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中国未来教育高峰论坛

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未来教育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院与智慧学习研究院联合承办,好未来教育研究院协办的“创新与变革:面向智能时代的教育”2020中国未来教育高峰论坛于2020年12月6日在北京师范大学成功举办。未来教育研究中心将陆续推出文章,回顾论坛嘉宾精彩发言。

图|赵忠教授在2020中国未来教育高峰论坛发言

赵忠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国发院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主任

借此机会分享从经济学者的角度对在“十四五”期间人力资本和教育的思考。今天的先导发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回顾我国人力资本与教育中过去存在的主要问题;二是适应新时代发展、产业升级和社会进步,需要什么样的人力资本和教育;三是“十四五”时期实施人力资本跃升的建议。

01

回顾我国人力资本与教育中过去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人力资本的投资和教育发展在过去取得非常巨大的成就,但还是存在以下六方面的问题有待改善:一是人力资本水平存在显著的地区和城乡差异;二是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相对滞后;三是农村转移人口的技能提升不足;四是熟练工人不能满足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需求;五是儿童和老年人口的人力资本开发不足;六是现有的教育、培训体系与现代社会人力资本内涵之间存在差异。

第一,人力资本水平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主要表现为东部发达地区的受教育年限高于其他地区,城镇的教育程度高于农村地区。由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程度、经济发展水平都相对较高,其人力资本积累的能力也更强,如果不加以足够重视,区域性差异将进一步扩大。同时,人力资本的流动通常是由农村到城市,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到经济发达的地区,不利于人力资本较弱地区的积累。

第二,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滞后。主要由四方面因素造成:农村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政策支持不足;从观念上来说,尤其是农村家庭和劳动力的投资观念较为局限,难以深刻认识到人力资本投资的复杂性和长期回报;从行为文化的角度,很多农村劳动力更加重视短期利益,更习惯于对物质资本进行投资,以获得较快的回报,忽视了人力资本的投资;从经济角度来看,农村地区用于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预算有限,而且机会成本更高,进一步导致人力资本投资匮乏。

第三,农业转移人口的技能提升不足。由于我国城乡分隔的户籍制度,使得投资于人力资本以获得长期回报的动机减弱;农业转移人口带来的人口红利主要表现为对于低技能劳动者的短期的大量需求,因此农民工和企业都对提高农民工群体人力资本的需求和积极性减弱;农民工随迁子女往往无法享受同等的教育条件,导致下一代的人力资本积累受到影响。

第四,熟练工人不能满足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需求。当前熟练工人与我国经济转型和升级的需求存在很大的结构性差异,主要包括三点原因。一是培训项目薄弱,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的职业在职培训项目较少,对工人进行在职培训的鼓励政策不足。二是对职业学校重视不够,近十年来毕业生人数大幅减少;职业学校自身的定位也存在偏差,许多职业院校的培养模式向本科院校看齐,没能发挥职业教育的功能。三是农民工是我国制造业的主要劳动者,户籍制度限制了此群体进行自身人力资本投资和企业对他们进行在职培训的动机。

第五,儿童和老龄人口的人力资本开发不足。具体表现为儿童早期人力资本开发不足与老年人口的人力资本开发不足两方面。一方面,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学龄前儿童的早期教育方面都有成熟的公共政策,与之相比,我国儿童早期发展的项目开发存在不足,对儿童早期教育的认识没有提高到足够高的地位。另一方面,我国现阶段人力资本开发不能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速度,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亟待解决的一项突出矛盾。

第六,教育、培训体系与现代社会人力资本内涵之间存在差异。传统意义上的人力资本一般强调教育和健康两方面的内容。当下教育体系与人力资本投资更侧重于认知能力,但是非认知能力也是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智能社会、人工智能化的后工业时代,其作用会越来越重要。

02

适应新时代发展、产业升级和社会进步,需要什么样的人力资本和教育

在 “十四五”期间,为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人力资本结构需要作出以下变革:一是要与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相匹配;二是要适应技术进步的要求;三是要服务于双循环的国家大战略;四是教育内容的变革要提上日程,不仅要认识到认知能力是人力资本,非认知能力也是重要的人力资本。

第一,需要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相适应的人力资本提升。产业结构调整的主线将转向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以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逐渐转变为以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此类转变必然对人力资本和教育体系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

第二,需要适应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进步对人力资本结构的新要求。在适应技术进步时,例如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培养出与新技术进步互补的新型人才,以及维护、监管人员等与之相配套的人才。即与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互补的技术性工作、研发和制造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工作、维护与监管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工作,以及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带来基础设施、法律体系等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必然会创造出就业岗位,需要对劳动者在相关技能和人力资本上着重培养。

第三,明晰双循环与逆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人力资本结构的调整方向。双循环是我国经济结构发展到一定阶段,内部市场发育到一定程度,规模不断提升的结果,同时也是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导致,双循环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选择。在此背景下,人才培养既要避免受制于人,又能提升出口产品的竞争力;要促进对科研型人才的培养,提高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相关专业的培养要求。受疫情影响、外需市场萎缩和贸易壁垒潜在提高,中国产品出口受阻的可能性增大,需要通过培训及新兴产业扶持等措施,提高相关行业劳动者转行及灵活就业的能力,使外向型人才和劳动者逐渐转到内需市场。随着我国经济地位的提升,中国经济和政治在全球地位必然越来越重要,相应的经济地位要以相应的人力资本来服务,需要培养更多的跨文化人才,这有助于促进国家间合作、推动产业链合作与产品出口。

第四,需要同时重视“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两个维度。人力资本内涵由传统认知能力扩展到既包括认知能力,也包括非认知能力。教育体系与人力资本投资需要反映最新的研究成果,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都是影响人在社会中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随着机器人、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等的技术进步,一些传统的工作岗位正在被摧毁和替代,人力资本的折旧速度加快,更突出了非认知的重要性。而且非认知能力与认知能力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都应作为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03

