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2年第43卷第5期目录【转】

三农学术 2023-10-24

*本文转自公众号“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全文可在知网下载:

https://navi.cnki.net/knavi/journals/ZGNZ/detail?uniplatform=NZKPT

————

绿色发展

中国种植业碳排放的测度、脱钩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

CALCULATION, DECOUPLING EFFECTS AND DRIVING FACTORS OF CARBON EMISSION FROM PLANTING INDUSTRY IN CHINA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20501
作者:丁宝根,赵玉,邓俊红
摘要:目的 研究中国种植业碳排放的时空差异、脱钩特征及驱动因素,为中国种植业低碳化可持续发展以及推动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方法 文章基于2001—2018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种植业农用物资投入、种植业产值等统计数据,通过IPCC碳排放系数法对种植业碳排放量进行测度,采用Tapio模型揭示中国种植业碳排放脱钩特征,并进一步运用LMDI模型探析种植业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 (1)近年中国种植业碳排总量来趋于下降,化肥是其最主要碳源,碳排放量、碳源及碳排放强度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2)中国种植业碳排放脱钩类型近年来整体上呈现强脱钩,但省际差异化明显;(3)生产效率的碳排放抑制作用趋于增强,生产结构的碳排放增加效应显著,产出水平是碳排放增加的最主要驱动因素,劳动因素的碳排放增加效应趋于下降。结论 应坚持科技创新与结构优化、注重因地制宜与突出重点、着力提质增效与绿色发展,以期实现中国种植业低碳化高质量发展。
文献信息:丁宝根,赵玉,邓俊红.2022.中国种植业碳排放的测度、脱钩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3(5):1-11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基于Meta分析的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RESEARCH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ORGANIC FERTILIZER APPLICATION BEHAVIOR OF FARMERS BASED ON META ANALYSIS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20502
作者:苏淑仪,周玉玺,周霞
摘要:目的 有机肥施用对实现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缓解生态环境压力至关重要,厘清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可为农业绿色生产行为等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文章通过荟萃中国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影响因素的相关实证文献,首次运用Meta分析方法评估了已有研究结论的综合效应量并明确相关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和强度。结果 性别、家庭人口数量、家庭年收入、是否接受过技术培训及政府补贴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土壤肥力对农户施用有机肥行为的影响为负作用。结论 性别、是否接受过技术培训及政府补贴与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存在强相关性关系;土壤肥力为中相关性影响因素,家庭人口数量为弱相关性影响因素;年龄、农户受教育年限、耕地块数、是否饲养家禽的影响较为微弱,仅属于可忽略相关性影响因素。可忽略相关性影响因素数量较多,说明目前围绕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尚未溯及根本,依然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
文献信息:苏淑仪,周玉玺,周霞.2022.基于Meta分析的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3(5):12-20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城镇化对农药、化肥施用强度的影响——基于中介效应的分析

EFFECT OF URBANIZATION ON APPLICATION INTENSITY OF PESTICIDES AND CHEMICAL FERTILIZERS——ANALYSIS BASED ON THE MEDIATION EFFECT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20503
作者:祝伟,祁丽霞,王瑞梅
摘要:目的 探讨城镇化对农药、化肥施用强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文章基于文献梳理,归纳城镇化对农药、化肥施用强度的影响机理;利用2000—2018年河南省106个县的面板数据,分别探讨城镇化对农药施用强度和化肥施用强度的影响;通过分析农地经营规模与居民收入水平的中介效应,探索其影响机制。结果 (1)城镇化对农药、化肥施用强度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2)城镇化的农地规模效应显著,城镇化有利于扩大农地经营规模,从而有利于降低农药、化肥施用强度;(3)城镇化的收入效应显著,居民收入水平对农药、化肥施用强度的影响呈“倒U型”变化趋势,超过1/3的县已跨过农药施用强度的拐点,全部县均已跨过化肥施用强度的拐点;(4)城镇化对农药、化肥施用强度较低的县的影响更大。结论 适度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农药、化肥减量;鼓励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可以充分发挥城镇化的农地规模效应,降低农药、化肥施用强度;持续增加居民收入,同时促进居民选择环境友好型食物、减少食物浪费,可以从需求侧助推农药、化肥减量。
文献信息:祝伟,祁丽霞,王瑞梅.2022.城镇化对农药、化肥施用强度的影响——基于中介效应的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3(5):21-30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基于可视化的乡村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CONSTRUCTION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RURAL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BASED ON VISUALIZATION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20504
作者:李彦彬,李红星,李道西,张泽中
摘要:目的 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是衡量地区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引导水生态文明建设方向的基础。探索构建适用于乡村的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乡村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文章利用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绘制水生态文明研究关键词知识图谱,研究当前水生态文明研究发展进展,建立第一层指标评价框架,同时以评价乡村水生态文明现状和未来水生态文明发展为出发点,通过关键文献指标高频统计和主观补充筛选出适合于乡村实际的具体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线性加权法建立了乡村水生态文明评价模型。结果 建立了以“水生态、水管理、水环境、水文化、水景观、水安全、特色指标”7个维度的第一层指标评价框架,确定了包含22项评价指标的乡村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19年数据对典型乡村进行了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结论 构建的乡村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可行有效。
文献信息:李彦彬,李红星,李道西,张泽中.2022.基于可视化的乡村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3(5):31-39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长江经济带农业用水绿色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超效率EBM-Geodetector模型

