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秋大礼|多名两院院士、知名教授送来的“精品课程大礼包”,快打开看看吧!

2016-09-16 慧天地 慧天地
点击上方“慧天地”可订阅哦!
慧天地测绘地信行业优质资源聚集地

点击蓝色字体标题,即可查阅原文


《测绘学概论》

第一集

精品课程|宁津生院士:走进测绘殿堂


主讲人简介

宁津生,男,安徽桐城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大地测量学家、教育家,博士生导师,中国共产党员。长期致力于大地测量学的教学、科研工作,重点研究局部重力场的逼近理论,在构建适合我国具体情况的地球重力场模型、建立和精化全国以及我国局部地区的大地水准面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主持完成的180阶和360阶地球重力场模型研究,建立了当时我国自己阶次最高、精度最好的地球重力场模型。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出版专著、教材、合作编著和翻译出版教材、外文文献15部,获省部级优秀教材、图书奖6项。

第二集

精品课程|陈俊勇院士:大地测量学(上)

第三集

精品课程|陈俊勇院士:大地测量学(下)


主讲人简介

       陈俊勇,1933生于上海,籍贯浙江宁波。中国科学院院士。1960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1981年获奥地利格拉茨技术大学科学技术博士学位。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国家测绘局科技委员会主任、《测绘学报》主编。曾任国家测绘局总工程师、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2015年1月,当选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首批会士。 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6次。主持建立国家GPS网,主持计算中国2000大地水平面,在建立和完善我国三维地心坐标基准、重力测量基准、经度基准、消除精密水准测量系统误差、航测检定场、长度野外检定基线等测绘基准方面作出贡献。在几何大地测量、卫星大地测量、地球重力场参数计算、地球动力学及结合卫星大地测量资料对中国参考椭球定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第四集

精品课程|张祖勋院士:摄影测量学


主讲人简介

张祖勋,江苏无锡人,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摄影测量与遥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和部委重大科研项目,在航空(天)影像测图自动化方面取得了国际一流的研究成果,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一系列国家和部委的奖励。推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摄影测量系统VirtuoZo。撰写论文、著作二百余篇,被SCI、EI检索七十余篇,著作《数字摄影测量学》获1999年“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暨“科技进步奖(科技著作)”三等奖。

第五集

精品课程|何宗宜教授:地图制图学(上)

第六集

精品课程|何宗宜教授:地图制图学(下)


主讲人简介


          何宗宜,男,1956年10月出生于江西彭泽县。1982年本科、1984年研究生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分别获学士、硕士学位。留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1992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6年破格晋升教授,2000年获准招收博士研究生,2005-06年在美国纽约城市大学做访问研究学者。现任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图科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测绘局首届聘任的测绘立法咨询专家,中国地图学与GIS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地图学与GIS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湖北省跨世纪学科学术带头人。

第七集

精品课程|张正禄教授:工程测量学


主讲人简介

张正禄,教授、博士生导师。自1981年以来,先后聘为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武汉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教学名师和二级教授;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办审批为博士生导师,1994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曾担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和教学委员会委员,工程测量教研室副主任、主任,湖北省测绘学会第四届、第五届常务理事,湖北省测绘学会工程测量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测绘学会第四、五、六、七、八届“测绘学报”编辑委员会编委,中国测绘学会工程测量分会理事,全国特种精密工程测量中心理事,国家测绘局第一、二、三届科技委员,武汉市科技智囊团专家、武汉市科委特聘研究员,民盟湖北省第九届、第十届委员会委员,民盟武汉大学委员会副主委,民盟武汉大学信息学部支部主委。曾担任国际测量师联合会第5委员会专题组组长,国际大地测量协会第4特别委员会秘书长,全国水利水电测绘信息网副理事长,水利水电测绘专家库专家,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测绘信息与工程、测绘科学和水利水电测绘等期刊编委,西南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武汉大学测绘和遥感国家重点实验室兼职教授。

