化。如美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库对检索技术持续优化,使研究人员既可以在官网上获得完整的美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也可以对数据进行自定义设置,选取研究者需要的数据模块。并且,美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除了从官方网站访问美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外,还可以通过定制子集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调研文档和分析网站(SurveyDocumentation and Analysis)上在线下载。此外,美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 CD-ROM光盘也可以从“罗普公众舆论研究中心”(RoperCenter for Public Opinion Research)订购。这些途径保证了研究人员可以从很多渠道获得数据,相对方便与快捷。

 

第三,数据库“云化”逐渐成为发展趋势。“云数据库”绝不仅是针对传统数据库在营销概念上的简单包装,云数据库需要同云服务器、云存储一样,来充分迎合云时代的云服务需求,帮助传统数据中心从过去高成本且易造成应用孤岛的状况,向更简单、更高效、更智能的云环境架构迁移。在以大数据量、高并发和实时性为主要特征的大数据时代,“云化”成为数据库存储的发展趋势。目前,国外数据库的构建正在经历这一变革,比如日本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库引进了远程分析系统,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远程分析,使用户可以方便地分析日本的综合社会调查项目上的数据集,附属于大学的研究人员和学生可以使用简单的制表、关联、交叉制表和t检验程序进行在线分析。

 

第四,构建全面综合的专业数据库,为研究者提供一站式的数据服务。国外数据库的建设越来越针对全面综合的专业领域建立数据库,一个数据库可以完成多领域多层次的研究课题。如美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库和欧洲社会调查数据库的研究主题涵盖多领域,包括文化、健康、家庭、劳动力、就业、消费、教育、心理、个性等,为研究整个社会的变迁和基本趋势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同时,研究对象也愈发具有全面性,覆盖范围广,样本分布广,研究的覆盖对象已经跨国家,可以进行国际间的横向对比。又如,世界银行为了更好的了解影响企业运营与发展的基本因素,对139 个国家的十多万个企业进行调研,建设了世界银行企业调查数据库(The World Bank Enterprise Survey)。数据集包含12个主题和 100多个指标,主题涵盖基础设施、法律环境、规章制度与税收、腐败、犯罪率、信息化、创新与技术、销售额、投资状况、劳动力市场等,企业层面的研究课题基本均可在该库找到答案。此外,数据库所调查的样本企业分布在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及交通运输业,细化到食品、纺织、服装、化学、塑料和橡胶、非金属矿产品、金属产品、机械及设备、电子器件、批发、零售、信息技术、住宿及餐饮及交通运输行业等。

 

第五,相对科学严谨的调研方法,保证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国外数据库建设力求与国际研究接轨,因此在研究方法上相对科学严谨。如印度老龄纵观调查数据采用分层次、多阶段、区域概率抽样,在每个城市随机抽取两个地区,从各地区随机抽取8 个基本调查单位,以基本调查单位进行人口的城/乡比例配对;问卷工具以英文为主,同时有印地语、埃纳德语和马拉雅拉姆语版本,保证了被调研者理解所有咨询的问题。世界银行企业调查数据库采取了抽样方法中分层随机抽样的做法选取调研样本,以保证选择的调研样本在每个调研国家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在对调研对象发放样本前,世界银行企业调查数据库专门对问卷调研员进行指导和培训,同时在每一个调研国家至少选取5 个调研样本企业对调研问卷进行试测和预填,根据最终反馈的结果对问卷进行持续不断的完善。

 

(四)我国数据库建设和利用的进展与挑战

 

1.经济管理学科微观数据库的基本类型

 

目前,国内经济管理学科微观数据库既有以政府为主导建设的数据库,也有以民间研究机构主导建设的数据库。归纳起来大体可以分为以下4类。

 

