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2年第43卷第4期目录【转】

三农学术 2023-10-24

*本文转自公众号“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全文可在知网下载:

https://navi.cnki.net/knavi/journals/ZGNZ/detail?uniplatform=NZKPT

————


粮食安全

新时期“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解析与路径探索

STRATEGIC ANALYSIS AND PATH EXPLORATION OF "GRAIN STORAGE IN LAND AND TECHNOLOGY" IN THE NEW ERA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20401
作者:梁鑫源,金晓斌,韩博,孙瑞,李寒冰,张晓琳,林金煌
摘要:目的 全球粮食安全正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如何保障未来粮食系统的稳定性,实现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成为国家生存与发展问题的重中之重。中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两藏战略)是完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与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布局的现实途径。在当前国际战略形势不稳定、国内粮食供求紧平衡的背景下,亟需深入实施两藏战略研究。方法 文章围绕“形势研判—内涵延展—理论架构—要素解析—评估决策”的研究路径对新时期的两藏战略实施目标、定位、方向、任务等关键内容进行阐述,试图面向全球变化视野在系统层面剖析两藏战略现实问题。结果 两藏战略涵盖主体行为、粮食系统、耕地资源、技术体系4个核心内容,是一项具有多层级、多要素、多主体特征的“社会—资源—管理”系统优化工程。在此基础上,管理者可通过构建理论粮食安全空间提出以强调跨学科理论与技术融合为核心的系统评估方法,为国家尺度粮食安全评估提供思路。结论 未来应以农业生产适宜性、粮食安全紧迫性、农业供需关联性作为耕地弹性利用的原则,在保障口粮自给、提升农业质量的需求前提下,实现农业系统永续利用的目标。
文献信息:梁鑫源,金晓斌,韩博,孙瑞,李寒冰,张晓琳,林金煌.2022.新时期“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解析与路径探索.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3(4):1-12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防止玉米成为“第二个大豆”的战略研究——从产业之囿到破局之策

STRATEGIC STUDY TO PREVENT CORN FROM BECOMING “THE SECOND SOYBEAN” *——FROM INDUSTRIAL CONSTRAINTS TO BREAKTHROUGH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20402
作者:陈希,钟钰,崔奇峰
摘要:目的 2020年以来,中国玉米市场发生深刻变化,呈现进口首次突破配额、进口市场更加集中、进口规模增长间隔短和价格创记录4个特点;从长期看,中国玉米供应偏紧、价格倒挂,以及进口量增加难以逆转,玉米正在呈现大豆的苗头性迹象。文章旨在宏观研判玉米发展成为“第二个大豆”的可能性,并从战略布局予以防止。方法 从多方面对比了中国玉米产业和大豆产业特征的异同,为回答玉米是否会成为“第二个大豆”这一问题提供了多角度证据。结果 玉米产业形势相对乐观,不会成为“第二个大豆”,但玉米产业自身的发展特性和中国玉米产业现存的困境不容忽视。结论 科学把控,系统谋划,综合施策,从种植结构调整、良种攻关、全程机械化、优势玉米带建设、烘干设施、“走出去”六大工程着手,解决玉米产业技术装备相对落后、竞争力弱、需求增速快等难题,从战略上防止玉米成为第二个大豆。
文献信息:陈希,钟钰,崔奇峰.2022.防止玉米成为“第二个大豆”的战略研究——从产业之囿到破局之策.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3(4):13-23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社会经济及气象因素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以三江平原为例

THE INFLUENCE OF SOCIO-ECONOMIC FACTORS AND METEOROLOGICAL FACTORS ON RICE YIELD: A CASE STUDY OF SANJIANG PLAIN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20403
作者:邹芷潇,程昌秀,沈石
摘要:目的 系统分析三江平原水稻产量的影响因素,对指导三江平原农业生产和耕地保护及减少未来粮食安全风险具有现实意义。方法 文章利用1988—2018年三江平原水稻产量、气象观测和社会经济数据,结合利用经济学模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统计学方法Lasso回归模型,分别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因素对三江平原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 (1)在社会经济因素方面,单位面积农村用电量和农业科研经费投入的单位面积增产效应比较明显,单位面积劳动力投入和化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具有负效应。(2)在自然因素方面,生长季内平均最低气温和平均日照时数对水稻产量有正向影响,生长季内总降水量和平均日相对湿度对水稻产量有负向影响。结论 为水稻生产提供政策建议:可以通过合理施肥、加大机械化和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来提升水稻产量。同时,适当人工增加光照时间和加强冻害防治对提高水稻产量也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信息:邹芷潇,程昌秀,沈石.2022.社会经济及气象因素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以三江平原为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3(4):24-30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绿色发展

