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BIM+GIS大行其道,GISer该如何升华自我价值

慧天地 2020-09-16

点击左上方蓝色字体“慧天地”即可订阅

(点击图片可放大观看,更多精彩请留意文末推荐)


近年来,BIM+GIS 正在成为新的热点技术,二者整合已渐渐成为业内的焦点,各大出版物和项目都对此一片叫好。然而现在这两者到底能整合到什么程度呢?似乎在从业者的角度来看,BIMer和GISer依旧生活在两个不同的“平行宇宙”中。


虽然双方都很想打破界限,但是却一直没能找到可以连接“平行宇宙”的“桥梁”。这个“桥梁”将是一个出色的中央模型服务器角色,在其上通过标准语言使BIM和GIS双方能够共享数据,当然,这个“桥梁”可能不是一方搭建就能完成的,需要双方共同出力以期完成。因此有针对IFC和CityGML融合的研究来以助力BIM和GIS真正融合交汇。


融合能做什么

这两个系统的整合以后的应用领域很广阔,包含城市和景观规划、建筑设计、旅游和休闲活动、3D地籍图、环境模拟、热能传导模拟、移动电信、灾害管理、国土安全、车辆和行人导航、训练模拟器、移动机器人、室内导航等。虽然BIM在国内应用很少,但是行业内应该关注并展望BIM和GIS结合所带来的思路的转变、成本的降低以及效率的提高。


一、国土安全

在OGC的网站上有个以国土安全为目标的“狙击手行动”测试。其中设置了一个场景:一名重要的政客沿着特定的路线行进,出于安全需要,需要事先找到所有能看到这条路线的窗子和建筑物,并通过计算得出狙击手可能躲藏的位置。以往是在3D查看器中浏览沿线所有的建模模型,并以专业人员的经验来判断狙击手可能选择的位置。


但是现在可以通过BIM和GIS共同生成的城市的模型数据来生成一个线路沿线上符合条件的窗子和建筑的列表报告。如果只是应用其中一方作为分析手段都会产生局限性。例如CityGML不会储存窗子的宽度和高度,而且要是通过几何形状去算的话将会非常复杂且费时费力;而且IFC中却正好存储了窗子的尺寸,两者通过GeoBIM就做到了IFC数据与CityGML的有效融合。这个例子正是通过利用路线沿线的城市模型所附加的非常详细的CityGML信息和IFC模型的数据,所以我们非常简便并准确地才能定位和识别窗子。


二、室内导航

现在行业中都想解决室内定位这一难题,但是大多关注的都是定位的手段,例如到底是Wi-Fi还是蓝牙,是LFC还是NFC等等,但是室内定位的地图却一般都是建筑的二维电子图来生成的,甚至只是示意图。室外的地图导航都开始真三维化了,室内导航还用二维线条,这着实有点跟不上节奏了!



但是如果有BIM,那这一问题就能迎刃而解:通过BIM提供的建筑内部模型配合定位技术可以进行三维导航,例如有公司为央视新大楼开发的室内导航系统,就是利用了BIM和GIS,可以为员工进行跨楼层跨楼体的导航。


同时也可以在模拟突发事件时,事先规预演工的疏散路线等情况,这将极大降低因灾害引起的人员伤亡。


三、三维城市建模

城市建筑类型各具特色,外型尺寸不同,外部颜色纹理不同,以及障碍物阻挡等。如果是“航测+地面摄影”,后期需要人工做大量贴图;如果是用价格昂贵的激光雷达扫描,成本太高而且生成的建筑模型都是“空壳”,没有建筑室内信息,同时室内三维建模工作量也不小,并且无法进行室内空间信息的查询和分析。



而通过BIM,可以轻易得到建筑的精确高度、外观尺寸以及内部空间信息。因此,通过综合BIM和GIS,先对建筑进行建模,然后把建筑空间信息与其周围地理环境共享,应用到城市三维GIS分析中,就极大的降低了建筑空间信息的成本。当然这个前提是建筑都应用到BIM,现阶段在我国还依旧很难实现。


四、市政模拟

通过BIM和GIS融合可以有效的进行楼内和地下管线的三维建模,并可以模拟冬季供暖时热能传导路线,以检测热能对其附近管线的影响。或是当管线出现破裂时使用疏通引导方案可避免人员伤亡及能源浪费。



五、资产管理

以BIM提供的精细建筑模型为载体,利用GIS来管理建筑内部资产的位置等信息,可以提高资产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和准确性。不会出现资产管理不明,或是不在它该在的位置这种尴尬情况。



BIMer,GISer应相向而行

BIM和GIS融合在国外已经喊了很久了,大家也都在为此而努力着,无论是IFC还是CityGML都是进步的表现。


同时,为了加速两者融合,除了需要标准融合,也应该尽快出台相应的从业资质认证,Esri 全球社区发展行业经理兼“地理设计传教士”的Shannon McElvaney也在采访中呼吁“BIM和GIS的融合需要打破固有的、保守的文化壁垒。”他认为因为没有工程认证,部分GISer在建筑界“举步维艰”。例如,经常会听到测量师说“GISer不懂准确度、精确度”。同样的GIS行业也有类似状况。


BIMer和 GISer只有相向而行,走到同一个领域,才能更好的促进二者之间的相互融合,实现共赢。


GISer的自我价值升华

作为一名GISer,未来所有行业界限都会渐渐模糊,除了深耕自己所在的行业,更需要偶尔抬头向外看看。主动跨界也好,被动跨界也好,如果行业发展都是这个趋势,你站在原地,未来的你就会被取代。同理,BIMer也一样。


那么,如何升华自我价值,让自己不可替代呢?


如果BIM和GIS的融合之路继续下去,这对BIMer和GISer来说,要面临的除了是增加一门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增加一种思维模式。


一、拓宽知识体系

学无止境,在知识方面,在坚守和发展本专业领域特点和性质的同时,也要朝综合性方向发展。不但要学习更加系统坚实的GIS领域专业知识,还要学习BIM领域的综合知识,从而拓宽自身的知识层面,从本质上理解BIM+GIS。


二、转变思维模式

自我发展和企业发展一样,大部分好企业,最后都不是消失在它擅长的领域,往往是在原来领域越做越好,突然有一天,一个新的行业崛起了,于是它就消失了。最典型的就像诺基亚、柯达这样的公司。因此,这种形势下,改变自身的思维才是最重要的。

来源 :机器之心编辑部(本文作者不详,请原作者及时和《慧天地》联系,我们高度尊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及刊载媒体所有)


荐读

点击下文标题即可阅读

GIS相关数据下载网站、软件和工具等

泰国岩洞救援背后的GIS

高端论坛|周成虎院士:新ICT时代的GIS发展思考

编辑/ 张胜威 审核 / 刘峰 郭晓非

指导:万剑华教授(微信号wjh1826661312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