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晓光:中央台播出的南极科考航线图有局限,应该这样画!
点击图片上方蓝色字体“慧天地”即可订阅
(点击图片可放大观看,更多精彩请留意文末推荐)
新编《系列世界地图》于2002年在我们湖北制作完成,近年来已在不同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我国极地科考远洋航线表示方面的应用。
2004年11月,中国第21次南极科考采用新编世界地图首次实现雪龙号破冰船实时航迹的在线跟踪,实时航迹的在线跟踪改变了以往雪龙号一出海,外界便不知其所踪的状况,让关心极地科考的人们,特别是科考队员和船员的亲友们可以更及时、更直观地了解雪龙号所在位置,也使极地考察国内基地与前方考察队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与畅通。
图1:中国第21次南极科考航线图
图2:中国第22次南极科考航线图
图3:中国第30次南极科考航线图
2009年10月11日,雪龙号在上海起航,开始中国第26次南极科学考察。第26次南极科考计划赴南极长城站、中山站,以及将所载的昆仑站科考人员和物资送达南极大陆边缘,航程预计将超过3万海里,航程路线是:上海—克赖斯特彻奇(新西兰)—长城站—乌斯怀亚(阿根廷)—中山站—弗里曼特尔(澳大利亚)—上海。在雪龙号起航的当日,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连续滚动播出了航线示意图:
图4: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第26次南极科考航线图
不难看出,央视采用传统世界地图表达此次航线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由于地图投影的关系,南极洲大陆在该图上产生了巨大的变形,致使地图符号的定位形式、相互位置、相互组合所反映的信息对读者读图有误导,尤其在阅读中国上海港与南极长城站、中山站的地理关系时产生了视觉上的偏差,长城站与中山站之间的距离大大夸张;而中国第26次南极科考原本是环南极洲航行的轨迹(将南极洲包含在航线之内),在传统世界地图标注却呈现了“8”字型,并将南极洲“排斥”在航线之外。使用新编世界地图来表达中国第26次南极科考环南极洲的航海线,完全避免了错觉的产生,真实地呈现了雪龙号环南极洲航行的态势,所经过的关键港口依次沿着航线分布,长城站与中山站的地理位置、与其他港口的相对关系清晰明确,有助于真实呈现中国第26次南极科考航线。新编世界地图的优越性可见一斑,是表达南极科考航线最适宜的图形工具。
图5:中国第26次南极科考航线图
图6:作者于1997年在南极中山站越冬科考
新编世界地图不仅在于为极地科学考察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图形工具,同时为广大公众提供了生动、直观、恰当的地图语言与表达。新编世界地图在专业技术领域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并充分体现了这种信息传输工具特殊的语言魅力,但社会与公众对新编世界地图的认识还很有限。从传统世界地图与新编世界地图在表示南极科考航线图的差异中,反映出对新编世界地图普及与推广的迫切性及必要性。随着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的深入和发展,新编世界地图在专业服务与公众服务的广阔领域中,定将引起足够的关注,发挥更大的作用。
图8:2017年测绘学报60周年会议(深圳)郭仁忠院士作报告引用新编世界地图
点击图片即可了解“求职学子自荐活动”!
荐读
点击下文标题即可阅读
编辑/张 洁 审核/王怡波 荐稿/胡芳霞
指导:万剑华教授(微信号wjh1826661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