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圆桌论坛第7期:如何改善乡村教育助推乡村振兴?
Editor's Note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农业与农村发展政策视点 Author 于晓华等
一、您觉得农村教育现在遇到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1. (1)农村教育现在遇到最大的问题教育质量下降的问题;优秀的教师资源向城市集中,导致了农村教育质量下降。(2)农村采取了集中办学,大量中小学被裁撤,导致了农村小孩上学需要很远的距离,长距离交通或者住宿对小孩的发展不利。(3)农民对于社会流动性下降,读书无用的消极看法。(3),父母忙于打工,疏于照顾,导致小孩沉迷网络游戏,身体素质下降,近视率超高。(于晓华,哥廷根大学教授)
2. 农村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人口流失、学生流失、教育水平降低、学校撤并形成恶性循环。计划生育政策后农村人口出生率下降,学生减少,加之部分学生离开农村到县城读书→农村学校学生流失→中小学撤并、农村学生上学不便→农村学生进一步流失→农村教育水平进一步降低,最终形成了恶性循环。(姜德波,南京审计大学教授)
3. 第一,留守儿童,孩子缺少父母教育;第二,师资和城市差别太大,大城市的中小学教师都是名校硕士博士,乡村教师很多都是师资专项计划,基本科学文化素养差别太大;第三,孩子综合能力教育。乡村孩子教育以书本为主,全面协调发展极度欠缺,很难适应未来快速变化的社会;第四,乡村中小学撤区并乡,学校离学生住宿地方很远,孩子上学非常不方便,影响了学业;第五,校园“霸凌”现象严重,很多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很难关心到,许多孩子长期处于恐惧之中。(陈东,安徽工业大学教授)
4. 学校管理(不能只是注重成绩,学生的管理涉及很多方面,比如心理,膳食等等),教师队伍老化(年轻老师不想来,也留不住),家长的观念和认知(不认可教育回报率,认为改变孩子命运只能通过高考,如果初中学习成绩不好,就直接放弃)。(赵启然,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
5. 公平和资源问题。(黄煜填,广州粤丰动物保健有限公司总经理)
6. 第一,农村基础教育与城市基础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平更加突出;第二,农村子女异地上学的隐形成本高昂;第三,农村教育对农村子女跨越低阶层的正向作用效应在减弱。(宋玉兰,新疆农业大学经贸学院副院长教授)
7. 当前农村教育主要面临以下问题:一是缺乏对教育重要性的正确认识。“读书无用论”仍在农村普遍存在,认为不读书还可通过外出务工等途径获得可观收入;二是农村教育衰败现象严重。农村学校难以留住年轻教师,教师年龄结构老化,严重影响到农村教育质量,学生将流失到城市,形成农村教育不断恶化的坏循环。(黄敦平,安徽财经大学)
8. 与学业相比,农民子弟家庭教育的落后甚至缺失才是更值得关注的问题。大部分留守儿童无法得到城镇儿童可以享受的亲情教育,这对其人生理想、生活态度、生活习惯和视野的影响是极大的。这些差异不但会影响他们的学业,更会影响以后的人生。(王士海,山东农业大学副教授)
9. 作为农村社会事业较为重要的部分,农村教育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目前问题也依然突出。(1)教育办学地点集中化,导致教学班级人数严重“超编”,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2)优质教育资源依然欠缺,特别是边远、艰苦的农村区域难以留得住优秀教师;(3)地域间教育水平差异太大,导致教育的公平度下降;(4)由于家庭条件差异性的存在,条件较好的家庭送孩子到教育条件更好的地区求学,导致本来农村生源持续下降,并形成恶性循环;(5)农村可获得的教育配套资源较少。目前农村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还是教育资源不均,特别是优质人力资源的欠缺和在农村教书个人主体后期发展预期不明朗。同时,以家庭条件的“两极分化”带来的代际影响十分明显。(王亮,西藏大学财经学院讲师)
10.师资力量和家庭教育的不平衡。(汤秀平,上海钧智律师事务所)
11.教育资源配置的城乡不平。(章德宾,华中农大副教授)
12.农村教育与乡村发展脱节。(龙文进,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
13.最大问题是农民的教育意识、认识和了解以及自身知识素质的限制约束。(冯娟娟,山西财经大学讲师)
14.农村教育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基础资源匮乏的问题,优秀的师资和优质的基础教育硬件在农村普及率较低。农村人口城镇化也促使“学苗”外流,使得农村生源数量下降,质量也无法得到保证。(崔维强,丹东发展改革委)
15.教育资源严重不均等,优质资源不向农村流动。(杨肖丽,沈阳农业大学教授)
16.师资(很多小学初中成绩很一般的同学,现在都在家乡当小学初中老师)。(张岩,兰州大学讲师)
17.农村教育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村教育在硬件的改善方面还是比较明显的,现在是软件——人力资源的分布是非常不均衡的,城市中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农村学校则会更明显。(金璟,云南农大副教授)
