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两院院士李德仁:青年人要敢于质疑,做学问要先学会做人!

2017-06-28 信永华 慧天地


点击图片上方蓝色字体“慧天地”即可订阅

(更多精彩,请留意文末推荐)

       “爱我中华,兴我家邦”“做创新型大学生,在交叉学科方面下功夫”“能吃大苦、耐大劳”……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莅临山东科技大学,出席山东科技大学第七届“弘科博韵”研究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为研究生作题为“老师教我做人做学问”专题报告。

今年78岁高龄的李德仁院士精神矍铄,高端报告如话家常。他从自己早年求学的经历谈起,与研究生们娓娓道来。

李德仁院士在作报告

青年人要敢于质疑

教师不要拘泥统一的答案,要留题目给学生自己创造的空间

鼓励学生对前人的知识进行质疑,对模型公式进行分析,找毛病

不迷信书本,不迷信父母,不迷信老师

李德仁一家7个兄弟姐妹,他从三岁开始便和姐姐一起上私塾接受严格教育,背唐诗、背古文,1957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武汉测绘学院后,勤学善疑,在当时教材和刊物中发现了一些错误,一口气在父亲的废弃银行账本上写了4篇文章,阐述自己的观点,还指出加拿大的某教授不对,俄罗斯的某教授也不对。

质疑文章交任课老师遇冷后,李德仁找到同学朱宜萱(后来成为李德仁的夫人),托她把文章转交给王之卓。王先生当时是学院副院长,更是学术专家和权威,而朱宜萱和王先生的闺女是好朋友。

王先生看到转交来的文章后十分兴奋,又批又圈,还命办公室秘书找到李德仁,叫他到家里谈话。

李德仁如约找到王先生家,第一次和一位大师进行面对面交流。两人一见如故,李德仁为找到一位好老师兴奋不已,王先生为意外发现一匹千里马格外惊喜。王先生告诉李德仁,他是对的,他的原理思想很好,但要实现思想的硬件现在还不具备,然后拿出李德仁的文章,对其中的观点一一圈点……最后,王先生告诉李德仁决定带他做毕业论文,要他回去后要好好地看英文文献,看资料。

“于无疑处生疑,方见长进。”“学则须疑,学贵善疑。”“疑”,不仅是学习的需要,也是思维的开端,更是创造的基础。李德仁通过勤学善疑奠定了日后发展的基础,并把这一体会分享给青年研究生。

做学问,首先要学会做人

要爱国,爱家乡

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要发扬团队精神,协同攻关

“要做好学问,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人,做事,做学问,三位一体,”李德仁说:“做导师,要教会研究生做人、做事、做学问,需要言传身教,从严要求。做人要老老实实,做事要认认真真,做学问要坚持不懈。特别是在当今社会,追求名利的短视和急于求成的浮躁,冲击着教育界和知识界,作为导师,我们务必要把握好自己,教育好自己的学生。”

他说:“我们李家世代书香门第,一直保持着最正宗、传统的习惯,甚至教育方式。我们李氏家训的第一句就是'爱我中华,兴我家邦',所以青年人做人做学问,首要的是爱国、爱家乡。”

“无论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都不能放弃自己的目标。”“不要抱怨环境,不要心存幻想,不要为今天自己还没有突破或者失败找这样那样的理由、借口。”李德仁曾经逆境15年,在1971年到1976年,还被分到一家小水泥制品厂参加劳动,用他的话说,就是让一个知识分子“拿着榔头,绞钢筋,灌混凝土”。然而,就是在那家水泥制品厂简单的实验室里,他发明了新型水泥“硫铝酸钙水泥”——这种水泥后来被用在青藏公路等工程上,该项发明也获得了国家发明二等奖。

李德仁领衔的团队——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89年,目前有78名成员。李德仁说:我们的团队文化概括说来就是“开放包容、锐意进取、团结协作、追求卓越”。像“阿波罗计划”“曼哈顿计划”这样举世瞩目的大工程,都是在无数人的合作之下完成的。当今社会,单打独斗是很不现实的。我们必须培养团队精神。

所谓团队精神,李德仁院士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领导别人的能力和被别人领导的能力。要能领导别人做好工作,又要能在别人的领导下做好自己的工作;要敢于领导别人,同时又要乐于接受别人的领导。在工作中多一些交流和合作,多向他人学习。

李德仁院士领衔的团队(部分成员)

师承与创新

师承很重要,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高瞻远瞩

超越前贤,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8字箴言”

李德仁强调师承的重要,他重点讲述了他的两位导师王之卓院士、阿克曼教授的事迹,讲述了师长们对自己的教育、影响,阐述师承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教育青年研究生:“善于抓住每一个历史机遇,让机遇垂青有准备的头脑”“不能老是跟着外国人后面走,要敢于提出新的研究方向,让外国人跟着我们后面走。”

李德仁结合具体的科研实例,教育研究生做科研的方法及如何培养科学思维方法,把握科技发展趋势,“当今科技发展的趋势,除了继续向纵深发展之外,主要是向横向交叉发展,交叉学科不是谁的,谁积极就是谁的。”

李德仁一生都在创新。他提出要把天上的卫星、空中的飞机、地上的移动测量系统与网上的GIS全放在一起,叫广义空间信息网格,把图像处理、GPS处理由在地上做放到天上做,叫在轨数据处理,希望能到2020年构成一个天上、地上合在一起,能够实时更新、处理数据的一个实时、准实时系统。他用自己的创新实践启发教育研究生,怎样做创新型人才。他分析了创新型人才的特点,就如何成为创新型人才为青年研究生提出了路径、方法。

“我们都要立大志、勤努力,能吃大苦耐大劳。要自主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不畏艰辛;老师引导、因材施教;互帮互学、相互促进,努力成长为创新型大学生。”

报告会结束之际,李德仁院士把“读书、思维、创新、实践”8字箴言送给在座的研究生,谆谆教导他们:“成功在于坚持不懈的努力”。

李德仁院士向山东科技大学赠书

李德仁院士的报告受到了听众的热烈欢迎,现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和动情的欢呼声。李院士将自己的著作《不停歇的创新》《空间数据挖掘理论与应用》《误差处理与可靠性理论》等新书赠送给学校,并与热情的青年学生亲切合影。

来源:中国青年网(版权归原作者及刊载媒体所有) 


如有需要,请加慧天地(微信号:zn846546896)为好友。欢迎大家推荐精品稿件。投稿邮箱:

geomaticshtd@163.com。


推荐

点击下文直接阅读

双院士李德仁:我所从事的测绘遥感地理信息科研工作,应当与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关联起来

李德仁院士自述:我的留学生涯

两院院士李德仁谈测绘人与智慧城市的关系

李德仁院士获国际移动测量技术大会杰出成就奖

高端论坛|李德仁院士:超大城市问题与对策

李德仁院士:实现测绘学科在智慧地球时代的大集成大融合大智慧


编辑:闻小玖

审核:韩    磊    付    航

指导:万剑华教授(微信号wjh18266613129)

100 28460 100 28460 0 0 5544 0 0:00:05 0:00:05 --:--:-- 6750 * Connection #0 to host 37.48.118.90 left intac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