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农村经济》2019年第4期目录【转】

三农学术 2022-12-31


专家视点

 

农村集体经济联营制:创新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的新探索——基于四川省彭州市的试验分析

郭晓鸣;张耀文;马少春;1-9

 

相对于紧迫的集体经济发展需求和快速推进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实际发展进程仍总体滞后,集体经济实力普遍低弱,"空壳化"问题十分突出。四川省彭州市创新性地探索了以多村共赢发展和农民共富共享为指向,以多村跨区股份合作为关键,以村集体、农民及市场主体多元协作配合为重点,形成多层级、立体化、宽领域联合协同的"农村集体经济联营制"的全新模式,不仅使基础薄弱的农村集体经济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成效,还有效破解了集体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足、能力欠缺、空间受限以及支持政策缺失等四大共同性矛盾,对于绝大部分农村区域如何突破集体经济低水平发展困境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土地问题

 

退出与流转:农民宅基地处置选择及影响因素

李荣耀;叶兴庆;10-20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引发了对农村宅基地优化配置的政策考量。本研究利用重庆市梁平区、四川成都市温江区和四川泸州市泸县716个农户的微观数据,在农户乡城人口流动宅基地处置决策的理论分析基础上,对农户的宅基地处置选择及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研究表明,有偿退出超过流转,成为农户宅基地处置的首要选择;相对于流转,男性、受教育水平较高、承包地退出和距县城较远的农户更倾向于选择有偿退出宅基地;农户对于宅基地有偿退出和流转有着不同的决策考量,在农户个人特征、家庭规模、宅基地使用情况、农地依赖、产权认知、所在村地形和区位因素方面有着不同的体现。在进一步的探索中,应坚持农户自愿为前提,明确宅基地有偿退出和"三权分置"的政策指向群体,完善相关配套制度设计,拓宽试点内容,为农户提供多元选择。 

 

农户感知与响应视角下的确权颁证政策绩效研究——基于江西省的问卷调查

钱龙;朱红根;21-30


在新一轮确权颁证收官之际,本文基于江西省的农户问卷,从农户主观感知、行为与意愿响应两个维度对新一轮确权颁证的政策绩效进行调查与研究。应用统计描述性方法对农户感知和响应进行了初步分析,并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验证了农地确权对农户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对新一轮确权颁证有着较高的熟悉度、认可度和满意度,且农地确权给农户带来了多个维度的福利改善感知,但后续改善空间较大。研究还发现,农地确权引发了农户多个维度的行为和意愿响应。农地确权提升了农户保护耕地质量的积极性,也有助于提升农户的农地流转意愿,但确权对农户的劳动力投入行为和化肥农药投入行为没有显著影响。这意味着新一轮确权颁证运行绩效良好,基本达到了政策预期目标,同时也存在诸多不足。因而,后续要稳步推进农地确权颁证工作,有效释放确权颁证的红利效应。

 

城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基本特点、生成逻辑及化解对策——以北京市为例

谢玲红;张姝;吕开宇;31-39


不同于一般农村,受城市经济辐射、城郊农业等影响,以北京市为例的城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呈现出发生频次高、主体多样化、情况复杂、群体性明显,常与土地征用、占用补偿相伴生,并集中在重点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较快的地区等独有特点。农业政策变化带来的"土地红利"、农村土地被征用带来的高额补偿、基层组织及村干部操作不当、以及包括合同签订不规范、合同履行不诚信等在内的土地流转制度问题是导致城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主要原因,而纠纷解决渠道和机制问题则严重制约了纠纷化解的实效。为此,需通过完善土地有关的政策法律体系,构建规范的土地流转制度、优化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渠道、建构多维连贯的纠纷治理机制来有效预防和化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 

 

农村贫困

 

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研究

边慧敏;张玮;徐雷;40-4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战略支撑。连片特困地区作为当前我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亦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高地。面对未来两年此两大战略交汇并存的特殊发展时期,本文将连片特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结合思考,系统梳理二者内涵关联,深入分析其互促共进面临的挑战。探析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路径,以期形成两者有机衔接、长效互促、协同发展的良性联动格局。 

 

多维贫困视角下土地整治的减贫成效评价

贺胜年;史志乐;王升;47-55


土地整治的扶贫脱贫功用已在实践创新中得到充分体现。国际上将土地整治作为农村发展的重要工具,中国亦不外如是。在农村贫困地区开展土地整治,具有经济、社会等多个维度的减贫成效。本文选取河北、四川、贵州、云南和江西五省贫困村典型土地整治项目及其受益农户,通过田野调查和入户访谈获得一手数据和资料,并对土地整治前后农户多维贫困指数作了测度和分解,研究发现:土地整治能有效降低农户多维贫困程度,贫困发生率和平均剥夺份额均得到缓解;收入、住房、生活和生产条件等维度的贫困程度较土地整治前均得到改善;土地整治完成后,收入和耕地资源禀赋对农户多维贫困仍具较大影响。为进一步提升土地整治减贫成效,应灵活安排贫困地区土地整治项目,将土地整治与产业开发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信贷约束对农户多维贫困的影响分析——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的实证研究