持续推进基于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理念的乡村振兴

STUDY ON CONTINUING TO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INDUSTRIALIZATION AND INDUSTRIAL ECOLOGICALIZATION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20404
作者:李敏瑞,张昊冉
摘要:目的 揭示在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理念下,如何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方法 文章基于产业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等理论,及我国乡村振兴、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相关政策体系,对目前我国的农业生态产业发展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建议。结果 基于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理念的乡村绿色转型发展正在逐步实践完善,各地正在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挖掘自然资源优势、发展地区特色产业等等。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制度机制不完善、特色产业同质化严重、生态产品技术体系不健全、人才建设滞后等一系列问题,表明在乡村“+生态”和“生态+”的业态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结论 为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理念下的乡村振兴进程,需要进一步完善机制保障和政策支持、优化整体特色产业链、建立健全相关生态产品技术体系、重视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和居民素质提升。
文献信息:李敏瑞,张昊冉.2022.持续推进基于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理念的乡村振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3(4):31-37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辽宁省农业绿色生产水平评价及区域差异

EVALUATION OF AGRICULTURAL GREEN PRODUCTION LEVEL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LIAONING PROVINCE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20405
作者:戴致光
摘要:目的 推动农业绿色生产对于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从经济效益、资源利用、生态优化和基本保障4个层面选取了18个代表性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客观评价了2005—2018年辽宁省的农业绿色生产水平及各市之间的差异。结果 (1)2005—2018年全省农业绿色生产水平的评价分值基本呈现直线式上升的趋势,由2005年的0.233提高到2018年的0.806,年均增长18.9%。其中,经济效益、资源利用、生态优化和基本保障水平整体呈良好的发展态势,但目前资源利用和生态优化对整体发展水平的贡献较低。(2)从各市的农业绿色生产水平来看,大连、盘锦等5个市相对处于较高水平,本溪、营口等6个市处于中等水平,抚顺、铁岭和鞍山3个市处于相对较低水平。结论 辽宁省农业绿色生产水平整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区域差异较大。其中,辽宁东北部及中部地区农业绿色生产有待加强。
文献信息:戴致光.2022.辽宁省农业绿色生产水平评价及区域差异.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3(4):38-45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规模分化视角下农户有机肥替代化肥意愿及行为分析——基于川渝柑橘主产区果农调查数据的实证

FARMERS’ WILLINGNESS AND BEHAVIOR OF REPLACING CHEMICAL FERTILIZER WITH ORGANIC FERTILIZ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ALE DIFFERENTIATION *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CITRUS FARMERS IN THE MAIN PRODUCTION AREAS OF SICHUAN AND CHONGQING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20406
作者:王卫卫,张应良
摘要:目的 有机肥替代化肥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地力和农产品品质。但实践中不同农户替代意愿及行为差异较大,意愿与行为之间也存在悖离。文章从农户规模分化视角探讨这些现象背后的缘由,并提出有效激励异质性农户替代行为的对策建议。方法 基于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属性,构建经营规模影响农户替代意愿及行为的分析框架,利用川渝柑橘主产区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不同规模农户替代意愿、行为差异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结果 (1)规模分化对替代意愿及行为有显著影响,相较于小农户,规模户替代意愿及行为发生率更高;(2)由于影响因素的差异,农户替代意愿与替代行为存在一定偏差。相较于规模户,小农户替代意愿与行为缺口较大。(3)不同规模农户替代意愿及行为影响因素也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农户规模分化带来的异质性是有机肥替代化肥意愿及行为差异的重要原因,规模户的培育有利于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的推进。不同规模农户替代意愿及行为影响因素不同,应在充分尊重异质性农户意愿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引导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为。
文献信息:王卫卫,张应良.2022.规模分化视角下农户有机肥替代化肥意愿及行为分析——基于川渝柑橘主产区果农调查数据的实证.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3(4):46-57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基于MOA理论的农民技术采纳行为研究——以水稻化肥减施技术为例

RESEARCH ON FARMER TECHNOLOGY ADOPTION BEHAVIOR BASED ON MOA THEORY——TAKING RICE FERTILIZER REDUCTION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20407
作者:魏莉丽,高尚宾,吴一平,刘向华,习斌
摘要:目的 随着化学肥料在全球范围的大量使用,所引起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不仅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难以估量,还直接影响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是目前协调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但先进技术与生产应用之间存在不同程度上的脱节现象,这就需要将技术进一步物化,开展对技术“载体”的研究。方法 农业经营主体是肥料施用最直接的载体,农户施肥行为的规范程度直接关系肥料利用的效率及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文章以采用化肥减施技术的水稻种植农户为研究对象、从技术增效角度入手、运用MOA理论构建分析框架,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和mplus7.0软件、对角加权矩阵伴均值-方差校正卡方检验(WLSMV)方法对样本农户技术采纳行为的决策过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 (1)采纳机会、采纳动机、抗风险能力都对农户采纳技术的行为规范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具有正向影响;(2)技术认知对其行为规范的路径系数为负,假设未通过验证;(3)行为规范对行为效益的路径系数高达0.97,行为效益对采纳意愿的系数为0.9。结论 影响农民行为的主客观因素中采纳动机是最显著的,行为执行的规范程度是决定其行为效益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行为效益又是农民是否继续采纳的重要参考,并据此提出相关建议。
文献信息:魏莉丽,高尚宾,吴一平,刘向华,习斌.2022.基于MOA理论的农民技术采纳行为研究——以水稻化肥减施技术为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3(4):58-66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基于SEM的农户绿色农业生产行为研究——来自新疆352个样本农户的证据

