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农业经济问题》2019年06期目录及内容提要

三农学术 2022-12-3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农业经济 Author nyjjwt

   目录   ▲▲▲

农业发展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历史机遇

......张红宇(4)

·中国农业环境技术效率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变迁

——基于种养结合视角的再考察

......孟祥海,周海川,杜丽永,沈贵银(9)

·农业氮污染:责任与控制

......王腊芳,蔡正平,岳有福(23)


组织与制度

·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何迅猛发展

——基于“关系产权”的农户产权稀释问题解释

......吴翔宇,丁云龙(37)

·农民专业合作社必须从精英治理向合意治理变革

......周慧颖,王杰,张辉(48)

·传统农区宅基地“三权分置”路径研究

——基于江西省余江区和四川省泸县宅基地制度改革案例

......曾旭辉,郭晓鸣(58)

·国家集体农民利益均衡分配: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调节金设定研究

......何芳,龙国举,范华,周梦璐(67)


农村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与我国农村发展战略的衔接及其连续性

......杨玉珍,黄少安(77)

·基于要素配置的城乡利益格局“断裂”与“重构”:文献梳理与展望

......张凤兵,乔翠霞(85)


其他

·中国食物自给状况与保障需求策略分析

......李国景,陈永福,焦月,韩昕儒(94)

·中国近海渔场荒漠化:评价、原因与治理

......刘子飞(105)

·教育人力资本、互联网使用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选择

......赵建国,周德水(117)

·精准扶贫背景下中国农村倾斜性金融支持的法经济学分析

......肖顺武(128)


国外农经

·美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经验与启示

......杨柳,杨帆,蒙生儒(137)





1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历史机遇

张红宇(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内容提要: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相伴,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由依附产业转向独立完整乃至成为战略性产业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农业生产性服务不仅要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也要为农村居民生活提供服务。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要重点聚焦四个问题:解决为谁服务问题,瞄准需要服务的关键问题,着眼于新产业、新业态,助推乡村建设。从我国的国情农情出发,需要构建形成“主体多元、功能完备、融合规范、共享共生”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借鉴国际经验和国内成功实践,推动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强化从发展战略到政策举措一系列行为导向。

关键词: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趋势;服务内容;服务体系;政策导向


2

中国农业环境技术效率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变迁

——基于种养结合视角的再考察

孟祥海(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周海川(国家信息中心)

杜丽永(淮阴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沈贵银(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内容提要:本文运用Super—SBM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基于种养结合视角,考虑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还田和农作物对养分的吸收等因素,选取农地氮盈余强度为非期望产出指标,测算了1997—2016年中国29个省份的农业环境技术效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并对农业环境技术无效率的来源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在中国农业生产实践中应更加注重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推广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水平,以此推动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提升。

关键词:农业环境技术效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种养结合;Super—SBM模型;ML指数


3

农业氮污染:责任与控制

王腊芳、蔡正平、岳有福(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内容提要:本文基于WIOD提供的世界投入产出表,利用MRIO模型测算了1995—2015年全球N2O污染总量和分布格局,重点分析了中国供给侧和需求侧N2O排放的国际占比、国别流向和部门分布,并对其构成进行分解;通过引入贸易隐含N2O排放差额的概念,分析了不同责任原则下的排放差异,并从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视角初步解释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应用SDA“两级分解平均法”研究了N2O排放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发现:全球N2O排放增长率虽不大,但其所造成的潜在温室效应已超过2014年和2015年全球CO2排放量之和,且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仍呈持续增长态势,其中,农业部门是N2O排放主体。中国供给侧和需求侧N2O排放均位居全球第一位,虽然内需排放占主导,但外需排放比重在不断增加。进一步地,农产品最终需求规模的扩张和前向国际产业关联效应的增强是N2O排放增长的最主要驱动因素;而抑制N2O排放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是优化农业氮排放强度及其最终需求产品结构。

关键词:氮污染;供给侧排放;需求侧排放;MRIO 模型;SDA方法


4

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何迅猛发展

——基于“关系产权”的农户产权稀释问题解释

吴翔宇、丁云龙(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内容提要:在经济转型期,制度环境下的产权机制和组织实际运行下的制度逻辑之间的冲突经常发生。本文导入“关系产权”的一般分析框架并对其进行拓展,尝试对合作社中农户的产权稀释问题和合作社迅猛发展间的矛盾现象作出解释。研究表明,产权稀释是农户为了将关键资源获取渠道纳入自身圈内归属的理性选择;这种博弈双方共认的产权稀释结构并不会导致农户的消极合作行为;由政府介入带来的合作社从资源追逐者向持有者的身份转变是引发合作社数量爆发式增长的归因;并且随着外部资源的不断涌入,产权稀释会逐渐向明晰产权结构转变,最终由市场机制主导。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关系产权;产权稀释;产权机制;制度逻辑


