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农业现代化研究》2021年第4期目录及摘要【转】

三农学术 2022-12-31

*全文可在中国知网下载;更多目录请点击阅读原文

————



长江经济带耕地利用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及提升路径研究

吴郁玲; 张佩; 李佳;579-588

 

黑龙江省垦区耕地利用功能转型与调控建议

杜国明; 郭凯; 于凤荣;589-599

 

耕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关联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朱润苗; 陈松林; 600-609

 

耦合视角下生产性服务业与智慧农业发展的研究——基于美国的经验与启示

陈雪; 毛世平; 马红坤; 610-618

 

乡村振兴背景下三峡库区现代农业主导产业选择研究——以重庆万州区为例

童洪志; 冉建宇; 管陈雷;619-628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科技人才参与培训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杨月坤; 查椰; 629-639

 

功能认知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补偿期望的影响——基于家庭生命周期视角

李春华; 赵凯; 张晓莉; 640-651

 

农业生产性服务、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民增收——基于中介效应与面板门槛模型的分析

张恒; 郭翔宇; 652-663

 

劳动力流动、农地流转对农户收入的影响

梁远; 张越杰; 毕文泰; 664-674

 

农业机械化对中国种植业贡献率研究

吕雍琪; 张宗毅; 张萌; 675-683

 

组织嵌入与农户农药减量化——基于江苏省水稻种植户的分析

李成龙; 周宏; 694-702

 

农民合作社组建联合社的影响因素分析

王军; 李霖; 刘亚辉; 703-712

 

规模养殖与区域差异视角下肉鸭养殖效率分析

赵佳佳; 刘灵芝; 李刚 ;713-723

 

消费者对农场动物福利产品的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动物福利乳制品的视角

崔力航; 李翠霞; 包军; 马翠萍; 姜冰; 724-734

 

灌溉水价与技术进步对农业用水强度的影响——基于三大主粮的实证研究

杨福霞; 王晓晓; 735-744

 

牦牛雪灾天气指数保险支付意愿研究——以青海省玉树州为例

杨婷婷; 陈说; 牟青洋; 刘晓燕; 刘苇航; 叶涛; 745-754

 

外源施硒对小白菜硒富集与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

唐俊杰; 肖孔操; 段鹏鹏; 李德军; 刘永贤; 755-763

 

不同施肥模式对早稻季农田氮磷径流流失的影响

袁浩凌; 黄思怡; 孔小亮; 朱泽宇; 欧震; 谢桂先;776-784


 

长江经济带耕地利用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及提升路径研究

吴郁玲  张佩  李佳

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分析其耕地利用效率状况对于兼顾经济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借助超效率SBM模型对2008—2017年长江经济带126个地级市的耕地利用效率进行测度,揭示其时空演变特征,从要素投入视角提出了未来耕地利用效率的改善方向。研究表明:1)研究期长江经济带耕地利用效率呈波动下降态势,整体效率不高,区域差异明显。空间分布上呈显著集聚特征,其中高效率区主要集中在江苏东部沿海地区,低效率区主要集中在贵州大部和湖南西部等区域。2)研究区耕地利用效率与冗余率呈显著负相关,耕地生产投入要素均存在冗余情况,尤其是农业从业人员与化肥施用量的冗余情况较为严重。黔南、滇南地区在耕地面积及农业从业人员方面冗余情况均较为严重,安徽及江西北部在农业机械总动力要素投入方面冗余率上升较快,各省份在化肥施用量冗余率方面均处于高水平。研究认为,长江经济带不同地区要根据区域内耕地投入冗余情况,因地制宜实施差别化耕地利用政策,提升耕地利用效率,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关键词:耕地利用效率;超效率SBM;Moran’sI指数;长江经济带;冗余提升;

 

黑龙江省垦区耕地利用功能转型与调控建议

杜国明1  郭凯1  于凤荣2

1. 东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 2.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