“十四五”时期实施人力资本跃升的建议

人力资本和教育问题不仅是政府的责任,还是社会的责任,不仅是家庭的责任,也是企业的责任。十四五时期实施人力资本跃升有如下几项建议:一是全面推行基础教育均等化。无论是要解决区域不平衡问题还是城乡不平衡问题,行之有效的手段就是实行基础教育均等化,以此缩小基础教育水平的城乡和区域差距,全面提升未来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水平。二是改革和完善教育体系与在职培训体系。使教育、科研、产业更好地融合,为“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培养大批高技能劳动者;促进对科研型人才的培养,提高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相关专业的培养要求;充分发挥社会力量,打造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与在职培训相协调,出台和逐步推行终身教育制度,使得劳动者群体的人力资本不断得到更新和提升,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需要;在教育中同时注重“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的培养,以更好地应对机器换人、自动化、人工智能等技术进步的挑战。三是重视家庭和父母的作用,加大公共政策的支持力度。家庭在早期教育服务、非认知能力培养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公共政策要更加为弱势群体儿童提供更多照料和关怀。四是加强企业界与政府的合作。首先需要在短期聚焦四个领域:转变人力资源管理功能,人力资源管理需要能判断行业的人才趋势及企业员工的技能差距、提供与企业创新和人才管理相关的洞察力;充分利用数据进行分析预测,以构建新的劳动力规划和人才管理模式;通过新技术促进工作场所人才多样性的实现;增进就业的灵活性和搭建在线人才平台。其次是长期来看,企业领导者和政府需要着重从三个领域做出改变:重新思考教育体系,转变20世纪遗留的难以满足当前人才需要的教育体系,改变对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应用和理论训练的分割,以及过于强调学历的声望溢价而非实际的学习内容等弊病;鼓励劳动者终身学习,这对于老龄化社会尤其必要;加强人才的跨行业和公私领域合作。五是借助市场力量。以劳动力要素市场改革和户籍改革为抓手,推动企业和农民工自身对农民工群体的技能培训和人力资本提升;依靠市场的力量,促进劳动力要素自由有序流动,使人力资本存量达到最优配置。

图|赵忠教授参与2020中国未来教育高峰论坛之分论坛一“高质量发展下的人力资本需求与教育变革”(左3)

Q1

国家“十四五”提出了“产业链现代化”“产业融合”“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等,都引发了我国劳动力市场和人才需求的变化,与以往相比,我国人力资本需求与劳动力市场都发生了哪些新的发展及变化?

第一,新的技术进步改变了生产要素的组合形式。不管是人工智能或机器人,从事单一任务的人工智能或机器人相对容易开发,但是柔性的机器人或人工智能需要适应未来产业发展与技术进步,其开发则相对困难。功能单一的人力资本面临的危险之处在于随着社会进步、产业升级,人力资本会随之老化、折旧,甚至失去价值。投资人力资本,最重要的是改变培养单一人力资本的教育方式,人的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非认知能力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适应多场景的“柔性”人力资本更能应对社会与经济变革和技术进步的挑战。

第二,人力资本或者人类知识文明分成两方面,人力资本包括通用性人力资本与专属性人力资本。一方面是持久不变的反映人类长期价值文明核心的精华部分,即在所有教育中都应该学习的通识教育部分。另一方面是反映市场需求的人力资本,这类专属性人力资本与通用性人力资本不同,教学大纲、招生指标、培养方案等内容的制定权利应该更多的下放到各个学校,以此来加深各级学校的自主性。

教育不是独立于社会之外的体系,教育在具备其自身功能的同时还要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企业、服务于家庭,因此各方融合是非常重要的,教育部在研究生教育大会提出的产教融合就是非常好的方向。

Q2

现场

观众

提问

当今劳动力市场已经出现了人工智能对人工劳动的替代,比如高速收费站收费员被ETC替代,那么应该如何保障受人工智能冲击的群体的就业机会?

第一,不管是机器换人还是技术进步,对工作岗位的摧毁是不可避免的,但同时技术进步还带来了新工作岗位的产生和就业质量的提升。工业革命初期,大量的农业岗位被摧毁,但同时大量的工业岗位被创造出来,就业质量得到提升、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为减轻转型带来的影响,需要完善在职培训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帮助受冲击的群体进行技能更新和渡过转型难关。

第二,技术进步带来的新工作岗位的产生和就业质量的提升具有偏向性。技术进步不是中性的,其对不同的人、国家、地区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技术进步偏向于特定群体,比如高技能人群、高认知能力人群、在技术进步处于领先地位的人群。会向此类群体创造更多的机会,其就业质量就提升更快,从国家策略层面推动技术进步,争取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然后再逐步改变相关产业链和价值链。技术进步总的来说对我们是有利的,我们要顺应世界进步的潮流,依靠技术进步创造更多工作岗位,最大蛋糕,进而社会保障等方面才会得到完善和保证。


注:本文文稿由未来教育研究中心整理,经发言者本人审核并授权发布。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作者及中心所有,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或发表。欲转载文章,请您在相应文章下留言,并注明您的公众号名称及ID,申请转载授权。授权后,请在转载使用时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之路不易,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本文系本中心公众号首发,中心不反对作者将其用于学术文章等学术发表用途。


北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后主楼1728A

珠海地址: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金凤路18号

北京师范大学励教楼C区5层

联系邮箱:bnu_wljyyjzx@163.com

如需获取完整版教育经济与基础教育创新信息简报

请关注中心官方网站!

https://chinaiid.bnu.edu.cn/yjpt/wljyyjzx/zxjj8/index.html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