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现状与趋势
点击图片上方蓝色字体“慧天地”即可订阅
(更多精彩请留意文末推荐)
作 者 信 息
1党安荣,2王 丹,3梁 军,4何建邦。
(1. 清华大学 建筑学院,北京 100084;2. 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北京 100007;3. 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15;4. 中国科学院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摘要】2016年以来,我国城市信息化发展进入了新型智慧城市时代,其发展现状呈现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政策法规保障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表现在多项政策的全方位推进、“十三五”规划及网络安全法的保障,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5部委的统筹;二是基础设施支撑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涵盖了物联网的蓬勃发展、大数据的创新发展、云计算中心的构建,以及卫星与导航技术保障;三是高效服务牵引新型智慧城市应用,体现在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化试点工作提升,以及移动应用新亮点等。论文还分析了模式创新引领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趋势,包括电子商务的规模发展、网络约车服务的蓬勃发展、移动互联网的生活化应用,以及“互联网+政务”的发展活力。
【关键词】新型智慧城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政务服务;现状与趋势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86(2017)04-0001-07
引文格式:党安荣,王 丹,梁 军等。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现状与趋势[J]。地理信息世界,2017,24(4):1-7。
正文
0、引言
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开局之年,国家高度重视城市信息化发展的政策、法规、规划,以及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方略。宽带有线网络、高速无线网络以及多种传感器物联网体系得到进一步发展提升,省市级大数据管理与应用进入新的时期,初步建立的云计算信任体系为众多云产业发展提供了支撑,推进了“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实施和社会治理能力的提高。同时,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化应用模式创新,正在促进新型智慧城市发展与经济社会的融合,也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行为模式。
1、政策法规保障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时指出,要以信息化推进国 36 42075 36 15265 0 0 2359 0 0:00:17 0:00:06 0:00:11 2948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发展电子政务,构建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10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6次集体学习时又指出,要深刻认识互联网在国家管理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以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等为抓手,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
1.1 多项政策全方位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201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推进城市智慧管理,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指出,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大力发展信息经济是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顶层设计,提高城市基础设施、运行管理、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的信息化水平,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9月,《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创新应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加强统筹,注重实效,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打造透明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构建多元普惠的民生信息服务体系,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积极发展民生服务智慧应用,向城市居民、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提供更加方便、及时、高效的公共服务。
2016年12月,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要打破信息“壁垒”和“孤岛”,构建统一高效、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国家数据资源体系,打通各部门信息系统,推动信息跨部门跨层级共享共用;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等信息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打通入户“最后一千米”;开展5G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北斗系统建设应用、“互联网+政务服务”、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等12项优先行动。