RESEARCH ON GREEN AGRICULTURE PRODUCTION BEHAVIORS OF FARMERS BASED ON SEM——EVIDENCE OF 352 SAMPLE FARMERS FROM XINJIANG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20408
作者:王欣,陈玉兰,赵达君
摘要:目的 农户作为生产经营的主体,农户的绿色生产行为决定着绿色农业的发展方向。此研究分析影响农户绿色农业生产意愿及行为的相关因素及路径。方法 文章基于新疆各地州的352份农户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各影响因素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程度以及各影响因素的形成机理。结果 (1)农户对绿色农业的认知、政策的引导、感知利益和绿色生产意愿与农户的绿色生产行为呈正比,感知成本则对农户绿色生产意愿和行为具有负向作用。(2)农户的绿色认知越清晰,绿色生产意愿越强烈,政府的政策补贴和推广力度越强,越能刺激农户进行绿色生产行为。(3)农户感知到花费的金钱、劳动和精力越多,则会削弱农户的绿色生产行为。结论 行为态度、主观规范、行为控制和感知利益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均有正向作用,其中各项指标对农户绿色生产意愿和行为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但相对而言,农户的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对绿色生产意愿的影响更为显著,感知利益对农户绿色农业生产行为影响更强。
文献信息:王欣,陈玉兰,赵达君.2022.基于SEM的农户绿色农业生产行为研究——来自新疆352个样本农户的证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3(4):67-74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基于县域尺度的湖南省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分析

STUDY ON TEMPORAL AND A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 IN HUNAN PROVINCE AT COUNTY SCALE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20409
作者:李远玲,王金龙,杨伶
摘要:目的 全球各行业碳排放中,农业碳排放占比很大,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研究农业碳排放对实现农业节能减排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通过分析从农地利用过程碳排放、水稻种植过程甲烷排放、农地氧化亚氮排放和禽畜养殖过程碳排放四个方面碳源构建了农业碳排放测算清单,采用碳转化系数法测算出湖南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并分析了2007—2017年湖南省农业碳排放的时空特征。结果 2007—2017年湖南省农业碳排放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74.59%的县域单元的农业碳排放总量为负增长,94.26%的县域单元碳排放强度呈下降态势。湖南省各县(市、区)农业碳排放在空间布局上存在显著同质性,11年各县(市、区)空间均质性呈增强之势,空间异质性呈减弱之势。结论 对湖南省县域尺度农业碳排放不同维度时序特征的分析,有利于依此总结湖南省碳排放变化规律,预测未来农业碳排放走向,对县域农业碳排放空间布局研究有助于各地因地制宜,推行有差别的农业碳减排举措。
文献信息:李远玲,王金龙,杨伶.2022.基于县域尺度的湖南省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3(4):75-84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基于韦伯二重合理性的农户生态耕种行为分析

ANALYSIS OF FARMERS’ ECOLOGICAL FARMING BEHAVIOR BASED ON WEBER’S DUAL RATIONALITIES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20410
作者:赖昭豪,陈美球,谢贤鑫,刘艳婷,刘桃菊
摘要:目的 基于韦伯二重合理性理论框架,通过对传统农业大省江西省农户生态耕种行为理性的评价,分析农户生态耕种行为主要因素的影响规律,为农户生态耕种激励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文章以江西省农户为调查对象,采取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选取样本农户,针对户主或是参与农业经营决策的家庭主要成员开展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入户调查。利用获取的1 488份有效问卷数据,通过层次分析-熵值定权法确定农户生态耕种理性评价指标权重并进行评价,得出农户生态耕种行为理性的评价值。运用Order-Probit模型分析二重合理性理论框架下农户生态耕种行为的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及其交互以及其他主要因素的影响规律。结果 (1)样本农户平均采纳生态耕种行为4.735项,工具理性评价均值为0.546 8,价值理性评价均值0.354 2,丘陵区农户生态耕种行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值比平原、山地区更高。(2)当前,工具理性在农户生态耕种行为采纳上起到消极的抑制作用,价值理性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二重合理性的冲突减弱了农户生态耕种采纳率。(3)家庭劳动力占比越高、耕地收入占比的提高,农户采取生态耕种行为的可能性越高,而促进小农户向新型农业现代经营主体的转变是提高农户生态耕种行为采纳的有效途径之一。(4)农户保留仅供自家消费的耕地说明其对耕地生产的安全性持有疑虑,更加愿意进行生态耕种以保持耕地和农产品健康。结论 需要积极落实生态农产品的补偿,完善有关法规制度和质量监管,实现生态耕种的产品价值,以达到农户追求效益的工具理性与耕地保护的价值理性之间的协调统一。
文献信息:赖昭豪,陈美球,谢贤鑫,刘艳婷,刘桃菊.2022.基于韦伯二重合理性的农户生态耕种行为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3(4):85-95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资源利用