摘要:客观评价耕地利用功能,分析其演化特征及权衡协同关系,既是耕地利用转型理论研究的有益探索,又可以为自然资源资产评估和耕地利用调控提供依据。本文通过构建耕地利用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和土地系统功能权衡度模型(LFTD),研究分析1995—2018年黑龙江省垦区耕地利用国民经济贡献、粮食安全保障、社会就业保障和生态安全维护4个功能的时空转型特征和权衡协同关系。结果表明:1)耕地利用总功能呈下降—上升—平稳趋势,耕地利用子功能主要经历了由国民经济贡献功能和社会就业保障功能为主向以生态安全维护功能和粮食安全保障功能为主的转型过程,转型过程可分为总功能衰退、总功能提升和主体功能凸显三个阶段;2)耕地利用功能转型三阶段,三江平原垦区和松嫩平原垦区的耕地利用功能转型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3)耕地利用功能转型三阶段,功能间权衡协同关系分别为权衡—协同—持平,转型过程趋于相互促进。此外,针对耕地利用功能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从完善社会保障、农业产业体系、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以及加强垦区耕地生态建设方面提出相应的调控建议。

关键词:耕地利用;功能转型;土地系统功能权衡度模型;熵权法;黑龙江省垦区;

 

耕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关联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朱润苗1   陈松林2

1.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亚热带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2.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摘要:耕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和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建省9个设区市为研究对象,构建耕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灰色关联度模型,定量评价2008—2018年两系统各要素间的耦合关联程度。同时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和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研究二者的综合发展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时空特征。结果表明:耕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的关联度为0.761,达到较高关联,耕地集约利用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发展动力,新型城镇化为耕地集约利用提供要素支持;新型城镇化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而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保持稳定;两系统的耦合度先上升后下降,耦合度阶段总体上由中度耦合进入高度耦合,空间分布上呈现出由东西高南北低到南北高中间低演变的特点;二者的协调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态势,协调发展等级由轻度失调衰退过渡为勉强协调发展,空间上主要表现为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相对发展程度状况呈现出耕地集约利用滞后的发展态势。因此,福建省应在现有的资源禀赋上科学投入,以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均衡新型城镇化发展差异,完善制度配套,推动协调发展。

关键词:耕地集约利用;新型城镇化;灰色关联分析;时空耦合;福建省;

 

耦合视角下生产性服务业与智慧农业发展的研究——基于美国的经验与启示

陈雪   毛世平   马红坤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摘要:为了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智慧农业的耦合,进而为我国小农户衔接智慧农业提供桥梁。本文选取美国为典型案例,分析美国生产性服务业与智慧农业耦合发展的模式和措施。采用比较研究法,归纳中美生产性服务业与智慧农业耦合发展的异同。研究表明,美国生产性服务业与智慧农业发展具有服务耦合、产业耦合和利益耦合三种模式,美国为推进其耦合发展而采取了立法保障、信息化建设、农业大数据利用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等一系列措施。中美两国在智慧农业的高门槛、农业人口流失与老龄化问题、突发性公共卫生危机等方面存在共同点。但与美国相比,中国的生产性服务业与智慧农业之间的关系尚处于并行分离的状态,存在耦合层次较低,创新驱动力不足等问题。因此,为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智慧农业耦合发展,提出健全相关配套支持机制、加强大数据平台建设和信息化技术研发、完善农业产业链条和加强专业性人才的培养力度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智慧农业;耦合模式;美国;小农;

 

乡村振兴背景下三峡库区现代农业主导产业选择研究——以重庆万州区为例

童洪志   冉建宇   管陈雷

重庆三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科学合理选择现代农业主导产业是实现农村产业兴旺、农村经济发展和带动农户可持续稳固脱贫致富的根本所在,对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加快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借鉴产业经济学有关理论原理,遵循主导产业选择基本要求、选择基准和构建原则,结合三峡库区农业实情,设计现代农业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AHP)与加权求和等方法,以重庆万州区为例对指标进行测算分析,探讨现代农业主导产业发展重点和培育方向。结果表明,在现代农业14类产业中,从单项指标看,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和单位产值增长率排名第二的中药材、产业产值增长率排名第一的羊肉,以及产业集中度、人均产值系数和区域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排名第四的猪肉等产业并非为优先培育;综合各项指标加权测度后,各产业选择评价结果先后排序依次为茶叶、烟叶、奶业、林业、油料、水产养殖业、粮食作物、中药材、猪肉、羊肉、水果、蔬菜、牛肉和家禽蛋类。因此,建议政府优先选择茶叶、烟叶、奶业、林业、油料、水产养殖业等6类作为现代农业主导产业重点培育和发展。

关键词:现代农业;主导产业;指标体系;产业选择;三峡库区;万州;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科技人才参与培训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杨月坤   查椰

