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土地科学》2022年第12期目次及摘要

三农学术 2023-10-24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土地科学 Author 中国土地科学




专  论



面向共同富裕的中国建设用地制度创新:逻辑、理念与路径
唐    健,田    甜




空间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与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互动机制与融合路径
吕    晓,王亚男,牛善栋,等

基于“地权”“域权”视角的国土空间规划思考与广东实践
许瑞生,马向明,王朝宇




土地管理



论对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行使所有权与监管权的分离
郭志京,蒋仁开,陈    静

农地确权、政策执行与农户产权安全感知——基于山东省农户调查
高    燕,饶芳萍,石晓平,等




土地经济



武汉市轨道交通对住宅价格影响的时空效应及异质性分析——基于网络结构和规模视角
熊燕飞,张安录,刘蒙罢

新型经营主体发育对农地有偿流转的影响机制研究——来自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的证据
朋文欢,李寒凝,傅琳琳,等

海外耕地投资市场竞合关系研究——以东南亚为例
杨    川,卢新海




土地整治



基于村庄类型差异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研究——以聊城市为例
黄梓鑫,付艳华,李    晶,等




土地利用



海南东环高铁站点对周边建设用地扩张的净效应:反事实分析框架的视角
熊昌盛,胡宇瑶,高海霞

辽宁省耕地多功能演变及其价值响应研究
谷国政,宋    戈

撤县设区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机理研究
王斯亮,陈    欣

环境规制对长三角城市工业用地高效低碳利用协同效应的影响
周咏馨,姚旗龙,储成楠,等




2022总目次





文章摘要


面向共同富裕的中国建设用地制度创新:逻辑、理念与路径

作者:唐  健1,2,田  甜1,2

单位: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

2.自然资源部法治研究重点实验室


摘要:研究目的:探索共同富裕目标下,中国城乡建设用地制度创新的基本逻辑、理念遵循及与实现路径,为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因果逻辑法、理论建构法、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效率与公平兼顾、权利和机会平等、分配与增长同步的建设用地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要求、前提和动力;(2)面向共同富裕的建设用地制度创新应遵循包容开放-均衡发展-利益共享的理念;(3)建设用地制度创新应着力构建城乡权利平等的农村建设用地制度、兼顾各方利益的城市建设用地制度、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的建设用地制度及地利共享的建设用地收益分配制度四大制度体系。研究结论:建设用地制度创新与共同富裕具有内在逻辑联系,坚持权利平等、利益兼顾、地利共享、区域均衡的城乡建设用地制度创新理念与路径,构建和完善制度体系,能够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共同富裕;建设用地制度创新;逻辑与理念;实现路径


国土空间规划与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互动机制与融合路径

作者:吕  晓1,2,王亚男1,牛善栋1,彭文龙

单位:1.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2.辽宁省自然资源厅土地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摘要:研究目的:深化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的理论认识,揭示国土空间规划与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之间的融合机制与路径,助推国土空间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归纳演绎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与土地要素市场化机制均在中央与地方博弈过程中实现发展变迁,其中还伴随着土地发展权配置方式的变化。(2)国土空间规划与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持续运转的过程就是两者有效融合的过程,可以促进“区域—要素”的互联互动,并增强国土空间可持续发展能力。(3)激发土地要素市场活力,构建全国统一的土地要素市场并优化土地收益分配格局,加强规划引领和数字化协同治理,完善“权—责—法”管理制度是规划与市场融合的有效路径。研究结论:实现土地要素高效配置和区域协调发展是国土空间规划与土地要素市场有效融合的最终目的,通过产权放活、多效供给、市场整合、收益共享、规划引导、智能管控以及权责法治的完善可以统筹规划与市场的作用,进而促进国土空间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关键词: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国土空间规划;互动关系;融合路径


