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原总参谋部测绘局局长卜庆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其应用推广的国家意义

2018-04-17 慧天地

点击图片上方蓝色字体“慧天地”即可订阅

(点击图片可放大观看更多精彩请留意文末推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

随着北斗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的发展,相关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气象预报等领域,逐步渗透到人类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中国始终秉持和践行“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的发展理念,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积极推进北斗系统国际合作。

2017年1月,“北斗二号卫星工程”荣获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这个工程实现了国际卫星导航领域多个首创,自主创新成果丰富。

对于我国北斗导航系统有何独特优势,北斗导航系统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重要影响,北斗导航系统给大家的生活具体带来了哪些新的变化,北斗导航系统未来如何发展?围绕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原总参谋部测绘局局长、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卜庆君。

记者:现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谓是我国重要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那么何为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它为何如此重要?

卜庆君:介绍北斗系统之前要先讲一下什么是导航。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人们都离不开赖以生存的这个地理空间环境,首先要解决的是:我在哪里?要去往何方?这说明在生活中与我们关联最多的是位置信息。

在漫长的社会进程中,人们不断探求着确定位置、导向目标的方法和途径。我们的先民早在远古时期就懂得利用北斗星座辨识方向、区分季节,尤其是凝聚着中华民族聪明才智的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是人类发明的最早的导航仪,几个世纪以来它经过不断的改进变得越来越精密,并一直被广泛应用。

进入现代,导航手段已经扩展到卫星导航、磁力导航、声纳导航、量子导航等多种方式。

随着电磁场理论和电子技术的蓬勃发展,人们又发明了地基电子导航系统,这一系统的问世标志着人类从此进入了电子导航时代。

当时的地基电子导航系统由于只能进行二维定位,而如果要对空间飞行器进行精密导航,则需要确定飞行器的三维位置(水平位置和高度)。显然地基电子导航系统不能满足这种需要,于是人类就设想是否可以将无线电发射参考站建立在空中。

1957年10月,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由此宣告空间科学的发展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也使电子导航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空基电子导航系统应运而生。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以卫星为空间基准点,用户利用接收设备测定至卫星的距离或多普勒频移等观测量来确定其位置和速度的系统。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空间卫星、地面监测网和用户设备。

卫星导航的优点是具有全球全天候、高精度、多功能、庞复性。当前,全球有四大卫星定位系统:GPS系统(美国)、北斗系统(中国)、GLONASS系统(俄罗斯)、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欧盟)和两个尚不成熟的区域导航定位系统:QZSS“准天顶”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日本)和IRNSS区域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印度)。

我国的北斗系统启动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863计划”倡导者之一、原国防科工委科技委顾问陈芳允院士(也是我国两弹一星元勋)于1985年提出了仅用两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实现定位的建议,用以解决在资金困难时期构建宏大系统的难题。

关于北斗系统,在一般材料和文件中的标准描述是: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国际上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记者:请您谈一下我国自主研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背景及战略意义?

卜庆君:在我们日常工作中,与地方政府、有关单位、各行业同志接触时,总会有人问到,美国GPS用着很方便,为什么还要搞北斗?我会跟他们讲:卫星导航系统关系国家安全,不管国外系统多么完美无缺,免费使用政策多么诱人,你也不能永远依赖别人。

其实GPS免费使用是一个战略诱饵。GPS免费对全球开放是美国国家战略,是谋求优先话语权的体现,也是美国称霸全球的道具。

具体来说,就是以免费为诱饵,使其他国家不得不不断完善GPS应用基础条件,如今大部分国家都在发展基于GPS的星基增强、地基增强系统,以满足本国的应用需求,从而使世界各国为GPS建设加大投入,提供监测,提高可靠可用性,进而使GPS广泛地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美国的战略家认为GPS免费开放带来的战略利益高于收费服务带来的利益,能隐藏利益于无形之中,更利于美国全球战略的实现,事实上也正是如此。

如今,卫星导航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可或缺,但是目前为止,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卫星导航基本上是GPS系统在全球卫星导航市场上一家独大。

这是因为早在40年前,美国军方就开始了GPS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发,目前共部署了32颗在轨卫星,遍布全球的几十个地面监测站。

由于GPS 一家独大,就拿我国来说,银行、电力系统很多还是依靠GPS授时,我们的很多汽车上的导航系统也是GPS,甚至于军用装备上GPS也还存在,这样就会带来一个令人不安的设想——假如在关键时刻美国人关掉GPS,或者在信号上“做点手脚”,那我们怎么办?

