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城市地下空间“守护神” ——青岛院服务地下空间安全监管纪实

2017-12-18 王瑜婷 李斌 慧天地

点击图片上方蓝色字体“慧天地”即可订阅

(点击图片可放大观看,更多精彩请留意文末推荐)


青岛院技术人员正在进行地下管线覆土前竣工测量。


由众多错综复杂的地下管线构成的地下世界,是城市的血脉和生命线。但由于地下管线现状不清、数据不明,施工挖断管线导致的停水、停电、停气事故时有发生。2013年11月22日青岛中石化输油管线爆炸事故,更是将地下管线存在的安全隐患暴露于天下,同时凸显了城市地下空间安全监管的紧迫性。


以“11·22”事故为戒,青岛市近年来下大力气开展地下管线普查,研建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出台地下管线管理条例,多管齐下加强地下空间安全监管,保护城市“生命线”,为全国提供了“青岛样本”。

在这一系列重大举措的背后,都有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的身影。从地上到地下,再到以城市地下空间“守护神”身份获得社会各界认可,这段历程充满艰辛的探索,更彰显出测绘人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信念和胸怀。

开展全面普查 摸清地下管线“家底”

市内三区市政道路两侧的给水、排水、燃气、热力、电信、电力、工业、综合管(廊)沟共8大类19种地下管线全长9000余公里!2015年6月28日,岛城地下管线全貌首次揭开面纱。

这一天,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家耀为组长的专家组对青岛市地下管线普查与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验收。“组织严密、管理科学、施工精细,成果质量优良;组织管理体系、标准规范体系、技术体系国内领先,具有推广应用价值。”这是专家组给出的高度评价。

这一评价凝结了青岛院300余名普查人员的心血。在短短一年半时间里,他们完成了艰巨的普查与建库任务,一些做法颇具创新性。

例如,结合全市年度道路挖掘计划,开展管线开挖验证,即在建设部门铺设新管线的同时,技术人员现场对多种管线进行探测、验证,起到了一举两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创管线普查“双闭合”工作法:一是实现管线探测单位和权属单位管理上的闭合——探测前充分利用管线权属单位提供的设计或施工图纸,探测完成后将更新后的地下管线数据反馈给管线权属单位,请他们审核检验,再根据检验意见集中整改,最终形成双方一致认可的精确数据成果,实现管线成果“从哪儿来回到哪儿去”。二是管线图与库管理上的闭合——在后期动态更新过程中,从作业程序上刚性要求管线测量人员必须从数据库中调取已有的地下管线数据,经外业探测、内业处理及检查合格后,必须再回到数据库中。直到现在,青岛还一直沿用“双闭合”这一成功做法,进行地下管线数据采集、更新、维护。

他们甚至在普查中动用了无人机。“在黄岛区普查时发现,中石化在空中架设了密密麻麻的石油管线。我们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从空中俯拍全景式图片,更清楚地掌握了管线及其周边环境状况。”青岛院管线室主任工程师吴延峰介绍说。

谈起这几年的普查经历,参与普查的每个人至今都记忆犹新。为获取第一手的准确资料,外业队员要经常进入各种管线检修井内作业。井内光线不足、通风不良、空间狭窄、阴暗潮湿、污水横流,但没有一个人抱怨、没有一个人退缩。大家几乎放弃所有周末休息时间,每天早6点开工、晚8点收工,有时干到深夜。为了达到精准、优质、安全、高效的普查目标,大家真是拼了!

由于青岛市地下管线普查启动时间早、推进速度快、建设标准高,住建部、山东省住建厅给予充分肯定,一致认为“青岛的经验做法值得总结推广”。

研发3D系统 实现地下空间信息化管理

来到青岛院测绘研究所数据信息室,记者亲身体验了3D全景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的“神奇”。

吕凤华博士随意点开一条道路,记者看到计算机屏幕上立即显示出五颜六色的线条。这些线条指代不同的地下管线,如蓝色代表自来水管,绿色代表通讯管,褐色代表污水管,等等。每一条管线的具体坐标、口径大小、材质、建设时间、权属单位……所有信息一一列出。而且各种管线都是立体的,它们的粗细、走向、埋深、相对位置,甚至每个阀门都逼真地呈现眼前。

这一系统功能十分强大,输入与编辑、存储与管理、统计与分析、查询与检索、更新与备份,样样精通。尤其是空间分析,包括管线埋设合理性分析、爆管事故影响范围分析等,充满智慧。

“比方说,某处供水管线漏水了,应用这个系统后,就可以快速找到距离漏水点最近的控制阀,应急人员直奔过去关掉控制阀,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损失。”吕凤华介绍说。

最令记者赞叹的是,他们已经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天地——地下空间,而不仅仅是地下管线了。

“随着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稀缺,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致力于开发地下空间,进而构建多维城市寻求新的发展。我们从2016年底开始,将地下管线普查建库的经验推广应用于地铁、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场、人防工程等其他要素的普查及信息化建设中。”数据信息室主任李志刚这番话,让记者不禁对青岛测绘人前瞻的眼光、探索的精神、创新的实践心生敬意。

他们首先从掌握历史数据入手,对地下建(构)筑物竣工数据和一些规划数据进行整理、编辑、建库。同时,创新性地引入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对原有三维地下管线平台进行升级改造,建立了地下空间三维可视化平台,实现了对地下空间要素的“可看、可查、可分析”。