蒋瑛;陈钰晓;田益豪;56-63


准确识别贫困及致贫原因,是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关键。随着对致贫原因的深入剖析,信贷约束对贫困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文章采用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选取收入、生活水平、健康及教育四个维度8项指标,应用A—F "双界线法"从多个维度识别贫困农户。在精准识别贫困农户的基础上,研究信贷约束对多维贫困的影响。实证结论表明,信贷约束对收入、生活水平维度贫困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却会显著加剧健康、教育维度的贫困,多维度识别贫困更加精准,信贷约束是导致农户多维贫困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全面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加大扶贫小额贷款力度,帮助农户摆脱信贷约束。

 

后脱贫攻坚时期农村“争当低保户”现象的症结及其治理

兰剑;慈勤英;64-70


在精准脱贫工作中,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低保进行兜底脱贫,但当前部分农村居民想方设法获得低保,"主动要低保"、"争当低保户"的现象广泛存在,这给脱贫攻坚工作带来不少困扰。通过对低保"准入—管理—退出"运行过程的分析,发现低保"申请-审核"程序冗繁、资格认定存在可操作空间、过程管理欠缺、退出机制"形同虚设"等共同形成了低保依赖"陷阱"。"争当低保户"现象的存在,主要缘于低保制度设计上的缺陷、执行偏差以及农村贫困化解路径欠缺、低保依赖文化。应加快构建畅通的准入机制和规范的退出机制,加强动态管理与分类管理,充分发挥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综合扶持功能,加强救助政策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的整合等。 

 

农民收入与消费

 

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否提高成员的收入?——基于参与模式的考察

刘宇荧;张社梅;傅新红;71-79


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否促进农民增收、能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农民增收,这是学界对合作社研究的关注焦点之一。本文通过构建成员参与模式影响其收入的分析框架,基于四川省672位成员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多值处理效应模型(MTEM)综合分析参与模式与成员收入提升之间的因果效应,并进行分组讨论,结果表明:随着成员参与合作社的模式由消极向松散和紧密转变,其农业人均收入分别提高2.82%和4.00%,家庭人均收入分别提高3.58%和6.89%。特别地,小规模经营和低收入组成员更容易从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中获益。

 

外出务工人力资本积累、家乡社会资本与回流农民工收入

周蕾;李林桐;80-87


农民工外出迁移会形成一定的人力资本积累,回流农民工人力资本有别于普通劳动者,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对于回流农民工收入的作用机理与效果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采用调研数据,首先分析外出务工人力资本积累、家乡社会资本及其交互项对回流农民工收入的影响,发现经营型与低技型人力资本的收入效应更加依赖于社会资本禀赋。接着,使用分位数回归模型探究不同收入层次回流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收入效应差异。结果表明,低技型与经营型人力资本在社会资本的作用下,可获得中高水平的收入,而高技型人力资本的市场化程度较高,较少依赖于社会资本。研究结论揭示并验证了外出务工人力资本积累对回流农民工收入的直接贡献以及家乡社会资本对不同类别人力资本报酬率的交互影响差异。该结论对于农民工个人积累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也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农业现代化

 

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的政策认知及其对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基于湖南省419个稻作大户的调查

周静;曾福生;88-94


稻作大户是稳定粮食生产,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对于补贴政策的认知和满意度是影响政策实施效果的关键。因此,本文以稻作大户对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认知为切入点,构建了政策认知—期望与现实偏差—政策满意度的分析框架,并基于湖南省6个产粮大县419户稻作大户的微观调查,利用排序模型,实证分析了政策认知程度对政策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稻作大户对补贴标准的认知程度较高,而对补贴过程中的公平性和补贴政策目标的认知程度较低;稻作大户补贴标准认知显著影响政策满意度,政策参与程度和政策目标认知的影响不显著;而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禀赋特征对补贴政策满意度影响不显著;补贴发放时间和补贴申报方式对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最后,从细化补贴机制、协调好公平与效率问题、加强政策目标的引领作用、简化补贴申请程序、缩短补贴款项拨付周期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启示。 

 

渠道势力、流通效率与农产品价格波动——基于中国2008~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孙伟仁;徐珉钰;张平;95-102


近年来,农产品价格的非理性剧烈波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流通环节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从渠道势力的视角,对流通环节影响农产品价格的机理进行理论分析,并基于2008年~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渠道势力、流通效率与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一是渠道势力对生鲜类农产品价格波动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批零相对规模势力对生鲜类农产品价格波动有显著正向影响,批零相对运营势力对生鲜类农产品价格波动有显著负向影响,而渠道势力(包括批零相对规模势力和批零相对运营势力)对粮食类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并不显著;二是渠道势力对农产品(包括生鲜类和粮食类)流通效率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批零相对规模势力对农产品流通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批零相对运营势力对农产品流通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三是进一步研究发现,流通效率在渠道势力影响生鲜类农产品价格波动这一过程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由此可见,农产品流通产业的结构优化与升级对稳定农产品价格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资源与环境

