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线测绘队员真实的野外生活:“我用双脚量大地”

2018-04-03 人民日报 慧天地

点击图片上方蓝色字体“慧天地”即可订阅

(点击图片可放大观看,更多精彩留意文末推荐)

  测绘队员邢雄旺正在进行二等水准测量

人民日报记者 谷业凯摄

他们是旅行家,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世界各地;他们是探险家,不管山有多高路有多远,从不犯怵;他们是工程师,复杂仪器精密设备,使用起来得心应手;他们是艺术家,用最专业的“画笔”,描绘出壮美山河的“素颜”……他们,就是千里跋涉、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的测绘队员。

日前,记者赴陕西多地采访一线测绘队员,目睹了他们真实的野外生活。

去年邢雄旺有11个月都在外地出差,孩子出生时也只在家待了不到10天。

从西安出发,一路向南,汽车多半都在隧道中穿行。

记者来到秦岭腹地时,陕西省第一测绘工程院测绘队员邢雄旺所在的水准测量小组已经忙活了大半个上午。隆冬时节,山河仿佛凝固,几件移动的荧光背心在河谷间格外显眼。

一台水准仪,两把标尺,走走停停,邢雄旺重复着相同的动作——安置水准仪、瞄准标尺、读数记录。此刻,这个皮肤糙黑的小伙子竟细致得像个绣花姑娘。

水准测量,是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测定地面上两点间高差的方法。具体来说,就是在地面两点间安置水准仪,然后观测竖立在两点上的水准标尺,按尺上读数推算两点间的高差。通常由水准原点或任一已知高程点出发,沿选定的水准路线逐站测定各点的高程。作为一种精密的测量方法,水准测量主要用于建立国家或地区的高程控制网。

邢雄旺的小组正在进行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系统建设的二等水准测量。在这段较为平坦的公路上,他们每隔几十米进行一次测量。如果遇到陡坡,只能将视线压缩,有时甚至要压缩到两米一站。此外,水准测量还受到光线等因素的影响。“中午太阳一晒,地面上的水汽蒸发,这时候就会出现‘折光’的现象,影响读数,所以我们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经常要和时间赛跑。”邢雄旺说。

虽然是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却一点也不能含糊——一条水准路线如果测段数超过20个,则要计算每公里偶然中误差,要求每公里偶然中误差不能大于1毫米。精确,是测绘作业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个测绘人的精神属性。不管是外业操作还是内业分析,他们把影像和数据的精确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43 34025 43 14942 0 0 3675 0 0:00:09 0:00:04 0:00:05 3674次出外业,刚当上父亲的邢雄旺已经快两个月没回家了。出差对他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2017年他有11个月都在外地,孩子出生时也只在家里待了不到10天。在测绘队员中,像他这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干测绘,就要习惯这些。”说起这些,邢雄旺总是轻描淡写。

60多年来,陕西省第一测绘工程院队员先后34次深入西藏无人区,30次进驻内蒙古荒原,43次踏入新疆腹地,徒步行程570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400多圈,平均每个队员绕地球两圈半。

工作虽然辛苦,可是谈起正在建设中的北斗导航基准站,邢雄旺却十分自豪:“有了更多的基准站,北斗系统的精度将大幅度提升。”据了解,项目全面建成后,“天地一体”的北斗系统将为陕西和周边省份提供实时、高效、高精度的空间位置基准和卫星导航定位服务。届时,高精度北斗定位将像居民用水、用电一样方便,成为触手可及、随需而用的公共服务,造福千家万户,服务各行各业。

测绘队员经常要用刀具披荆斩棘,一天走下来,除了腰酸腿疼,胳膊也经常累得抬不起来。

秦岭,在陕西省境内有5.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8%。秦岭以连绵不绝、雄奇秀险闻名于世,它的“个子”到底有多高呢?这可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

基础测绘获得的基础地理信息,是国家和地区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信息资源,更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尤其是作为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1∶10000地形图,在工程规划、勘测设计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秦岭地区的测绘难度很大,因此,过去这一地区主要使用的是1∶50000地形图。

“1∶50000地形图比较粗略,一个村庄往往就是一个点,放大了也非常模糊。而在1∶10000的地形图上,不仅村子清晰可见,甚至能看清楚房子的轮廓。”陕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基础测绘管理处处长马文涛介绍,地形高低、坡度多大、有没有水系分布、植被覆盖情况等地理信息对于区域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这些信息在1∶10000地形图上都有显示,所以它们更是经济发展、脱贫攻坚、生态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的基础性资料。

具体说来,秦岭的“个子”怎么量?