随着技术人员手中鼠标的推拉、移动,记者如身临其境般从地面坐电梯下行,进入青岛北站地铁站。进站闸机、候车厅、屏蔽门、地铁轨道一一印入眼帘,甚至候车厅内的柱子、椅子、站牌、指示牌等不起眼的部件都一清二楚。点击任一部件,它的名称、位置、材质、生产厂家等属性信息立即显示出来。逼真的现场场景、详实的要素信息、完美的展示效果,令记者大开眼界。

制作这种与实际场景一模一样的三维模型可不简单。工程师要到实地拍照,采集各种数据,然后再将拍摄的照片、测到的数据导入电脑,建立数据模型,最后由电脑软件渲染出来,才会出现眼前这种逼真的效果。

形象直观的三维场景,可以为精细化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更好的决策辅助。目前,平台已为青岛市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地下轨道交通建设、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编制、海绵城市总体设计、黑臭水体治理、地下停车场建设等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及技术保障。

“尽管目前数据还不完善,但随着后期工程数据的不断补充和更新,将会与现有的地下管线数据库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统一、完整、动态的地下空间大数据中心。到那时,我们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提供技术保障的能力会有一个质的飞跃。”李志刚信心满满地说。

积极履职尽责 确保数据及时更新共享应用

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后,如何避免系统成为信息孤岛,确保系统数据能够根据城市管线建设情况及时补充完善、充分共享?青岛为此做了大量探索。这其中,测绘地理信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6年11月1日,《青岛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条例对地下管线规划建设、运行保障和档案信息管理的全过程进行了规范,其中“测量(绘)”二字多次出现在条例中。“地下管线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测绘单位放线”“地下管线工程覆土前,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测绘单位进行竣工测量”“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竣工验收后一个月内,将竣工图、地下管线竣工测量成果以及其他应当归档的工程档案移交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等等。

“青岛地下管线管理的一个突出亮点在于,把地下管线档案从‘备案制’改为‘户口制’,也就是地下管线施工完成后,建设单位要将管线竣工测量成果及相关档案拿到市城建档案馆备份,就像新生儿去派出所上户口一样,获得一个合法的身份,并在部分种类管线工程款拨付时,将档案馆出具的验收意见作为必要条件。这些措施从源头上推动了地下管线信息的更新和补充,确保信息现势性。”青岛市城建档案馆研究馆员周葛强对记者说,“而地下管线信息的准确性、权威性、科学性,都有赖于市勘测院来保障。”

据介绍,城建档案馆是青岛市地下管线资料的归口管理单位和管线普查的具体组织实施单位。自上世纪80年代青岛市第一次地下管线普查伊始,档案馆便与青岛院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之后的二次普查、信息管理系统研建与运维,青岛院都是名副其实的“第一主力”。

“我们一直在用的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就是勘测院研建的,这个系统使青岛市地下管线信息实现了统一化、可视化、规范化管理。他们技术力量雄厚,参与了多个国家、行业的管线测绘方面的标准规范编写,主编了我市管线测绘及信息化建设导则,目前市区内大部分地下管线工程竣工测量都由他们来完成,对于其他公司完成的竣工测量成果,我们也会委托他们进行复核,然后再录入信息管理系统。目前,今年8月底前的地下管线竣工测量数据已全部更新入库,全市管线实测数据已达近4万公里。勘测院的技术实力、成果质量、市场信誉,让政府放心。”周葛强的赞许之情溢于言表。

这份赞许,是青岛测绘人用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严谨奉献的职业操守、30多年的执着坚守换来的。

初冬的一个午后,记者来到位于市北区金沙路的一处保障房建设工地。只见一条深沟内静卧着一根粗大的管道,一名技术人员正站在管道上,手持RTK接收机专心致志地测量。

“我们正在进行覆土前的竣工测量,主要是获取管道的平面坐标、高程、管径等数据。”青岛院工程师贾伟政说,“这是一根热力管,这样测比覆土之后用探测仪测的精度要高很多,也省事很多。”

贾伟政告诉记者,这种跟踪式的竣工测量很辛苦。从管线放验线开始,他们就要与管线施工队伍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建立工程进度档案,随时掌握管线施工进展情况。只要电话一响,他们必须一个小时之内到达施工现场。而且这种管线施工因白天城市交通压力较大,一般都选在夜间进行。“凡有施工队夜间通知到现场测量的,无论多晚我们都会准时到达。这就是我们实行的‘管线110机制’,全天24小时待命,风雨无阻。”

是怎样的信念和力量支撑青岛院在这条并不轻松的路上砥砺前行?

院长张志华给出了答案:“我们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做地下管线普查,直到近几年的两次普查、竣工跟踪测量等,不管有无资金,我们都始终坚持干好这项简单、重复但又复杂、重要的工作。因为地下管线关乎城市安全和民生大计,每位参与者都必须有责任、有担当,保持初心、坚持不懈。”

当岛城“生命线”不断延伸,当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向纵深推进的时候,城市地下空间“守护神”这个称号,就是对青岛测绘人最好的褒奖!

来源:中国测绘(版权归作者及刊载媒体所有)


荐读

点击下文标题即可阅读

抢抓“一带一路”机遇 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在行动

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在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揽获4项大奖并成功承办数据文化和地图文化分会论坛

招聘启事|青岛海大工程勘察设计开发院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招聘人才

青岛勘测院地理信息“大管家”支撑智慧红岛建设

编辑 /刘峰   审核 / 焦月  荐稿 / 闻小玖

指导:万剑华教授(微信号wjh1826661312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