1.2 “十三五规划”及“网络安全法”保障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2016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加强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数据和物联网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同时,将以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利化、社会治理精细化为重点,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建设一批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大工程之一。
北京、上海、天津、宁波等城市人民政府发布了贯彻落实中央有关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及信息化建设政策法规的文件以及“十三五”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规划。安徽、辽宁、福建、贵州、湖南等省人民政府分别在其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意见中,对加快建设海绵城市、绿色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等新型城市,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和“互联网+”城市计划,发展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水务、智能管网、智能园区等工作做出具体安排。这些文件和规划结合不同地区及城市的特点,对“十三五”时期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任务、重大举措等做出部署,为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政策基础。
2016年11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其中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行安全做了明确规定。这一法律的颁布实施,为网络安全保障提供了法律基础,也将为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保驾护航。
1.3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5部委统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2016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等25个部门成立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部际协调工作组,并召开第一次会议。工作组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跨部门、跨行业的重大问题,协调各部门研究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配套政策;加强对各地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和监督;建立监督考核机制,组织各部门制定统一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协调发布智慧城市年度发展报告;协调组织开展对外交流合作等。
工作组第一次会议提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应包括无处不在的惠民服务、透明高效的在线政府、精细精准的城市治理、融合创新的信息经济、自主可控的安全体系等五大要素;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要以提升城市治理和服务水平为目标,以人民为中心,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深度融合为途径,分级分类、标杆引领、标准统筹、改革创新、安全护航,注重城乡一体,打破信息藩篱;要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分三年组织100个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层级的城市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组的成立,对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条块”建设、推动智慧城市各领域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和国家标准委在《关于开展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及应用实施的指导意见》(2015年11月)基础上,联合发出通知,要求组织开展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工作,务实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健康快速发展,并发布了《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2016年)》。评价指标包括惠民服务、精准治理、生态宜居、智能设施、信息资源、网络安全、改革创新、市民体验等8项一级指标和21项二级指标。评价指标的出台不仅将为智慧城市提供科学的评价依据,也将为今后智慧城市建设指引路径。
2、基础设施支撑新型智慧城市发展
2016年,我国宽带有线网络、高速无线网络,以及视频传感器等在众多城市得到进一步发展。自国务院2015年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以来,已有十余个省市设立大数据管理机构,标志着大数据管理与应用进入新的时期。我国云计算信任体系初步建立,为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精准医疗、智慧社区服务等云产业发展提供了支撑。多种类型的卫星与导航技术新发展,有力地保障了城市信息化应用水平与新型发展。
2.1 物联网蓬勃发展提升新型智慧城市信息基础设施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7年1月发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中国网民规模已经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占比达95.1%。同时,移动互联网塑造的社会生活形态进一步加强,“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政企服务多元化、移动化发展。2016年11月, CNNIC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布《国家信息化发展评价报告(2016)》表明,我国在信息产业规模、信息化应用效益等方面获得显著进步,信息化发展指数排名近五年得到快速提升,位列全球第25名,首次超过了G20国家的平均水平。