常州大学商学院

摘要:农业科技人才培训,不仅事关农业科技人才的职业发展,而且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以河南省为例,利用农业科技人才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农业科技人才参与培训意愿和行为,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业科技人才参与培训意愿和培训行为的积极性一般,其均值分别为3.20和3.08。农业科技人才参与培训意愿对参与培训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参与培训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行为态度对参与培训意愿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的影响最小;参与培训意愿在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培训行为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因此,建议政府从注重政策引导、营造培训氛围;关注培训需求、促进职业发展;加大经费投入、完善体制机制等方面提高农业科技人才的参与培训意愿,引导农业科技人才积极参与培训行为。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科技人才;计划行为理论;培训行为;影响因素;

 

功能认知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补偿期望的影响——基于家庭生命周期视角

李春华1   赵凯1   张晓莉2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

摘要:探究合适的宅基地退出补偿方式,对激发农户退出内生动力、推动宅基地退出政策实施进程、扩大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成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农户功能认知对其宅基地退出补偿期望的理论分析模型,利用四川省邛崃市375份农户调查数据,分析农户功能认知对其退出补偿期望的影响,探讨家庭生命周期在其中的差异性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有七成农户愿意退出宅基地,退出意愿较高。不愿意退出宅基地农户的原因主要是补偿未达到期望。农户功能认知对其宅基地退出补偿期望有正向显著影响,农户保障功能认知、经济功能认知、心理功能认知对其宅基地退出补偿期望均为正向显著影响。所处家庭生命周期阶段不同,农户宅基地功能认知对其宅基地退出补偿期望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抚养期农户家庭,经济功能认知对其宅基地退出补偿期望影响更显著;负担期农户家庭,经济功能认知和心理功能认知对其宅基地退出补偿期望影响更显著;稳定期农户家庭,三项功能认知对其宅基地退出补偿期望影响均显著;赡养期和空巢期农户家庭,保障功能认知对其宅基地退出补偿期望影响更显著。因此,提出针对不同家庭完善差异化补偿措施,落实配套措施弱化保障依赖,优化补偿方案满足经济期待,提高福利水... 更多

关键词:宅基地退出;功能认知;补偿期望;家庭生命周期;经济功能;保障功能;心理功能;

 

农业生产性服务、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民增收——基于中介效应与面板门槛模型的分析

张恒   郭翔宇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探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农民增收的作用机制与约束条件,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提高、农业技术成果转化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9—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对农业生产性服务、农业技术进步和农民收入之间的作用逻辑进行研究,建立以人均经营土地规模为门槛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探讨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民增收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性服务与农业技术进步均正向影响农民收入,对工资性收入的提升效果强于对经营性收入的提升效果。农业技术进步为农业生产性服务与农民增收之间的中介变量,中介效应为4.5%,农业技术进步的中介作用在粮食主销区中最大,远远高于主产区和产销平衡区。通过农业生产性服务实现的技术进步更容易提高农业经营性收入;整体上,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民增收的影响表现为非线性,随着人均经营土地规模的扩大,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民总收入与工资性收入提升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增的规律,而服务对经营性收入的提升不受土地经营规模的影响。尤其在粮食主产区,当人均经营土地规模跨过一定门槛后,更有利于农业生产性服务增收效应的发挥。因此,目前应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重点放在粮食主产区与产销平衡区,进一步重视并充分发挥农业生产性服务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加强服务的技术支持,尤其是劳动替代性技术的引入,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与全程托管等形式的规模经营来缓解人多地少对农业生产性服务充分发挥作用的制约。

关键词:农业生产性服务;农业技术进步;农民增收;粮食产销区;中介效应模型;面板门槛模型;

 

劳动力流动、农地流转对农户收入的影响

梁远1   张越杰1   毕文泰2

1. 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 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鼓励农民从事非农就业,促使农民积极参与到农地流转市场中,对于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库,运用分位数回归法和倾向得分匹配(PSM)模型,分析劳动力流动和农地流转的动态关系,探讨劳动力流动与农地流转动态关系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样本农户中,相较于74.15%未进行农地流转的农户,25.85%进行农地流转农户的家庭可支配收入提高0.46万元;农地转出户的劳动力流动时间高出农地未流转户1.3倍,使其家庭可支配收入比农地未流转户提高0.70万元。另外,增加劳动力流动时间更有利于提升低收入农户的家庭可支配收入;进行农地流转也有利于提高农户家庭可支配收入,并且农地转出户比农地转入户的提高幅度更大。劳动力流动与农地流转动态关系程度越高,相较于西部地区更有利于提升东部和中部地区农户的家庭可支配收入。因此,建议不断加强对农民的投资和培训,完善农地流转市场的运行机制,实行有区域差别的农业政策,以保证有针对性地提高农民收入。