18.家庭教育的缺失。实际上在乡镇一级,农村学校师资以新来的师范毕业生为主,师资力量不弱。在村一级,师资力量的匮乏可能依然是主要原因。此外,由于大量留守儿童的存在,家庭教育缺失或质量不高是农村儿童面临的首要问题。(董杰,重庆大学博士生)
19. 最大问题在于教育资源内卷化发展,虽然国家对农村地区持续进行教育资源投入,但不能也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师资水平及教育硬条件。(于福波,西南大学博士生)
20.设置齐全的学校,寥寥无几的学生和老师,尤其是优秀的老师。一些老教师退休,农村吸引年轻优秀教师的能力低,国家投资盖学校,但是实际有名无实,“空壳子”学校很多。(杨莉,内蒙古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
21. 一.师资流动机制存在问题:1.教育人才进不来,2.优秀教师留不下。二.教学质量缺乏有效的监督。三.教育教师选拔存在不足之处。教师资格证和教师岗位考试不限制次数,现行的考试制度选出来的老师质量不高,可能存在多次考试才上岸的老师,而这些老师往往不太擅长教学。(罗尔呷中国农科院硕士)
22.外部师资缺乏,内部家庭缺乏重视。(张贝倍,南京农业大学硕士)
23. 农村籍的学生有一种乡愁,也有一种无奈。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园与乡土,却自始至终不愿返乡。农村教育就像一张弓,而学生是这弓上的箭,而弓的责任就是使出全部的力量要将箭射离农村。农村教育的功绩在于让学生脱离农村,同样,农村教育的悲哀也正在此。农村教育并不是为农村发展服务的,这一点是根本的问题。(宋佳文,辽宁财贸学院助教)
24. 一部分能力强水平高有背景的乡村教师,驻村一年就不错了,尤其是乡镇一级根本留不下人才。(陈一明,西南大学经管院博士研究生)
****
二、最近北大清华等名校农村生源比例大幅下降,表明了农村教育质量在下降,社会流动性降低。您对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有什么看法?
1. (1)向日本欧洲等国学习,采取公开透明抽签方法,让城镇优秀教师向农村短期流动,提高乡村教育质量。(2)要严管小孩的作息,增加体育锻炼,严格控制未成年小孩的网络游戏。(3)出生率下降,人口开始萎缩,尽量不要为了效率再合并学校了。(于晓华,德国哥廷根大学教授)
2. 不太同意农村教育质量下降的说法,个人觉得是城乡教育质量差距在扩大,都在提高,但农村提高的速度太慢了。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一般从学校,从师资,从学生/家长三个层次推动。1)学校的建设现在已经投入很大,但只是硬件方面,比如学校的管理,特别是比如对于寄宿生,留守学生管理方面,对于学生心理方面还欠缺。校园霸凌在中关村发生会得到很多的关注,但其实很多的农村中小学都有这些问题。2)师资力量比城市的差,因为有学历有经验的老师不想去农村,即便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也不想回去,但单就学历水平而言,新入职教师也能达到大专甚至本科以上学历。问题在于留不住优秀的老师,一旦有些经验和名气很快就会被挖走。3)学生层面不只是教育,还包括学生的营养健康,现在营养改善计划的推出也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这个方面,但出现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优质生源都走了,能去县城去县城,能走多远有多远。然后就是跟不上学不会的学生剩下来大部分,自己都放弃了。而家长对于教育未来的预期,教育回报率的问题,也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赵启然,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
3. 公平教育为核心,实施城市和农村教育资源的动态双向流动分配机制,尤其是优质教师资源的共享机制。(宋玉兰,新疆农业大学经贸学院副院长、教授)
4. 解决农村教育质量下降问题,是乡村振兴的必要之举,但是需要加大教育经费投入,需要有优秀教师、优质生源,这一切都不容易突破。从教育经费投入看,政府在农村教育投入的效益不如投在城镇高;从教师看,由于农村生活质量的制约,难以吸引优秀教师;从生源看,条件稍好的家长会把孩子送往城镇读书,农村学校吸引不到优秀生源。当下能做的,或许是将撤并起来的乡镇中心学校尽可能建设好、提高乡镇中心学校的办学质量。(姜德波,南京审计大学教授)
5. (1)把乡村教师的待遇提高,中央财政兜底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老师待遇,老师待遇转向全国编制,切实解决老师待遇地位问题。(2)在农村率先实行12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创办公办幼儿园并实施义务学前教育,解决农村家庭负担问题。(3)在职称,奖励等方面,切实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倾斜,让农村教师感觉有奔头。(4)加大农村住校宿舍建设,解决部分位置较偏的学生上学问题。(5)加大农村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如各类兴趣班,爱好班,让农村学生也能掌握多门技术手艺。(陈东,安徽工业大学教授)