事实上,这已经不仅仅是想象与担心,而是已有先例可循,GPS中断的干扰就的确出现过。

目前不用说美国用其他政治、经济手段,就是只要仅仅把GPS的服务精度降低或暂时关闭,使用GPS的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运行就将遭受严重影响甚至发生混乱。这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手段,在貌似给予当中,不知不觉地控制了他国经济。所以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积极发展独立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

基于上述担心,世界各大国与国家集团开始考虑对策,由此诞生了俄罗斯GLONASS、欧洲伽利略等卫星导航系统。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曾表示,没有伽利略计划,欧洲“将不可避免地成为附庸,首先是科学和技术,其次是工业和经济”。

这也是欧盟不顾美国的不满、冲破重重阻挠执意发展伽利略系统的根本原因。

发展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就是为了减少欧洲对美国军事和技术的依赖,打破美国对卫星导航市场的垄断。欧盟是美国最亲密的战略伙伴,连欧盟都要搞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統,那我们呢?

所以正是基于上述的担心,我们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北斗系统的建设。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未雨绸缪的中国科学家们就开始关注对我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的论证研究工作,并在主管部门的积极响应下,开始实施系统建设。后来又给这个系统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北斗”,寓意着如同北斗星一样指引方向。

我国两弹一星元勋、国家“863计划”倡导者之一、原国防科工委科技委顾问陈芳允院士,在80年代初期就提出了仅用两颗通信卫星实现定位的建议。

当时我还是总参测绘局科技处处长,捕捉到这一信息后,及时组织专家论证,勇于承担任务,这样,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宏伟计划,就在原总参测绘局一间狭小的办公室里悄悄萌发。

有关技术人员通过演示验证试验,初步认为原理是可行的,后又经过较深入的研究论证及方案拟制,提出立项研制,但由于当时经费紧张,技术攻坚难度大,因此项目立项面临着很多不同的声音。

后来凭着北斗人的探索精神和务实态度,北斗计划历经周折,厚积薄发,终于在2000年10月31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首颗试验卫星送上太空。同年年底再次发射1颗卫星,2003年发射了第三颗卫星。2003年12月15日,北斗一号系统正式向国内用户提供服务。

虽然当时的北斗应用技术还远不像GPS系统那样成熟完善,但却给以往单独依赖于GPS的用户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北斗一号奠定了中国卫星导航发展的基石,使我国的卫星导航走上了创新发展的道路。

目前正在运行的北斗二号系统于2004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立项,立项前也是经历了许多磨难,在发展步骤、星座设计、技术路线、研制周期等方面有很多的不同意见。

经过多方协调,不懈努力,于2007年2月发射首颗试验星,同年北斗系统被联合国外空委确认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四大核心供应商之一。

2012年12月,北斗二号系统正式开通服务,系统由14颗卫星、32个地面站和各类应用终端组成,同时具备定位定向、实时导航、精密测速、精确授时、位置报告和短信服务等6大功能,服务范围覆盖整个亚太地区。

北斗系统是国家重大战略基础设施,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这已是当前全社会的共识。但更重要的是北斗系统是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与保障的重要支撑,是维护国家空间战略、经济战略、安全战略的重要保障。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美元储备国,在当今开放的大背景下,存在着各种国家安全问题,而且越开放,面临的安全风险也越大。因此在北斗国际化已成为大势所趋的情况下,北斗系统的战略意义越来越大,影响愈加深远。

记者: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美国GPS、俄罗斯格罗纳斯、欧洲伽利略系统相比,它有哪些优势?