MEASUREMENT OF GREEN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WATER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AND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BASED ON THE SUPER-EFFICIENCY EBM-GEODETECTOR MODEL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20505
作者:李青松,张凤太,苏维词,杨庆,孙长城,魏珍
摘要:目的 农业用水的可持续利用关系到区域农业绿色发展及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方法 文章基于2010—2018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EBM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农业用水经济效率、环境效率及绿色效率进行测度,并借助核密度估计及Arc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最后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 (1)2010—2018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农业用水经济效率、环境效率及绿色效率的总体效率值分别为0.879、0.933、0.939,农业用水的绿色效率高于环境效率和经济效率,即农业用水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2)近9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农业用水经济效率、环境效率及绿色效率总体平均值均呈轻微波动下降趋势,农业用水科学利用问题需得到进一步的重视。(3)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均值最高,中游地区次之,上游地区最低。其中上海市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多年均值最高(1.206),云南省最低(0.513),地区差异较显著,但核密度估计显示2010—2018年区域内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差距在缩小,总体上呈均衡协调发展趋势。(4)城镇化水平、R&D占比、人均节水灌溉面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耗水、人均教育财政支出、人均水资源量等是长江经济带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研究长江经济带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并探究其影响因素,可以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农业用水绿色可持续利用提供某些参考。
文献信息:李青松,张凤太,苏维词,杨庆,孙长城,魏珍.2022.长江经济带农业用水绿色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超效率EBM-Geodetector模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3(5):40-52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技术方法

“一带一路”典型区土地利用变化热点区判别与其影响因素

HOTSPOTS IDENTIFIC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LAND USE CHANGE IN THE TYPICAL REG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20506
作者:金琦,许尔琪,张红旗,张旭晴
摘要:目的 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是监测区域变化的重要方法,而发生剧烈变化的热点区域更是研究的重要部分,有效识别热点区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可以为保护土地生态环境、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科学支撑。方法 文章利用欧洲航天局(ESA)气候变化倡议的长期时间序列土地覆盖数据集(CCI-LC)对“一带一路”典型区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进行分析,根据变化面积、相对变化速率及其聚集程度建立了热点区域的识别方法,并分析了影响因素。结果 (1)根据土地覆盖变化结果表明,1992—2020年“一带一路”典型区内总共有5.46%的面积发生了变化,建设用地净增加面积最多,为24.61万km2,相对变化速率在2000—2010年最高,为76.94%。(2)热点识别结果表明,2000—2010年土地覆盖变化最剧烈,不同时期的热点区域内主要的转型特征不同,1992—2000年主要表现为耕地的增加,2000—2010年主要表现为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扩张,2010—2020年主要表现为建设用地面积增多和林地的砍伐与恢复。(3)热点区域集中分布在0~200m的海拔范围内,热点区域内的像元数量随海拔升高不断减少。(4)热带多雨气候区域内热点占比最大,而其他气候类型对热点区域内的像元数量的影响较小。(5)社会经济因素对于热点区域内的像元数量有着显著的影响,其中城市人口数量和国内生产总值最重要,两者结合可以解释全部热点的86.46%。结论 研究探明的热点区域和影响因素可以为“一带一路”典型区土地利用格局演变、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决策支持。
文献信息:金琦,许尔琪,张红旗,张旭晴.2022.“一带一路”典型区土地利用变化热点区判别与其影响因素.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3(5):53-65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分布式属性相似空间插值算法及其对流域土壤属性插值的计算性能评估