6. 北大清华等高校农村生源减少并不能说明农村教育质量在下降,只能说明城乡教育差距在拉大。实际上,过去二三十年农村的教育质量没下降,无论是教学条件,师资水平还是教学水平都有显著的提高。农村生源减少的原因有几个:一是农村人口在减少,特别是人力资本存量高的人口在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村学业优秀学生的比例;二是小学和中学的学业难度在过去二十年中有了很大提高,对缺少课业辅导资源少的农村子弟而言,这是一个极为不利的变化,进一步将农民子弟推向了更加不利的位置上;三是政府对小学和初中的教育理念的转变对农村学生越来越不利。所谓快乐教育和素质教育表面上降低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实际将大量原本的课堂教学任务推给了学生家人。不仅农村家庭缺少课业辅导能力,而且农村社区的课业辅导和素质培养能力也显著不足,这无疑再次弱化了农村学生的竞争力;四是高校自主招生制度也对农村学生不利。(王士海,山东农业大学副教授)
7. 现在名校生源中农村生源比率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教育改变命运的思想在中国的家庭中已形成共识,人们对下一代的教育问题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这一点,农村也不例外。在农村,家庭条件好些的都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县城、市区,甚至省城等名校就读,导致“拔尖生”聚集,造成农村生源只能是“矮子里找将军”。解决农村教育质量问题关键还是要从教育资源均等化入手,形成配套的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优质教育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的优势源,形成农村教育的软硬件“双提升”,带动城乡教育融合、动态、互补的良性发展模式。(王亮,西藏大学财经学院讲师)
8. 加强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黄煜填,广州粤丰动物保健有限公司总经理)
9. 北清名校农村生源比例下降的表面问题说明农村教育质量下降,但从根本来说,是农村教育资源的缺失,缺少良好先进教育基础设施和优秀的教育人才,要想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需要从教育基础设施和教育人才方面下功夫,在教育基础设施方面,完善农村幼儿园、中小学的教室、多媒体设备、实验室等基础设施建设,在教育人才方面,国家需要出台教育人才相关政策,如提高农村教师的师资待遇和福利水平等,使教师资源向农村倾斜。(冯娟娟,山西财经大学讲师)
10.农村教育质量不是下降了,而是城市教育提升更快。而部分农村家长已经通过进城购房手段,转移了孩子的学校教育。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关键还是落实教师待遇,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借助于科技网络的发展,做好教育资源共享工作,推动农村教育均质化发展。(汤秀平,上海钧智律师事务所)
11.名校农村生源比下降,根源在于高校录取方式。人的优秀,更多的是相对优秀。绝对分高不等于相对优秀。建议设置农村生源比。(章德宾,华中农大副教授)
12. 一是大力补助乡村教师和改善乡村办学条件,补贴力度高到县城的高水平教师愿意每天开车到乡村教书育人,二是强化高素质人才的志愿支教服务,把它纳入社会信用评价体系。(杨肖丽,沈阳农业大学教授)
13.农村学生但凡家里条件允许或者成绩还说得过去,都千方百计转到城镇去上学了。农村学生少,学苗差,留不住学生和老师。(张岩,兰州大学讲师)
14.名校学生只占少数,更应该关注非名校、特别是没能上大学的人群。提高农村教学质量应该以多数学生为主,提高他们未来的学习、生活能力,而不是以考试为中心。(龙文进,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
15.个人认为其实是农村教育质量的相对下降造成的,农村教育质量是在提升,但和城市提升的速度来看还是有较大差距的。好的教师往往被能够被提供高收益的私立学校或较有资源优势的公立学校吸引,农村学校自然没有这样的吸引力,提高农村教育要么靠公益,有公益心的好教师每年一定时间服务农村教育,或是政府在政策上鼓励优秀教师服务于农村教育一定的期限。(金璟,云南农大副教授)
16.转移支付向落后地区倾斜,让农村能留得住优秀的教师。其次,可以制定大学生支教计划,为期三年,保证一个完整的教学周期。大学生参与该计划可以对以后公务员考试等加分。(董杰,重庆大学博士生)
17. 清华北大农村生源比例大幅下降不一定代表农村教育质量下降,可能在于农村教育质量提升的加速度难以与城市相媲美。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教育的规模化发展,如果在义务教育阶段城市无法容纳和接受过多的意愿流动农村生源,那么应提高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规模化程度和综合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规模和密度。(于福波,西南大学博士生)
