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农业技术经济》2021年第5期目录及摘要【转】

三农学术 2022-12-31

*本文转自公众号“中国农业经济”,格式有调整;本期全文可在中国知网下载;更多目录请点击阅读原文

————

【 目录 】

子女性别与农村父母城镇定居意愿

——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的经验分析......李梦华,钱文荣(4)

农户创业加剧了农户收入不平等吗

——基于RIF回归分解的视角......杨丹,曾巧(18)

正规借贷、非正规借贷对农户收入的影响

——来自中国西部贫困地区的经验证据......陈思,聂凤英,罗尔呷,曾亿武(35)

风险管理可以提高农户生计策略适应性吗

——基于时间配置中介效应和收入水平调节效应的分析......高天志,陆迁(48)

城市社会保护对农民工子女随迁的影响研究

......王春凯,石智雷(63)

环境规制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分析......马国群,谭砚文(77)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地区差异性与空间效应

......张恒,郭翔宇(93)

中国农业科技资源水平区域差异及空间结构研究

......薛鹏飞,李国景,罗其友,刘爽,陈永福(108)

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对其乳制品消费结构的影响

......杨祯妮,肖湘怡,程广燕(121)

规模经营能否提高鲜食葡萄种植户的生产技术效率

——基于江苏省葡萄生产基地344户农户的调查数据......李凡凡,孙洪武(133)


1

子女性别与农村父母城镇定居意愿

——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的经验分析

李梦华,钱文荣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


摘要:本文利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简称CLDS),系统地考察子女性别对中国农村父母城镇定居意愿的影响。根据第一胎子女性别的外生性,本文发现,生养儿子会显著提高农村父母的城镇定居意愿,受教育水平较高、生养独生子女以及收入较高的父母所受影响尤为强烈。从子女所处的成长阶段看,当其处于接受义务教育以及适婚阶段时,相对于女孩,男孩更能提高父母的城镇定居意愿;而当子女处于幼儿期及稳定期时,子女性别与农村父母的城镇定居意愿不存在显著关系。特别地,本文验证社区教育状况对子女性别影响的协同作用;同时,本文还发现当子女处于适婚阶段时,在城镇“助儿买房”是农村父母城镇定居意愿提升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男孩偏好;成长阶段;教育状况;助儿买房;城镇定居意愿


2

农户创业加剧了农户收入不平等吗

——基于RIF回归分解的视角

杨丹(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曾巧(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工商学院)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探讨农户创业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构建一个理论模型探讨农户创业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其次运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以及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分解实证考察农户创业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创业的增收效应具有异质性:农业创业对农户有显著增收效应,且随农户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非农创业仅对中高收入农户具有增收效应。(2)农户创业加剧了农户收入不平等。收入分解结果表明:结构效应是造成农业创业农户和不创业农户收入不平等的主因,特征效应是造成非农创业农户和不创业农户收入不平等的主因。(3)分解特征效应和结构效应表明: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的特征差异和特征回报率差异是造成创业农户与不创业农户收入不平等的主要要素。

关键词:农户创业;收入不平等;无条件分位数回归;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分解


3

正规借贷、非正规借贷对农户收入的影响

——来自中国西部贫困地区的经验证据

陈思,聂凤英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罗尔呷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

曾亿武

(杭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利用2015年中国西部贫困地区贵州、云南和陕西6个国家级贫困县1368户农户家庭的调查数据,考察了农户发生不同渠道借贷对其纯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正规借贷对农户的纯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非正规借贷对农户纯收入影响不显著。通过进一步分析显示,正规借贷对非贫困户纯收入水平的促进作用大于贫困户。因此,以政府为主导的正规借贷可能已经拉大了农户内部的收入差距。其中,包含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在内的资本禀赋状况是导致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使用正规借贷后出现增收效应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政府应继续完善贫困地区农村金融体系,营造良好的外部生产环境,同时要加快贫困户资本禀赋培育的步伐,努力提升贫困户的内生发展动力,缩小农户内部的收入差距。

关键词:农村金融;正规借贷;非正规借贷;贫困地区;农户收入



4

风险管理可以提高农户生计策略适应性吗

——基于时间配置中介效应和收入水平调节效应的分析

高天志,陆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风险管理如何影响农户生计策略适应性。利用黄土高原区陕甘宁八县(区)1198份农户调研数据,考察风险管理对提高农户生计策略适应性能力的影响,进一步检验收入水平的调节作用以及时间配置的中介作用对农户生计策略适应性的内在机理和传导路径。研究发现,风险管理对提高农户生计策略适应性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家庭年收入水平对风险管理影响农户生计策略的适应性作用效果存在调节效应;风险管理通过影响农户时间配置中的非农就业时间和家庭务农时间,正向激励农户生计策略适应性能力;农户非农就业时间的中介效应强于家庭务农时间。本文为提升农户自身发展水平,有效激励、改善生计策略适应性行为,促进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风险管理;生计策略适应性;时间配置;收入水平


5

城市社会保护对农民工子女随迁的影响研究

王春凯,石智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脆弱性与预期生活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子女随迁,社会保护作为个人能力之外的保护体系对农民工及家庭成员在城市的长期生活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构建城市社会保护理论分析框架,利用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实证研究了农民工城市社会保护对子女随迁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保护、企业保护和家庭保护三位一体的城市社会保护显著地提高了农民工子女随迁的概率;城市社会保护对农民工中弱势群体子女随迁的影响更显著;农民工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社会资本积累以及职业地位越低,社会保护对子女随迁的促进作用越明显。不同城市规模中农民工社会保护对子女随迁作用具有异质性,在特大城市最为显著。积极完善农民工城市社会保护体系是促进家庭化迁移的有效之策。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保护;子女随迁;城市规模