DISTRIBUTED ATTRIBUTE-SIMILARITY SPATIAL NTERPOLATION ALGORITHM AND IT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N SOIL ATTRIBUTE INTERPOLATION AT THE WATERSHED SCALE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20507
作者:周脚根,雷秋良,李勇,张天鹏
摘要:目的 如何准确、高效地实现点源数据向面源数据的空间拓展,是现代数字土壤制图技术实现由中小尺度制图转向大尺度、乃至全球尺度制图所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方法 依托前期提出的局部属性相似性加权回归空间插值算法(LASWR),文章构建了一种基于云计算技术Hadoop的分布式空间插值算法(DLASWR),以应对大规模数字土壤制图的海量数据处理需要。DLASWR算法是基于Hadoop的MapReduce框架结构。算法的核心思想在于:(1)将待插值数据集分割成多个子数据集,由单个Map任务使用集中式LASWR算法对一个子数据集进行插值;(2)由Reduce任务归并所有Map任务的插值结果,并作为最终结果输出。结果 对实际土壤样点属性的空间插值实验结果表明DLASWR算法具有良好的加速性能,与集中式LASWR算法相比显著提高了空间插值的计算效率。结论 DLASWR算法可为数字土壤制图领域当前应用的空间插值方法由传统的集中式计算拓展成分布式计算提供技术参考。
文献信息:周脚根,雷秋良,李勇,张天鹏.2022.分布式属性相似空间插值算法及其对流域土壤属性插值的计算性能评估.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3(5):66-73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黄桃种植区提取及其潜在适生区预测

EXTRACTION OF PLANTING AREA AND PREDICTION OF POTENTIAL SUITABLE DISTRIBUTION OF YELLOW PEACH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20508
作者:李中元,郑正彬,林博文,唐锰,蔡祎晨,王新生,汪权方,陈志杰
摘要:目的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发展乡村产业,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重要意义。黄桃是湖北省江陵县三湖农场的特色农产品,通过识别黄桃种植区并预测其潜在适生区,将有助于黄桃生产空间布局优化。方法 文章选取哨兵二号遥感影像,利用时间序列植被指数、物候特征以及随机森林分类器方法对研究区黄桃种植区进行提取。在此基础上,选取环境变量,使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对黄桃在江汉平原的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结果 (1)黄桃开花是利用遥感进行黄桃种植区提取的重要物候特征,黄桃种植区提取的总体精度为87%,kappa系数为0.84,分类精度较好,可满足应用要求;(2)最大熵模型MaxEnt精度显示AUC值为0.993,说明预测结果可靠,可用于黄桃潜在适生区的预测;(3)黄桃的潜在适生区主要位于江陵县中北部、沙市区南部、潜江市东南部以及公安县东北部,宜城市和京山县北部也适宜黄桃的种植;(4)最高及最低太阳辐射、最低气温、高程为影响黄桃生长的主要环境变量。结论 该研究成果能够为黄桃的空间布局优化与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依据。
文献信息:李中元,郑正彬,林博文,唐锰,蔡祎晨,王新生,汪权方,陈志杰.2022.黄桃种植区提取及其潜在适生区预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3(5):74-83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粮食安全

新形势下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OF FARML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OLICIES IN THE NEW SITUATION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20509
作者:李俊杰,李建平,梅冬
摘要:目的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要措施,在粮食安全问题重要性凸显的背景下,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意义非凡。通过分析机构改革后农田建设管理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措施,将为政策完善提供方向和依据。方法 文章选取4个粮食主产省的8个粮食大县进行调研,组织省、市、县各级农田建设管理部门人员、新型经营主体等,采用半结构性方式进行访谈,研究分析农田建设政策落实及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结果 农田建设在提高粮食产能、促进农业机械化、增加农民收入、新增耕地指标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成效,但机构改革后的农田政策执行中还存在机制不全、体制不顺的问题,在组织协调、资金管理、项目内容管理和制度标准方面都有体现。问题根源主要来自政府部门及相关主体存在的“路径依赖”“重管理、轻服务”“一刀切”等倾向。结论 需从体制机制上完善农田建设管理政策,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更高效,为保障粮食安全发挥更大作用。
文献信息:李俊杰,李建平,梅冬.2022.新形势下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3(5):84-92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我国粳稻生态效率的演变与区域差异研究

THE EVOLUTION AND REGIONAL DIFFERENCE OF ECO-EFFICIENCY OF CHINA’S JAPONICA RICE PRODUCTION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20510
作者:史琛,金涛,李在军,李欣
摘要:目的 运用生态效率的方法,评判粮食生产能否协调好口粮保供、粮农保收和生态保育之间的关系,对我国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政策制订提供参考。方法 文章以生产力和赢利性双重目标为约束,以碳排放和农田污染为非期望产出,运用DEA-SBM模型,以粳稻主产省为测评对象,分析我国粮食连年丰产期粳稻生态效率及其时空演变特征,诊断生态效率的短板。结果 2004—2018年我国粳稻生态效率年平均值为0.858 4,无明显上升趋势,总体处于较高水平;东北稻区的黑龙江、吉林、辽宁,长江中下游稻区的江苏、安徽,以及西南稻区的云南,粳稻生产处于生态相对高效水平,华北稻区和西北稻区则处于生态相对低效水平;生态效率损失主要由农化物资及排灌费的高投入,以及非期望产出的高冗余造成。结论 我国粳稻实现高产的环境代价仍较大,全国粳稻生态效率地域差异明显,未来粳稻生产可适当向生态相对高效区域集中。
文献信息:史琛,金涛,李在军,李欣.2022.我国粳稻生态效率的演变与区域差异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3(5):93-101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资源区划

