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智慧城市如果没有系统化的整合,这个城市就等于没有大脑
点击左上方蓝色字体“慧天地”即可订阅
(点击图片可放大观看,更多精彩请留意文末推荐)
“ 智慧城市涉及到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互联网、IT等,它是在一个空间形成系统的整合。如果没有系统化的整合,这个城市就等于没有大脑,那怎么样进行城市的治理和社会化的服务呢?恐怕也是做不到的。”
8月12日,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首席经济学家李铁在由厚益控股和《财经》杂志联合主办主题为“共享全球智慧 引领未来科技”的世界科技创新论坛上如此表示。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首席经济学家 李铁
李铁表示,智慧城市更多的是面向社会和公众服务。我们所面临的智慧化更多的是面向社会化的应用,而只有面向社会化的应用才能带来技术的变革。
谈到智慧建筑,他指出,中国还没有一个很好的智慧建筑,人脸识别、智能停车场等技术,只是在一个建筑内把它系统化应用,很多企业都有足够的产品,会不会应用到一个建筑里来,为建筑所有的单位和人员进行服务,这有很大的区别。而社区的概念和空间城市的概念涉及的智慧因素更多了,比如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智慧交通等。
李铁强调,社会化服务就不是一个产品,一个产品不可能满足全社会的需求。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希望有空间运营商、城市运营商、地产商在自己未来可能的发展空间内,把这些智慧产品集合到一起。
以下是发言实录:
李铁:关于智慧城市,国内300多个城市都在策划做智慧城市的试验,国际上欧美国家也都有智慧城市的一些机构和联盟,我知道日本、欧洲、美国他们做的智慧城市可能和中国还有比较大的区别。怎么样通过现在的互联网、人工智能以及通过可能的智慧技术来降低能源的降耗,像刚才陈刚博士讲的。
我也曾经在日本举办过会议,怎么样总结欧洲的先进经验。中国的智慧城市很多企业都参与了,各个好的IT公司,阿里巴巴、腾讯、华为都成立了自己的智慧城市部,不同类型的企业。因为我不是搞企业也不是搞企业的,我们研究智慧城市,我们希望这个智慧城市可能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什么是智慧城市,现有涉及到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互联网、IT等等,包括未来可能区块链,它在一个空间形成系统的整合。一个空间内可大可小,它是所谓尽可能的智慧技术不是某一项智慧技术。我知道很多企业在跟政府公关说我这个代表智慧城市,更多的只是代表智慧城市的某一个方面,不可能完全涵盖整个社会空间的所谓智慧的应用。
第二个是所谓系统,如果没有系统化的整合起来,这个城市就等于没有大脑,那怎么样进行城市的治理和社会化的服务呢?恐怕也是做不到的。
第三个,智慧城市更多的是面向社会和公众服务。前一天我也见到好多市长说我们要搞智慧城市,他们想的智慧城市就是怎么样把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网络打开,实现所谓办公的智慧化,信息的畅通化。这取决于政府一个部门之内的运转效率问题,但不产生收益。
实际上我们所面临的智慧化更多的是面向社会化的应用,而只有面向社会化的应用才能带来技术的变革,我没有听说政府在研发什么事情,能带来革新和变革的,因为它没有效率,都是花钱的地方。要面向社会,面向大众,很有可能能推动这种应用的变化,才有竞争。
所谓空间,我们可以想像智慧的空间怎么样才能实现各种不同的智能技术结合?举个例子,我们在日本参观开现场会的时候,日本的家庭可以实现所谓的智慧的系统化。我们现在知道的家庭就是各个电器,家庭所有和电和信息有关的东西是分割的,可能会通过手机进行一定的连通,但没有实现家庭整个系统化。
日本的能源做到了,家庭所有能源的消耗都可以通过系统化管理,引用了人工智能技术,我们没有做到。尽管我们很多企业去做,但离这还很遥远,使我们所有的家用电器和家里所有的信息产品,能通过一个手机,就可以操控,可以自动感应它的变化,把它智能化,这个目前还没有做到,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再一个是智慧建筑。毛大庆搞智慧工场,可以明确说在中国还没有一个很好的智慧建筑,我们看到人脸识别、智能停车场等等,但这些在一个建筑内如何把它系统化的应用,更多的放入智慧产品,我们不是没有这个条件,很多企业都有足够的产品,会不会应用到一个建筑里来,为建筑所有的单位和人员进行服务,这个还有很大的区别。
依此类推有社区,而社区的概念和空间城市的概念涉及的智慧因素更多了,比如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智慧交通等等。现在阿里巴巴也搞了一个智慧交通,但后台通过城市规律来智慧交通信号灯的变化。
人脸识别如果应用到现在的话,可以用交通路,可以通过图象识别放大到信号识别、流量识别。那这个交通路口发生变化了,整个区域的交通也会相应发生变化,需要人工智能。就是把原来后台的运作放到前台去,智慧交通就是公众服务和社会服务一个最好的方面。
我们还有智慧园区,还有所谓城市的公共服务和治理,比如城市发生很多突发性事件,怎么样把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点的事件迅速反映到智慧中心来处理。所以涉及范围非常之广泛但有一个很核心的事情,我们有无数个智慧化产品,什么情况下能把它放到一个空间里头植入进去?谁能做到?只有两个主体,政府和开发商。
政府就不讲了,现在大量的智慧企业都把精力放在政府身上,想拿政府项目。恐怕这个往下做的话,对智慧城市的市场化的应用会有很大的风险,因为政府的效率非常低。
社会化服务就不是一个产品,一个产品不可能满足全社会的需求。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希望有空间运营商、城市运营商、地产商在自己未来可能的发展空间内,把这些智慧产品集合到一起。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们怎么样推进智慧城市是面向政府还是面向市场,现在我看到的我们所提出的大数据、智慧城市都是盯着政府,事实上中国的智慧城市探索已经走的很快了。举个例子—共享,像美团、饿了么、共享网约车,如何把未来的智慧城市通过市场方向形成跨界整合,这个在世界都是一次重要的探索。
我们知道在欧洲、日本和美国,在这方面的进展也不是很快,因为它基础设施的发展没有那么迅速,已经基本停滞了。
中国这方面的应用正处于上升时期,所以如果我们在中国率先进行这种探索,未来的智慧城市不仅仅会带来科技的变革,也会推动社会的变革。它会改变我们所有的公共服务的走向,会使每个市民通过网络和政府进行很好的沟通,和市场主体进行很好的沟通。
在竞争过程中也会产生巨大变化和变革,同时,也会刺激经济的增长,这就是我对智慧城市的理解,谢谢。
来源:新型智慧城市风向标(版权归作者及刊载媒体所有)
荐读
点击下文标题即可阅读
编辑 / 孙丰家 审核 / 孙丰家 杨志如
指导:万剑华教授(微信号wjh1826661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