卜庆君:美国GPS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是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

GPS系统包括空间部分、地面测控部分和用户设备三部分。空间部分的卫星分布于6个轨道面,轨道高度20183千米,轨道面倾斜角为55度,可提供全球全天候、每秒一次、持续不断的定位信息。GPS提供两种定位服务,即精密定位服务(PPS)和标准定位服务(SPS)。

由于具有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显著特点,GPS被成功地应用于大地测量、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运载工具导航和管制、地壳运动监测、资源勘察、地球动力学等多种学科,并且随着全球定位系统的不断改进,硬、软件的不断完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地开拓,目前已遍及国民经济各种部门,并逐步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GLONASS是苏联1982年宣布开发的星基导航系统,并于同年10月12日发射第一颗卫星。GLONASS是与美国GPS系统相类似的卫星定位系统,也由卫星星座、地面监测控制站和用户设备三部分组成。

GLONASS系统采用频分多址(FDMA)方式,根据载波频率来区分不同卫星[GPS是码分频分多址(CDMA),根据调制码来区分卫星]。

俄罗斯对GLONASS系統采用了军民合用、不加密的开放政策。但是GLONASS用户设备发展比较缓慢,这与美国的GPS用户设备的快速发展形成鲜明的对照。

在美国,市场竞争激烈,致使很多私营开发商争相研制新型接收机中的OEM板、专用芯片等系列产品,特别在小型化、低成本上发展迅速,因而产品种类繁多,可选余地较大。而俄罗斯在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行动迟缓,相对抑制了民用的发展。

“伽利略”(Galileo)系统由欧洲共同体发起,旨在确定建立一个由国际组织控制的民用全球卫星导航服务系统。Galileo星座由30颗卫星组成,卫星均匀地分布在高度约为24000千米的3个轨道面上,每个轨道面部署9颗工作星和1颗在轨备用卫星,轨道倾角56度。

系统的典型功能是信号中继,向用户接收机的数据传输可以通过一种特殊的联系方式或其他系统的中继来实现。

Galileo系统确定地面位置或近地空间位置要比GPS精确10倍,其水平定位精度优于10米,时间信号精度达到100纳秒。必要时,定位精度可达6米,如与GPS组合甚至能精确到4米。

“伽利略”具有四大特点:自成独立体系、能与其他的相关系统(如GPS、GLONASS)兼容、具有先进性和竞争力、公开进行国际合作。

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有四个特点:

一是首次采用GEO/IGSO/MEO三种轨道卫星构建混合导航星座,以最少的卫星数量和经费投入,实现服务区内与GPS相当的导航能力。既可满足覆盖全球的要求,又对我国及周边实现了针对性的性能增强,解决了我国重点区域覆盖范围大、指标要求高的难题。

二是首次采用RDSS(卫星无线电测定业务)和RNSS(卫星无线电导航) 两种技术体制。

其中,无线电导航业务(RNSS)为无源定位。卫星通过不同频点向用户广播基本导航信息、差分完好性信息、卫星工况信息、测距信息、轨控及参数等。用户接收至少四颗卫星信号,由其自身独立解算出位置和时间。

无线电测定业务(RDSS)为有源定位。主控站经卫星转发向用户广播信息,需要定位的用户产生应答信号,经卫星转发传回主控站,由主控站解算该用户位置和时间信息,再经卫星向指定用户发播计算结果。

有源和无源这两种技术体制,对实现导航定位、精确授时、远程指挥、数据传输等具有独特优势。

北斗除具备美国GPS、俄罗斯格罗纳斯等国外系统的基本功能外,还具有独特的位置报告和短信服务功能,可同时获取“何时、何地、何人、何事”等基本信息要素,在指挥控制、隐蔽定位、生命救援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三是首次融合基本服务和增强服务。北斗采用两种服务数据统一搭载同一信号格式向用户发播,用户终端无须增加经济成本和技术复杂性,就可按需选择服务模式。

四是首次采用Bl/B2/B3三个频点,共六路信号提供服务,具有多种组合服务样式。用户可根据使用场景、使用模式、使用需求,选择单独或组合服务样式,使用方式更加灵活。其他卫星导航系统采用基本导航与增强导航系统分离建设、分开运行的模式,应用终端需要接收两个系统的信号才能实现增强服务。北斗系统采用一体化设计,通过一个系统实现基本导航与增强导航两种服务,可降低使用成本和技术门槛。

记者: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成对于我国有哪些重大意义?