基于积温带重新划分的东北玉米熟型分布研究

DISTRIBUTION OF MATURITY TYPES OF MAIZE BASED ON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REZONE IN NORTHEAST CHINA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20511
作者:王贺然,刘东明,陈鹏狮,李迎春,韩雪,郝兴宇
摘要:目的 统一东北玉米生态区内的积温带划分标准,研究气候变暖对东北地区玉米熟型分布的影响,为区域农业气候资源高效利用、种植业结构调整、玉米品种选择和区域有序适应气候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文章利用1981—2019年东北地区223个气象站的39年气温资料,以≥10℃年活动积温为指标、200℃·d为分级标准,对积温带进行重新划分,根据积温与叶片数的对应关系,确定玉米熟型分布,分析积温带和玉米熟型的时空变化。结果 东北地区可分为10个积温带,第一至第七积温带为玉米潜在种植区,积温和玉米熟型的分布受地形影响明显,潜在种植区内积温和熟型呈马蹄形自西南向东北方向分布,与基准期(1981—2010年)相比,2011—2019年积温带北移东扩,中熟和中早熟品种扩张最明显。结论 年活动积温2 300℃·d(AAT10)等温线可作为东北地区玉米实际种植的北界,玉米熟型区划可作为东北地区玉米种植的最高熟型标准;气候变暖背景下东北地区整体热量条件改善,吉林、黑龙江玉米种植区域扩大和晚熟化种植最明显,目前主产区以种植中晚熟及更晚熟品种为主,大兴安岭对玉米分布起屏障作用。
文献信息:王贺然,刘东明,陈鹏狮,李迎春,韩雪,郝兴宇.2022.基于积温带重新划分的东北玉米熟型分布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3(5):102-112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北方农牧交错带县域农牧业产业发展规划实证研究——以内蒙古化德县为例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PLANNING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INDUSTRY IN NORTHERN FARMING-PASTORAL ECOTONE COUNTIES——TAKING HUADE COUNTY, INNER MONGOLIA AS AN EXAMPLE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20512
作者:刘贺贺,祁晓慧,乔光华,蔡祺
摘要:目的 在宏观政策、行业动向、发展路径和市场环境等均发生全新转变的情境下,分析农牧交错带农牧业生产的演替规律,合理规划农牧业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成为关乎农牧交错地带实施乡村振兴成败的重要环节。方法 文章以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化德县为研究对象,利用SWOT分析方法,梳理农牧业资源配比优劣,外部政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为农牧产业发展提供分析思路。结果 突出绿色和健康的产业发展理念,以生态化、集约化、链条化、智慧化、品牌化和融合化为原则,打造现代种植业产业链和现代养殖业产业链,创新发展现代农牧业服务产业链,形成现代健康农牧业产业融合发展体系。结合当地资源环境基础和“三区三线”约束,打造“两轴”、“五区”和“多极”的产业空间布局结构。结论 通过对化德县农牧产业的发展规划研究,明确农牧交错地区农牧业发展应走现代产业要素集聚、产业融合与循环农牧业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径,采取以城关镇为中心,现代农牧业融合区为外围圈层,农牧业专业化增长极点状相间分布,产业发展要素集聚程度向外围递减的“类杜能圈”空间结构,为北方农牧交错地区县域农牧产业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文献信息:刘贺贺,祁晓慧,乔光华,蔡祺.2022.北方农牧交错带县域农牧业产业发展规划实证研究——以内蒙古化德县为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3(5):113-121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中国柑橘生产布局变迁驱动机制研究——基于农户决策视角

RESEARCH ON THE DRIVING MECHANISM OF THE CHANGE OF CITRUS PRODUCTION LAYOUT IN CHINA * ——BASED ON FARMERS' DECISION-MAKING PERSPECTIVE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20513
作者:胡友,陈昕,祁春节
摘要:目的 从农户决策视角研究柑橘生产布局变迁机制对优化我国柑橘生产布局、解决柑橘“卖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借助Nerlove模型推导出果农种植行为对上期种植面积、上期价格、上期成本的响应函数;基于该响应函数,运用1985―2018年柑橘主产省数据构建面板模型从微观视角探讨我国柑橘农户种植决策影响因素,藉以从宏观视角分析我国柑橘生产布局变迁的驱动机制。结果 (1)浙—闽—粤地区种植面积显著减少,赣南—湘南—桂北和鄂西种植面积快速增加,长江中游种植面积缓慢增加,柑橘种植呈“西移内扩”布局;(2)劳动力成本、非农就业机会、工资性收入水平是决定柑橘生产布局的关键因素;(3)浙—闽—粤地区较高的人工成本、非农就业机会和工资性收入水平导致果农种植积极性不高,而赣—南—湘南—桂北、鄂西地区较低的人工成本、非农就业机会和工资性收入水平导致果农种植积极性较高。结论 优化柑橘种植布局,需要考虑劳动力成本、非农就业机会、工资性收入水平对柑橘种植的影响及区域差异。
文献信息:胡友,陈昕,祁春节.2022.中国柑橘生产布局变迁驱动机制研究——基于农户决策视角.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3(5):122-131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资源利用

