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九大代表同济大学童小华:深耕精准测绘遥感助力航天重大工程

2017-10-09 周航 慧天地

点击图片上方蓝色字体“慧天地”即可订阅

(更多精彩请留意文末推荐) 

童小华团队在实验室(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

同济“70后”教授童小华的名字,今年和多项重要荣誉连在一起

年初,他领衔完成的“航天重大工程的遥感空间信息可信度理论与关键技术”项目获颁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为上海所获唯一一等奖;3月,他获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5月,他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近日,他领衔的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的“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面对鲜花和掌声,这位年轻学人有着一份超常的冷静。他依然忙碌于讲台和实验室,一如既往地埋首于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

光荣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他说这是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我将不辜负大家对我的信任,认真履职尽责,将教育科研一线党员的心声带到大会上,同时将大会的精神带回来和大家一起学习。今后继续立足本职、不忘初心,坚持科技创新探索,继续服务于我国航天测绘遥感等重大工程。”童小华说。


一个方向深耕二十载

2013年12月14日,中国“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虹湾区域成功软着陆。这一刻让童小华的科研团队倍感自豪。

他们多年研究的遥感空间信息可信度理论方法,为嫦娥探测器着陆避障激光三维成像系统在极短成像时间条件下实现量测级探测精度,提供了技术支撑。事实上,他们研究的理论方法,在中国测绘卫星、高分卫星等领域的多个航天工程任务中,都有成功应用。

回望过去,可以发现童小华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而有力,这源自他一直以来对自己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的坚持。

“他从学生时起,就一直都是最勤奋、最用功的那一个。”同济大学教授程效军是童小华大学四年的班主任。他回忆说,当时工作非常好找,同学们本科毕业大多去了房地产公司就业,唯有童小华不为所动,选择保研,甘愿安守书斋。

在同济大学接连读完本、硕、博,毕业后留校,童小华一直专注于测绘遥感地理空间数据质量的研究。

测绘遥感地理空间数据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可广泛应用于国计民生、国家安全,其数据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应用的成效。在导师的指引下,从读博时起,童小华就开始瞄准“空间数据的精度”这一国际前沿方向,20年来坚定执守,潜心深耕于这一研究领域,从数据的精度误差,到数据的不确定性,再到数据的可信度,童小华作为中国该领域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在相关理论与技术方面不断获得发展和进步。

童小华(左二)和学生在一起

科研攻坚,为的是国之伟业。在工程科技应用领域,特别是面对航天工程对遥感空间信息可信度的需求,如何通过空间数据可信度理论方法等手段,使得经过质量控制技术处理的空间数据可信、可靠、可用?

得益于导师和前辈的指引提携、上海市和国家部委等众多部门的持续支持,童小华基于多年学术积淀,带领团队成功探索出了一套测绘遥感地理空间数据质量控制的理论技术与方法,并将它们从地面上的应用扩展到我国的航天事业。中国首次“嫦娥三号”着陆探测器软着陆避障探测关键任务、中国第一颗民用立体测绘卫星“资源三号”颤振下高精度测图等测绘关键问题的解决,都有他们的科学技术贡献。


以身示范育栋梁

周二的一个下午,同济大学测绘学院大楼内一间会议室,童小华团队的学术例会正在进行中。

团队内30多个在读的硕士生、博士生与教师们齐坐一堂,每人汇报各自手头正在开展的研究工作进展、所遇到的问题及后续打算。童小华教授凝神细听,对同学们做出的好的工作,他给予鼓励,对存在的关键问题,他指出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学生频频点头。

这样的学术例会风雨无阻,会上,师生们还对各自相关研究方向的国际最新文献作推介、解读。如有学生在海外学习交流,也会通过视频参与学术讨论。

这是童小华倾力培养青年人才的方式之一。一直以来,童小华带头上讲台,坚持为本科生上课。他不轻易调课,为不影响正常授课,经常乘头班航班出外参加学术活动,赶最晚一班航班返回上海,有时回到家中已是凌晨。