18. 农村的教育质量确实在下降,原因有:农民高质量培养孩子读书的意识还是低,这与他们本身的生活环境有关系;留在农村读书的孩子越来越少,好多家长将孩子送入县城读书,就自以为会学的更好,督促减少等;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从政府来看,能够实施监督考核,把真正优秀的老师吸引到农村来,老师教学好,自然家长也愿意让孩子在村里学习,或者推广远程教育,让教育更公平的惠及到农村;紧紧抓住基础教育,改变农民常常灌输的“读不成书,回来还能种地”观念。(杨莉,内蒙古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
19. 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很有必要。促进农村教育质量的提升对乡村振兴的实现意义重大,同时对人才选拔和社会和谐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实施国家专项计划,对教育特别困难的地区,设立专项基金,下重功夫。从教师引进,教学,监督,评价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支持,保证乡村教师能像城镇老师一样成为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增加竞争,形成良性竞争。2. 加强对乡村教师的监督力度,制定切实的考核指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3.适当提升升学考试难度,加强对学生智力天赋考察,提高区分度。(罗尔呷中国农科院硕士)
20. 提高农村教育师资力量,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包括增加教师人数、定期组织乡村教师学习优秀教学方法;提高家庭重视教育程度;适当放宽农村地区高考录取分数线。(张贝倍,南京农业大学硕士)
21.寒门难出贵子,我认为不是农村教育质量下降的问题。而是城乡不同家庭的教育投入差异造成的。城乡收入的差异才是根本。社会流动性与寒门难出贵子的关系很难判断因果,或者说两者就具有互为因果的内生性。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最核心的是加强师资力量建设。而且,给予乡村教师的待遇需要好于城镇教师待遇才有可能吸引优秀的老师在乡村扎根,传道授业解惑。但割裂的城乡二元结构与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已经让这种补充变得难上加难。打破这种农村教育的低水平陷阱,就需要国家投入相关资金,从社会保障、子女入学、福利待遇等方方面面入手,吸引优秀教师下乡,而且这种待遇应该高于城镇教师的待遇。(宋佳文,辽宁财贸学院助教)
22.现阶段在农村基础教育阶段大力推广远程教育可有效提升学生接触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缩小与城镇学校教学差异的情况。同时建议加强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的师资交流,促进农村教育师资力量整体提升。(崔维强,丹东发展改革委)
23.首先,政府应继续加强在农村教育上的财政投入。其次,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加大宣传,一方面加大对农村居民渴望教育的宣传,例如早年一则广告,一个大眼睛小女孩拿着笔渴望上学的眼神,能激发教育者更多的奉献情怀;另一方面,宣传报道优质教师对农村教育的提升作用,增强教师群体的自信心。再者,实行一些反馈考核机制,建立激励相容机制。(陈一明,西南大学经管院博士研究生)
****
三、如何在乡村振兴中推动乡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1. 在信息时代和网络化的时代,农村教育落后将增加城乡之间的“数据鸿沟”,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增加城乡融合的难度。国家要把乡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纳入到乡村振兴的大框架中去,加大投入,提高农民和农民工素质,了解网络社会的必要工具(找工作、购物买票、开网店等都需要网络),实现农民的现代化,为乡村振兴和下一轮高质量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劳动力。农民现代化,实现了经济高速持续增长,投入的成本肯定能收回。(于晓华,哥廷根大学教授)
2. 从当下的情况看,乡村教育除了针对儿童少年的基础教育外,还应该重视适应乡村产业发展的职业技能培训和提升乡村居民适应现代生活的现代科学、医疗卫生、环保等知识普及,以利于提升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姜德波,南京审计大学教授)
3. 一些调研数据表明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学校的成果也一般,而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在世界各国经验来看都不算成功,还真不知道能参考什么标准来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也许我们国家成功的扫盲运动可以是一个参考。(赵启然,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
