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2019年研究课题招标公告【转】

iprcc 三农学术 2022-12-31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组织共同发起并组建的国际性扶贫机构。中心致力于开展减贫研究,分享发展经验,推动国际交流,促进南南合作,旨在为世界消除贫困事业做出贡献(查阅详细信息请登录官方网站www.iprcc.org.cn)。中国国际扶贫中心2019年研究课题已经开始受理申报,现公告如下:


一、基本条件


(一)长期从事减贫和发展领域的研究,具有较雄厚的学术资源和研究实力,具备开展研究的必备条件,并有较好的信誉保证。


(二)课题组负责人需具有高级职称,并实质参与研究;课题组成员的学科背景构成需具备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2个以上。


二、招标课题


(一)中国精准扶贫经验的国际分享与应用

为讲好中国减贫故事,为国际减贫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需要系统梳理精准扶贫经验。本研究拟从国际视角,用国际社会能够理解的语言总结一批扶贫案例和做法,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理解中国减贫经验,更好的应用中国经验开展本国的减贫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挑选能够体现中国精准扶贫方略框架设计、责任体系、政策体系、考核评估体系等的典型案例,分析其基本经验、做法和国际应用。二是挑选能够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东西协作、调动社会力量扶贫等的典型案例,分析其基本经验、做法和国际应用。三是挑选能够体现产业扶贫、易地搬迁、行业扶贫等典型案例,分析其基本经验、做法和国际应用。四是挑选能够体现中国特色扶贫和扶贫创新等典型案例,分析其基本经验、做法和国际应用。


(二)中亚地区国际减贫合作研究

“一带一路”建设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中国同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就减贫合作而言,中亚地区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地区,目前对该地区的贫困状况和国际减贫合作需求研究尚属空白。基于此,本研究拟对中亚地区贫困状况展开研究,分析中亚地区的贫困状况,减贫战略和政策,探索中亚减贫的路径和模式,形成一批具有数据支撑和说服力的案例,为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持续开展减贫合作提供参考。主要内容包括:一是中亚地区(如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坦等)的贫困现状、主要变化和趋势。二是中亚地区(各国)减贫战略和主要政策。三是中国与中亚减贫模式比较研究,找出二者减贫领域的共性和差异。四是中亚地区开展国际减贫合作现状和需求,以及中国和中亚开展国际减贫合作的建议。


(三)有关发达国家的减贫:历史、现状与经验

本研究旨在梳理有关发达国家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如何实现减贫与发展,特别是在与我国发展阶段相类似的历史时期,如何消除极端贫困,如何应对相对贫困,如何解决区域发展差距和收入差距,如何保障弱势群体等经验,为我国脱贫攻坚和下一阶段的减贫提供有益参考。主要内容包括:一是主要发达国家减贫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二是主要发达国家减贫历程的国别案例;三是主要发达国家减贫的主要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和建议。



(四)中国企业在东南亚投资的减贫效果分析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东南亚地区在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和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价值。开展国际减贫既是中国企业“走出去”需要承担的重要国际责任,也是中国企业融入当地、提升在当地形象的重要路径。本课题拟选取有代表性的中国企业在东南亚投资过程中带动当地减贫的案例开展深入研究,有助于中国企业在东南亚以更高效的投入,获得更好的减贫效果,为中国企业在东南亚减贫起到更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国内外企业投资带动减贫的理论梳理和经典案例。二是中国企业在东南亚地区减贫现状、困难和挑战。三是中国企业在东南亚投资带动减贫的主要领域和实施路径,选取有代表性的中国企业做案例分析。四是中国企业在东南亚投资带动减贫经验评价与推广。


(五)从国际经验看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融合

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而贫困是乡村振兴的短板,脱贫攻坚的推进要以助推乡村振兴为目标。脱贫攻坚以来,教育、科技、国土、住建等部门出台了助推脱贫攻坚和解决深度贫困问题的相关政策文件,制度环境渐趋成熟,同时大扶贫格局的形成了脱贫攻坚的合力,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本研究拟从国际视角,探索有关国家在其减贫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区域发展和乡村发展,乡村发展与减贫脱贫的结合等相关经验和做法,为探索我国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融合机制和路径提供参考。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梳理国际上关于乡村发展,乡村发展与减贫脱贫结合的经验和教训,二是从已有制度、政策中研究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衔接可能,梳理二者之间的联系。三是结合国际经验,从多学科视角构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融合机制。


(六)特殊困难地区和群体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的国际经验

解决深度贫困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特殊困难群体的减贫脱贫,随着一系列针对深度贫困问题的政策出台,深度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进程大大加快,但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特殊群体的贫困仍然突出,特别是女性的贫困还将成为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影响因素。对特殊群体开展贫困测量和减贫策略研究,能防止返贫发生的可能性,特别是针对2020年后特殊群体的稳定脱贫,提高扶贫脱贫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厘清特殊困难群体的贫困规模、贫困原因、空间分布,以及梳理特殊群体已经享受的相关保障政策。二是利用收入、多维贫困等多种方法测量特殊困难群体的贫困规模,形成较为科学的贫困测量体系,并对贫困测量结果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三是利用案例、定量研究等实证方法探索特殊困难群体的成功减贫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四是总结国际上针对特殊贫困群体长效减贫机制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可供推广的典型模式和政策建议。


(七)资产收益扶贫要素划分与模式差异研究

选题背景及研究内容:资产收益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大机制创新,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当前促进绝对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措施,而且有效地拓展了2020年后改善相对贫困人口生活条件的路径。本项目旨在对能够持续有效开展资产收益扶贫的要素进行科学合理划分,剖析不同类型要素在推进资产收益扶贫的模式差异,建立起要素投入合理、产权归属明晰、主体平台优良、收益分配完备、项目风险可控的资产收益扶贫长效运行机制,形成相关典型模式与经验在全国和各地市开展资产收益扶贫实践中进行推广应用,并为相关中央决策部门在制定资产收益扶贫政策时提供案例素材和决策依据。具体内容包括:一是资产收益扶贫政策演变及总体现状研究;二是资产收益扶贫要素划分依据与具体分类研究;三是不同类型要素开展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差异研究;四是政策建议。


三、招标时间安排


课题投标单位需于2019年3月18日之前,将填写完毕的《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应用研究项目申请书》(见附件)通过邮寄和电子邮件方式报送课题招标组织单位。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将组织专家评审,对投标单位的申请方案进行评估,择优确定中标单位,于2019年4月上旬下达项目中标通知,未中标的单位将不另行通知。


四、项目成果及进度要求

最终研究成果包括课题报告(中文与英文)、研究工作论文(6000字左右)和政策建议报告(3000字左右)。


课题成果初稿需在2019年9月20日之前提交、评审、验收。


五、项目经费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将对投标单位提出的预算方案进行审核,确定项目所需经费(每个课题经费不超过20万元),并签订合同后,分两次拨付。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徐丽萍,王天衡;

联系电话:010-84419659,84419855;

电子信箱:xuliping@iprcc.org.cn;

wangtianheng@iprcc.org.cn;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

邮编:100028,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研究处。


——END


本文转自IPRCC网站:

http://www.iprcc.org.cn/Home/Index/skip/cid/5350.html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word版申请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