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技创新:未来有望实现“一张图管海”
点击图片上方蓝色字体“慧天地”即可订阅
(更多精彩请留意文末推荐)
精确掌握渔船进出渔港以及渔业资源交易情况,精准掌控危险源,对渔区的渔业资源分布情况了如指掌……如今,这些需求可通过海洋数据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平台由广东邦鑫勘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其将海洋立体感知系统、海洋数据标准和海洋业务分析模型有机地融合为海洋数据资源整合平台,并形成了一套综合展示系统,打通了海洋大数据的产业链条。
平台通过统一的数据管理和业务模型可视化,在海域动态监管、海洋生态观测、灾难预报和防范、减灾方案、港口管理、渔业资源管控等方面,发挥管理上的宏观和预见性效益。公司相关负责人将其比喻为“水下世界的眼睛”。有了它,与水下世界有关工作的可控性将会更强,未来有望实现“一张图管海”。
打造港口“安全管家”
基于海洋大数据的应急指挥信息管理系统是海洋数据综合管理平台在应急管理方面的一个具体应用。“该系统具有智能化、可视化的特点。”公司地理信息事业部技术总监聂旭清一边演示一边说,系统建立了港口地理信息、危险源数据、应急资源等多种信息的统一管理台账,实现了重大危险源要素在三维GIS地图上进行一体化立体标示。
“也就是说变被动监管为主动监管,由事后处置转为事前预警。”聂旭清进一步解释说,运用该系统可以有效缓解监管区域大、分散、点多、监管人员不足的严峻监管现状,解决用户信息资源整合难、资源可视化难和信息自动化匹配难等问题。"一旦发生险情,系统可以根据最近的抢险人员位置和特点,科学统筹调集抢险力量,将损失降到最低。”聂旭清说。目前,该系统已在广州港、珠海港、茂名港、惠州港、阳江港等大型港口应用。
渔业资源的“天气预报”
海洋数据综合管理平台的另一个应用就是在智慧渔业、智慧渔港方面的综合应用,可以通过历史作业区和海洋气象环境的综合分析,提前预测鱼群的集聚地点和规划渔业船只的渔业操作路线,综合提升渔业操作的效率和效益。
“相当于给渔业资源做‘天气预报’。”邦鑫相关负责人比喻道。在智慧渔港方面,平台建立了渔业和后台产销一体化的联系,确保和渔业流通环节的大数据整合,同时建立港口业务数据库,通过物联网和大数据实时处理技术,提高港口运营的智慧程度,解决作业调度、仓储规划等领域存在的低效问题,实现人、船、货的全面感知,实时掌握渔货仓储、运输、装卸等多个环节动态信息,建立全过程的感知监管和预测分析体系。
专家点评中山大学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特聘研究员
谢晓华:有效打通各领域涉海数据
我国提出要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海洋科技创新至关重要,而海洋数据综合管理平台在海洋科技创新领域作了富有建设性的探索和尝试。未来,整个海洋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如果能将各领域的涉海数据有效打通,有效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并且在一些关键性的技术瓶颈上实现突破,该产业将会给海洋与渔业管理者带来帮助,也能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有效范本,同时在建设海洋强国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来源:南方网(版权归原作者及刊载媒体所有)
荐读
点击下文标题即可阅读
全国人大代表吴立新院士:建议推动海洋产业的转型,发力海洋科技的创新
编辑 / 刘峰 审核 / 徐鑫 范芷睿
指导:万剑华教授(微信号wjh1826661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