5

农民专业合作社必须从精英治理向合意治理变革

周慧颖、王杰、张辉(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内容提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出现了一个较为突出的现象,即更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精英采取控制手段来“治理”合作社的运行,导致合作社难以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双重目标。在“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突破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精英“主导”下的治理瓶颈、走向合意治理是合作社变革的可能路径。具体而言,农民专业合作社合意治理模式的实现需以农民性、合作性以及组织性作为基础,通过合作社发展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与融合,共同演绎从“精英主导”到“合意治理”的组织嬗变轨迹。本文以武陵天麻合作社为例检验了合作社合意治理的可行性与不足。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合意治理;乡村振兴;治理模式


6

传统农区宅基地“三权分置”路径研究

——基于江西省余江区和四川省泸县宅基地制度改革案例

曾旭晖 郭晓鸣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内容提要:本文基于江西省余江区和四川省泸县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的实践经验,探讨了传统农区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实现路径。两个试点地区在宅基地所有权上强化了治理单位和产权单位的关联性,在宅基地资格权上基于成员资格认定引入有偿取得机制,在宅基地和农房使用权上探索了使用权流转和指标交易的不同方式。在分析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四点改革路径:明确村集体在宅基地监管中的主体性作用;以有偿使用为抓手优化宅基地资源配置,在宅基地退出补偿中引入收益分享机制,以宅基地“三权分置”为指导合理利用结余宅基地和农房。

关键词: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实现路径


7

国家集体农民利益均衡分配: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调节金设定研究

何芳龙国举范华周梦璐(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内容提要:土地增值收益如何在国家与集体农民之间均衡分享亦即调节金如何设定是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的核心。本文在实地调研基础上,揭示了七个试点地区调节金设定特点和存在问题。 运用区域一级土地开发运营的理论和实践,探析了调节金量化机理,论证推演了可用于指导增值利益分配实践的量化模型。研究得到如下结论:调节金取决于入市地块所在区域一级土地开发出地率、土地征收成本与开发成本比值大小,商办和工业用途取值区间分别为[47%,63%]和[25%,33%];调节金比例需充分考虑入市地块所在区域的设施完备度及集体对设施投入程度,进行土地级别、规划区内外等因素因地制宜确定,并配以调节金修正体系;以总收益为基础设定调节金比例更能实现利益均衡分配。

关键词:集体建设用地入市;调节金;利益分配


8

乡村振兴战略与我国农村发展战略的衔接及其连续性

杨玉珍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黄少安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农村发展战略分为五个阶段,依次是1978—1988 年的“粮食产量战略”、1989—1997 年“农业和乡镇企业并举战略”、1998—2003年“农业结构调整、减负增收和小城镇战略”、2003—2013年“三农统筹、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战略”以及2013年至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是我国农村发展阶段性战略的延续和在新时代的提升。乡村振兴绝不能割裂历史,不是用一个战略去否定另一个战略,也不仅仅是表述方式的转换。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理解和实践必须统筹在我国农村发展各阶段的战略中,注重衔接性和延续性,科学理解乡村振兴战略 “人”和“物(景)”两个基本维度,关注“必须留在乡村”和“不得不留在乡村”的两类人。重视乡村振兴实践中“不变的”和“可能变的或应该变的”,在“不变前提下”抓“可能改变的和应该改变的”,走差异化道路,重点关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已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发展战略;演变;连续性


9

基于要素配置的城乡利益格局“断裂”与“重构”:文献梳理与展望

张凤兵乔翠霞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内容提要:转型期中国城乡社会出现了全方位的断裂,以经济利益断裂为核心的城乡裂痕需要通过利益格局重构予以纠正,以资本下乡为载体和先导的城乡要素配置与互动是利益格局重塑的突破口和核心内容。文献梳理发现,现有研究对资本下乡的要素配置效应基本持肯定态度,然而,要素错配已成为农业农村发展的关键制约,以“农村区域内人力资本溢出”、“农业核心区农地配置偏误”和“农业生态价值损失”为典型的农村区域内要素错配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也缺乏核心问题指引下统一分析框架内的根源性探讨;农村区域内要素误置的识别与验证、纠偏路径与实现机制、依附型乡村发展模式的反思等方面的研究亟待深入。