中国生猪生产水足迹空间变异与评价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SPATIAL VARIATIONS IN WATER FOOTPRINTS FOR PIG FEEDING IN CHINA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20411
作者:卓拉,谢栋,吴普特,刘艺琳,姬祥祥,冯变变
摘要:目的 为了剖析2008年和2017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生猪水足迹组成及时空演变规律,评价生猪生产蓝水足迹的可持续性,厘清饲料作物及其贸易对生猪养殖耗水的作用,以明确我国畜产品生产对区域用水的效率和影响。方法 文章采用“自下而上法”量化与解析2008年和2017年我国各地生猪生产水足迹的空间变异性,厘清猪生产中主要耗水者—饲料虚拟水的空间流动过程,基于“可持续利用”概念,定量评价生猪水足迹及饲料虚拟水流动的可持续性。结果 (1)生猪单头水足迹呈下降趋势,且散养生猪单头水足迹最大;但生产规模扩大使2017年我国生猪生产总水足迹增至2 194亿m3/年。(2)不可持续蓝水足迹占生猪生产蓝水足迹的86%,其中饲料消费不可持续蓝水足迹贡献了91%。(3)生猪生产水足迹高值区集中在南方地区,但生猪生产不可持续蓝水足迹高值区集中在水资源短缺的北方地区。2017年由缺水地区输出的不可持续虚拟蓝水已达省际间饲料作物虚拟蓝水流动量的91%。结论 我国生猪饲养应亟需优化饲料供应结构,协调畜牧产业和种植业布局,并加大农业节水技术推广,以期在水资源刚性约束下,实现畜产品供需安全和粮食安全保障。
文献信息:卓拉,谢栋,吴普特,刘艺琳,姬祥祥,冯变变.2022.中国生猪生产水足迹空间变异与评价.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3(4):96-107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环境约束下的洞庭湖平原耕地利用效率动态演变特征分析

ANALYSIS ON THE DYNAMIC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ULTIVATED LAND USE EFFICIENCY IN THE DONGTING LAKE PLAIN UNDER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20412
作者:刘蒙罢,胡贤辉,文高辉
摘要:目的 洞庭湖平原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同时也是重要生态功能区,探究其耕地利用效率动态演变特征,为有效治理洞庭湖平原耕地面源污染问题,提高耕地利用效率,缩小地区间效率不平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文章基于环境约束视角下构建耕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洞庭湖平原耕地利用效率进行测度,并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及核密度估计法探究其动态演化特征。结果 (1)耕地利用过程中产生的面源污染及碳排放对耕地利用效率产生显著的负影响效应;(2)洞庭湖平原耕地利用效率在研究时限内呈平缓的“升—降—升”演变趋势,整体耕地利用效率均值为0.861,未达到最有效的生产前沿,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为生产要素投入及非期望产出两方面的冗余,其中各项资本要素投入冗余为最主要因素;(3)2007—2017年洞庭湖平原耕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年均提高4.7%,技术进步是耕地利用效率总体提高的最主要因素;(4)洞庭湖平原耕地利用效率在2007—2017年存在着显著的“双峰”态势,且该极化现象越来越显著,内部差距呈现先变大再缩小的动态演变特征。结论 应对效率低效地区加强农业生态生产意识构建和实施科技助推战略等,以提升洞庭湖平原耕地利用效率。
文献信息:刘蒙罢,胡贤辉,文高辉.2022.环境约束下的洞庭湖平原耕地利用效率动态演变特征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3(4):108-118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分析——以昆明市为例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EVALUATION ANALYSI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TERRITORY DEVELOPMENT PLANNING——A CASESTUDYOF KUNMING CITY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20413
作者:何苏玲,王金亮,角媛梅,周京春,农兰萍,朱泓
摘要:目的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前提和基础,打破行政单元的限制,开展基于栅格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更容易满足实际的规划需求。方法 文章在GIS技术支持下,运用变异系数法和综合指标法评价2018年研究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状态,并具体分析2008—2018年研究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时空变化情况及土地利用类型对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结果 (1)2018年昆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整体处于中低水平,呈现出“南高北低”空间分布格局。(2)时间维度上,2008—2018年昆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数值呈波动下降趋势,承载力水平始终保持在中等水平。空间格局上,2008—2018年昆明市资源环境承载呈现出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和高水平稳定,低和中低等级相互转变的空间格局演变规律。(3)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等级不同,其中耕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以中等水平为主,水体和建设用地的承载力表现出高水平。结论 昆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地域差异明显且随时间波动下降,改善并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国土空间规划与差异性管制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文献信息:何苏玲,王金亮,角媛梅,周京春,农兰萍,朱泓.2022.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分析——以昆明市为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3(4):119-128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研究报告