第一类是政府主持开展的经济调查。这类调查主要由政府主持实施,覆盖面比较广,权威性比较强。政府主持开展的经济调查的主要目的是,直接从基层了解关系我国国计民生某一重大领域的改革发展状况和各项建设的新动态,获取系统周密的实际资料,从各个方面的发展和对比中进行有连续性的综合研究,为制定相应政策提供咨询依据。例如,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系统是1984 年经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设立的,于 1986 年正式建立并运行至今。1990 年后调查系统由中央政策研究室和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目前的调查农户有23000户,调查村 360个行政村,样本分布在全国除港澳台外的 31 个省(区、市)。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系统的工作主要有5 项内容:一是常规调查:每年底按统一口径全面收集所有样本村、户数据;二是专题调查:根据上级领导的指示及有关部门的安排,针对农村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户生产生活中的焦点、重点问题,每年开展多项专题调查;三是动态反映:省、县两级调查机构及时反映当地农村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四是人员培训:对省县两级调查员进行专业知识和农村政策培训;五是数据开发利用:对积累的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开展对农村微观经济主体的统计分析。中国城镇住户调查则主要依托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重点关注教育回报率、收入不平等、劳动力供给、家庭财产、就业、教育决定因素及教育不平等、社会保障、财产性收入、家庭消费、非正规金融等。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由国家统计局建立,主要关注生产率、国际贸易、外商直接投资、研发、公司金融、产业集聚等。

 

第二类是社会研究机构和高校研究团队主持开展的社会民生调查。这类调查主要由高校及研究机构作为主要实施方;调查目的主要是学术研究和政策咨询,在制定调查方法和设计调查问卷时更注重学术严谨性;调查主题主要是社会民生方面,如收入、婚姻、家庭、经济、流动、社区变迁、教育、健康、劳动力市场、社会公平和少数民族、妇女平等发展等。例如,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库依托北京师范大学,主要关注收入分配、消费、就业、教育、劳动力等相关领域。中国健康退休跟踪调查依托北京大学,主要关注社会保障、健康与老龄化、劳动经济学、人口经济学、卫生经济学等相关领域。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依托中国人民大学,主要关注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性别差异、政治参与、收入不平等、收入分配、社会网络、教育收益率、户籍制度、社会经济地位、区域差异、主观幸福感、社会流动等。

 

第三类是以企业为研究主题的数据调查。这一类型的调查主要由高校及研究机构、盈利性企业共同参与,调查对象主要是企业,调查主题主要关注企业战略、公司治理结构、创新、财务数据、社会责任、人力资源、财务等。例如,中国公司治理分类指数数据、中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能力成熟度数据库和国泰安CSMAR数据库等。中国公司治理分类指数数据库依托北京师范大学,主要关注高管薪酬、信息披露、财务治理、企业家能力、机构投资者、董事会、监管、社会责任等。中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能力成熟度数据库依托中国社科院,重点关注上市公司社会责任能力、社会责任推进管理范式、社会责任能力成熟度、上市公司资本市场表现等。国泰安CSMAR 数据库是一个盈利性数据库,涵盖股票市场、公司、基金、债券、衍生市场、经济、行业、货币市场、海外、板块、市场资讯、专题、科技金融等研究系列。

 

2.国内数据库建设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近年来,在国内数据库建设迅猛发展的同时,逐步呈现出开放共享、严谨规范、持续追踪、区域领域特色以及商业化运作等特征。

 

一是基础性战略资源数据库。国内学者已高度关注建设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性战略资源数据库,如中文商情类数据库、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学文献服务系统等方面的数据库,为其相关领域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发展环境。此外,上市公司社会责任能力成熟度调查就是为当下热门社会话题中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研究基础,通过搜集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可以开展上市公司社会责任能力、社会责任推进管理范式、社会责任能力成熟度、上市公司资本市场表现等主题的研究。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库通过收集有关家庭金融微观层次的相关信息,包括住房资产与金融财富、收入与消费、代际转移支付、人口特征与就业以及支付习惯等相关信息,对家庭经济、金融行为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刻画。在中国,有关家庭金融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该数据库补充了中国家庭金融学术研究和现状的空缺,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益。这些数据库的建设,为相关领域的政策咨询和学术研究提供了基础性的战略资源。

