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带一路”专稿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自然灾害风险

2017-05-17 裴惠娟,安培浚 慧天地

点击图片上方蓝色字体“慧天地”即可订阅

(温馨提示:点击图片可放大观看,更多精彩,请留意文末推荐)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自然灾害易发、多发和频发,灾害类型多样,抗灾能力弱,严重威胁生命财产安全、通道安全、投资安全,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公路、铁路、油气管线、水电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也面临着严重的灾害风险。灾害的发生还可能引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社会、经济甚至政治的连锁反应,灾害风险已成为沿线国家所共同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减灾需求迫切。

1一带一路自然减灾风险严重

紧急灾难数据库(EM-DAT)自然灾害数据显示,1900—2015年“一带一路”欧、亚、非三大洲65个国家,近50年自然灾害发生数量急剧增长(图1),尽管因自然灾害死亡的人口有所减少(图2),但生活在灾难易发地区人口总量上升,仍导致经济损失逐年大幅递增(图3)。

 图1  1900—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灾害发生次数

图2  1900—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灾害死亡人数和是受影响人数

 图3  1900—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灾害经济损失(千美元)

非政府组织德国观察发布的《全球气候风险指数2017》报告指出,1996—2015年,全球受极端天气事件影响排名前十的国家中,有6个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表1)。

表1  1996—2015年气候风险指数:受影响最严重的10个国家

     由以上图表示例可以看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仅是灾害风险很高,而且是灾害损失很严重的区域。这一情况又以中国、南亚和东南亚最为严重,中东欧尽管自然灾害总体数量不多,但仍然有一些重大的灾害。

2“一带一路”防灾减灾的问题与挑战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在防灾减灾和救灾方面经验不足、重视不够、投入不高,共同造成了自然灾害发生后的严重损失。自然灾害风险不能有效防控,势必将影响“一带一路”的实施效果和推进。因此,关注灾害防御与救灾合作,已经成为“一带一路”战略部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防灾减灾国际合作面临诸多挑战:

(1)防灾减灾任务繁重。自然灾害多发,受影响人数和经济损失逐年递增。

(2)应灾能力总体较弱,制约防灾减灾有效实施。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体量较小,自然灾害对经济发展的冲击巨大。许多国家主要关注灾害发生以后的家园重建,对灾害预防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必要的风险转移机制。

(3)国际合作尚未达到集群效应。一方面许多沿线国没有参与到重要的区域间防灾减灾国际合作中,另一方面没有专门针对“一带一路”国家间防灾减灾合作的平台与框架。

3“一带一路”防灾减灾的措施与建议

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面临严重灾害风险、防灾减灾能力与国际合作基础薄弱,需要推进地区间国际合作,增强“一带一路”防灾减灾能力,为“一带一路”建设保驾护航

(1)构建针对“一带一路”的防灾减灾区域合作机制。充分利用现有的区域性多边外交平台,强化相关国家对防灾减灾问题的关注与合作,并构建面向政府间合作、面向公众的专属的合作机制。

(2)加强科技对防灾减灾的支撑能力。利用大学能力,通过了解当地主要风险、降低灾难损失、进行培训和路线规划、向居民提供防灾减灾设备、提高居民公共意识等几个方面绘制灾情防范地图,帮助地方政府构建防灾社区。

(3)将灾害预防理念融入“一带一路”重大工程项目中。对于在建的重大工程项目,需要充分评估可能面临的灾害风险,做好相应的灾害预防和防灾抗灾建设。对于尚未开展的各项建设,国际投资机构在能源、城市开发、交通等不同领域也要充分考虑相关的灾害管理,将防灾减灾理念纳入主流,降低自然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提高经济投资效益。

(4)引入保险机制,为灾害发生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将自然灾害损失风险转移至资本市场,运用参数保险、再保险、巨灾债券等金融创新工具,管理“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风险,保障灾后重建资金和有效控制灾害损失。


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

中科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

西部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智库

裴惠娟,安培浚 供稿

来源: 中科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版权归原作者及刊载媒体所有)


推荐

点击下文直接阅读

“一带一路”专稿一:中亚油气资源分布格局与开发现状

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实践与中国的贡献

中科院院长白春礼:空间科技护航“一带一路”

两会看点|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朋德:发展地理信息产业可助力“一带一路”

精品论文|“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全域发展

【慧天地】敬告


【慧天地】是服务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公共公益平 台,旨在:传递政府声音;发现行业亮点;增强学术交流;共享优质资源;关注本硕博学子的学习、就业;重视地理信息文化的传播、弘扬。【慧天地】高度重视版 权,对于原创、委托发布的稿件,会烦请作者、委托方亲自审核通过后才正式推发;对于来自网站、期刊、书籍、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媒介的稿件,会在作者栏或者 文章末尾显著标明出处,以表达对作者和推文引用平台版权的充分尊重和感谢;对于来源于网络作者不明的优质作品,转载时如出现侵权,请后台留言,我们会及时 删除。先做人,后做事;心有多大,舞台有多大。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慧天地】的关注和支持!

❤ 慧天地 ❤

有兴趣加入【慧天地】交流群的朋友,或者需要跟银杏谷资本对接的创业者,请加“慧天地”(微信号zn846546896)为好友。欢迎大家推荐精品稿件,BP投稿邮箱:geomaticshtd@163.com

(☆V☆)


编辑:任佳聚 刘   雪

审核:王怡波 李茂永

指导:万剑华教授(微信号wjh1826661312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