乡村多功能视角下耕地资源资产价值核算研究

STUDY ON THE ASSET VALUE ACCOUNTING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 FROM THE RURAL MULTI-FUNCIONAL PERSPECTIVE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20414
作者:张友,刘玉
摘要:目的 耕地资源具有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功能,与乡村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由于比较经济效益较低,耕地出现了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等现象,对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形成较大冲击。全面核算耕地资源资产价值,对于加强耕地资源保护、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从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3个角度辨析了耕地资源内涵,提出了更全面的耕地资源价值指标体系,并以A县为例核算耕地资源的资产价值。结果 (1)乡村振兴背景下,耕地资源的社会服务价值更为突出;(2)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社会价值核算可以突显城乡协调发展中的问题;(3)生态损失是影响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应在耕地资源价值核算中充分考虑。结论 有必要从加强保护耕地资源社会价值、推进农业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农业供给效益、改善耕地肥力和减少耕地污染等方面提升耕地资源资产价值。
文献信息:张友,刘玉.2022.乡村多功能视角下耕地资源资产价值核算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3(4):129-138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乡村价值理论与方法研究进展和展望

RESEARCH PROGRESS AND PROSPECT OF RURAL VALUE THEORY AND METHOD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20415
作者:瞿若频,吴永常,陈静,陈学渊,张琳,韦文姗
摘要:目的 乡村价值理论的发展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基础,梳理现有乡村价值研究与评估方法,了解已有研究成果,总结我国乡村价值研究与评估方法的现状与不足,以期对后续研究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乡村规划提供帮助。方法 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归纳法,从乡村价值的定义与内涵、乡村价值评估方式、乡村价值评价指标的选取与生产、生活、生态、社会价值等具体的核算方式等方面对乡村价值研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1)乡村价值曾经是较为单一的生产与生活价值,而随着研究的进展,乡村价值的类别逐渐多样化,但乡村价值的划分还在持续讨论,乡村价值的定义尚未得到学界公认。(2)乡村价值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与乡村各功能之间的相互影响研究尚未深入进行,乡村价值理论研究有待系统性的展开。(3)乡村价值的评估方式尚处于探索阶段,评估方法受外部性影响较强,评估方法研究有待进一步拓展。结论 乡村价值起步较晚,研究内容丰富,但缺乏系统性,暂时未能形成完善的乡村价值理论。乡村价值评估方法略显单一,以主观评价法为主,客观地评估与核算方法研究稍显欠缺。
文献信息:瞿若频,吴永常,陈静,陈学渊,张琳,韦文姗.2022.乡村价值理论与方法研究进展和展望.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3(4):139-149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农业供给侧改革对中国棉花生产品质变化的影响分析

ANALYSIS ON THE IMPACT OF AGRICULTURAL SUPPLY SIDE REFORM ON THE CHANGE OF COTTON PRODUCTION QUALITY IN CHINA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20416
作者:于雅雯,魏敬周
摘要:目的 棉花目标价格改革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中国棉花生产从供给端提高棉花品质,增强市场对高品质棉花需求的适应性。为了分析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执行后,中国各产棉地区棉花品质变化情况,通过对比不同政策背景下的棉花品质,评估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对棉花品质改善的影响程度。方法 文章使用主成分分析对2011/2012年度以来中国各产棉地区棉花质量情况数据进行分析,并对比其供给侧改革前后中国各产棉地区棉花质量的变化情况,以深入分析供给侧改革对棉花质量和棉花生产的具体影响。结果 (1)临时收储政策期间,长江流域棉区和西北内陆棉区多数棉花主产区的棉花综合质量得分排名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产量和检验量占比较小的黄河流域棉区则呈现出上升趋势,中国棉花整体质量呈现下降趋势。(2)棉花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伴随着2014年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执行,2014/2015年度以后,西北内陆棉区和黄河流域棉花质量综合得分排名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长江流域棉区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中国棉花整体质量呈现上升趋势。结论 棉花供给侧改革对中国棉花品质的影响体现在多个层面,对于生产环节来说,植棉农户更加注重“特性因子”相关指标的提升,棉花加工企业更加注重“加工因子”相关指标的提升,但随着“产量因子”中新疆棉花产量占比的增加,中国棉花综合质量中低于标准级棉花的数量将会增加,在新疆优势棉区饱和的情况下,新疆棉花产量的进一步增加,将会对中国棉花综合质量形成负向影响。
文献信息:于雅雯,魏敬周.2022.农业供给侧改革对中国棉花生产品质变化的影响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3(4):150-162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农户气象感知对购买天气指数保险意愿的影响——以山西岢岚和江苏南通430食用豆户为例