 

二是开放共享理念逐步成为共识。国内的数据库建设逐步朝着一个打破“条块”、“地区”、“行业”界限,允许所有上网用户的合法使用的趋势演化。通过合作逐步建立高效、方便和经济实用的数据库存取和传递系统,许多数据库均实现了开放共享,如中国家庭收入调查、中国居民收入分配数据库现已公开1998~2013 年间的调研数据,使用者通过填写数据登记表经审核之后便可进行下载。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全国基线调查于 2011 年开展,每两年追踪一次,调查结束一年后,数据对学术界免费公开。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数据也采用在线申请,并且对未发布的保密数据,如有特殊需求,研究者也可进行特殊数据申请。除此之外,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等数据库均已实现公开共享。今后,数据库共享化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是调研方法靠拢国际标准并有所针对性改进。近年来国内数据库建设逐步与国际研究接轨,在研究方法上更加追求科学性、严谨性,并且在数据库的建设和利用中有所针对性地发展出了独特新颖而又科学的研究方法。如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问卷设计参考了美国健康与退休调查、英国老年追踪调查以及欧洲的健康与退休调查等国际经验,采用了多阶段抽样方法,在县/区和村居抽样阶段均采取概率比例规模抽样(ProbabilityProportional⁃toSizeSampling,PPS)的方法,并且首创了电子绘图软件(CHALRS-GIS)技术,用地图法制作村级抽样框,在吸收国外优秀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数据库本身建设情况发展出了新颖严谨的研究方法。

 

四是区域特色和领域特色特征突出。国内的一些数据库在某些优势学科和领域有针对性地选择调研主题,或结合某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色,通过学术机构之间的良好合作科学搜集该领域或区域资料,构建了有研究领域特色或区域特色的学科数据库。例如,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库(CHIP),是聚焦在中国收入分配领域的专项调查,调查主题主要包括收入、就业、生产、消费等涉及居民收入分配各环节的情况。该项调查始自1988 年,现在已经开展了 5 轮调查,利用这个数据,可以完整回溯我国 30 年经济转型、经济发展过程中,居民收入增长、包括收入差距、贫困等等一系列发展变动状况。该数据库被称为迄今中国收入分配与劳动力市场研究领域中最具权威性和基础性的数据资料。西北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系列调查数据是以西北农村为调研背景,研究方向集中在西北社会发展的转型过程中的相关问题领域,致力于在西北社会发展的转型过程中的农村基础教育、社会公平和少数民族、妇女的平等发展等问题的研究。西北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的指导思想是:“西北人分析西北问题”。目前调查范围集中在中国西北贫困农村地区的县和村,从2012 年开始至今已在西北贫困农村地区完成两次大规模调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因此在数据库建设方面,可以先投入力量建设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数据库,在开拓数据库国际市场的同时也会扩大这些区域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五是商业化运作逐步兴起。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数据库建设也开始进行了商业化运作,基于数据库的相关产业也开始发展起来。如CSMAR 数据库就是由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从学术研究需求出发,结合中国实际国情开发的经济、金融型数据库。该数据库涵盖了股票市场、公司、基金、债券、衍生市场、经济、行业、货币市场、海外、板块、市场资讯、专题、科技金融等14 个研究系列,共 124 个数据库。数据系列覆盖面广、时间区间完整、指标丰富。很多高校和研究机构都是国泰安的付费用户。

 

(五)调查研究成果要为社会发展和学术发展服务

 

