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农村金融研究》2021年第12期目录及内容摘要【转】

编辑部 三农学术 2023-06-24

● 特 稿

多措并举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夏杰长 刘培林 王娴 毛中根


● 农业保险专题

农业保险的新实践和乡村振兴的新需求

龙文军 刘琳

期货市场在中美农业保险中的运用比较 

何小伟 刘帅辰 郭怡君

农资经营责任保险产品开发分析 

李丹 李文杰 任钰田

家庭农场收入保险保障:风险偏好、保费可承担性与投保决策——基于湘东、湘南等地 396 个农场调查数据

黄日华 李朝晖

家庭养老中非正式与正式保险制度:替代还是叠加

李方华 臧敦刚


● 三农信贷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与农村信贷市场发展

—— 以农村可抵押财产范围变化为视角

谢勇

数字化背景下商业银行线上信贷业务风险管控对策研究

王奕婷 吴纯杰


● 金融论坛

治理结构与村镇银行收益、风险的关系研究

张岳 万安泽

盈余管理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研究

于博 张梓元


特 稿

多措并举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夏杰长 刘培林 王娴 毛中根

夏杰长,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挑战与策略 
刘培林,实现共同富裕的难点 
王娴,中小企业与共同富裕 
毛中根,消费视角的共同富裕


作者简介:夏杰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刘培林,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娴,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毛中根,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农业保险专题

 1农业保险的新实践和乡村振兴的新需求

龙文军 刘琳

作者简介:龙文军,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刘琳,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摘要」我国农业保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稳定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突破农村金融瓶颈、创新乡村治理的重要手段。农业保险逐渐实现从保物质成本向保完全成本和收入转变,从单一赔付向全流程农业风险管理转变,从保自然风险向保市场风险转变,从保“一农”向保“三农”转变,从独立起作用到与其他金融工具共同作用转变。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催生了新的产业形态和新型经营主体,而且激发了更高层次、更多样化的保险需求,需要农业保险更有效地化解风险。

「关键词」农业保险;新实践;乡村振兴;新需求

期货市场在中美农业保险中的运用比较

何小伟 刘帅辰 郭怡君

作者简介:何小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刘帅辰、郭怡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硕士研究生。


「摘要」推动农业保险“保价格、保收入”是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方向,这对期货市场在保险中的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美国农业收入保险的运作中,期货市场发挥了价格发现和风险分散的双重功能,有效防范了价格风险对农户所带来的冲击。近年来,我国“保险+期货”试点不断涌现,期货市场在产量类保险和价格类保险中得到了积极运用,但是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今后我国应该加快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鼓励地方政府给予财政补贴,优化“保险+期货”的运作模式,引导农户需求以及加强数据积累和规律研究。

「关键词」农业保险;期货市场;收入保险;保险+期货

农资经营责任保险产品开发分析

李丹 李文杰 任钰田

作者简介:李丹,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文杰、任钰田,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业、农村逐步走向现代化,农资法律体系逐渐健全,农资经营管理要求更为严格,使得农资经营面临的责任风险愈加凸显。为有效规避农资经营责任风险,并保障因农资经营者指导过失而受损的农户能够及时得到赔偿,防止农资纠纷事件持续恶化,开发设计一款农资经营责任保险尤为重要。通过分析开发该款保险产品的意义以及其在市场需求、政策及法律等方面的可行性,运用保险学的相关原理对农资经营责任保险的保险责任等条款予以说明,同时又针对现实情况提出了发展该款保险产品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农资经营;责任风险;保险产品;乡村振兴

家庭农场收入保险保障:风险偏好、保费可承担性与投保决策——基于湘东、湘南等地396个农场调查数据

黄日华 李朝晖

作者简介:黄日华,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李朝晖,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摘要」论文基于湘东、湘南等四地调查数据,从风险偏好、保费可承担约束视角对家庭农场收入保险投保决策问题展开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农业收入保险兼具减产与价格下跌双重风险保障,符合家庭农场风险规避需求。其中,“保费可承担性”客观制约超出“风险偏好”主观感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农场种养殖农事生产与盈利目标关联和规模化发展水平。第二,家庭农场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群体性生产活动,但投保决策多为农场主个体行为,家庭成员风险偏好对决策优选排序较少产生影响,应当与家庭成员利益目标一致有关。第三,全农场收入保险具备“一揽子保险”合约特征,为家庭农场险种安排首选,且以种养殖兼营型农场“确定性决策”表征最为明显。第四,家庭农场存在“决策偏好逆转”,与理性选择公理一般逻辑不相符。该“决策论”悖论多发生于价格敏感型农产品经营农场、曾遭遇巨灾损失农场等情形,且受农村社区信息传播影响较大。在政策指导上,可率先从规模化、商品化程度较高家庭农场试点推广,重点关注农场主风险偏好与投保决策取向,且利用农村社会血缘、地缘关系强化保险认知与险种计划合理安排。除此之外,在顶层设计上应有步骤地将收入保险纳入财政支持范畴,享受保费政策性补贴公平待遇。