第八集

精品课程|赵建虎教授:海洋测绘


主讲人简介

赵建虎,1970年出生,男,陕西人,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海洋测绘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海洋测绘方向研究,在海底地形地貌精获取、海底浅表层底质层析、海洋水文学及水下导航定位等理论和方法上有着极深的造诣。近年来承担多个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担任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海洋测绘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海洋标准委员会海洋工程勘察与测绘分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惯性协会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评专家;《海洋测绘》期刊编委,《武大学报》、《海洋学报》、《China Ocean Engineering》、《海洋通报》、《测绘学报》等期刊网评专家。2009年荣获国家测绘类优秀教材三等奖,2010年荣获江苏省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年荣获国家测绘局科测绘学科发展突出贡献奖和国家测绘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出版《现代海洋测绘》、《多波束测深及图像数据处理》、《测绘英汉字典》、《水下导航定位技术》、《测绘学概论》等著作,拥有多项软件著作权。技进步三等奖,2014年荣获国家测绘局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年荣获第二届海洋测绘学科发展突出贡献奖和国家测绘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出版《现代海洋测绘》、《多波束测深及图像数据处理》、《测绘英汉字典》、《水下导航定位技术》、《测绘学概论》等著作,拥有多项软件著作权。

第九集

精品课程|刘经南教授:全球卫星定位导航技术(上)

第十集

精品课程|刘经南教授:全球卫星定位导航技术(下)


主讲人简介

刘经南,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43年出生,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天文大地测量专业,1982年获工学硕士学位。长期从事大地测量理论及应用研究与教学工作,在大地测量坐标系理论、卫星定位应用、软件开发和重大工程应用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开创性贡献,特别是在GNSS技术应用领域方面成就显著。

曾任武汉大学校长,1998年至2001年任国际著名杂志 《GPSSOLUTIONS》编委;现任昆山杜克大学校长,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常务理事,国际《GPSWORLD》杂志编委,国际GPS地球动力学服务组织协调成员。2008年当选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第十一集

精品课程|李德仁院士:遥感科学与技术(上)

第十二集

精品课程|李德仁院士:遥感科学与技术(下)


主讲人简介

李德仁,祖籍江苏丹徒县,1939年12月出生于江苏泰县;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博士,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校长,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图像图形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副理事长,湖北省科协副主席,湖北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土地学会名誉会长、武汉欧美同学会会长、武汉留学回国博士联谊会会长、武汉中国光谷首席科学家、武汉关爱协会理事长。

第十三集

精品课程|龚健雅院士:地理信息系统


主讲人简介

龚健雅,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院长。1982年毕业于华东地质学院测量系,1992年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国家测绘局科技领军人才、国务院第六、七届学科评议组测绘学科组召集人,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第六委员会主席。

第十四集

精品课程|陶本藻教授:观测误差与测量平差


主讲人简介

陶本藻, 教授、博士生导师,1935年2月出生,浙江绍兴人。多年来一直从事大地测量数据处理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发表专著和合著教材18部,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国家测绘局和教育部等基金项目近二十项,发表论文近二百篇。

《地图文化》系列

第一集

精品课程|刘玉峰:《地图文化》之地图的政治性(上)

第二集

精品课程|刘玉峰:《地图文化》之地图的政治性(下)


主讲人简介

 刘玉峰,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空间信息学院副教授,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测绘学院。专业教学与研究的主要方向为:地图学理论,地图设计,地图学史,地图文化。

第三集

精品课程|王光霞:《地图文化》—地图的科学性

第四集

精品课程|王光霞:《地图文化》—地图的艺术性


主讲人简介

王光霞,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空间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学科带头人,“国家级教学团队”核心成员。主要从事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的方向主要集中在地图设计、地图编绘、地理空间数据质量控制等重要基础性理论和技术方法。近5年来,编写2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主持设计综合性系列地图集7部。主持完成的地图设计与编制教学项目,2012年获首届国家测绘地理信息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国家863及其它科研课题10项,其中1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成果获二等奖。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