刘向锋读了5年博士,今年3月完成论文答辩、顺利毕业。他说,因为童老师课题组做的都是前沿性的研究,做实验、做研究费时颇多,加之导师精益求精的高要求,“这对我们来说是压力,不过做着做着,就做出了新东西,就感受到了做科研的乐趣。”

对童小华的学生而言,导师的奋斗经历和科研精神也是无声的鞭策。

有学生认为:“童老师是实干家,是一步步踏踏实实做出来的。”有学生说:“老师本来就有天赋、很聪明,偏偏他还比别人更努力。”还有学生表示:“老师既能把握研究的大方向,对治学的细节方面又十分严谨,还特别富有科研的抱负与激情。”

童小华在指导学生

他告诉自己的学生,要站得高一些,眼光要放得远一些,要面向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发挥自身的研究特长,咬定一个方向不放松。这是他做学问的真切体悟:对于基础研究来说,只有长年累月的深厚积淀,才有望厚积薄发、结出学术的硕果。

经过这样高标准的严格培养,他的学生也渐渐在学术舞台崭露头角。2015年,童小华指导毕业的博士中,有4人同年均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在读博士生高飒撰写的学术论文,受到国际期刊主编盛赞;博士生叶真在读期间发表SCI论文近10篇……


推动学院新发展

身为学科领军人的童小华,还是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的院长。

同济大学是中国民用测绘高等教育事业的发祥地,拥有85年的悠久历史,学科前辈们创立了同济测绘的辉煌。作为本土成长起来的测绘人,童小华对学院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做强同济测绘怀有一份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当前,恰逢中国测绘地理信息产业迎来大发展,能否抢抓这一重要发展机遇,直接关乎学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童小华对此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支持下,他牵头负责测绘行业公益专项,组织学院多个团队、数十位老师合作开展项目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学院制定了鼓励措施,积极动员全院教师申报,并邀请校内外有经验的专家为教师们一一把脉问诊。

身居院长之位,他心中总有“群众”。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他与党政班子成员一道广开言路,发挥群众集体智慧,努力整改,推进学院30多项整改措施一一抓落实,诚心诚意为全院教师员工谋利益,其中包括“三重一大”实施条例、学科人才发展5至10年规划、岗位聘任及岗位职责制定等。

他讲党性,一身正气,作表率,严格自律。学院重大决策、资源分配,都是经过学院教授委员会、党政联席会讨论决定。尽管教学、科研任务极其繁重,他还是乐意投入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心思考、谋划学院更加美好的未来蓝图。

2012年5月学院成立以来,在国家部委、上海市、测绘地理信息局行业和学校多方大力支持下,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出任院长的童小华抓住学院教育试点改革的契机,在学院人事、人才、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全面施行了试点改革。

同济大学测绘学科发展驶入快车道:测绘工程专业入选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建设计划,两次获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院规模不大但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学科重大科研成果获突破,学科主持承担全球变化国家重大科学研究和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我们将面向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聚焦航天测绘遥感与深空探测、卫星导航定位与位置服务、全球变化与重大灾害监测等重点方向,扎实推进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的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有力支撑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为我国测绘地理信息实现强国之梦同舟共济。”童小华说。

来源:澎湃新闻(版权归原作者及刊载媒体所有)

点击图片即可了解“求职学子自荐活动”!


荐读

点击下文标题即可阅读


地信产业与测绘、导航定位、遥感的关系是什么?-《地理信息产业统计分类(2017)》解读

建设现代测绘基准,提升服务保障能力——李维森就国家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建设与应用答记者问

人大代表梁志毅:无人机"黑飞"监管缺位,建议实名登记

编辑:刘  雪  / 审核:冯昭懿 / 荐稿:蔡丽华

指导:万剑华教授(微信号wjh1826661312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