「关键词」农业收入保险;投保决策;家庭农场;风险偏好;保费可承担性

 5家庭养老中非正式与正式保险制度:替代还是叠加

李方华 臧敦刚

作者简介:李方华,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臧敦刚,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摘要」论文基于2020年对全国200户家庭的调研数据,利用ivprobit模型进行实证处理,重点研究养子防老与家庭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意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养子防老与家庭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意愿之间存在替代关系;(2)性别和职业类型对家庭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具有负向作用;(3)收入水平和长期居住地点正向影响商业养老保险购买意愿。在结论基础上提出了有利于促进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发展和丰富养老事业理论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后续研究和相关政策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养子防老;商业养老保险;Ivprobit模型;非正式养老保险制度


三农信贷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与农村信贷市场发展——以农村可抵押财产范围变化为视角

谢勇

作者简介:谢勇,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金融系博士研究生。


「摘要」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和完善是农村信贷市场发展的基础。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信贷需求和储蓄规模。以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为内容的“三块地”改革以及农村承包地、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有利于扩大农村可抵押财产范围,增加了农民和农村的优质抵押品,为大型金融机构扩大涉农贷款规模、防范涉农贷款风险创造了有利条件。健全农村土地确权和登记制度、深化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将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为农村信贷市场发展尤其是大型商业银行涉农贷款有序增长创造更好的法治和政策环境。

「关键词」农村土地;产权改革;农村信贷

数字化背景下商业银行线上信贷业务风险管控对策研究

王奕婷 吴纯杰

作者简介:王奕婷,湖南财政经济学院财政金融学院讲师、博士;吴纯杰,中国农业银行湖南省分行。


「摘要」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深度发展和应用,在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下,商业银行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对线下小微企业信贷流程进行了再造,创新推出线上信贷业务模式,大幅降低了小微企业贷款过程中信息不对称问题,小微企业融资呈现出“扩面、增量、降价”的趋势。但在线上信贷产品快速发展的同时,新的风险点不断显现,商业银行线上信贷业务风险控制面临着新的挑战。论文基于近年来商业银行线上信贷业务发展实践,梳理了业务开展中数据风险、模型风险、欺诈风险、贷后管理风险、法律风险、处置风险等面临的新挑战,提出了完善商业银行线上信贷业务风险管控对策的具体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小微企业;线上信贷业务;信息不对称;风险管控对策


金融论坛

 1治理结构与村镇银行收益、风险的关系研究

张岳 万安泽

作者简介:张岳,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万安泽,南京市宏观经济研究中心。


「摘要」完善村镇银行治理结构、提高村镇银行治理能力是村镇银行服务“三农”、实现金融普惠的基础。论文从收益水平、经营风险视角出发,考察村镇银行董事会、监事会结构的影响,以2014~2019年全国范围内123家村镇银行构成的非均衡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第一,董事会规模与村镇银行收益水平呈倒U型曲线关系,与村镇银行经营风险呈正U型曲线关系;第二,非执行董事占比正向影响收益水平,但与经营风险无显著相关关系;第三,监事会规模与村镇银行收益水平、经营风险分别呈倒U型、正U型曲线关系;第四,职工监事占比与村镇银行经营风险正相关,但与收益水平无显著相关关系。

「关键词」村镇银行;治理结构;收益水平;经营风险

 2盈余管理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研究

于博 张梓元

作者简介:于博,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张梓元,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


「摘要」论文以2014~2019年中国A股32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年度数据作为样本,就商业银行盈余管理对其流动性创造的影响以及异质性特征进行了考察,证实了商业银行会通过盈余管理手段调整贷款损失准备金率,以扩大信贷规模、增加其流动性创造能力。具体结论包括:第一,盈余管理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第二,由于资产规模、信用水平、风险承担能力等因素在不同类型银行间存在差异,盈余管理对流动性的创造能力在不同类型银行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盈余管理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对于股份制银行及城商、农商行而言,这一正向影响却非常显著。第三,资管新规后,大量通道类表外业务回表,导致盈余管理的操作空间下降,即“合规化回流”抑制了盈余管理对流动性创造的扩张能力,股份制银行及地方性银行的正影响也被显著削弱。论文结论有助于理解不同类型银行如何通过盈余管理手段提高流动性创造水平,对提高货币政策调控有效性、通过实施差异化调控来稳定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创造能力及强化金融安全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盈余管理;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规模异质性


文字来源:《农村金融研究》2021年第12期

关于我们

《农村金融研究》创刊于1980年,是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主管,中国农村金融学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目前,已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

本刊侧重于农村金融、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金融理论与实践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和探讨。为了进一步提升本刊质量和学术影响力,欢迎社会各界学者、专家和广大金融实践者积极投稿。

投稿请登录http://ncjr.cbpt.cnki.net

欢迎扫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