我国沼气产业发展的历程、现状和未来方向研究——基于河南漯河地区的典型案例分析

THE RESEARCH ON COURS,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IRECTION OF CHINA’S BIOGAS INDUSTRY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TYPICAL CASE ANALYSIS OF LUOHE AREA, HENAN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20514
作者:罗尔呷,张宇,冯祎宇,朱立志
摘要:目的 我国沼气发展历史较长,但诸如沼气利用率低、成本较高、产业化程度较低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发挥我国沼气资源优势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绿色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为了寻求新型绿色能源,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沼气发展道路,在一系列的新型能源产业政策支持下,我国沼气产业发展进入了转型升级阶段。但是,制约于多方管理、实施力度不到位等问题,沼气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不甚理想。因此,总结我国沼气产业发展历程和模式,对成功典型案例进行归纳分析,对推进我国沼气产业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意义。方法 文章结合我国沼气产业发展的历程和现状,针对河南漯河地区沼气3种典型发展模式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分别计算不同模式下典型项目的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结果 (1)特大型沼气发电工程项目综合产业园模式的典型项目、大型养殖场综合利用模式的典型项目和户用沼气—沼气服务公司模式的典型项目中的单个农户的综合效益的净现值分别为4 626.25万元、874.11万元和1 737.73元,内部收益率分别为36.04%、40.19%和24.76%。(2)户用沼气—沼气服务公司模式中的沼气服务公司也可以通过灵活经营决策实现盈利,保持其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3)排除政策因素,3种模式的综合效益的内部收益率仍可达17.48%、20.80%和14.76%。(4)3种模式分别适合沼气原料丰富、易于产业化的地区,养殖场等原料产生、产物利用需求稳定的地区以及污水处理系统较差但交通相对较为便利的农村地区。结论 我国各地沼气产业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资源禀赋条件,着眼规模生产、政策执行和盈利模式等实际发展问题,参考漯河地区的经验,因地制宜地推进产业发展。
文献信息:罗尔呷,张宇,冯祎宇,朱立志.2022.我国沼气产业发展的历程、现状和未来方向研究——基于河南漯河地区的典型案例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3(5):132-142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与耕地利用耦合协调时空分异特征研究

RESEARCH ON SPATIOTEMPORAL DIFFERENTIATION CHARACTERISTIC OF THE COUPLING AND COORDINATED OF NEW URBANIZATION AND CULTIVATED LAND USE IN THE HEILONGJIANG PROVINCE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20515
作者:李丹,吴彪,王雪,梅晓丹
摘要:目的 为解决新型城镇化发展与耕地利用保护之间的矛盾提供科学依据,为保护黑土区耕地资源、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提供政策参考。方法 文章以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6年黑龙江省4个时期13个地市的统计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与耕地利用耦合协调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 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与耕地利用综合发展指数总体趋势为先下降后上升;新型城镇化与耕地利用耦合度不高,长期处于颉颃阶段,但耦合度指数为波动上升趋势;新型城镇化与耕地利用耦合协调度尚存在一定差异,但尚在可控范围内,需持续关注,采取差异化的政策措施,进行科学合理调整。结论 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与耕地利用耦合协调度尚存在一定差异,但尚在可控范围内,需持续关注,采取差异化的政策措施,进行科学合理调整。
文献信息:李丹,吴彪,王雪,梅晓丹.2022.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与耕地利用耦合协调时空分异特征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3(5):143-155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精准扶贫

