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感动测绘人物候选人|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极地测绘工程中心

2016-06-02 慧天地


 这里是地球上最后一片人迹罕至的净土,有猛烈的狂风、变幻莫测的天空、洁白的冰川、憨态可掬的企鹅、慵懒自得的海豹、振翅高飞的贼鸥和雪雁……有天底下最恶劣的气候环境,却也能领略世间最圣洁的绝美风景——这就是南极。对大多数人而言,这里或许是地球仪最底端的一片洁白,是纪录片里绵延不绝的冰山,是人们口中“世界上最遥远的地方”。而对于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极地工程中心的科考队员而言,南极是一段枕冰卧雪的记忆,是多次命悬一线的生死体验,是他们毕生追求的光荣与梦想……

测绘科考屡建奇功

  “极地科考,测绘先行”。2003年12月,经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同意,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极地测绘工程中心(以下简称“极地中心”)正式成立,承担组织协调我国极地测绘生产和极地测绘科研任务。2005年经国家局批准与武汉大学联合成立了“极地测绘科学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极地中心现有职工5人,其中高级工程师4人,助理工程师1人。极地中心作为我国唯一一支负责执行极地基础测绘任务的队伍,截至目前,已先后13次、派出39人次参加了南极科学考察工作,在人迹罕至、神秘莫测的风雪南极大陆,写下了浓墨重彩的测绘篇章,铸就了名垂青史的功勋。

  多年来,极地中心承担并完成了10余项国家极地测绘保障项目,为南极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维多利亚地建站选址和站区测绘以及多学科考察区域测绘和定位导航提供了及时可靠的测绘保障服务。建立了包括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重力基准、GPS卫星跟踪站、长城站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基准站等在内的中国东、西南极和南极内陆大地测量基准系统;测绘了覆盖面积30多万平方千米的南极地图,命名了300多条得到国际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承认并公布的南极地名;参与完成了10余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多项测绘成果添补了我国南极科考的空白,在极地测绘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彰显了测绘不可或缺和体现国家权益的重要作用,获得了“科技进步一等奖”“卫星导航定位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优秀测绘工程金奖”和“优秀地图作品裴秀金奖”等奖项。在第25次南极科考中,测绘队员为南极内陆科考队导航,成功登上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海拔4093米的冰穹A,在该区域埋设了带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测绘局南极GPS控制点”的测量标志,并进行了1:5万地形图的实地测绘,为中国昆仑站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使我国率先对该区域的科考活动有了先行权。在第31次南极科考中,在南极长城站建设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基准站并正式启用,这是我国首次在南极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获取相关数据,为我国实现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和南极北斗测绘基准体系建立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

栉风沐雨追逐梦想

  他们远离繁华的都市,奔向一往无边的极地冰雪;他们舍弃温暖舒适的小家,只为祖国大家的振兴;他们不顾艰难险阻,冒生命危险投身科学考察;他们承受着远洋乘风破浪的考验,只为探寻人类文明……

  在南极科考过程中,极地中心的测绘队员们始终秉承“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和“爱国、拼搏、求实、创新”的南极精神,面对千里冰封、万里雪积、极寒刺骨的风雪南极,从容不迫无怨无悔,让测绘旗帜高高飘扬;每遇咆哮的魔鬼西风带、诡异的冰裂缝和肆虐的暴风雪侵袭时,他们用坚强的意志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挑战着生存的极限,经历了无数生与死的考验;他们远离祖国、家乡和亲人,经历了家人离世之痛,承受了孩子降生之急,担负了推迟婚期之难,在荒蛮的南极原野上,饱受了孤独和严寒的洗礼,他们在人类不可接近的南极之巅,迎风雪、战严寒,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美诗篇。

  作为黑龙江局极地测绘的领军人物,吴文会三次奔赴南极。第一次离家时,他意气风发,乌黑的头顶仅见零星的白丝。时隔两个多月回来时,他已满头花白、面容憔悴。此后, 每一次去南极之前,家人都会苦口婆心地说:“老吴,你能不能别再去了,你看咱家啥也不图,就图你这个人平平安安的……”面对这样的话语,吴文会总是沉默不语,可一旦接到任务就会义无反顾地再次出发。我国第31次南极科考首次在南极地区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基准站,他再次挑起重任。“这是我们的本职工作,就像战士上战场一样,明明知道有危险,可是也不能当逃兵……”老吴的话铿锵有力。为了南极科考事业,他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

  黑龙江测绘局极地中心副主任王连仲同样是南极的常客。四次去南极的经历,他仍旧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特别是第一次南极科考,令他终生难忘,也留下了一生的遗憾。2006年,王连仲踏上了去往南极的路。在遥远的南极,母亲去世的噩耗传来,得知消息,悲痛欲绝的他只有把对母亲的思念化作工作的动力。科考任务结束后,王连仲回到哈尔滨,没有在家停留一分钟,直接驱车前往老家,长跪在母亲的墓碑前,掩面痛哭。

  韩惠军是极地中心的一名测绘队员。五次南极科考的经历让他对南极“情有独钟”。每次告别家人奔赴南极,他都说,这是最后一次。可总是回来没过多久,对那片神秘之地的向往,又开始召唤他,他总会听从召唤,奔赴南极。第31次南极科考是韩恵军的第五次南极之旅。这次他担任维多利亚新建站队的队长,带领12名科考队员,登上南极的“难言岛”进行了为期10天的宿营作业。在这充满未知和挑战的10天里,他们克服了无数难以想象的困难,经受了无数次生死考验,圆满完成了任务。