卜庆君:卫星导航系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是大国强国的标志。开拓这个极具挑战性的世界高新技术领域,中国人只有依靠自己。

我们立足国情军情,创造性地提出“先有源、后无源,先区域、后全球”的发展思路,确定“三步走”发展战略,稳扎稳打、循序渐进,投入少、效益高,使我国跻身于世界卫星导航大国行列,振奋了军心民心,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经过长期的努力拼搏,我们攻克全部核心技术,立起自主的时空基准,实现了宇航能力由单星研制到组批生产、由单星在轨工作到多星组网运行的整体跃升。

这是我们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生动写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成功应用于实践,特别是有源与无源相结合的独特体制,丰富和发展了卫星导航理论,拓展了卫星导航服务的领域,是对世界卫星导航的重大突破。

2016年6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白皮书,指出,随着北斗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的发展,相关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森林防火、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应急搜救等领域,逐步渗透到人类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这表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等许多方面,都具有十分重大特殊的战略意义。

实践证明,只有坚持自主发展,我们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同样,只要下定决心,齐心协力,就没有我们在世界上干不成的大事。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成功建设和应用是我们坚持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的重大成果。我们全体北斗人,心怀强国强军梦想,形成了“自主创新、团结协作、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北斗精神。这是“两弹一星”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宝贵财富。

我认为北斗是走中国道路、彰显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坚持中国自信的具体体现,是中华民族的伟大骄傲,是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标志性成果,是联合国外空委确认的全球导航系统四大核心供应商之一,也是未来平衡和改变世界战略力量格局的重要砝码。

记者: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说过,“北斗系统的重中之重在于应用”。这句话如何理解?

卜庆君:卫星导航定位技术最早应用于军用定位和导航,随着技术的发展与完善,其应用范围逐步从军用扩展到民用,渗透至国民经济各部门,应用领域遍及海陆空天。

孙院士一直强调“北斗系统的重中之重在于应用”,应用是北斗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北斗的应用领域只受人们的想象力所限,可以说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它已经成为一种崭露头角的全球信息基础设施,是推动国家经济建设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强有力支撑。从这个角度说,美国之所以能称霸世界与它是世界第一个建成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国家是密切相关的。

在军事领域中,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几场局部战争中,美国的GPS在精确武器打击、陆海空三军导航定位方面发挥了巨大的军事作用;在经济领域中,卫星导航定位业务一直被美国的GPS系统所垄断,其相关产品和服务市场的年产值达100亿美元,美国联邦航空局预计,随着卫星定位及导航应用的日渐广泛,这一行业的销售规模在2020年将达到5000亿美元。

卫星导航定位已经成为当今国际公认的八大无线产业之一,创造出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影响,为全球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正是基于此,世界各国都看到了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地位和作用,于是竞相在这一领域开始了角逐。

同世界其他大国一样,卫星导航等许多高新技术往往起源于军事需求,优先服务于国防,而最终在民用领域显示出充分的市场价值。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连续十多年保持稳定运行不间断服务,在军事与民用领域的应用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目前,北斗应用受到了各行业主管部门与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北斗的科研成果大量涌现,应用领域不断扩展,产业化进程风生水起,“北斗风”正在席卷全国。

首先是海事渔政、交通运输、电力、铁路、民航、金融、通信、公安等国家重点行业领域使用北斗的政策都在逐步出台;其次是一些市场化的行业领域,例如精准农业、森林防火、气象水文、环境监测、智慧城市等等,近年来也逐渐由早期的示范应用向着产业化规模化的趋势推进发展;第三是大众应用领域,例如智能驾培、老人监护、特殊人群监管、智慧旅游、智慧医疗、车辆前装、北斗手机、北斗学生卡等等,更是会产生亿万级的用户规模。