贵州省县域农村贫困度时空变化分析

ANALYSIS ON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NGES OF COUNTY RURAL POVERTY IN GUIZHOU PROVINCE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20516
作者:阮欧,刘绥华,陈芳,罗杰,胡海涛
摘要:目的 农村贫困程度的变化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动态、客观地监测农村贫困的时空变化对国家扶贫工作十分重要。方法 文章利用DOSP/OLS夜光数据集构建的平均灯光指数ALI(Average light index,ALI)与社会经济数据构建的综合贫困指数IPI(Integrated Poerty Index,IPI)建立关系,进而估算2003—2018年贵州省县(区)域间综合贫困指数,分析农村贫困的时空格局演变。结果 (1)ALI与IPI建立模型估算的IPI与真实的IPI拟合程度较好,R2超过了0.86,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科学性;(2)贵州省各县(区)域IPI指数的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在2003—2018年两者都有所增长,增长幅度分别为19.21%和2.38%,表明农村贫困度差异在逐渐增大。但贫困程度极高的县(区)域呈下降趋势,由2003年的65个减少到2018年的37个;(3)标准差椭圆分析表明贵州农村贫困程度整体呈现“东北—西南”的空间分布格局,椭圆覆盖面积和贫困化重心变化不大;(4)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显示,贵州各县(区)域农村贫困程度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并存在较强的空间聚集现象;(5)由空间变差函数分析可知,贵州农村的贫困程度表现出较强烈的空间关联性和组织性,贫困程度的结构空间分异引起的贫困程度空间关联作用范围呈缩小的趋势,且由随机性因素引起的空间异质性呈下降趋势。结论 夜间灯光遥感能一定程度上反映贵州的县(区)域农村贫困化程度,能够较客观地反映贫困变化。2003—2018年贵州省农村贫困程度高的区域持续减少,减贫效果显著。
文献信息:阮欧,刘绥华,陈芳,罗杰,胡海涛.2022.贵州省县域农村贫困度时空变化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3(5):156-168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乡土文化视角下的贫困治理遭遇与对策——以河南省Z村的贫困治理案例为例

POVERTY MANAGEMENT EXPERIENCE AND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OCAL CULTURE* ——TAKING Z VILLAGE IN HE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20517
作者:史博丽,齐顾波,燕艳华,史玉丁
摘要:目的 文章以乡土文化的视角切入,通过分析扶贫资源下移过程中存在的第一书记制度嵌入受阻、村民自治组织信任危机以及资源下移的目标偏离等问题,以厘清扶贫干预工作中的文化遭遇及深层逻辑。方法 运用实地调研、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等定性研究方法,分析扶贫资源下移过程中的问题及背后机理。结果 (1)作为精准扶贫的主战场,乡村社会有着自身传统社会的运行逻辑,这与现代社会运行体系下的精准扶贫思路有着较大差异,冲突与弥合纵贯精准扶贫全过程。(2)扶贫干预遭遇的困境背后是精准扶贫本身数据精准思维与乡土社会文化的冲击和碰撞,正是乡土社会隐藏下的农村逻辑干扰着扶贫的顺利进行。(3)熟人社会背景下的利益抱团、建立在私人道德上的差序格局以及村庄治理中呈现的无为政治,这些本土化的乡土逻辑干扰着扶贫资源的下移和村庄治理的合规。结论 扶贫过程中应积极赋权于驻村工作队,加强精准扶贫具体政策的有效传达等政策建议。
文献信息:史博丽,齐顾波,燕艳华,史玉丁.2022.乡土文化视角下的贫困治理遭遇与对策——以河南省Z村的贫困治理案例为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3(5):169-178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三农问题

韩国乡村振兴地域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

THE REGIONAL SYSTEM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KOREA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CHINA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20518
作者:邵燕,朱力
摘要:目的 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劳动力缺失、耕地效益低下等问题的出现,有效保护耕地和提高耕地利用率成为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方法 文章通过文献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总结韩国乡村振兴地域制度建立的背景、主要框架和运行成效,提出对我国的启示。结果 为加强对农田的保护和利用,20世纪90年代韩国实施了农业振兴地域制度。该制度将农业振兴地域划分为农业振兴区和农业保护区,推行农业支援政策、实行人才培养和完善基础建设等一系列举措,在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保护耕地、保护农民权益等方面成效显著。结论 通过分析韩国农业振兴地域制度发展的经验,从健全法律体系、粮食主产区内划分现代农业重点区、实行粮食主产区的差异补贴政策、重视农业人才培养四个方面提出适合我国地区发展的农业振兴策略,以期为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文献信息:邵燕,朱力.2022.韩国乡村振兴地域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3(5):179-185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都市郊区农地规模经营综合效益分析——基于北京市规模经营主体的多案例研究

COMPREHENSIVE BENEFITS OF SCALE FARMING IN METROPOLITAN SUBURBS——AMULTI-CASE STUDY OF BEIJING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20519
作者:朱俊峰,段静琪
摘要:目的 规模经营是破解“小规模、分散化”农地经营格局的关键举措,考察农地规模经营的综合效益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以规模经营主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多案例研究法,分析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3种不同类型主体的农地规模经营综合效益。结果 尽管不同类型规模经营主体各有特点,但都能实现规模经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规模经营过程中,农业龙头企业仍面临土地和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问题,合作社存在与小农户链接松散问题,家庭农场面临资金不足问题,各主体皆未能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结论 建议改善农业龙头企业外部环境,开展租金和就业支持补贴;规范合作社运营,提高小农户参与度;帮助家庭农场进行品牌塑造,提高家庭农场核心竞争力;大力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开展多形式培训、考核。
文献信息:朱俊峰,段静琪.2022.都市郊区农地规模经营综合效益分析——基于北京市规模经营主体的多案例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3(5):186-195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农地流转风险形成机制及评价——以广东省为例