关键词:城乡断裂;利益格局;要素配置;资本下乡


10

中国食物自给状况与保障需求策略分析

李国景陈永福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焦月北京市延庆区农业农村局)

韩昕儒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内容提要:在收入水平继续提高、消费结构继续转型升级以及人口呈刚性增长的背景下,未来中国食物消费增长有潜力有空间。利用2000—2016年国家统计局和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数据,在分析中国食物与营养供给的基础上,测算中国食物与营养自给率,并分析中美贸易摩擦新背景下对食物安全供给的影响,提出保障中国食物需求的策略。研究发现,中国绝大部分食物的自给程度处于较高水平,食物自给的短板主要在油籽。入世以来,中国热量、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自给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对比各个国家的热量自给率发现中国热量自给率处于相对较高水平,但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中美贸易摩擦新背景下中国大豆和高粱供给会受到一定影响。未来保障食物安全需要注重粮食生产,保障口粮绝对安全;加快农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提升竞争力;在开放视角下确保食物适度进口,推进进口市场多元化;加强食物浪费管理,倡导健康营养的膳食模式。

关键词:食物;营养;自给率;保障需求


11

中国近海渔场荒漠化:评价、原因与治理

刘子飞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近海渔汛消失甚至无鱼可捕等渔场荒漠化成为社会焦点。本文在构建渔业资源

衰退分析框架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评估渔场荒漠化现状剖析其原因并提出治理方向 研究表明:(1)捕捞产量与增量是渔业资源状态的关键当产量大于增量时渔场呈荒漠化趋势(2)1978—2016 年近海渔场荒漠化趋势明显处于超负荷状态近海捕捞量大于可捕量约59%(3)捕捞强度和生境破坏是渔场荒漠化的主要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现有治理政策依赖行政和缺乏激励相容机制不能激发捕捞主体维护资源的集体行动和消除渔民竞争性捕捞的囚徒困境(4)应从产权、渔民与社区视角构建激励相容机制对现有唯利维坦式治理政策形成有益补充从而扩大渔业资源增量和降低捕捞量

关键词:近海捕捞;渔场荒漠化;渔业政策;囚徒困境;集体行动


12

教育人力资本、互联网使用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选择

赵建国周德水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内容提要:本文基于2016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MLogit模型,将职业选择划分为职业类型和就业身份两个指标,分析教育人力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选择的影响及其作用途径。研究发现:第一,较高的教育人力资本能够显著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选择能力,这些职业包括国有企事业单位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及商业和服务人员;第二,不同教育人力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身份影响存在差异,表现在初中教育程度对自营劳动者身份具有显著影响,高中学历对雇主身份的影响概率更大,而专科及以上学历则对受雇职业身份具有显著影响;第三,进一步探讨发现,互联网使用是教育人力资本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选择的作用途径,即教育人力资本可以通过显著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互联网使用率来增加其选择更高层次职业的机会。

关键词:教育人力资本;互联网使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选择


13

精准扶贫背景下中国农村倾斜性金融支持的法经济学分析

肖顺武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


内容提要:精准扶贫是我党扶贫工作的元理论创新。在大数据时代,如何实现对农村倾斜性金融支持的精准性,是破解农村金融瓶颈的关键。基于法经济学的视野,农村倾斜性金融支持的精准实现有三个关键节点:一是“定调”——关于农村倾斜性金融支持之“度”的权衡,宜多采用轻度的权利义务配置方式,慎用重度的权利义务配置手段;二是“定人”——要明确农村倾斜性金融支持的目标对象,即搞清楚谁才是需要被倾斜性金融予以支持的,这就要对受益主体进一步细分以各得其所;三是“纠偏”——如何应对倾斜性金融支持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问题,这本质上是一种纠错机制,重点在于矫正非演进型制度变迁中可能产生的诸种弊端以防对新制度的瓦解。

关键词:倾斜性金融;金融扶贫;精准性;法经济学


14

美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经验与启示

杨柳(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杨帆(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蒙生儒 (天津大学教育学院)


内容提要:一百多年来,美国都在坚持职业农民的培育,在立法 、经费、教育体系、农业试验站、管理技能、风险防范等方面开展工作,不断巩固和扩大美国的农业优势地位。我国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问题上可借鉴美国的做法,出台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建设职业农民教育与培训体系,鼓励农村年轻人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同时国家惠农强农富农政策应向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倾斜。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农业试验站

《农业经济问题》2019年04期目录

《农业技术经济》2019年04期目录

《农业经济问题》2019年05期目录

《农业技术经济》2019年05期目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