据统计,2016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已经达到7 500亿元人民币,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无锡、杭州、福建等地先后建设了国家级物联网产业基地,形成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等区域物联网产业集聚发展的格局。北京市明确提出优化城市重点公共场所物联网监控设备布局,增强维稳处突保障能力,并在行政服务大厅、商业街区、公园绿地等160多个公共场所开通免费无线网,“MyBeijing”正式开始提供服务。天津市正在实施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提升行动,建设信息高速路,光纤入户达650万户,成为国内首个实现全光纤网络的城市,并开通“i-Tianjin”公共免费WiFi,力争公共场所实现全覆盖,让市民尽享智慧生活。
2.2 大数据创新发展奠定新型智慧城市数据基础设施
2016年8月,《北京市大数据和云计算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正式发布。随后,由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联合50家企事业单位合组建的北京工业大数据产业发展联盟正式成立,致力于打造中国乃至全球的工业大数据创新基地——北京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10月,以“创新驱动产业未来”为主题的“北京市产业创新中心政策发布会暨北京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成立大会”召开,会上发布了首批工业大数据产品和工业智能化与大数据应用成果。
2016年9月,京张“中国数坝”峰会召开,阿里巴巴张北数据中心正式启动运营,该数据中心承载阿里电商、云计算、大数据等核心业务在北方区域的海量计算和数据处理,有能力为200万家中小企业提供公共云计算服务,也标志着京张合作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取得重要成果。位于西安市西咸新区的西咸大数据产业基地,是陕西省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核心,目前建设累计完成400亿元人民币,已吸引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微软等100多个项目落户。
2016年10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清华大学在京签署框架协议,决定启动建设国家新型城镇化大数据库。这是国家部委和高校之间的第一个以新型城镇化大数据库为主题的框架协议,旨在建立数据类型丰富、数据分析和处理水平一流的平台,为中国城镇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建立新型城镇化一流智库平台。构建国家新型城镇化大数据库的目的是决策支撑、监测评估和预警预报。
2.3 云计算中心的构建支撑新型智慧城市决策
2016年,我国成功研制出EB级云存储系统,可满足大数据量存储落地需求,中科曙光已在全国建成近20个大型云计算中心;数据中心联盟组织的可信云认证已经得到产业界的广泛认可,可信云认证体系已经进入3.0阶段,覆盖了10种以上的云服务,通过认证的云服务数量超过140个。2016年,在云计算与B2B服务的热潮下,阿里云的存在感被迅速放大。在11月公布的阿里巴巴2016年第三季度财报当中,阿里云该季度收入按年增加130%至14.93亿元人民币,主要由于付费客户数按年增108%至65.1万。阿里云已经和亚马逊、微软一起成为全球云计算市场的第一阵营。
据统计,2016年黑龙江省云计算产业规模超80亿元人民币,已建云计算数据中心23家,云计算产业链初步形成,覆盖核心产业各环节,并形成一批重点发展的云计算产品和服务,涵盖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娱乐服务等领域。银川和中卫云中心建成,已有61家单位上云,开通虚机资源650台,数据库140台,其中24个业务系统和41个门户网站已部署上线,辅助领导决策和提升民生服务水平。内蒙古也在倾力打造全国最大的云计算中心基地和国家大数据产业集聚区,云计算中心已形成70多万台服务器的承载能力,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精准医疗、智慧社区服务等云产业。
2.4 卫星导航技术保障新型智慧城市应用水平
2016年8月6日,我国成功发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首发星——天通一号01星,该星可为车辆、飞机、船舶和个人等移动用户提供语音、数据等通信服务,标志着我国迈入了卫星移动通信的“手机时代”。天通一号可以实现通信无缝覆盖,填补国家民商用自主卫星移动通信服务的空白。另据报道,“十三五”期间,我国还将进一步提升卫星移动通信服务容量和覆盖区域,实现卫星移动通信的规模化应用与运营,为国家“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与应用搭建重要的支撑平台。8月10日,我国成功发射高分三号卫星,这是我国首颗分辨率达到1 m的C频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具有高分辨率、大成像幅宽、多成像模式、长寿命运行等特点,主要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国际同类卫星水平,将显著提升我国对地遥感观测能力,可以满足不同用户对不同目标成像的需求。12月,我国成功发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实现了我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升级换代和技术跨越,将对我国及周边地区的大气、云层和空间环境进行高时间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的观测,大幅提高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能力。
2016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21、22、23颗北斗导航卫星,为系统服务从区域向全球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自2012年12月正式提供区域服务以来,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已逐渐走向大众应用,并与互联网、物联网深度融合,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了大量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短报文服务,服务范围已经覆盖全球三分之一的陆地,使亚太地区的40亿人口受益。12月启动的阿尔法机器人项目,将采用北斗卫星定位与高精度技术,定位精度达到厘米级,具备自动地图生成、智能路径规划、自动识别路障、定时自动运行、自动返回充电、远程系统监控等功能;搭载的多功能模块能广泛应用于大型绿地、大型公共场所等环境,实现无人自动行驶、智能化自主操作。