 

两大战略下构建城乡劳动力接力发展格局的思考和建议——以四川省为例的实证分析

张鸣鸣;103-109


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两大战略是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面临新的挑战背景下的重大长期性、战略性举措。作为农业大省和农民工大省,四川如果能够有效利用当前城乡之间劳动力的发展阶段差异,形成城乡劳动力接力发展、梯度推进态势,使其成为有序传递带动和支撑城乡发展的接力棒,能够成为四川城乡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四川具有城乡劳动力接力发展的良好基础,并已初具发展态势,但还存在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应将城乡劳动力接力发展置于新时代的宏观背景下统筹考虑,形成提质和增收为导向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局面,培育城乡劳动力接力发展的主力军和后备军,建设城乡深度融合发展的城乡劳动力接力发展格局。

 

农户参与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

熊升银;周葵;110-115


基于川南四市农户参与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问卷调查数据,利用计划行为理论和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农户参与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的理论模型,并分析农户参与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及路径。研究结果显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利用意愿对农户参与秸秆资源化利用意愿有显著影响;利用意愿对农户参与秸秆资源化的利用行为有正向显著影响;农户的行为态度越积极、感受到社会群体压力越大、感知的可控程度越高,农户参与利用行为越显著。因此,要建全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推进机制,加大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政策支持力度,强化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创新和推广,发挥农村干部、农村大学生的作用。

 

创新农业PPP模式推广应用路径的思考——基于潜江市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启示

陈军;程敏;曾卓;116-121


自国家再次鼓励运用PPP模式促进产业发展以来,相较于市政、交通、环保等行业的喧嚣,农业领域的PPP推广应用显得相对的寂寞,根据财政部PPP中心的统计:截至2017年,全国农业PPP项目占入库项目的比重不足千分之三。尽管面临增加政府隐性债务的质疑,但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局考虑,加快农业领域PPP的推广应用对补齐农业现代化这块"短板"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直面当前农业领域PPP模式推广应用的困境,通过对潜江市运用PPP模式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实践的梳理,总结分析潜江市活学活用PPP模式解决农业发展难题的做法,从资金筹措、项目收益、风险防控三个方面提出了创新农业PPP推广应用机制的思路与建议。 

 

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意愿及群体差异性分析

费红梅;刘文明;姜会明;122-129


本文通过分析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意愿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索各群体的内部性差异。调查数据表明:85.29%的农户对于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持肯定态度,技术有效性、技术应用成本和推广渠道直接影响农户技术采纳意愿;实证结果显示:非农收入比重、预期收益、土地转入年限、邻里示范作用等因素显著影响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意愿;不同群体农户技术采纳意愿及对各影响因素的反应差异明显,据此得出相关政策启示。 


他山之石

 

多元土地法律体系下的产权正规化——摩洛哥大规模土地确权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李怡忻;丰雷;130-137


大规模土地确权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保障地权安全、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治理措施。一般认为,非洲国家土地确权多为失败、少有成功。本文以摩洛哥为例,对其成功的土地确权实践进行分析,探讨多元法律体系下产权正规化的经验和启示。研究表明,摩洛哥土地确权的成功经验可归纳如下:(1)习惯法、宗教法与正规法相互补充协调,所形成的多元法律体系适应了地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降低确权改革的制度成本;(2)伊斯兰教义中有关确权的传统观念、确权的长期历史经验以及政府对确权工作的大力宣传形塑了社会的共同认知和意识;(3)完善可靠的地籍系统、适度分权的组织架构、公私部门的密切合作以及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为确权奠定坚实基础;(4)良好的国家能力建设和国家领袖的个人领导力为确权赢得广泛的社会支持。因此,我国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继续发挥我国国家能力建设优势,同时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等非正式约束的补充作用,并加强对农民产权认知和市场意识等的宣传教育,集中群众力量,夯实改革共识。 

 

乡村振兴背景下日本确保重要农产品供给优先序的制度安排及启示

朱文博;陈永福;138-144


二战以后,日本建立了一套确保农产品重要品种供给的优先序战略政策和制度体系,并使得其食物自给率在近20年来基本保持在40%左右,而且其宣称到2025年将达到45%。本文通过对日本确保重要农产品供给的目标层级及"保口粮、保应急、保营养、保民生"的具体品种优先序安排、具体内容的总结和梳理,提出了实施差序化的食物安全战略为核心的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食物安全保障政策相关启示。 


——END

本文内容转自中国知网。


相关阅读:

  1. 《农村经济》2019不再接受纸质投稿和邮箱投稿

  2. 《世界农业》 2019年第5期目录【转】

  3. “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19年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