THE EFFECT OF THE METEOROLOGICAL PERCEPTION OF EDIBLE BEAN GROWERS ON WILLINGNRESS TO PAY WEATHER INDEX INSURANCE *—BASED ON 430 FARMERS IN KELAN, SHANXI AND NANTONG, JIANGSU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20417
作者:王泽国,阳霜,侯小燚,李静,麻吉亮,张蕙杰,岳慧丽
摘要:目的 综合已有研究发现,学者忽略了农户的气象认知对其天气指数保险购买意愿的影响。方法 文章基于山西省岢岚和江苏省南通市430食用豆种植户的实地问卷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分析食用豆种植户对气象(如平均气温、平均降雨、干旱、霜冻等的发生次数及严重程度)的感知对其购买天气指数保险意愿的影响。结果 (1)食用豆种植户的气象感知显著地影响其购买天气指数保险的意愿。此外,食用豆种植户的村干部经历和兼业户身份对其购买天气指数保险产生正向且显著的影响;(2)而家庭人口数以及是否有专门的食用豆贮藏场所等对食用豆种植户购买天气指数保险产生负向且显著的影响。结论 因此,在食用豆种植户中推广天气指数保险应关注到其气候的感知,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例如公益宣传片、教育培训等,线上线下、网络电视手机、书籍宣传册等)宣传气候变化对食用豆种植的危害,强化食用豆种植户的风险管理意识,进而提高其购买天气指数保险的意愿。
文献信息:王泽国,阳霜,侯小燚,李静,麻吉亮,张蕙杰,岳慧丽.2022.农户气象感知对购买天气指数保险意愿的影响——以山西岢岚和江苏南通430食用豆户为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3(4):163-172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农业现代化

中国分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

EVALU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BY REGIONS IN CHINA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20418
作者:覃诚,汪宝,陈典,方向明
摘要:目的 评价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对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至关重要。方法 文章根据农业农村现代化内涵,构建一个包含28个具体指标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体系,参考发达国家经验和我国实际,确定各指标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值,对2015—2019年全国及各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行分析。结果 (1)2015—2019年全国层面农业农村现代化由发展阶段提高到了提升阶段,但目前存在农业现代化发展增速较慢和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较低的问题。(2)从地区差异来看,2015—2019年各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都有了显著提升,华东沿海地区、中部地区与长江流域、西部地区与东北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依次降低。(3)按近几年增速预测,2035年全国层面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不大,但是部分地区会有一定困难。结论 最后提出推进农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完善金融机构对农业农村支持,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乡村建设机制,重点加强西部、东北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政策建议。
文献信息:覃诚,汪宝,陈典,方向明.2022.中国分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3(4):173-182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农业生产托管推进小农生产现代化的逻辑创新

THE LOGIC INNOV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RUSTEESHIP TO PROMOTE SMALLHOLDER'S PRODUCTION MODERNIZATION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20419
作者:杜洪燕,陈俊红,刘宝印,龚晶
摘要:目的 “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未来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难点是如何实现小农户生产经营现代化。针对现阶段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种地如何赚钱”等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从而为进一步丰富农业生产托管实践路径提供借鉴。方法 文章采用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推进生产托管服务主体联合、推动小农户组织化、满足农户个性化生产经营需求、健全小农户与市场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农业生产托管的风险分担机制等五个方面,系统梳理农业生产托管推进小农生产现代化的逻辑创新。结果 农业生产托管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的作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也巩固了农户家庭经营的主体地位,没有将小农户排斥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轨道之外。结论 提出灵活推进各种规模化经营模式、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培育农业生产托管供需市场等改进措施。
文献信息:杜洪燕,陈俊红,刘宝印,龚晶.2022.农业生产托管推进小农生产现代化的逻辑创新.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3(4):183-189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农业区划

柴达木盆地藜麦适宜农业气象指标构建

CONSTRUCTION OF SUITABLE AGROMETEOROLOGICAL INDEXES FOR QUINOA IN QAIDAM BASIN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20420
作者:祁贵明,雒维萍,霍治国,马玉平,杨建莹
摘要:目的 为进一步开发柴达木盆地藜麦种植特色农业的产业价值,为柴达木盆地特色种植资源开发、新品种示范推广提供科学定量化的适宜农业气象指标体系。方法 文章基于2014—2018年格尔木市藜麦引种试验资料和平行逐日气象观测资料,通过多元回归、相关分析进行气象因子筛选,优选出四分位统计方法,构建柴达木盆地藜麦适宜农业气象指标拟定阈值,选用分期播种试验2个优势产量播期进行补充和修订;应用平产年、欠产年、分播期数据进行指标检验。结果 构建出柴达木盆地藜麦不同发育期对应的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的适宜农业气象指标,并确定了指标阈值范围。结论 柴达木盆地藜麦适宜农业气象指标构建方法得当,指标意义明确,指标阈值范围符合柴达木盆地藜麦生长发育实际状况,完全代表柴达木盆地藜麦产量形成的最优农业气象资源配置,对进行藜麦特色种植产业发展具有科学的参考和指导价值。
文献信息:祁贵明,雒维萍,霍治国,马玉平,杨建莹.2022.柴达木盆地藜麦适宜农业气象指标构建.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3(4):190-200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中国葡萄种植产业布局的时空变迁及影响因素解析——基于1998—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