关键词:劳动力流动;农地流转;农户收入;家庭可支配收入;非农就业;PSM模型;

 

农业机械化对中国种植业贡献率研究

吕雍琪   张宗毅   张萌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摘要:在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减量化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农业机械化对保障农业生产能力和农产品供给安全、均衡产业发展以及提高国际竞争力日益重要,定量测算农业机械化对中国种植业的贡献率,有利于更加准确衡量其重要地位并展望未来。本文利用28个省份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变系数固定效应模型,估计种植业生产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农业机械化对各省种植业产出的贡献率,探讨农业机械化对中国种植业总产值增长率的贡献。结果表明,1979—1984年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及,原有的大型机械不能适应小规模生产,机械化水平稍有下降。随着农业机械适应小规模生产,1985年机械化水平停止下降。2004年以后,随着国家对农业的重视以及对农业机械补贴力度的增大,综合机械化水平加速上涨,同时种植业总产值也不断增加。农业机械化促进了种植业的发展,在中国大部分省份的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较大的作用,1979—2018年农业机械化贡献率在30%以上的省份有5个。分省加总数据和全国合计数据计算结果均表明,历年全国农业机械化贡献率为正,且农业机械化对种植业总贡献率远高于化肥、土地和劳动等生产要素。其中全国合计数据表明2018年与1979年相比种植业总产值增量中有高达54.196%是由农业机械所贡献。因此,提出应丰富支持政策、加强农田和机耕道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加强薄弱地区、薄弱领域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质量等政策性建议。还原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贡献率;种植业;固定效应模型;Cobb-Douglas函数;劳动力转移;

 

组织嵌入与农户农药减量化——基于江苏省水稻种植户的分析

李成龙   周宏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推进农药减量增效,是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业污染,提升农产品质量的重要举措。在农业组织化发展过程中,农业产业组织能否以及如何促进农业减量增效是亟待回答的重要现实问题。本文基于江苏省水稻种植户的微观数据,利用ologit模型和PSM方法,分析了组织嵌入与农户农药减量化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病虫害防治服务外包所发挥的中介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基本可以做到规范化施药,但超过30%的农户农药使用成本多于1 500元/hm2,仍然处于高位。实证结果表明,合作社组织的嵌入可以显著促进农药的减量化。通过中介效应模型研究发现,组织嵌入可以提升农户病虫害防治服务外包水平,并且服务外包在组织嵌入影响农户农药减量化过程中发挥着显著的中介影响。据此,本文认为,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促进农药减量化,要重视并发挥农业组织的重要作用,在强化专业化服务组织管理的同时可以通过农业的组织化带动农户病虫害防治外包水平的提升,另外,加快推进绿色防控与生态化治理也是促进农药减量增效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农药减量化;组织嵌入;高质量发展;病虫害防治;服务外包;

 

农民合作社组建联合社的影响因素分析

王军   李霖   刘亚辉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管理干部学院

摘要: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是农民合作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我国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战略联盟和资源依赖理论,利用8省12县614家农民合作社数据,运用二元Probit模型,分析影响农民合作社加入联合社的因素。结果表明,农民合作社加入联合社的比例为14.5%,相比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农民合作社加入联合社的概率较低。加入联合社受农民合作社的无形资产状况、人力资源和外部环境特征等因素影响,其中无形资产和外部环境对农民合作社加入联合社有显著影响,掌握销售渠道和品牌等资源、被评为示范社和规模小的农民合作社倾向于组建联合社。加入联合社具有示范效应,一个地区农民合作社加入联合社的比例越高,农民合作社选择加入联合社的概率就越大。理事长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对农民合作社加入联合社没有显著影响。因此,为了促进联合社健康发展,政府应顺应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趋势,充分运用财政、税收等政策扶持农民合作社发展,加大联合社相关政策宣传力度,不断提升联合社服务能力。