随着北斗系统亚太地区服务能力的日渐提升与应用技术的逐渐成熟,北斗在促进我国国防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同时,也引起了周边国家的积极关注,东盟、西亚等服务区范围内的国家出于吸引中国投资、打破GPS垄断、降低服务成本等考虑,对引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兴趣浓厚,其中泰国、老挝、柬埔寨、巴基斯坦等国都纷纷表达了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强烈愿望。有的已经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有的正在商务谈判之中。

然而,北斗国际化应用问题并非简单的技术或商务问题,未来我们也将结合政治、军事、外交等领域,加强顶层筹划,制定方针政策,力推将北斗境外应用纳入到国家层面的双边互访与科技经贸合作的整体战略中。

随着北斗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各领域应用逐步深入,集成服务不断创新,重点行业初具规模,国际合作取得成效,整体应用已进入产业化、规模化、大众化、国际化的新阶段。目前已被国际海事组织接纳认可为全球第三个卫星导航系统。

记者:您能否更具体地谈一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于经济社会领域发展的重要影响?

卜庆君:近年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各领域应用逐步深入,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基础产品形成系列,集成服务不断创新,重点行业初具规模,国际合作取得成效,整体应用已进入产业化、规模化、大众化、国际化的新阶段。

北斗应用总体形势看好,在短时间内能从无到有、从点到面、解决应急、发挥效能、服务社会,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一是已初步形成了政策法规体系。近年来,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密集发布相关法规政策近30项,涵盖了北斗发展规划、科学研究、行业应用、专项示范和知识产权各领域。

二是加快完善基础产品体系。目前,北斗基带和射频芯片、OEM板、天线等核心产品,部分指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北斗芯片主要厂商近20家,总销售量突破300万片,高精度测量型板卡销售已近5万套,占国内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特殊行业和大众领域导航应用兼容北斗已成为趋势。

三是重点行业应用不断深入。交通部推动在9省市近10万辆“两客一危”车辆安装北斗终端,降低了运输成本,保障了出行安全;广州市为1万多辆公务车安装北斗终端,强化了公车信息化、正规化管理;民政部在北京开展应急减灾示范应用系统建设,拟在10个省市推广应用3万套北斗终端,进一步提高国家应急救援信息化水平;国家人防办结合信息化建设规划,推动全国各省市开展人防领域北斗应用,以提高应急指挥和支援行动能力;农业部发布行业指导意见,将北斗船载终端纳入国家农机补贴范围,全国6万余艘渔船和执法船只已安装北斗终端,有力保障了广大渔民的海上作业安全。

与此同时,在电力、通信、金融等领域,北斗高精度授时已从示范应用转入规模推广阶段;在森林防火、气象测报和水文监测等领域,北斗短信服务常态化应用,为预防灾害、环境保护提供了高效手段;新疆、西藏、云南等地重点开展北斗警用试点建设,为地区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持。

未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将把握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发展机遇,与全球其他卫星导航系统深入合作,共同推动北斗/GNSS国际化应用,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打造成为国际知名的中国品牌。

记者:如您所说,我们的生活真的离不开北斗,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新的具体变化?

卜庆君:目前,我国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技术正在由军用领域逐渐向民用领域转化,发挥北斗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作用,随着不断深化挖掘服务市场、使其价值实现最大化,众多企业在不断的研发与创新。

目前,该项技术的应用已延伸到市政规划建设和防控管理、公共安全监控领域等,比如无人机在农业、电力管线、石油管线巡检中的应用,“智慧井盖”通过准确定位在防洪防汛中的作用,“智慧停车”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等等,这些“北斗+”服务应用已成为智慧城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为政府、百姓带来安全、便捷的服务模式。

随着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民用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人们日常生活网络需求的扩张,为迎合市场需求,以北斗核心技术支持、贴心服务为主,带动上下游各产业链,不断地完善网络覆盖,建立和完善北斗大数据库。

尤其在智慧养老体系、智慧校园体系建设中,通过北斗定位技术研发的穿戴式产品已经在北斗民用化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在安全方面可以为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提供北斗实时精准定位、北斗实时跟踪、实时报警、轨迹回放、电子围栏等功能,为弱势群体提供安全防范管理措施,保障其生命财产安全。