SPATIAL DYNAIMICS OF GRAPE PLANTATION LAYOUT AND ITS INFLUENCIAL FACTORS IN CHINA——BBASED ON PROVINCIAL PANEL DATA FROM 1998 TO 2018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20421
作者:高幸,周德
摘要:目的 近年来,我国葡萄种植业发展迅速,产业调整与优化将是其未来发展重点,需要对葡萄生产布局变迁及影响因素开展新的讨论。方法 文章运用描述性分析、产业集中度指数和规模比较优势指数测度1998—2018年我国葡萄生产的布局变动及发展趋势,并构建面板模型从资源禀赋、基础设施、经济因素、技术进步和政策环境五个方面探讨我国葡萄种植格局变动的影响因素。结果 我国葡萄生产的地域格局已初具雏形,且产地正在由集中走向分散,“西迁南移”变动特征显著,具有比较优势的新主产区正逐渐形成;地区自然条件、农村老龄化、灌溉条件、比较效益、非农就业、技术进步和国家政策对我国葡萄种植布局变迁具有显著影响,且不同要素对是否为主产区域的影响存在差异。结论 建议因地制宜地进行葡萄生产布局规划,着力改善生产条件,加大科技投入;进一步拓宽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加强政府支持力度以应对转型结构调整阶段的水果供需变动。
文献信息:高幸,周德.2022.中国葡萄种植产业布局的时空变迁及影响因素解析——基于1998—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3(4):201-209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荆芥生态适宜性区划及挥发油品质的研究

STUDY ON ECOLOGICAL SUITABILITY REGIONALIZATION AND VOLATILE OIL’S QUALITY OF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20422
作者:苏畅,王宇,郑玉光,郭龙,张兰兰,郑开颜
摘要:目的 荆芥作为解表药为我国临床常用的药材,在新型冠状病毒的治疗过程中有应用,目前栽培资源较多。研究划分荆芥在我国的适宜生长区,并对不同产地药材的挥发油进行分析,从而为种植环境的选择及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文章通过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划分荆芥的最适宜区、较适宜区、不适宜区,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不同产地荆芥及荆芥穗的挥发油成分,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筛选差异化合物,并对薄荷酮、胡薄荷酮、柠檬烯等7个主要挥发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统计不同产地荆芥及荆芥穗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结果 荆芥在我国的最适宜区主要为中部地区,包括山东、河北南部、安徽北部等地,青海、西藏地区不适宜荆芥的种植。各产地间荆芥、荆芥穗的挥发油成分及含量有差异。结论 荆芥穗挥发油含量高于荆芥,因此荆芥穗品质优于荆芥。河北、安徽、山东为荆芥的最适宜种植区,山东、安徽产荆芥质量优,河北产荆芥穗质量优。生境适宜度与挥发油品质研究结果一致。
文献信息:苏畅,王宇,郑玉光,郭龙,张兰兰,郑开颜.2022.荆芥生态适宜性区划及挥发油品质的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3(4):210-219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问题研究

简论引入国外游牧话语与中国牧区变迁的差异

ANALYSIS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NOMADISM DISCOURSE AND THE CHANGE OF PASTORAL AREAS IN CHINA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20423
作者:贾幼陵,郝益东
摘要:目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牧区将单纯依附自然的游牧业转型发展为生产稳定、生活安定的建设型草原畜牧业,并且开始向现代化目标推进。方法 然而进入21世纪后,福特基金会北京办事处把国外游牧猎奇话语冠以“国际新概念”引入到我国学术界,宣扬在中国牧区恢复游牧。文章就国外游牧话语中的流动性、非均衡、公共产权、“游牧=生态”标签、“反规则”的牧区特殊论、排斥发展要素的“本土化”与中国牧区的差异进行辨析。结果 该文揭示其实质是要不要发展的问题,彰显中国牧区坚持建设养畜迈向可持续、内涵式发展的正确道路和巨大成就。结论 强调只有排除国外游牧话语的干扰,才能使我国牧区已经初现的现代生态文明景象更加美好,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对“现代化”的要求。
文献信息:贾幼陵,郝益东.2022.简论引入国外游牧话语与中国牧区变迁的差异.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3(4):220-226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减贫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POVERTY REDUCTION AND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 OF RURAL LABOR TRANSFER——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ROVINCIAL PANEL DATE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20424
作者:黄大湖,丁士军,谭昶
摘要:目的 旨在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减贫及其空间溢出效应,以期准确估计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减贫的作用。方法 文章基于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设置邻接、地理和经济3种空间权重矩阵,实证检验了2007—2017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贫困的影响。结果 (1)我国省域农村贫困发生率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均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农村贫困发生率呈现出“高—高”和“低—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在邻接权重下,该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每提高1%,使得该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了0.317%,邻近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了0.136%;在地理权重下,该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每提高1%,使该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了0.323%,邻近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了0.129%;在经济权重下,该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每提高1%,将使该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0.315%,邻近地区的农村贫困降低0.192%。结论 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有利于本区域内的农村贫困减少,还可以通过溢出效应来缓解相邻地区的农村贫困。
文献信息:黄大湖,丁士军,谭昶.2022.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减贫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3(4):227-236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地权稳定性对耕地质量的影响——基于流转契约安排的视角