THE RISK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ASSESSMENT OF FARMLAND TRANSFER *——A CASE STUDY OF GUANGDONG PROVINCE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20520
作者:李景刚,王岚,高艳梅
摘要:目的 厘清农地流转风险形成机制,构建农地流转风险评估体系,量化评价农地流转风险,以便为农地流转风险防范和治理提供依据。方法 文章采用熵权法和莫兰指数对广东省21个地市的农地流转风险及其空间特征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分析。结果 (1)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及村集体强制介入是农地流转过程中农民权益受损的关键;(2)社会保障风险、自然灾害风险及社会稳定风险是当前广东省农地流转面临的主要风险;(3)广东省农地流转风险区域差异显著,全局莫兰指数为-0.03,空间上未呈明显集聚特征;(4)广东省各地市农地流转非粮化倾向高度趋同,值得警惕。结论 在当前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仍不健全背景下,尊重农民意愿,审慎推进农地流转才是明智之举;法律和制度的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的加强、流转服务水平的提高,农业金融的支持以及粮食补贴政策的正向激励应是当前广东省实施差异化农地流转风险治理的政策支点。
文献信息:李景刚,王岚,高艳梅.2022.农地流转风险形成机制及评价——以广东省为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3(5):196-206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改进可持续生计框架下易地扶贫搬迁前后农户生计对比分析以贵州省贞丰县者相镇安置点为例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RURAL HOUSEHOLD’S LIVELIHOOD BEFORE AND AFTER RELOCATION UNDER THE FRAMEWORK OF IMPROVING SUSTAINABLE LIVELIHOOD——A CASE STUDY OF THE RESETTLEMENT LOCATION IN ZHEXIANG TOWN, ZHENFENG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20521
作者:马国璇,周忠发,朱昌丽,陈全,尹林江
摘要:目的 基于改进可持续生计框架,对比分析搬迁前后农户生计现状,厘清易地扶贫搬迁对农户生计的影响,对推动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出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生计资本量和生计资本稳定性的建议。方法 文章引入主观满意度对可持续生计框架进行改进,建立适宜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的可持续生计评价的指标体系,探究者相镇安置点农户搬迁前后的生计资本持有量变化,并对其生计可持续性及生计资本对生计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1)者相镇安置点易地扶贫搬迁农户搬迁后生计资本综合值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物质资本和满意度明显提升,自然资本和金融资本下降;(2)者相镇安置点农户搬迁后生计稳定性总体呈下降趋势,但随搬迁年限的增加而提高,生计多样性和收入多样性降低,非农业生计多样性提升;(3)搬迁后农户生计耦合度提升4.059 6%,生计资本与生计稳定性耦合协调度由低度耦合提升至中度耦合。结论 者相镇安置点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各类生计资本指标差异明显,推动搬迁农户生计资本的均衡发展和提高收入多样性,可帮助搬迁农户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文献信息:马国璇,周忠发,朱昌丽,陈全,尹林江.2022.改进可持续生计框架下易地扶贫搬迁前后农户生计对比分析以贵州省贞丰县者相镇安置点为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3(5):207-217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小农户参与现代农业行为的影响因素——基于甘肃348户农户调查分析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MALL-HOLDER FARMERS' PARTICIPATION IN MODERN AGRICULTURAL BEHAVIOR——BASED O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348 FARMERS IN GANSU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20522
作者:吕剑平,马亚飞,谢小飞
摘要:目的 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方法 文章基于解构计划行为理论,利用甘肃省348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小农户参与现代农业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1)小农户参与现代农业行为意愿模型中,农户家庭禀赋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次之,交易费用和主观规范的影响力最小。(2)小农户参与现代农业的意愿显著正向影响参与行为。(3)感知绩效对小农户行为态度的影响强于感知风险;小农户对同伴的信任度明显高于对上级政府和村集体的信任度;缔约条件对小农户参与意愿的影响更有效,农户较为重视进入门槛高低;劳动力数量、农户受教育水平以及对收购产品中介的熟悉程度对小农户行为意愿均具有重要影响。(4)多群组分析得出不同类型小农户参与现代农业意愿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差异;家庭禀赋对自给型、兼业型和退出型农户的参与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发展型农户参与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等变量对不同类型小农户参与意愿与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这些变量在不同类型农户参与现代农业意愿与行为路径中具有调节效应。结论 要加强现代农业宣传力度,改善农户行为态度;积极营造社会氛围,发挥周围人群的示范效应;提供技术、资金以及市场信息支持,增强农户对现代农业的掌控力;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设计差异化的政策支持体系。
文献信息:吕剑平,马亚飞,谢小飞.2022.小农户参与现代农业行为的影响因素——基于甘肃348户农户调查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3(5):218-228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区域发展