基于“地权”“域权”视角的国土空间规划思考与广东实践

作者:许瑞生 ,马向明2, 王朝宇2

单位: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

2.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研究目的:解析各层级国土空间规划行使的“域权”及规制的“地权”,从省级、城市两个空间尺度解析广东基于“地权”“域权”考量下的国土空间规划探索,为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践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历史分析法、案例研究法。研究结果:(1)对土地实施用途管制本质上是对土地承载的各种权益即“地权”的规制。(2)基于对土地权利的界定和管理,空间规划成为不同层级政府代表国家行使配置和管理“地权”的公共政策,不同层级的空间规划单元享有特定的“域权”。(3)广东从省级、城市两个空间尺度,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探索统筹不同空间尺度的“域权”,以通过提高政府在配置资源中与社会需求的匹配性来协调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结论:(1)国土空间规划对“地权”配置起决定性作用,涵盖政府与政府、政府与土地权利人、土地权利人之间的空间发展权益配置。(2)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要基于对“地权”的界定和保护的原则下,凝聚不同空间尺度“域权”的力量,以实现保障国家安全、满足国家发展需求、促进资源资产增值“三大目标”。(3)基于广东实践,省级“域权”重点是贯彻落实国家意志,构建保护与发展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协调空间资源总量与布局;城市“域权”重点是优化调整城市功能空间组织,协调好政府、社会、市场利益及土地使用权人的空间价值权益。


关键词:土地用途管制;地权、域权;国土空间规划;广东实践


论对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行使所有权与监管权的分离

作者:郭志京1,蒋仁开2,陈  静3

单位:1.天津大学中国绿色发展研究院

2.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

3.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


摘要:研究目的:探讨对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行使所有权与行使监管权分离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实现路径。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对比研究法、理论分析法。研究结果: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行使的关键在于行使所有权与行使监管权的分离,“两权”分离有其坚实的实质理性基础和形式理性基础,“两权”应当而且可以分离。“两权”分离以“两权”能够区分为基础,以共同服务于全民所有为目标。研究结论:“两权”分离后,所有权行使应当坚持统一行使——委托行使的基本模式;监管权行使在相对统一的前提下由相关政府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分工合作。“两权”行使分离的真正实现需要改革相应的体制机制作为保障,应当按照“行使部门独立,统一行使”的基本原则,根据各地实际设置独立的所有权行使部门,统一行使所有权。


关键词: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行使所有权;行使监管权;委托代理行使;两权分离


农地确权、政策执行与农户产权安全感知

——基于山东省农户调查

作者:高燕1,2,饶芳萍3,石晓平1,阿布都热合曼•阿布迪克然木1

单位:1.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山东建筑大学商学院

3.南京财经大学


摘要:研究目的:以产权安全理论为指导,探究农地确权及相应的政策执行对农户产权安全感知的影响效应,以期提高新一轮农地确权政策绩效。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问卷调研法和logit模型。研究结果:新一轮农地确权政策实施后农户新证书持有状态对农户产权安全感知无显著影响;而确权实施或执行过程中是否公示、确权满意度对农户产权安全感知有显著影响;另外农户对相关农地产权政策的认知对农户产权安全感知具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建议在农地治理中加强农地确权颁证的规范管理,扩大政策信息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农地政策认知水平,进而提升农户的农地产权安全感知,达到激励农户的生产经营行为的政策目的。


关键词:新一轮农地确权;感知产权安全;logit模型;政策执行;农地政策认知


武汉市轨道交通对住宅价格影响的时空效应及异质性分析

——基于网络结构和规模视角

作者:熊燕飞,张安录,刘蒙罢

单位: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研究目的:基于轨道交通静态网络结构和动态网络规模视角,探究轨道交通对住宅价格影响的时空效应及异质性,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沿线土地开发和土地价值捕获政策制定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社会网络分析、特征价格模型。研究结果:(1)轨道交通对住宅价格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最大影响范围为1 400 m。(2)不同度数中心性站点对住宅价格的影响不同,在影响强度上,从大到小依次为首末换乘站>换乘枢纽站>普通换乘站>常规或首末非换乘站;在影响范围上,换乘站的影响范围为800 m,而非换乘站为1 400 m;在影响趋势上,换乘站的资本化效应与到地铁站距离之间呈倒“U”型关系,而非换乘站的资本化效应随到地铁站距离的增加而逐渐降低。(3)站点的中介中心性、接近中心性与住宅价格之间呈现显著的正向关联,但与轨道交通的资本化效应之间呈现显著的负向关联。(4)早期运营的轨道交通对沿线住宅价格的影响随着轨道交通网络规模的扩大而总体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型趋势。研究结论:轨道交通对住宅价格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时空异质性特征,土地价值捕获应统筹考虑轨道交通站点的网络结构特征和轨道交通网络的规模。


