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两会速递 | 航天“老帅”叶培建院士:在我们的心里,已把这些卫星看作是自己

2017-03-05 慧天地

点击图片上方蓝色字体“慧天地”即可订阅

(更多精彩,请留意文末推荐)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叶培建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叶培建是两会上的“明星”。这位航天“老帅”每年都在为中国深空探测领域“代言”。


关于中国未来探索天上“星”,叶培建已有一连串的设想。2017年发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完成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期。2018年要以“嫦娥四号”拉开中国探月第四期工程的序幕。2020年中国跻身“火星探测俱乐部”,随后小行星探测即刻“上马”,紧接着是火星采样返回。


“中国的首次探测火星工程(简称‘探火’)没有卡脖子问题了,目前初样阶段的研制工作正在稳步推进。”3月3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火星探测器系统顾问叶培建透露,我国将在2020年下半年发射火星探测器,预计在建党一百周年前完成第一次探测任务。


2016年1月,我国批准立项火星探测任务,6月就做出了初样,一般常规方案中两年的任务仅用半年就完成了。叶培建说,所谓初样,就是做出一个将来能去火星的探测器,经过各种试验甚至是破坏性试验,之后再做一个正样。


迄今为止,人类对火星的探测共有40多次,其中着陆探测19次,完全成功的仅7次。


“我们‘探火’比印度还晚,但国际上第一次‘探火’一般绕、落是分开的,但中国一次实现‘环绕、着陆、巡视’3个目标。”叶培建说,如果做成了,就能一步走进比较先进的行列。


“争取新中国建国100年时,我们的探测器能飞到100AU。”叶培建兴致勃勃地说。AU在天文学里是指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


叶培建说,每一颗天上“星”都得来不易,既有经费上的限制,也有理念上的分歧。对于资金,他明白国家要发展多项事业,每一笔拨款都不容易,因此更要在航天工程中节俭。


今日看起来无比风光的航天“明星”,也曾失意到“恨不得摔下悬崖”。叶培建回忆起一次主持对地观测卫星研制,卫星上天后不久姿态就乱了,“卫星信号丢了,我无法承担。”他说起这段经历几乎语带哽咽。所幸,经过抢修,卫星恢复正常。


“在我们的心里,已把这些卫星看作是自己。”叶培建说。从填报大学志愿时听从父亲教诲、选择国家急需的航天专业,至今日,中国航天界的这颗“星”年逾古稀,依然畅想着下一场“星际漫游”。

来源:卫星应用微信公众平台;转载请在文章开头作者栏位置注明:【慧天地】

有兴趣加入【慧天地】交流群的朋友,请加赵楠(微信号zn846546896)为好友。欢迎大家推荐精品稿件,投稿邮箱:geomaticshtd@163.com

+

推荐

点击下文直接阅读


两会速递|杨元喜院士和崔敬忠委员谈“北斗”

两会看点|杨元喜委员、院士对北斗导航产业的建议

新闻报道|中国成功发射"天鲲一号"卫星 开展遥感、通信等技术验证试验

从地面到太空追踪灰霾,中国科学家发现了什么?

【慧天地】敬告


【慧天地】是服务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公共公益平台,旨在:传递政府声音;发现行业亮点;增强学术交流;共享优质资源;关注本硕博学子的学习、就业;重视地理信息文化的传播、弘扬。【慧天地】高度重视版权,对于原创、委托发布的稿件,会烦请作者、委托方亲自审核通过后才正式推发;对于来自网站、期刊、书籍、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媒介的稿件,会在作者栏或者文章末尾显著标明出处,以表达对作者和推文引用平台版权的充分尊重和感谢;对于来源于网络作者不明的优质作品,转载时如出现侵权,请后台留言,我们会及时删除。先做人,后做事;心有多大,舞台有多大。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慧天地】的关注和支持!

编辑:李秀娟

审核:李茂永 朱林烨 付航

指导:万剑华教授(微信号wjh1826661312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