第五集

精品课程|李少梅:《地图文化》—地图的文化价值


主讲人简介

李少梅,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空间信息学院教授,工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地图学、数字地图制图、地图设计与编绘、地图投影、地图文化等方向的课程教学与相关科研工作。国家级教学团队主要成员,国家精品资源公开课《地图学》主讲教员,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地图文化》主讲教员。

第六集

精品课程|王家耀院士:《地图文化》—地图演化论


主讲人简介

王家耀,1936年生,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家,主要从事地图制图自动化与一体化的理论与技术、数字地图图像的分析与识别、军事地理信息系统等研究。为我国地图科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以及军事测绘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地理信息与人类生活》

第一集

精品课程|汤国安教授:地理信息与人类生活--地理信息之科技纵横

第二集

精品课程|汤国安教授:地理信息与人类生活--地理信息之应用博览

第三集

精品课程|汤国安教授:地理信息与人类生活--地理信息之智慧生活

第四集

精品课程|汤国安教授:地理信息与人类生活--地理信息之睿智学习

第五集

精品课程|汤国安教授:地理信息之美学审视

另    附

精品课程|汤国安教授:地理学我们学习什么?


主讲人简介

汤国安,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江苏省政协委员,民盟江苏省常委,民盟南京师范大学主委,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副秘书长,教育与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地理学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数字山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从事地理信息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数字高程模型不确定性、基于DEM的数字地形分析、黄土地貌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先后主持了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含1项重点项目),4项国家863项目(含两项重点课题)等多项重要的科学研究项目。提出并实践了时空多尺度DEM数字地形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在DEM数字地形分析尺度效应及不确定性、黄土高原地形信息图谱、高保真DEM构建、高性能地学计算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发表研究论文220余篇,其中SCI、EI检索6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4项。

《生活中的卫星导航与定位》

第一集

精品课程|李天文教授:卫星导航定位技术

第二集

精品课程|李天文教授:卫星导航定位原理

第三集

精品课程|李天文教授:卫星信号接收机

第四集

精品课程|李天文教授:GNSS与生活

第五集

精品课程|李天文教授:卫星定位技术应用

主讲人简介

李天文,教授,研究生导师。1983年7月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大地测量系,获工学学士学位,后获西北大学环境科学理学硕士学位。1983年7月分配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任教,1986年调入长安大学,1992年至1994年受铁道部大桥局聘请,任广深高速公路测量总工,负责广深高速公路高架部分的施工放样工程,2001年调入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理信息系统教研室任教。先后为研究生及本科生主讲了9门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其地理信息系统课程体系研究获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和横向科学研究项目三十余项。发表学术研究论文50余篇,SCI收录一篇。出版教材及专著7部:《GPS原理及应用》(被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推荐为研究生教学用书,同时也是普通高等院校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获得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现代测量学》(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现代地籍测量》(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工程测量学》、《控制测量学》、《秦岭山地自然保护与区域发展研究》及《交通GIS及其在ITS中的应用》。

征稿启事


慧天地】面向测绘地信行业专家、学者、生产一线工作者、在校学生等广大同仁征稿啦!

无论是照片、文字,还是视频、语音……无论是优秀作品推荐,还是原创作品投稿……无论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报告、论文,还是活泼有趣接地气的照片、故事……只要是与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相关,都可以向我们投递哦!


【投稿邮箱】

geomaticshtd@163.com

“有兴趣加入【慧天地】交流群的朋友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与赵楠@Zn联系。”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作者栏位置注明:慧天地

编辑:闻小玖 张道衢 焦    月

审核:朱林烨 林佳璐

指导:万剑华教授(微信号928135614)

喜欢的话别忘记点击小手给小慧点赞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