关键词:轨道交通;住宅价格;网络结构;网络规模;时空异质性


新型经营主体发育对农地有偿流转的影响机制研究

——来自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的证据

作者:朋文欢1,李寒凝2,傅琳琳3,莫秋羽4

单位:1.宁波大学商学院

2.杭州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3.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4.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


摘要:研究目的:基于农地供给方和需求方双重视角剖析新型经营主体发育对农地有偿流转的影响及其机制,为促进农地流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研究方法:双重差分方法与Heckman两阶段模型。研究结果:(1)新型经营主体作为农地需求方能显著促进农地流转有偿化。(2)这一影响的实现基于两种机制:一是直接效应,即新型经营主体作为外部需求主体打破了以熟人网络为主的封闭市场,通过引入市场化的交易规则订立合理租金;二是通过间接的示范效应与竞争机制,激励熟人间的非正式交易向市场化、有偿化靠拢。(3)新型经营主体发育对农地有偿流转的影响以农地产权的稳定为前提,但并不因农村非正式制度的介入而被削弱。研究结论:在继续稳定农地产权的前提下,引入并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以其市场化行为发挥带动和示范作用,对促进租金有偿合理、健全中国农地流转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土地经济;农地有偿流转;新型经营主体;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


海外耕地投资市场竞合关系研究

——以东南亚为例

作者:杨  川1,卢新海1,2

单位:1.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研究目的:考察东南亚地区海外耕地投资市场主体之间的竞合关系,为科学规划指导海外耕地投资布局提供政策参考。研究方法:Lotka-Volterra模型。研究结果:(1)海外耕地投资规模的增长符合Logistic规律,2008年以来东南亚7国陆续迎来引资增长拐点,现有耕地投资存量已接近东南亚最大可投资规模。(2)从东南亚引资格局来看,各国捕食关系占据半数而互惠共生关系占比较低,引资关系有待进一步改善。(3)从投资国视角来看,中国和东南亚本地国家在东南亚耕地投资市场上表现为相互促进的互惠关系,与亚洲其他国家和欧美国家形成竞争关系,同时欧美国家、东南亚本地国家、亚洲其他国家之间表现出激烈的捕食关系。研究结论:目前东南亚地区海外耕地投资市场环境复杂,不利于海外耕地投资的持续发展,中国在后续海外耕地投资布局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市场竞合关系,为全球粮农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关键词:海外耕地投资;竞合关系;Lotka-Volterra模型;东南亚


基于村庄类型差异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研究

——以聊城市为例

作者:黄梓鑫 1,付艳华2,李 晶1 ,殷守强1,蒋 斋1,马天跃1

单位: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2.天津城建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研究目的:梳理村庄类型与农村居民点整治间的逻辑关系,探究基于村庄类型差异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并提出因类施策的整治方案。研究方法:空间叠加分析法、等级组合法、综合指数法。研究结果:(1)基于城镇辐射影响、规模集聚程度、生态胁迫度的村庄类型识别,结合特色资源、区位条件和“三区三线”管控要求的村庄类型筛选,将聊城市5782个村庄划分为4个一级类和8个二级类,为分析不同类型村庄在发展特征、整治潜力和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提供有效支撑;(2)聊城市农村居民点现实整治潜力为15 155 hm2,占比16.7%;各村庄类型的“数量—格局—质量”整治潜力特征差异明显,存续提升型是数量最多且潜力最高的重点整治类型,可整治面积占45.7%;(3)根据各个类型村庄的潜力特征及其影响机制提出整治对策和实施项目。研究结论:考虑村庄类型的差异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的合理性,研究成果可为实现多元化的整治目标、优化村庄功能布局、分类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路径。