4. 每个人都有改变自己命运的渴望。不建议在乡村强行推行职业教育,而是应尽可能多的让孩子读高中。(陈东,安徽工业大学教授)
5.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成败之举!要提高农村子女进行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积极性和信心,首先要有激励政策,建议对技术要求好的农产品如林果,畜牧和蔬菜,配套人才补贴政策,试行职业农民认证许可制度。其次,对于职业教育,要在全社会形成职业教育熟练应用实用人才培养的定位,打通中职教育,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本科教育的联通机制,在进一步完善农村子女免费获得职业教育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强化农业职业教育的作用。第三,国家加大投入,加强农民成人教育。(宋玉兰,新疆农业大学经贸学院副院长教授)
6. 乡村振兴战略中人才振兴是各个方面的基础,教育是人才振兴的前期重要环节。乡村振兴所需要的人才是要有一定农业技能,“一懂两爱”,怀揣振兴农业梦想的“实干家”。开展以乡村急需的农技人员的职业教育,进行订单式培养,是今后形成职业农民化发展不可或缺的人才储备。现阶段处于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初期,对当前传统农民开展成人教育形式的系列培训,可以在短期内实现农业人员的职业化,助推农业经营主体的专业化发展步伐。在推行乡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各地禀赋要素的情况,合理制定分类明确的发展目标,特别是要引入现代化的发展理念,将理论教育与实际实施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形成合力,最终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将农业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引向良性、可持续、高效化的发展轨迹。(王亮,西藏大学财经学院讲师)
7. 要有针对性的与当地的资源相结合,可以考虑龙头企业带动就业和创业(黄煜填,广州粤丰动物保健有限公司总经理)
8. 首先,充分利用现有的高等教育资源,延伸大学和高职高专的教学网络,将成人教育课堂和职业教育实习实训搬到县城一级,降低农村年轻人参与继续教育的门槛;其次,改变目前的成人教育入学制度,变每年一次入学考试为每季度一次,降低入学门槛,增加学习灵活性,增加学时和学习方式弹性;最后,政府应增加对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降低学员费用负担,增加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吸引力。(王士海,山东农业大学副教授)
9. 在乡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过程中,第一,充分发挥农村具有企业家精神的“能人”的辐射带动效应;第二,部分具有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大专院校广泛开展职业农民培训和农民继续教育,提高农民的知识素养和技术水平;第三,鼓励农户加入农业企业或农民合作社,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使农户融入集体组织,有利于提高农户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冯娟娟,山西财经大学讲师)
10.乡村职业教育要紧密联系乡村振兴中的实际问题,立足于基础性、实用性的人才培养。有条件的地区,坚持和完善好普通中等职业教育免费的政策。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人才离不开教育。成人教育要改进和完善形式,提倡终身学习的理念。成人教育搞好了,也是对家庭教育的巨大支撑。(汤秀平,上海钧智律师事务所)
11.职业教育是对我国学历教育的一个重要补充,与在学历教育偏重于理论不同,职业教育更注重实际应用技能的获取。要做好乡村职业教育需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技能培训实用性要强。切实了解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技能需求,根据这些需求有针对性开展培训农民农业生产、生活过程中切实需要的技能。二是技能培训方式要合理。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相对不高,在培训过程中,需要有耐心,可采取理论讲解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探索一种简单易懂的授课方式。三是注重文化知识的基础作用。在乡村职业教育过程中,不仅要让农民怎么做,还需要适当强调为什么这么做,不仅要让农民成为技艺精湛的工匠,还需要补充一定的文化知识,使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黄敦平,安徽财经大学)
12.先有职业需求,再谈职教吧!(章德宾,华中农大副教授)