关键词:农民合作社;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战略联盟;示范效应;资源依赖;影响因素;

 

规模养殖与区域差异视角下肉鸭养殖效率分析

赵佳佳   刘灵芝   李刚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畜禽规模化养殖水平逐渐提高,但随着环境和资源的约束,畜禽养殖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提高养殖生产效率、准确把握养殖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对加快推进畜禽产业资源化利用、促进产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全国六个省份581户肉鸭养殖户调研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2SLS回归进行不同区域规模肉鸭养殖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通过分析发现:从整体来看,肉鸭养殖效率有待提高;肉鸭养殖效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产业集中度高的地区养殖效率略低于产业集中度低的地区;肉鸭养殖效率与养殖规模呈现"倒U型"的关系,中等规模养殖效率相对较好,肉鸭养殖年出栏量在6万~9万只最佳;不同区域肉鸭养殖效率的异质性主要受养殖集约化程度、饲料报酬、成活率、养殖周期、养殖规模等因素的影响。基于上述结果,提出在适度规模养殖的基础上合理利用资源禀赋、提高组织化程度、提升谷物和青饲料比例,通过疾病防控提高成活率等对策建议,将对肉鸭养殖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规模养殖;区域差异;养殖效率;畜禽养殖;技术效率;成本效率;

 

消费者对农场动物福利产品的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动物福利乳制品的视角

崔力航1   李翠霞2   包军3   马翠萍4   姜冰1

1.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科学研究院3.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4.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摘要:农场动物福利改善有助于促进畜牧业实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调控有效的高质量发展。消费者对农场动物福利产品的支付意愿是促使养殖主体改善动物福利的前提。基于条件价值评估法,利用国内1 137位消费者的调查数据,采用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消费者对动物福利乳制品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不同收入群体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大部分消费者对动物福利乳制品有较强的购买意愿,但消费者的支付意愿集中在(0,10%]的溢价水平,仍有待提高。农场动物福利认知、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月收入水平对消费者动物福利乳制品的支付意愿存在显著的积极影响,立法诉求、乳制品的质量安全风险感知和质量安全关注度对消费者动物福利乳制品的支付意愿存在显著的消极影响。此外,农场动物福利认知、动物福利报道或事件关注度、年龄、饲养经历和乳制品购买频率对不同收入群体动物福利乳制品的支付意愿影响存在差异。因此,为提高消费者对农场动物福利产品的支付意愿,促使养殖主体改善动物福利,提出政府应加强动物福利国民教育与专业教育,完善国家层面的动物福利相关法规、标准与制度,鼓励养殖主体开展动物福利改善行动,企业应开拓农场... 更多

关键词:农场动物福利;动物福利产品;支付意愿;消费者;乳制品;影响因素;

 

灌溉水价与技术进步对农业用水强度的影响——基于三大主粮的实证研究

杨福霞    王晓晓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科学评估节水技术推广和水价综合改革等措施对农业用水强度的综合影响,对节水政策的优化制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文构建了用水强度的理论分解模型,尝试将技术进步和灌溉水价等因素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以探寻农业用水强度各类驱动因素的作用方式;在此基础上,基于2003—2016年小麦、玉米与水稻主产区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样本期内,三种作物灌溉用水强度呈现稳中有降态势,下降幅度最高的是玉米,其次是小麦,水稻下降幅度最小。灌溉水价对用水强度的影响在作物间呈现出差异化特征,其显著促进了玉米用水强度的降低,而在小麦、水稻两种作物上却表现出抑制作用。农业技术创新与技术效率改善显著降低了农业用水强度,且其影响程度在作物间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农业技术创新对玉米和水稻用水强度改善的作用最为强劲,而技术效率对小麦用水强度降低的贡献最大。上述结论在替换技术进步指标和改变参数估计方法后仍具有较强的稳健性。因此,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定价机制中应考虑不同作物的用水习性,农业技术创新活动更多从不同作物生产中的薄弱环节来精准开展,同时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和规模效率尚需进一步优化与提升。

关键词:灌溉水价;技术进步;用水强度;Sys-GMM估计;稳健性检验;

 

牦牛雪灾天气指数保险支付意愿研究——以青海省玉树州为例

杨婷婷  陈说  牟青洋  刘晓燕  刘苇航  叶涛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灾害风险科学研究院