“在1∶10000基础地理信息的测图和更新项目中,地形控制测量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马文涛解释,地形控制测量是指在测区内,按测量任务所要求的精度,测定一系列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建立起测量控制网,并作为各种测量的基础。

驱车来到山脚下,再走一段湿滑泥泞的山路,才来到陕西省第六测绘地理信息工程院的控制测量作业点。在一块相对平坦的台地上,测绘队员张军伟正拿着一把尺子量取仪器与地面的距离,高度仅有20多厘米,他几乎趴在了地上。

“前期用卫星和飞机拍到的物体,并不能一目了然,为求精准,必须到野外进行实地测量。”张军伟说,秦岭地区的高山深沟,都是测绘队员用脚量过之后才标在地图上的。

“经天纬地,开路先锋”,是测绘工作的真实写照。深山密林中,测绘人走了很多从未有人走过的路。他们经常要用刀具披荆斩棘,逢山开路,一天走下来,除了腰酸腿疼,胳膊也经常累得抬不起来。有时扛着仪器设备走到半路,突然变天,队员们被雨水浇透也是常事。

“干一行,爱一行”,是测绘队员们响亮而坚定的回答。常年在外,面对严酷的自然条件和孤寂的工作环境,测绘队员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一次次向生理和心理的极限发起冲击。他们中间,患肺气肿、肝炎、关节炎、胃病、心理疾病等与职业有关的疾病者,占有一定比例,不少人因身体原因提前退休,还有一些队员英年早逝。然而,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没有变,忠诚奉献的品格没有变,严谨踏实的作风没有变,冲在前头的传统没有变。

“那日,星明月灿,与君相约,君说要给山河绘素颜,清晨君走我未醒……”这是张军伟妻子写给丈夫的家书,更是千万测绘队员们无私奉献的见证。

做外业调绘,每天至少3万步,走哪算哪,午饭就地解决。

“我在步数排行榜上,一般都是第一。”苏航是个腼腆的小伙子,作为陕西省第三测绘工程院的测绘队员,他的工作在不少人看来有些琐碎。

“外业调绘,简单来说,就是把地面上的实际的东西在地图上写清楚。”苏航一边介绍,一边将手中1∶10000的地形图摊开,图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他一上午的工作成果。“这里几年前种的还是苹果,如今换成了猕猴桃”“那个位置电线布设的走向有了改变”“这个村的村名跟以前不一样了”,每一处细微的变化,他都不会放过。

如果说水准测量和控制测量是把精确放在了第一位,外业调绘则是要做到“事无巨细”。站在陕西眉县马家镇的一处半山腰上,苏航放眼望去,是一片广阔的平原地带,公路、铁路、厂矿、树木等纵横交错,需记录的要素很多。他简单吃了几口随身携带的锅盔,喝了一包凉牛奶,就开始一笔一画地在地图上做起标注。

“1∶10000地形图要求数据非常完备,不能坐在车里看,只能靠一步一步地走,边走边记。”苏航说,自己每天至少要走3万步以上,以至于总是占据步数排行榜的首位。

做外业调绘,吃不上午饭也是常事。在苏航的背包里,工作用的东西占了大部分空间,只装了一些简单的干粮和水。“大家都是走哪算哪,午饭就地解决,这样才能按时把任务完成好。”苏航说。

“陕西省面积20.56万平方千米,涉及1∶10000地形图有8357幅,其中5583幅图龄超过10年。因此,我们在2016年8月启动了为期36个月的陕西省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更新项目。”马文涛表示。

时间紧,任务重。队员们白天边走边记,晚上还要把获得的数据录入系统,一天下来,休息的时间很有限。不过,最近不少调绘队员又有了新盼头——陕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自主研发的数字调绘系统已投入规模化生产,该系统能够在平板电脑端显示和操作数据,并提供精确的导航定位,完成补测点与新增点线要素的精确采集。

“随着我们手中的‘画笔’不断更新,相信祖国的山河也将日新月异,越来越美丽。”苏航满怀信心地说。

来源:人民日报、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版权归原作者及刊载媒体所有)


荐读

点击下文标题即可阅读

不要等打起仗来,才想到测绘兵!

测绘兵—中国特殊兵种(视频)

CCTV军事频道纪录片:《中国测绘兵》(上、下集)

军事地图测绘员:解放战争中鲜为人知的“特种兵”

编辑 / 刘雪   审核 / 孙丰家

指导:万剑华教授(微信号wjh1826661312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