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低地球轨道卫星导航当前能力与未来展望

2017-06-22 冯云皓 慧天地


点击图片上方蓝色字体“慧天地”即可订阅

(更多精彩,请留意文末推荐)

当前,低地球轨道星座已能提供强大的定位、导航与授时(PNT)服务,在GPS不可用时作为增强服务的解决方案。低地球轨道导航信号的加入可带来许多好处。比起中轨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星座,近距离的低轨卫星有潜力提供更强大的信号。

概述

目前,唯一具有全球覆盖能力的低地球轨道系统是“铱星”星座,主要用于通信服务。对比低轨由66颗卫星组成的“铱星”星座和中地球轨道上由31颗卫星组成的GPS星座发现,两个星座的轨道高度差异非常大(几个地球半径),结果是到达地面的“铱星”信号强度比GNSS信号高出300~2400倍;因此,在GNSS信号受限时,“铱星”信号可作为用于PNT应用的极具吸引力的解决方案。

“铱星”星座

①简介。基于低地球轨道的PNT是现在的主流,“铱星”卫星网络自2016年5月起通过提供实时信号实现这种服务。这种服务被称为“卫星授时与定位”(STL),由Satelles公司与铱星通信公司合作促成,是一种非GNSS解决方案,支持具有高度弹性和物理安全性的可靠授时与定位。

②作用。消费者、企业和政府已在GNSS受到强烈干扰或限制的环境中使用这些基于低地球轨道的信号;这些信号的安全特性还用于对GNSS定位、导航与授时解决方案进行实时、可靠验证,帮助减少潜在欺骗;“铱星”在低地球轨道的较快运行速度使其能够产生远强于GPS的“多普勒”频率信号特征,增强了用于定位应用的STL信号效能。

③试验情况。STL现场试验验证了20米的定位精度和不到1微秒的计时精度,所有试验都在深室衰减环境中进行。在增强GNSS核心星座(例如GPS)方面,这种服务可大幅提高稳健性,还可在许多应用中作为独立备份。

④性能特点。比起中地球轨道GNSS核心星座,“铱星”星座可提供强健的信号,其全球覆盖能力使其成为GNSS受限情况下用于PNT应用的理想方案。“铱星”和GPS的轨道高度分别为780千米和2.02万千米。这种差异对于信号强度和覆盖能力都会产生巨大影响。

未来低地球轨道星座

若要提供堪比GPS的覆盖能力,需部署成百上千颗低地球轨道卫星;而这种星座可能即将实现。2015年1月,OneWeb公司宣布与维珍公司、高通公司建立合作关系,生产由648颗低地球轨道卫星组成的星座,以提供全球宽带互联网;其卫星数量将比“铱星”星座多10倍,标志着下一个量级的星座规模。随后,SpaceX公司在Google公司的支持下宣布了类似的计划,寻求组建由超过4000颗低地球轨道卫星组成的星座。2015年8月,三星公司对组建包含4600颗卫星的低地球轨道星座的提议表达了极大兴趣。2016年6月,波音公司宣布,计划组建包含将近3000颗卫星的低地球轨道星座。这些低地球轨道星座旨在满足对宽带服务日益增长的需要,不会取代地面基础设施。

低地球轨道和中地球轨道星座能力对比

①低地球轨道距地球更近,信号发散损耗更少,到达地面的信号强度更高。

②由于距地球更近,卫星在地面上的覆盖半径更小。GPS卫星覆盖半径比“铱星”大3倍,因而其覆盖范围比“铱星”大9倍。因此,为了在铱星轨道高度实现与GPS相同的覆盖能力,低地球轨道星座卫星数量需要多一个量级。

③GPS卫星每12小时完成一次绕地旋转,而“铱星”仅需100分钟。轨道周期越短,角速度就会越快,卫星也会越快地飞过上空。因为在较短平均时间内反射不再有效保持静态,快速运动可使多通道白化,使其更具随机性。

④几何分布多样性还能产生有效的多普勒定位,对于实现载波相位差分GNSS来说也是十分可取的,允许对整周模糊度进行更快的解算。

“铱星”提供的PNT服务或许预示着未来发展趋势。多种低地球轨道星座即将涌现,例如OneWeb公司计划在21世纪20年代组建超过648颗卫星的星座。“铱星”提供的STL信号将开创一个先例,实现无与伦比的强健导航服务。在星座中,每颗卫星都快速移动并提供所需的几何分布多样性,以实现快速的载波相位差分GNSS。



来源:GPS世界(版权归原作者及刊载媒体所有)


推荐

点击下文直接阅读

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 走在高精度卫星导航与应用的前沿

机载卫星通信,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技术?

多星座-GNSS:方法,优势,挑战和地球科学应用



编辑:闻小玖

审核:朱林烨

指导:万剑华教授(微信号wjh1826661312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