近年来,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国内许多研究机构开展了各层面、各领域、大样本、广范围的深度调查研究工作,积累了大量数据详实、内容独有的调查研究报告和依据调查数据规范分析的专题研究报告。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客观认识和寻求解决我国现实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而且为我国本土理论的研究与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学术积累。为不断提高调查研究水平,切实服务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与管理世界杂志社于2017 年 11 月 3 日召开“探寻新时代的中国:数据库建设与利用暨《管理世界》‘中国经济社会调查分析’栏目建设会”。研讨会由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和管理世界杂志社共同主办,邀请了全国有影响力的本领域专家,围绕如何“直面社会现实,关注社会焦点,经世致用解决社会问题,积微成著服务学术发展”进行研究和讨论。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的数据库负责人及代表在“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气氛中分别就各自数据库的主要内容、发展历程、贡献与价值、难点与未来发展方向等进行介绍。研讨会希望通过不同数据库的介绍和交流,进一步推动数据库建设和利用,提升研究的质量,同时发表更有份量的研究成果,为新时代中国建设与发展贡献力量。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经济管理学科微观数据库建设与利用有利于理论创新和学科建设,在全国学习十九大精神背景下,召开数据库建设与利用会议非常重要。近20 年来中国经济学科、管理学科获得迅猛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数据库的建设和利用,主要体现在:第一,数据库建设本身包括数据库的质量、开放共享等方面;第二,透过数据能够更好地揭示中国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揭示中国这些年改革开放发展的巨大成就及其蕴含的激励机制;第三,如何通过数据库建设与利用来推动学科建设、推动理论创新、推动方法创新,是数据库建设的重要目标。与会学者一致认为,数据库建设和研究成果要承担为社会发展和为学术发展的双重使命,因此如何把数据库更好地加以利用是具有时代意义的重大课题。

 

2015年 6月,为促进具有中国元素的经济管理学科的学术研究发展,《管理世界》杂志创建了“中国经济社会调查分析”栏目,以期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经历深刻转变的历史阶段,直面社会现实,关注社会焦点,经世致用解决社会问题,积微成著服务学术发展。

 

《管理世界》创建“中国经济社会调查分析”栏目的目的,是力求探寻新时代的真实中国,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政策建议;积淀反映中国真实情况的学术性调查研究报告,促进中国学术发展。长远目标是力求打造一流的调研团队、一流的调研学者、一流的调研文章和一流的服务平台。“中国经济社会调查分析”栏目将重点关注具有以下特点的学术性调查研究报告:一是具有独家数据来源的对中国经济社会状况进行的大样本、广范围的面上调查数据。具体而言,数据属于调查机构的独家数据来源,不要有一部分是自己的,一部分是别人的。同时,在投稿时,不要仅仅摘取一部分数据拆分成块做成不同的调查研究报告,而是以整个调查主题作为一个整体写作反映全貌的调查研究报告。因为前者会对于数据库本身有损伤,形不成品牌性的调研报告。二是具有规范的调查和研究方法,即能够深度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变化的现状、特点及制度成因。具体而言,调研机构采集的数据,必须非常可信。同时,数据需要能够综合反映某一领域或者某一方面,具有一定主题性,如收入分配、农村家庭、劳动力市场、养老、教育、创业、创新、转型、企业家能力等。如果能够连续把关于这些主题的学术性调查研究报告发表出来,会反映出一段时期的社会整体全貌,会对中国有一个全景式的呈现,能够反映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变迁轨迹与过程。无论对于普通读者、学者,还是政策制定者,都可以对中国经济社会有一个全面与整体的认识。三是具有较强的政策研究意识,能够发现理论分析的政策意义并给出贴近实际的解释。具体而言,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调查研究报告要能够会逐渐发现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具体状况,发现一系列的问题,积累中国实情。因此,调查研究报告必须要有政策研究意识,提出的建议和对策要为社会服务。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END


编者注:

  • 本文转自:焦豪,赖德胜.经济管理学科微观数据库建设与利用:国际视野与中国经验[J].管理世界,2018,34(03):167-171.

  • 注释、参考文献略,格式稍有调整

  • 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