13.乡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应当在专业上设置有针对性的向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倾斜。入学门槛应当进一步降低,并且在教育投入上对学费进行减免,求学时期的生活费用予以补助。可以说是当前推动乡村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最有效手段。同时强化农村各产业链和产业群团建设,可以使农民能够在学有所成后在农村家乡就业,创业。(崔维强,丹东发展改革委)
14.职业教育不收费,还给补助,且与企业直连,量身定制技术工人,职业教育不一定在乡村办学。成人教育,对于农民的教育和培训,适合发挥互联网的作用,这是未来的方向。(杨肖丽,沈阳农业大学教授)
15. 边疆、藏区的教育问题,师资、路途遥远、小学就需寄宿等现实问题,也值得关注!(张岩,兰州大学讲师)
16. 如果有可能搭建一个平台,政府出资购买专家服务,让职业农民的涉农任何问题都能够得到专家的解答,这种灵活按需提供服务的教育方式可能比办班更有效。(金璟,云南农大副教授)
17. 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学习相关技术。农技部门定期举报技术培训。同时,引导部分成绩靠后的农村学生上技术学校,从而实现脱贫。(董杰,重庆大学博士生)
18.在乡村振兴中推动或者推行乡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重点应放在提高现有的农民的产业技能水平,推广现有农民调整产业发展需要的教育内容。(于福波,西南大学博士生)
19. 让更多的企业、NGO等非传统类参与,政府不要大包大揽。(龙文进,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
20.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积极探索适合农村的教育模式,广泛听取各个地方的不同意见,不要搞“一刀切”,制定适合当地的教学周期。要推动乡村职业教育,也切合实际的讲授和农民所种最相关的内容,推动成人教育,我认为,更应该的是培养村民带村民,毕竟在农村,“从众”现象还是影响挺大的。同时,可以通过当下人们最爱玩的快手APP加大宣传,发送学习的效果视频。(杨莉,内蒙古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
21. 加强教育有用的具体宣传,在农闲时错峰安排教育课程,提高参与积极性。(张贝倍,南京农业大学硕士)
22.需要吸引农村籍的大学生回流,将射出去的箭召回,形成人才在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加强农民的组织化建设,组织化是推进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基础与途径(宋佳文,辽宁财贸学院助教)
23.(1)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进一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可利用远程教育加快乡村从业主体的人力资本改造;(3)引导驻村干部,和乡贤等能人参与教育,并建立考核评估机制等。(陈一明,西南大学经管院博士研究生)
24.可以开发和推广专业知识APP或者公众号,比如猪易助手等。(罗尔呷 中国农科院硕士)
(本期参与整理:王亮、杨小可、刘鹏举、刘畅)
****
农业与农村发展圆桌讨论会主持人:于晓华教授,德国哥廷根大学教授、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主页:https://www.uni-goettingen.de/en/114620.html
联系方式:econyu@gmail.com
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或称“长江产经智库”)是江苏省首批重点高端智库,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研究院以南京大学经济学、管理学及其他相关学科平台为核心,优化组合国内外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的学科和专家资源,以中国沿海地区高度开放、发达的实体经济为背景,深入研究探索中国实体经济的走势、趋向与政策,为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总结经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
研究院以洪银兴、刘志彪教授为带头人,汇聚一支拥有十多位长江学者、“千人计划”等称号的核心研究团队,聚焦中国经济运行、产业经济、金融发展、中国宏观经济、开放经济和企业发展战略六大方向,秉持“热情、专业、理性”的理念开展智库研究。研究院以中国产业经济发展为主线,形成了《长江产经决策咨询报告》、《中国产经热点研讨》、《中国经济动能指数报告》等代表性研究成果,其中多项成果获中央领导及江苏省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并在社会各领域产生广泛影响力。
网页:http://www.yangtze-ide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