基于发展水平和协调度的乡村振兴格局与分区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PATTERNS AND ZONING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DEVELOPMENT LEVEL AND COORDINATION DEGREE——A CASE STUDY OF JIANGSU PROVINCE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20523
作者:邹露,李平星
摘要:目的 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破解“三农”问题的系统部署,是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对乡村振兴状况进行评价,是保证乡村振兴战略顺利推进的重要前提,也是当前研究热点,可为发达地区乡村振兴评价和针对性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丰富乡村振兴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思路。理论上可为衡量乡村振兴发展状况和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提供参考,实践中可为江苏省乡村振兴实现进一步的突破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文章以经济发达的江苏省为例,基于“指标体系—空间格局—空间分类”的研究主线,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领域建立指标体系,借助熵值法、空间自相关、协调度模型对乡村发展水平和协调度进行评价,并开展乡村振兴的格局解析与分区研究。结果 江苏省乡村发展水平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呈明显正相关,表现为 “苏南最高、苏中居中、苏北最低”的空间格局;江苏省乡村振兴协调度存在明显差异,呈现“中部最高、南部居中、北部最低”的分布特征;综合发展水平与协调度,将研究区乡村发展分为重点突破型、全面推进型、协调发展型、优化提升型。结论 结合江苏省实际情况、现有研究成果探索了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并针对不同类型地区提出相应的振兴策略。
文献信息:邹露,李平星.2022.基于发展水平和协调度的乡村振兴格局与分区研究——以江苏省为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3(5):229-238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传统村落旅游竞争力的可视化模拟与分析——以古徽州为例

VISUAL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VILLAGE TOURISM COMPETITIVENESS——A CASE STUDY IN HUIZHOU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20524
作者:张强,王爱,储金龙,黄超伟
摘要:目的 全面评估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的基础及阶段性特征,是有效引导农旅融合、农民创收和农居焕新的重要路径。方法 文章以古徽州4批次124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从5个维度构建传统村落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法和EVM法对旅游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传统村落的旅游竞争力进行可视化模拟,全面探讨不同视角、不同方向下传统村落旅游竞争力的空间差异性特征。结果 基于非参数空间统计方法,既能较好地刻画旅游竞争力整体分布的规律性和局部空间异质性,又能优化样点数据的评估误差。结论 总体上看古徽州传统村落旅游竞争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其旅游市场环境、相关配套设施、文化物质环境较好;传统村落旅游竞争力呈现出圈层化的分布格局,北部以徽州区为主、南部以婺源东部地区为主的两大核心区已然形成;各侧视图的空间形态以及典型方向的剖切线,均呈现出明显的“中心—边缘”的空间梯度分布态势,同时也表现出空间上的跳跃和突变。
文献信息:张强,王爱,储金龙,黄超伟.2022.传统村落旅游竞争力的可视化模拟与分析——以古徽州为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3(5):239-250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湖北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及其耦合协调性研究——基于产业链的视角

STUDY ON THE EVALUATION OF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LEVEL OF ANIMAL HUSBANDRY IN HUBEI PROVINCE AND ITS COUPLING COORDINATION——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CHAIN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220525
作者:卢泓钢,郑家喜,陈池波,卫增
摘要:目的 补短板、强弱项,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构建畜牧业全产业链。方法 文章基于产业链的视角系统阐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构建了上游(良种繁育、饲料生产)、中游(医疗服务、养殖体系)、下游(物流运输、畜禽产品加工)、资源化利用(氮养分贡献率、磷养分贡献率、钾养分贡献率)4个维度26个指标的畜牧业高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10—2019年湖北省各市(州、区)数据分析了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变,同时测度了产业链视角下两两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 湖北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演化特征,各产业间耦合度较高但协调度较低,“中游—下游”系统间协调度最低,基本处于中度失调状态;各市(州、区)畜牧业产业链各环节耦合度较高,但协调度基本处于中度失调状态。结论 应重点建全湖北省畜牧业产业链,以畜禽养殖为中心,向上游的育种、饲料延伸,向下游的加工后延,同时结合种养环节,构建生产、加工、环保一体化的全产业链。
文献信息:卢泓钢,郑家喜,陈池波,卫增.2022.湖北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及其耦合协调性研究——基于产业链的视角.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3(5):251-262

如需下载文章,请您识别下方二维码:

版权所有:《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12号 

联系电话:(010) 82109628 82109632 82109637    邮编:100081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荣获2020年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本刊荣获第三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二等奖



——END

本文转自公众号“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https://mp.weixin.qq.com/s/Fv-VK9brKBk9rGzq8DqncA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