3、高效服务牵引新型智慧城市应用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推进政务信息共享,实现各部门、各层级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应用,面向市民的移动应用覆盖面更广、服务内容更全,从政务服务到信息惠民,从事务办理到日常出行,特别是共享单车的广泛应用,正在改变市民的出行模式。
3.1 互联网+政务服务取得显著成效
2016年3月,上海市基于对“互联网+政务”的实践探索,构建了徐汇区行政服务中心和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服务中心重点将网上服务与现场服务的过程梳理成12个动作,形成闭环,打通网上与网下、前台与后台、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业务环节,支撑审改工作和“单一窗口”建设,让百姓少跑路、办事快、服务优、体验好。管理中心集中了21个部门,开设145个服务窗口,可办理352个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形成了一个服务企业生态链,为企业和市民提供高效、便捷、透明的“一站式”服务。
4月,吉林“互联网+公安”综合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平台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方便快捷为目标,集网上公示、网上咨询、网上办事、网上管理、网上互动、网上监督、网上支付等功能于一体,具有“一大平台全网贯通、三级联动全警应用、五大载体全面支撑、六个中心全时运行、369个事项打包上网”的突出特色和优势,保障实现“互联网+公安服务”。
6月,浙江省政务服务网宁波平台接入市教育局、市安监局、市民政局等24个政府部门,175个可通过网上预约办理的审批事项囊括民办学校变更审批、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安全生产许可证核发以及护士职业注册等。并在全省首推34项公安审批权力事项网上预约办理,推出140多个事项网上预约服务;十类权力基本实现一站式网上运行,同时在全国率先推出公共服务事项的全新版本,共计1 603个公共服务事项。11月,宁波进一步部署了“一号一窗一网”政务服务模式建设工作。
11月,北京首个智能政务综合服务机器人在海淀区政务服务中心“上岗”运行,是海淀区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新尝试。新的政务大厅按照“一门受理、内部流转、同步审批、统一发证”的“一口进、一口出”的服务模式,采用“一窗式”服务,能够让大家在一个窗口就把问题解决。目前已入驻区发展改革委、区文化委、区商务委、区卫计委等29个部门,可办理625个事项。11月,腾讯与南宁市公安局合作推出全国第一张微信电子身份证,百度地图与交通运输部合作建设的全国首个交通出行大数据开放平台“出行云”正式上线。“互联网+政务”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将线下服务换到线上。
3.2 深化试点提升城市综合治理水平
2016年6月,贵州省部署城市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构建,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治理能力。通过整合城市管理相关电话服务平台,形成统一的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并逐步实现与110报警电话等对接。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公共基础服务及市政设施运行、应急处置等城市管理功能。预期到2017年底实现城市综合管理信息平台覆盖全省。
9月,重庆市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向智慧化升级,实现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建立健全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管理网络,科学划分网格单元,将城市管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纳入网格化管理,并且明确网格管理对象、管理标准和责任人,实施常态化、精细化、制度化管理。
11月,昆明市完成了数字城管平台的智慧化升级,围绕城市管理“互联网+”行动和昆明市智慧城市发展规划,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集信息服务、公众参与、综合指挥、考评监督四大方向于一体,突出昆明特色的“覆盖全面、信息融合、运转高效、全国领先”智慧城管平台,以便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
12月,宁夏银川市“12345一号通”智慧城市管理指挥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承担银川市便民服务、应急指挥、社会治理的综合职能。平台依托银川智慧城市建设及大数据、视频监控、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打造而成,整合了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12319数字城管、96666供水服务等55部热线,统一承担公共管理、公共服务事项的诉求受理交办,同时与110、119、122、120等警务紧急类热线互联互通,实现非警务紧急类事项的分流,市民只需拨通“12345”这一个号码便能办理上述所有事项。平台也负责银川市重、特大突发应急事件的协调、指挥、调度、处置和信息报送,收集、整理、整合全市应急基础数据,提升城市应急快速反应能力和突发事件的处理效率。
3.3 移动应用是新型智慧城市新亮点
2016年6月,支付宝发布《“互联网+政务”报告(2016)》显示,中国“互联网+政务”自2015年以来迅猛发展,除了政府部门自建政务APP之外,依托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平台已成为“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主流。全国依托支付宝平台提供政务服务的城市已经达到347个,基本覆盖了所有地级市及以上城市。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有69个城市共计推出政务APP316个,涵盖交通、社保、民政、旅游、公共安全等七大类56项服务,总下载量达到2 476.9万次,累计服务市民超过1亿人。支付宝上最受用户欢迎的10大政务服务,分别是公积金查询、医保查询、交通违章查询、交罚缴纳、一键挪车、出入境查询、公交查询、港澳通行证续签、实时路况和ETC充值,10项服务中,交通违章查询、公积金查询各占据了用户流量的15%,也从侧面体现了用户对上述政务服务的集中诉求。
4、模式创新引领新型智慧城市趋势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化应用模式创新,正在促进新型智慧城市与经济和社会的深度融合,同时促进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体现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4.1 电子商务大规模发展促进城市供给侧改革