摘要:深入理解农户的农业保险需求、偏好及支付意愿对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基于条件价值法,利用青海省玉树州5个县市的问卷调查数据,使用双边界二分式模型,估计当地牧民对牦牛雪灾天气指数保险的支付意愿,探讨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地牧民对该指数保险的平均支付意愿为每头牛17.26元。以年龄和家庭规模等家户特征表征的风险偏好对支付意愿有显著影响,家庭纯收入越高,对指数保险接受程度越高,认为畜牧业保险越重要和有赔付经历的牧民均拥有更高的支付意愿。当年雪灾损失情况对支付意愿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保温棚圈保有情况和饲草料储备等风险防范措施与保险之间表现为替代性关系。因此,提出加快推进雪灾天气指数保险试点;加大对指数保险宣传教育;实施差异化补贴水平挂钩差异化保额等建议。

关键词:牦牛;雪灾天气指数保险;支付意愿;条件价值法;双边界二分式;中西部农牧民;

 

外源施硒对小白菜硒富集与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

唐俊杰1,2,3  肖孔操1,2  段鹏鹏1,2  李德军1,2  刘永贤4

1.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2. 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3. 中国科学院大学4.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摘要:硒是人和动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具有增强免疫、抗癌及抗衰老等功效,但同时也是一种环境毒素。外源施硒是提高作物硒浓度的常见措施,然而目前其对土壤生物活性方面的影响关注较少。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探讨了不同形态(亚硒酸钠、氨基酸螯合态硒)与水平(土壤硒含量3 mg/kg和6 mg/kg)硒肥施用对小白菜硒富集、土壤微生物群落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外源硒添加水平越高,小白菜硒富集效果越明显。同等硒添加水平下,亚硒酸钠处理小白菜硒富集的效果显著优于氨基酸螯合态硒处理。2)外源硒低量施用时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高量施用时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3)高低量亚硒酸钠施用对土壤β-乙酰葡糖胺糖苷酶(NAG)与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影响均不明显;氨基酸螯合态硒则是在低量施用时无影响而高量施用时显著提升土壤NAG、ALP酶活性。总体而言,外源施硒对小白菜硒富集的影响与硒形态和硒施用水平均密切相关,而对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则取决于硒施用水平而非硒形态。

关键词:亚硒酸钠;氨基酸螯合态硒;小白菜;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酶活性;

 

不同施肥模式对早稻季农田氮磷径流流失的影响

袁浩凌1  黄思怡1  孔小亮1  朱泽宇1  欧震1  谢桂先1,2

1.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2. 土壤肥料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

摘要:为探究湖南双季稻区早稻季防控稻田氮、磷养分流失污染的施肥模式,通过田间试验,设置了不施氮磷肥处理(CK)和常规施肥(CF)、有机肥替代(OM)、控释肥减施(CRF)、绿肥还田(GM)4种施肥模式,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稻田氮、磷养分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施肥模式,有机肥替代、绿肥还田和控释肥减施模式稻田总氮径流流失量分别减少了12.80%、16.62%、28.55%,各施肥处理早稻总氮素流失率大小表现为:常规施肥>有机肥替代>绿肥还田>控释肥减施,氮素流失形态主要以可溶性氮为主,占流失总氮的80.48%~91.96%,可溶性氮中以铵态氮为主。控释肥减施和绿肥还田模式均能减少稻田磷素径流损失量,与常规施肥模式相比,总磷径流流失量分别减少了6.26%和28.30%;有机肥替代模式稻田总磷径流损失量较常规施肥模式增加26.33%;各施肥处理早稻总磷流失率表现为:有机肥替代>常规施肥>绿肥还田>控释肥减施,磷素流失形态前期以颗粒态磷流失为主,后期以可溶态磷为主。在4种施肥模式中,控释肥减施和绿肥还田模式能降低稻田氮磷径流流失量,在南方双季稻区推广... 更多

关键词:早稻季;施肥模式;氮;磷;径流流失量;流失形态;流失率;


——END

全文可在中国知网下载


编辑排版:郭姜裔


相关阅读:

  1. 《农业现代化研究》2021年第2期目录【转】

  2. 《农业现代化研究》2021年第1期目录

  3. CAER 2021年第13卷第3期目录【转】

  4.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年第42卷第5期目录【转】

  5.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21年第3期目录【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