6

环境规制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分析

马国群,谭砚文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运用SBM超效率模型和GML指数测算了2000—2017年中国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进一步运用面板门槛模型考察了环境规制影响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效应。研究表明,2000—2017年,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升,年均增速达到3.39%;环境规制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双重门槛效应,随着阈值区间的提高,环境规制的负向影响呈逐渐减弱的趋势;高阈值区间的种植业比重、贸易依存度和劳动力文化水平有利于降低环境规制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负面影响,而高阈值区间的受灾程度则会加剧环境规制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负向影响效应。

关键词:环境规制;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SBM超效率模型;GML指数;门槛效应


7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地区差异性与空间效应

张恒,郭翔宇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基于全局Malmquist指数测算全国31个省份2010—2017年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在此基础上探究全国和各地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要素的影响,最后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判断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否存在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整体上,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表现出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来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分地区研究显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促进作用对西部地区最为明显,其次为东部、东北部与中部。就不同粮食产销区而言,其对粮食产销平衡区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主产区与主销区。空间分析表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且空间溢出效应方面的间接影响大于直接影响。因此,应将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重点放在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与粮食主产区,加强农业生产性服务的技术支持,积极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提高区域间的沟通协作能力。

关键词:农业生产性服务;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全局Malmquist指数;地区差异;空间效应


8

中国农业科技资源水平区域差异及空间结构研究

薛鹏飞,李国景,罗其友,刘爽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陈永福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农业科技资源是从事农业科技活动的基础条件。本文基于农业科研机构的科技资源投入和产出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产生表征农业科技资源水平的综合指数,分析了农业科技资源水平的区域差异,进一步利用莫兰指数方法,从全局和局部视角分析了农业科技资源的空间结构特征。2010—2017年六大行政区的农业科技资源水平均呈现增长趋势,其中,华北区增长幅度最大,西北区最小;从区域比较来看,农业科技资源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华东区、华北区、中南区、东北区、西南区和西北区。全局莫兰指数结果表明在全国范围内农业科技资源水平存在集聚现象,总体上呈现逐年减弱的态势。局部莫兰指数结果表明绝大部分省份集中在高-高集聚区和低-低集聚区,两极化趋势较为明显。其中属于高-高集聚型的北京、山东和江苏的农业科技资源对周边地区有显著的正向辐射带动作用,而以西北区的宁夏、陕西、青海3省为主形成了农业科技资源低水平发展的集聚带。因此,农业科技资源的分配需要考虑区域差异和空间结构特征,通过因区施策引导农业科技资源合理分布。

关键词:农业;科技资源;区域差异;空间结构


9

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对其乳制品消费结构的影响

杨祯妮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肖湘怡,程广燕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


摘要:乳制品价格与居民收入已成为限制居民奶类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当任何一种乳制品价格上涨,城镇居民会倾向于购买其他乳制品替代。本文基于2018年中国6座典型城市3000户居民的调查数据,运用QUAIDS模型分析由巴氏杀菌乳、灭菌乳、常温酸奶、低温酸奶、奶粉、奶酪和奶油的价格变化所导致的需求变化特征,并进一步采用Tobit模型考察收入对乳制品消费结构的替代影响。结果表明,收入和价格是影响城镇居民乳制品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各类乳制品之间的相互替代性较强,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消费者更偏好于奶酪、奶油、巴氏杀菌乳消费,各类乳制品的消费量也将进一步增长,巴氏杀菌乳增长将快于其他乳制品。

关键词:乳制品;消费结构;居民收入;乳品价格




10

规模经营能否提高鲜食葡萄种植户的生产技术效率

——基于江苏省葡萄生产基地344户农户的调查数据

李凡凡(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孙洪武(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


摘要:鲜食葡萄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带动农民增收和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产业。本文基于2019年江苏省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的344户农户调查数据,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SFA)估计了鲜食葡萄种植户生产技术效率,并且讨论了经营规模对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现代栽培模式和高质量发展理念在葡萄产业中还不够普及,从而降低了规模经营对生产技术效率的贡献。与小农户相比,中等适度规模化种植模式对葡萄种植户的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大规模葡萄种植户的生产技术效率未见显著差异,表明在劳动力资源约束背景下,尚未实现果园机械化的农户不宜盲目扩大规模;设施避雨栽培模式和技术培训对不同规模组农户生产技术效率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从葡萄产业长远发展来看,保持葡萄生产适度规模化,推广机械化、设施化现代果园的建设理念,以及加强差别化技术技能培训是提升葡萄产业竞争力、保障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经营规模;生产技术效率;鲜食葡萄;江苏省;随机前沿生产函数(SFA)


END


关于我们

《农业经济问题》月刊,1980年创刊,著名经济学家薛暮桥题写刊名,是由农业经济问题杂志社承办的、由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和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国家级经济学核心期刊,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定的22种A类期刊之一。

《农业技术经济》月刊,1982年创刊,是由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共同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是全国农业经济类的核心期刊。

——END

本文转自公众号“中国农业经济”:

https://mp.weixin.qq.com/s/513xUFfH3gEJE6VtIx5CtQ


相关阅读:

  1. 《农业技术经济》2021年第4期目录及摘要

  2. 《农业经济问题》2021年第5期目录及摘要【转】

  3. 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2021年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转】

  4. 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21年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

  5. 第10届亚洲农经学家学会将于12月召开、继续征文

  6. 2021中国农林经济管理学术年会征文与主题专场申请通知【转】

  7. 2021 第13届 CAER-IFPRI 年会征文 【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