2016年11月11日,“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全天的交易额再创新高,天猫全天交易额超1 207亿元人民币,较2015年11月11日全天交易额912.17亿元人民币增加32%,其中无线交易额占比81.87%,覆盖235个国家和地区。京东商城在11月1~11日期间交易额也实现60%的同比增长。从2009年11月11日源于淘宝商城(天猫)“双十一”网购狂欢节,已经成为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年度盛事,并且逐渐影响到国际电子商务行业,同时展现了中国电子商务的影响力。
“双十一”不仅影响电子商务交易额,同时也对物流产生巨大的影响,国家邮政局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双十一”当天,全国各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快件2.51亿件,同比增长52%;全国主要电商企业共产生快递物流订单3.5亿件,同比增长59%,电子商务促进了物流业发展,京东在“双十一”前后应用了机器人服务,临时增加了库房和人员,把总部人员和前后台人员抽调到一线,用于缓解人力短缺问题,并大数据分析预测,把一些货物提前布局到一线或快递点的库房。
针对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阿里巴巴马云认为:未来将诞生线上、线下、物流、数据、技术等完美结合的新零售形态,这将影响到城市商业区的变革,影响到供应链的变革,进一步影响新型智慧城市的供给侧改革。
4.2 网络约车服务蓬勃发展促进管理的规范化
继2015年2月快的打车与滴滴打车合并为滴滴出行后,滴滴成为唯一一家腾讯、阿里巴巴和百度共同投资的企业。2016年8月1日,滴滴出行正式宣布与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滴滴出行收购优步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在中国大陆运营,这一交易标志着中国共享出行行业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也带来了以滴滴出行为代表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行业的规范化管理问题,网约车(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的发展在满足社会公众的多样化出行需求的同时,也促进了出租汽车行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规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行为,保障运营安全和乘客合法权益,成为政府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交通运输部、工信部等七部委于2016年7月27日发布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自2016年11月1日起施行。办法明确了网约车平台公司、网约车车辆和驾驶员应该符合的条件,对网约车经营行为和监督检查进行了规范,体现了监管部门对互联网与出租车行业融合发展的与时俱进。10月,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兰州等地相继发布网约车管理细则征求意见稿。12月,北京颁布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北京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上海颁布了《上海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若干规定》,广州颁布了《广州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4.3 移动互联网生活化应用改变市民行为模式
移动互联网发展促进的网上订餐(网上外卖)作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餐饮服务新模式,使得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移动APP),足不出户,完成餐饮和食品(包括饭、菜、盒饭、便当等)的网络订餐,并由物流配送送货上门。网上订餐尽管存在监管不到位及食品卫生隐患等诸多问题,但因其服务方便快捷,已经为市民所接受,并改变了许多市民尤其是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也使传统的方便面市场受到巨大影响。网上订餐也为大众创业提供了从事餐饮服务和物流配送的机会,促进了相关服务业的发展。
2016年以来,为用户提供互联网短途出行解决方案的共享单车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成为新型智慧城市的热点。2016年3月,摩拜单车服务在上海投入运营,9月正式进入北京市场,10月进入广州和深圳,与摩拜类似的共享单车还有ofo小黄车。据报道,2016年中国自行车租赁市场规模达到0.54亿元人民币,用户规模达到425.16万人。据统计、兼职2017年6月底,全国共享单车的应用软件已经有30多个,除了较早入局的摩拜、ofo外,还有小鸣单车、小蓝单车、智享单车、黑鸟单车、酷骑单车、悠悠单车、熊猫单车、优拜单车、小鹿单车、小白单车等,而且还出现了共享电动自行车、共享电动汽车等。共享单车服务,不仅解决了最后一千米的应用需求,而且体现了基于互联网的交通服务,从网约车向共享单车方向扩展,为用户提供多层次的互联网交通服务。
5、结束语
“十三五”期间,以“互联网+政务”为核心任务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通过大力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治理和服务的深度融合,提高城市治理和服务水平,提升政府、企业效率及大众生活品质。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结合各城市的现状和特点,以信息基础设施集约统筹、公共资源汇聚融合、应用系统业务化智能化等为突破口,并以无处不在的惠民服务、透明高效的在线政府、智慧高效的城市管理、精细精准的社会治理、集约统筹的基础设施、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融合创新的信息经济和自主可控的安全体系等为专项目标,通过技术、管理和机制创新,在重点领域和典型地区率先取得成效,并逐步向深度和广度推进。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面向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新需求和经济发展新常态,为切实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缓解大城市病、发展信息经济、引领城市发展转型做出实质性贡献。
来源:地理信息世界GeomaticsWorld G(版权归原作者及刊载媒体所有)
荐读
点击下文标题即可阅读
编辑:胡方霞 | 审核:王怡波
指导:万剑华教授(微信号wjh1826661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