  曾经参加南极科考的黑龙江局科考队员还有马林波、崔洪禹、李福生、朱李忠、高文刚、莫玉兵……他们的英雄事迹将永远被载入史册。

致力科普摹画南极

  由于南极充满着神奇色彩和科学之谜,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生对极地充满着浓厚的情趣,被深深地吸引和向往,他们渴望更多地了解极地、认识极地、更好地支持和参与极地考察。

  为了让社会公众了解南极,走进南极,爱上南极,极地中心高度重视南极测绘宣传工作,大力普及极地测绘科普知识,不断提升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南极科考的影响力。经黑龙江局批准,极地中心建立了极地科普教育基地,自向社会公众开放以来,共接待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大中小学生约20万人次;策划并创作出第一首歌颂南极科考的歌曲《走进南极》;创办了黑龙江极地测绘网站;举办了多次极地科普巡展;成立了哈尔滨极地集邮协会;极地科考队员深入中、小学和各大院校进行极地测绘科普巡回演讲20多场,用亲身经历介绍极地测绘科考历程,普及测绘和极地知识;编纂了《与企鹅相伴的日子》、《站在南极之巅》等系列丛书,并多次举办了“神奇的极地世界”大型科考图片展,真实地记录了测绘科考队员在南极的工作及生活情况。2009年6月,极地工程中心被科技部授予“全国野外科技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马林波、吴文会、王连仲、吴学峰被授予“全国野外科技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0年5月,极地工程中心被科技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授予“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吴文会被授予“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称号。2010年4月,极地中心被黑龙江省总工会授予“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状”……

  多年来,中央电视台、黑龙江省电视台等媒体对极地中心南极科考工作进行新闻采访及专访70余次,新华网、腾讯网、中国测绘报、黑龙江日报等多家网站及报刊对黑龙江局极地测绘工作进行跟踪报道、实时转载,共刊发稿件600多篇,唱响了测绘服务南极科考的嘹亮旋律。

备受关注弘毅重远

  “南极科学考察意义重大,是造福人类的崇高事业。中国开展南极科考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作出了贡献。”对于中国第31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全体队员而言,2014年11月18日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当天下午,正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首府霍巴特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陪同下,考察正在当地补给的“雪龙”号,慰问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这在中国极地考察史上尚属首次。代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执行本次南极科学考察的黑龙江局极地中心测绘队员有幸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习近平主席在雪龙船上参观了我国极地科考30周年图片展,慰问第31次南极科考队员,详细询问了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的工作情况。他指出,南极科学考察意义重大,是造福人类的崇高事业,中国开展南极科考,为更好认识南极、保护南极,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做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亲切和蔼地询问了科考队员的工作生活情况,他期待科考队员圆满完成科考任务,祝福科考队员一切顺利,胜利凯旋。习主席视察南极科考工作,不仅是第31次南极考察队队员的光荣与骄傲,更是对我国极地工作者的极大关怀和巨大鼓舞,大大激励了广大极地工作者不断探索新的科学领域,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为人类认识南极、和平利用南极贡献更多的力量。

  多年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更是将南极科考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全力以赴,给予全方位的支持。自1984年参加我国第一次南极科考30年来,国家局先后派出100多人次参加了32次南极科学考察工作,累计投入极地测绘科考与研究经费3000余万元,为历次极地科考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测绘保障。2015年2月3日至4日,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库热西带队来到我国南极科考长城站,出席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南极基准站启用仪式,慰问南极科考队员,调研南极基础测绘工作。正在南极长城站执行极地测绘科考任务的黑龙江局极地中心科考队员吴文会、朱李忠受到了库热西局长的亲切接见。库热西局长对黑龙江局极地中心代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开展南极科考工作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对科考队员的爱国情怀、拼搏精神、奉献意识和严谨作风给予高度赞扬。希望科考队员继续发扬“爱国、求实、创新、拼搏”的南极精神,出色完成各项科考任务,圆满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为南极科考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形势、新常态下,极地中心将一如既往地围绕我国极地科学考察大局,充分发挥测绘地理信息的基础性、先行性作用,利用测绘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南极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建设,为新时期我国极地科学考察事业加快发展、人类和平利用南极和维护我国在南极的权益,继续提供更加及时、有效的测绘保障。



来源: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作者栏位置注明:慧天地《慧天地》是共建共享的平台,欢迎大家提供、推荐优质稿件。【投稿邮箱】geomaticshtd@163.com

编辑:苏愈发 林佳璐 蔡丽华

审核:李茂永 曹真毓


推荐

(限于篇幅 更多精彩不再全部列出 请在相关系列中查看)

点击下文直接查阅

通知|第二十届中国遥感大会征稿启事

保研夏令营|2016年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学员招募

精品课程|汤国安教授:地理学我们学习什么?

重磅|本科生居然能在国际GIS顶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地图文化创意|你从未见过的地图

新闻报道|军测企业联盟筹备会暨首届军测企业论坛成功举办

精品课程|汤国安教授:地理信息与人类生活--地理信息之科技纵横

精品课程|汤国安教授:地理信息与人类生活--地理信息之应用博览

通知|武大测绘学科迎来60华诞,院士喊你们回家看看!

高端论坛|李德仁院士:遥感大数据及其应用

高端论坛|李德仁院士:展望大数据时代的地球空间信息学

精品课程|张祖勋院士:摄影测量学

高端论坛|杨元喜院士:时间基准建设与维持

精品课程|刘经南院士:全球卫星定位导航技术(上)

精品课程|王家耀院士:《地图文化》—地图演化论

高端论坛|郭仁忠院士:地理信息技术与智慧城市建设

高端论坛|童庆禧院士:智慧城市的空间信息支撑


友情提示:置顶后可以最先发现小慧的消息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