THE INFLUENCE OF LAND RIGHTS STABILITY ON SOIL QUA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FER CONTRACT ARRANGEMENT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20425
作者:周超,张怀志,吕开宇,张崇尚
摘要:目的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在“三权”分置背景下,如何通过稳定地权实现耕地质量的有效保护和提升,已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方法 文章从地块属性和土地流转契约安排等地权稳定视角,利用2015年和2018年黑龙江、浙江、河南、四川4省两轮粮食规模户生产与测土面板数据,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选取混合最小二乘法、随机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进行实证分析,系统研究土地流转是否对耕地质量存在影响。结果 (1)四省耕地质量稳中向好,但不同地区变化趋势差异明显。(2)稳定的地权有利于改善耕地质量,较长的农地流转期限有利于耕地质量的保护与提升。(3)流转农地缺乏书面合同约束,不约定流转期限和流转期限短现象依然普遍,地权稳定性仍需加强。(4)地权稳定性随着流转农地来源农户数量增加而减弱。结论 基于主粮保供视角,建议持续关注耕地质量变化,促进耕地质量整体得到改善和提升;加强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引导农地流转期限长期稳定,增强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的稳定预期,更好发挥地权稳定的长效激励作用,为耕保护性型措施的采用提供有利条件,进而达到保护和提升我国耕地质量的长远目标。
文献信息:周超,张怀志,吕开宇,张崇尚.2022.地权稳定性对耕地质量的影响——基于流转契约安排的视角.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3(4):237-247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基于村级尺度的重庆荣昌区村庄发展潜能评价与类型划分

EVALU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VILLAGE DEVELOPMENT POTENTIAL FROM THE VILLAGE LEVEL IN RONGCHANG DISTRICT OF CHONGQING MUNICIPALITY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20426
作者:吕兆群,王方民,杨馗,杨朝现,信桂新
摘要:目的 村庄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细胞单元,厘清村庄发展潜能,科学划分村庄发展类型,是乡村振兴战略差别化精准施策的基础。方法 文章基于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维度,科学选取评价指标,构建村庄发展潜能评价体系,并以课题组于2018年对重庆市荣昌区133个村庄开展的乡村振兴专项调查研究结果为基础,开展了村庄发展潜能评价和类型划分。结果 (1)受地域人口、土地、产业等综因合素影响,荣昌区村庄发展潜能总体呈现“西北弱、东南强”的空间分异性。村庄空间发展集聚潜能已形成以城区为中心向乡村区域由高值向低值呈圈层逐级递减的区间分布态势;(2)基于乡村振兴村庄发展潜能评价,将研究区案例村庄划分为产居引领、资源提整、极化辐射3种不同的发展类型,并辅以相应的差别化发展策略或路径。结论 契合乡村振兴目标,结合村庄资源禀赋和发展潜能,划分村庄发展类型,差别化实施乡村振兴策略,对科学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献信息:吕兆群,王方民,杨馗,杨朝现,信桂新.2022.基于村级尺度的重庆荣昌区村庄发展潜能评价与类型划分.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3(4):248-258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多维视阈下土地流转的减贫效应及其异质性研究——基于CFPS2018微观数据分析

STUDY ON THE POVERTY REDUCTION EFFECT AND HETEROGENEITY OF LAND TRANSFER FROM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FPS2018 MICRO DATA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20427
作者:孙晓倩,李青
摘要:目的 土地流转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探索,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重要路径,以土地流转为抓手对进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基于2018年4 445份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从收入和贫困脆弱性两个维度入手,构建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模型并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法分析土地流转的减贫效应及其异质性。结果 (1)在收入维度下,土地流转户的家庭收入水平相比未流转户高12.07%,其中受教育程度、家庭规模和工资水平的差异是影响农户家庭收入增加的关键因素;(2)在贫困脆弱性维度下,土地流转户的贫困脆弱性比未流转户低5.13%,西部地区贫困脆弱性水平为0.419远高于中部和东部地区;(3)从土地流转方式来看,土地转出户的贫困脆弱性比土地转入户显著低0.018,通过PSM解决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依然稳健。结论 加快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农户的土地流转特征出台针对性的相关政策,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文献信息:孙晓倩,李青.2022.多维视阈下土地流转的减贫效应及其异质性研究——基于CFPS2018微观数据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3(4):259-268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版权所有:《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12号 

联系电话:(010) 82109628 82109632 82109637    邮编:100081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荣获2020年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本刊荣获第三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二等奖《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2年第43卷第4期


——END

本文转自公众号“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https://mp.weixin.qq.com/s/cphpYuGzd5wzg30qYd4ABA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