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导师还是选学校?写在研究生夏令营开营前夕
点击图片上方蓝色字体“慧天地”即可订阅
(更多精彩,请留意文末推荐)
给考生的建议:写在研究生夏令营开营前夕
医科院药物所今年是第一次举办研究生夏令营。在开营前夕,我把数年前一篇对研究生选学校和导师提建议的博文拿出来看了看,觉得虽然现在已经改为申请制了(当初写的时候还不是申请制),但文中大部分内容仍有借鉴作用。不过,当初写得太啰嗦,这次删繁就简后贴出来,供大家参考。
常常看到有人讨论学校重要还是导师重要,以及选择的标准是什么。
我的建议可以简单归纳为“大学生选学校,研究生选导师”。
大学生
具体一点,就是上大学时注意学校的整体声誉和综合实力,不必过多考虑你所感兴趣的学科是否特别强,包括有很著名的导师。除非你很早就立志将来投身于该学科,那么某学校里的该学科实力超强也很好。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大部分同学在上大学时病不大清楚自己将来做什么合适,所以通才教育对成长更为有利。
选学校还有个现实因素要考虑,就是这些年来重点和普通院校的差距看起来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在不断扩大。普通院校受限于师资力量以及设施条件,课程教学/实践特别是实验性课程的问题很大。作为研究生导师,特别是实验性学科的导师,普遍喜欢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这一点在考大学时就应适当予以注意。
研究生
到了研究生阶段,情况与大学阶段差别很大--导师会是你在未来3-5年,甚至更长时间里的带路人。导师自身的科研素质、指导能力和为人,都会对学生产生相当重要的影响(当然不能排除个别学生很有主见,从而不受导师影响的情况)。
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的培养是一种精英化教育,同时也应该是一种个性化教育。把研究生和导师比作师徒关系虽不完全合理,但大体上不差。在师徒关系中,师傅要对每个徒弟负责,因为徒弟的好坏影响了师傅的名声,而能力强的师傅都会爱惜自己的名声。
选导师
有人问导师究竟是该选老的还是年轻的,其实年纪不太重要,更重要的研究生和导师的“匹配度”。最理想的状况是尽可能多渠道获得信息,并充分和认真考虑的情况下做出选择。
如果信息不充分,可考虑如下经验法则:那些自我控制力和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宜选择年级稍大且有负责任名声的老师;那些天生敏感、好面子的学生,选年纪大的导师似乎更适合。通常而言,少壮派导师冲劲十足,科研热情高涨(也和其事业发展的压力有一定关系),因此常比年老的导师要求更高。
选择导师固然要考虑他所在的学校或研究所,但比起报考大学来说重要程度会降低。有人会觉得导师除非特别有名,否则还是选好学校算了,这个想法也并非全无道理。一般而言,名校会在多个专业上都有能力比较强的导师,且导师普遍科研较强。不过具体到某个导师是否适合你(专业上以及其他方面),就需要学生去仔细甄别了。
选学生
有些同学还关心导师挑选学生的标准是什么,以及怎样在面试中让老师看上自己。需要指出,尽管导师选学生有某些共性,但个性也千差万别。比如说我挑选学生很在意的方面,有的导师根本不在乎;反之亦然。因此,与其挖空心思去考虑怎么讨某个老师喜欢,不如认真考虑一下做师徒是否匹配;不合适宁可放弃也别往一起凑合,以免未来的“悲剧”发生。
从笔试的角度而言,专业和专业基础课的适当考察还是有必要的。另外,从过往的研究生培养情况来看,还缺乏对考生的语文(表达)和逻辑(思维)的考察。
在这一点上,作为美国研究入学所需的GRE考核内容有其合理性,值得我们借鉴。由于研究生院对考察内容给予导师一定的自由,从16年入学的申请-审核制学生开始,我已开始加强了这些方面的考察。
另外,还有些内容难以考察,比如道德品质、协作精神、工作热情、学习态度等等。笔试肯定考不出来,在很短的面试时间里有谁能保证看得清呢?推荐信或许是个辅助的解决办法,但现在官样文章、千篇一律的推荐信满天飞,使不少导师对于推荐信缺乏信任,觉得还不如自己询问和掂量更靠谱。
对这些现有框架下难以考核的内容,如果学生能通过撰写自我陈述(特别是用实例)等方式展现在这些方面的素质,甚至让导师产生赞赏的情绪,那对录取无疑是有利的。
结语
学生要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好好考虑跟着什么样的老师去完成这几年的学习和科研,在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里,度过与职业/事业发展有关的非常重要的阶段,并力争一段留下难忘而美好的回忆。
来源:方唯硕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9934-1065713.html,版权归原作者及刊载媒体所有)
(微信号:zn846546896)为好友。
欢迎大家推荐精品稿件。
投稿邮箱:geomaticshtd@163.com。
推荐
点击下文直接阅读
编辑:陈 晨
审核:朱林烨 王怡波
指导:万剑华教授(微信号wjh1826661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