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校巡礼|河海大学测绘学科历史与发展

2016-05-09 河海大学 慧天地

 溯源
河海大学测绘学科的历史,可追溯到1915年由近代著名教育家张謇创建于南京的“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是年,江苏河海工程测绘养成所在江苏高邮成立,设二年制本科、一年制速成班,先后培养毕业生126人。河海大学亦成为全国最早开设测绘专业的高等学校之一。 
1915年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成立
1916年学生进行测量实习
1924年,该校与东南大学工科合并成立“河海工科大学”,1927并入第四中山大学,1937年成为中央大学水利系;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南京大学水利系;1952年由南京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以及华东水利专科学校的水利系科合并,成立“华东水利学院”;1985年恢复传统校名“河海大学”,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华东水利学院期间,学校设测量学教研组直属教务处,主要承担水利水电工程测量的教学任务。
1952年的华东水利学院
20世纪80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水利部部长钱正英率团赴西方进行水利考察,回国后向邓小平的报告中提到:我们国家的水利枢纽在设计方面并不落后,但在勘察方面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很大。邓小平对钱部长的思想表示赞赏。在这种背景下,1984年,水利部决定在华东水利学院设置工程测量专业,开始招收大专学历学生。当时全国仅武汉测绘学院和同济大学开设有“工程测量”专业。华东水利学院筹建工程测量专业,从行业方面上讲,解决了水利电力部门测绘人才的“短板”问题,从全国范围来讲,测绘人才的培养渠道就此更为广阔。1986年起,学校招收工程测量专业本科生,同时招收测绘方向硕士研究生。1993-1995年期间,开设过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房地产经营与开发等专业。1994年,单独成立测量工程系,处级单位。1996年起,测量系隶属土木工程学院。2009年,测绘系和地质系、地信系、同位素水文研究所等,共同组建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至今。

自20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末,张慕良、沈传良、白忠良、任权、章书寿、盛浩然、魏永华、尹任祥、华锡生等教授为代表的老教师们共同奋斗下,河海大学测绘学科在教学、科研、生产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绩,获水利电力部、国家测绘局、江苏省等的科技进步奖10多项,科技创新及工程应用能力得到业内特别是水利电力行业的高度认同,产生了广泛影响。河海大学时任江苏省测绘学会的理事长单位,主持了江苏省测绘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工作。

1985年钱正英为河海大学恢复校名揭牌
河海大学测绘学科,于1993年获批测量工程硕士学位授予点,1998年获批摄影测量与遥感硕士学位授予点,2003年获批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博士学位授予点,2005年获批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007年获批测绘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
 问今
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目前按系、所等组织运行,设有测绘科学与工程系、测绘工程研究所、遥感与空间信息工程研究所、测绘工程实验室、水利建设“3S”技术应用联合实验室(与香港理工大学共建)、工程测量训练中心等组织机构,并与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等20余单位建立有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学科设有江苏省大型工程地基基础稳定性与安全监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列入2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沿海开发与保护、重大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和2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土木工程、海洋科学)的建设行列。
河海大学
进入21世纪以后,河海大学测绘学科进入了新的快速发展时期。学科梯队不断完善,研究领域合理拓展、学术气氛浓厚,科研成果加快涌现。学科已拥有一支年龄层次合理、学缘结构优良、规模适中的学术队伍,包括教授10人、副教授及高级实验师16人、讲师等16人。其中各类省部级人才计划10余人次,江苏省333工程3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3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1人,外籍专职教师1人。专职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85%以上,有1年以上留学经历的专职教师比例约为40 %。学科秉承“入主流,有特色”学科建设理念,坚持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并重,面向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以解决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沿海开发战略等中的科学技术问题为目标,积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在卫星测量和多系统数据融合理论、特大型桥梁精密测控、大坝安全监测和综合评判、数字摄影测量、多源遥感数据处理方法和物联网工程等方面取得了代表性科研成果,形成了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处于先进行列。近5年来,学科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0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近30项,省部级基金及科技支撑项目20余项,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项目20多项,科研经费新增5000余万元。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4项(含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发表论文400余篇(SCI/EI检索近200篇),申请及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软件著作权20余项,出版著作20余本。科研成果转化效应明显,取得了良好的学术效益与经济效益。在2004、2008和2012年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测绘学科综合实力排名中,河海大学测绘学科均位于前列,学科成为培养测绘类高级人才的基地。目前学科每年培养全日制硕/博士研究生约80-90名,且在本硕博层次上均招收有外国留学生。 
 畅想
学科依托河海大学 “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瞄准国内外的发展趋势,以解决科学技术问题为导向,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目标,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整合集聚优化学科布局,提高学科的核心竞争力。
河海大学
科学研究方面上,诸多相对稳定的研究点,如地质断裂带监测及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卫星重力探测及地下水储量变化反演、大坝安全监测及性态综合评判、工程摄影测量及工程虚拟现实、工程三维设计及仿真、基于热红外遥感的城市热环境物候效应研究、高分遥感的地物几何特征自动提取、高光谱遥感的地物精细分类、多源遥感的近海及海岸带环境调查、干涉雷达湿地监测和形变监测、激光扫描工程测量及质量保障、空间分析与决策支持理论在大型工程和城市建设中应用、云GIS的大数据处理及风电水电场选址、多时空尺度水信息监测技术及区域水环境演变研究、智慧城市和数字流域建设的信息技术等,研究特色鲜明、实力较强,且不断取得研究成果,能够有力支撑学科方向的持续发展,并为水利行业发展及江苏地方经济建设做出贡献;学科团队建设方面,将以科研组织为框架,通过重大课题研究形成一支以学科带头人为龙头、学术带头人为主体、中青年学术骨干为支撑,能适应新时期科技发展需要、学术思想活跃先进,结构合理、团结合作的高水平的学科梯队;人才培养方面,学科已与美国、加拿大、西班牙、法国、澳大利亚及香港等地的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及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将进一步体现。
预期,学科不久将成立海洋遥感与海洋探测研究中心(校级),配合海洋学院共同应对海洋研究与开发的新形势。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本校测绘学科与地理学科(主要是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师资力量重新合并,建立测绘地理信息学院,这将迅速增强河海大学测绘学科的实力并大大加快发展步伐。
来源: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慧天地》是共建共享的平台,欢迎大家提供、推荐优质稿件。【投稿邮箱】geomaticshtd@163.com
《慧天地》与你在一起高端论坛:聚焦院士、大咖们的学术前沿报告、行业发展动态、学科发展成就、跨界创新趋势;
学生在线:为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同学提供日常学习、实习实训、考研就业一站式服务;趣味科普:传播、弘扬测绘地理信息文化,专注做大家喜欢看、看得懂的真正的科普。
转载请注明:《慧天地》及ID:geomaticser
编辑:李琦

相关推荐

(限于篇幅 更多精彩无法全部列出 请在相关系列查看)

点击下文可直接阅读

高校巡礼|同济大学测绘学科的历史与发展

高校巡礼|长安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科简介
高校巡礼|淮海工学院测绘专业学科介绍

高校巡礼|东华理工大学测绘工程学院简介


精品课程|宁津生院士: 走进测绘殿堂


高端论坛|李德仁院士:遥感大数据及其应用


喜欢别忘记给小慧点赞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