关键词:国土综合整治;村庄分类;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


海南东环高铁站点对周边建设用地扩张的净效应:反事实分析框架的视角


作者:熊昌盛1,胡宇瑶1,高海霞2

单位:1.海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区域与城乡发展研究院


摘要:研究目的:评估海南东环高铁站点对周边建设用地扩张的净效应,为实现高铁站点周边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反事实分析框架与FLUS模型。研究结果:(1)2010—2018年海南东环高铁各站点周边建设用地均呈扩张态势,其中海口东站与三亚站周边建设用地扩张规模最大;(2)海南东环高铁中有6个站点对周边建设用地扩张的作用范围在1.5~3.5 km左右,另有4个站点因受其他因素的主导影响而难以有效界定其作用范围;(3)对于识别出作用范围的6个站点,其开通运营使周边建设用地净增加了18.39 km2,且主要沿着“高铁站点—主城区”、“高铁站点—旅游景区”方向分布;(4)相比于“事前—事后”评估思路,反事实分析框架下高铁站点对周边建设用地扩张的作用结果更趋近于净影响。研究结论:引入的反事实分析框架与FLUS模型有助于客观认识高铁站点对周边建设用地扩张的净效应,研究结果能够为协调站点周边土地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更为准确的决策建议。


关键词:建设用地扩张;反事实分析框架;FLUS模型;高铁站点;净效应


辽宁省耕地多功能演变及其价值响应研究

作者:谷国政,宋 戈 

单位: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摘要:研究目的:揭示辽宁省耕地多功能时空演变特征及“经济—社会—生态”价值响应规律,为耕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综合指数评价法和敏感度分析模型。研究结果:(1)2004—2019年,辽宁省耕地多功能演变呈“北高南低、东西一致”空间分异特征,其中,耕地生态功能显著提升,耕地生产功能次之,耕地生活功能增幅最小。(2)辽宁省耕地价值呈“南高北低”发展趋势,地均综合价值整体上升;其中,耕地社会价值最大,呈现“N”型变化态势;耕地经济价值次之,耕地生态价值最小,但变化幅度较大。(3)辽宁省耕地功能与价值之间存在响应关系,表现出伴随时间发展的阶段性变化与空间分异的非均衡性特征。研究结论:应基于要素共享、结构联动、功能融合与价值响应适应,协同推进耕地多功能的供需动态平衡以及耕地价值实现机制。


关键词:耕地保护;耕地多功能;耕地价值;敏感度分析


撤县设区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机理研究

作者:王斯亮,陈  欣

单位:湖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研究目的:揭示撤县设区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机理,为从严把握撤县设区背景下的政策选择提供学理支撑和路径参考。研究方法:以26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在2005—2018年发生的撤县设区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法检验政策效应,运用逐步回归法识别影响机理。研究结果:(1)撤县设区从平均意义上显著提升了所在市辖区的土地利用效率;(2)撤县设区通过要素集聚和政府扩张两种渠道推动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显著提升,但空间资源约束的放松对二者的正向联系产生遮掩效应;(3)撤县设区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存在基于产业发展阶段、行政等级和区域的城市间异质性。研究结论:从城市土地利用角度佐证了对撤县设区持慎重从严态度的合理性,一些已越过工业化阶段、位于西部地区和行政等级高的城市应注重现有市辖区的内涵式发展,其他因土地要素紧缺而发展受限的城市应打破市辖区及周边县域的行政壁垒,推动人才等要素在土地空间的集聚,并通过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提高反映行政效能的土地利用效率。


关键词:撤县设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影响机理


环境规制对长三角城市工业用地高效低碳利用协同效应的影响

作者:周咏馨1,姚旗龙1,储成楠2,刘光成3,商学勇4,刘亚芳4

单位:1.苏州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曼彻斯特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3.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地价所

4.盐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盐都分局


摘要:研究目的:探究环境规制对长三角城市工业用地高效低碳利用协同效应的作用效果,为国土空间优化政策设计提供依据。研究方法:空间耦合协调模型、多期PSM-DID法和EBM-GML模型。研究结果:(1)长三角地区城市工业用地高效低碳利用水平耦合关系总体上呈中度协同态势,空间上呈现出“南高北低”的分布态势。(2)环境规制在实验期内并未对城市工业用地低碳高效利用协同效应展示出明显作用,且存在差异性。研究结论:环境规制对城市工业用地低碳化有促进作用、对高效化有阻碍作用;在低碳化和高效化上呈现城市区位或等级的异质性,环境规制实施情况有改进空间。


关键词:工业用地;高效低碳;协同效应;环境规制



扫码关注我们
最前沿的土地科学知识最新土地科学研究成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