我们结合“互联网+服务”的方式,针对弱势群体需求的特点,通过互联网整合服务资源,从便利生活、学习、健康检测、疾病预防及救治等方面为其提供服务内容,让他们感受到国家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福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车辆导航。我国人口众多,汽车拥有量也不断提升,仅北京市的汽车保有量已达几百万辆,基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车辆导航也是组成智能交通系统(ITS)的重要部分,它是世界上公认的从根本上解决交通问题的最有效途径。

(2)移动电话。将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与移动电话相结合,可以提供基于位置的服务(LBS)。中国手机用户已达13亿,几乎人手一部手机,而且根据统计,中国人平均18个月就要更换一次手机,你可以想象一下,这是多大的一个市场?在这个巨大的市场上,可以说蕴藏着无限的商机。

(3)卫星导航系统在资源调查、石油钻探、农业、林业、渔业等领域大有市场。其他如公安保卫、遇险抢救、海岸缉私、巡逻搜索、环境数据收集、各种灾害的预报与监测、交通管制、远距离输电以及个人旅游、娱乐等诸多方面都有着广大的潜在用户。

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应用前景“仅受限于人们的想象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很多潜在的应用必将被发掘出来,卫星导航系统必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大众生活越来越密切。

北斗“天上好用,地上用好”。如何用好,除了要求“北斗”产品具有前瞻性、创新性、无限的市场空间,还要注重其综合服务体系的建设,只有提供完善的、从使用者角度出发的服务才能让产品保持长青,被市场、使用者接受。

比如应用“北斗+”“互联网+”“大数据”等建立的服务平台,在线上实现对数据的定位、收集、整合、分析,在线下服务团队應用其结果为政府、社会,乃至到个人输送优质的、先进的产品和服务,所谓不忘初心,是我们作为北斗团队永远的目标和前进方向。

记者: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确实让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未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战略目标是什么?

卜庆君:北斗系统的名字来源于北斗七星,通过北斗七星的延长线可以找到北极星,北极星是全人类辨别方向的导航星。我国古代还有一句话叫“斗柄回寅天下春”,可见我国古人很早就知道北斗对人类的作用了。北斗的发展理念既是民族文化的深厚结晶,又是新时期中国对世界文明的新贡献。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即按照“试验—区域—全球”的总体思路分步实施。北斗试验系统,空间段由两颗静止地球轨道卫星组成,解决有无,满足急需。北斗区域系统,空间段由5颗静止地球轨道卫星、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4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组成,即“SGEO+5IGSO+4MEO”模式,满足亚太地区基本需求。

北斗全球系统空间段计划由35颗卫星组成,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27颗中地球轨道卫星、3颗倾斜同步轨道卫星。

按照规划,由35颗卫星组成的导航星座,在定位授时精度、抗干扰、系统容量等方面比北斗二号系统将有大幅提升,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并形成完善的国家卫星导航产业支撑、应用、推广和服务保障体系。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我国首个大型星座组网系统,是迄今为止我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系统集成最难、建设任务最重的航天工程。目前,北斗二号系统正在向亚太用户提供稳定连续可靠的导航定位授时服务,北斗全球系统正在建设中。我相信,北斗全球系统建设也将继续本着突出重点、充分验证、遵循规律、增量发展的原则,直面新的艰辛与挑战,书写新的荣耀与辉煌。

来源:《领导文萃》(版权归原作者及刊载媒体所有。我们尊重原创,《慧天地》所推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原标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其应用推广的国家意义 ——专访原总参谋部测绘局局长、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卜庆君


荐读

点击下文标题即可阅读

中国北斗导航系统为何令欧美恨之入骨?真相绝对震撼

清华大学过静珺教授: 天地接轨,以北斗高精度护航高铁速度!

杨长风总设计师:北斗系统世界一流,能与几个国际先进系统同台竞技!

编辑 / 孙丰家  审核 / 孙丰家

指导:万剑华教授(微信号wjh1826661312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