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夏令营招生】智慧空间, 文韬武略, GISer有约

慧天地 2021-09-2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测绘遥感国家重点实验室 Author 在武大等着你的

点击图片上方蓝色字体“慧天地”即可订阅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测绘遥感国家重点实验室,版权归原作者及刊载媒体所有。



2020年6月24日,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免招生宣传第五期成功举行,空间信息系统与服务研究室的陈能成、王艳东、朱欣焰、樊红、熊汉江和吴华意六位教授分别从研究室和团队的基本概况、导师队伍、科研项目、最新成果、典型应用及毕业生去向等多个不同层面对研究室做了详细的介绍。六百余人在线观看并参与讨论,讲座广受学生及家长好评。


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招生宣讲回放



武大测绘遥感国重2020年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细则

点击标题进入↑




空间信息系统与服务研究所整体情况介绍




首先空间信息系统与服务研究室主任陈能成老师就基本情况、研究方向、重大项目和典型应用这四个方面详尽全面地介绍了空间信息系统与服务研究室。空间信息系统与服务研究室作为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主打信息工程的研究室,近五年来,主持了3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围绕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下的时空智能,面向智慧城市、智慧流域和实景地球构建需求,开展了地理空间信息实时智能服务的理论方法、关键技术、标准规范、平台与应用研究。



研究室现有教师26人,其中教授13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二级教授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1个和国家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


研究室近五年研究方向主要包含:物联网与地理信息服务、社会感知与社会地理计算、时空计算与地理空间智能、虚拟/增强现实与实景地球和地理空间信息标准规范五个研究方向,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和智慧流域等多个领域开展应用。



研究室学生就业包括知名互联网企业(腾讯、阿里、百度等)、科研院所以及国企事业单位,同时,也在美国、德国等国进行联合培养、攻读博士、访问学者、博士后等工作。





空间信息系统与服务研究室团队与导师介绍




01

物联网与地理信息服务团队



报告人


“物联网与地理信息服务”团队由两名二级教授、两名副教授、三名特聘副研究员和1名博士后组成,团队负责人为陈能成教授。


陈能成,博士,武汉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空间信息系统与服务研究室主任,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


长期从事信息服务、智慧城市、智慧流域等研究。主持和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和国家863计划重大重点等项目2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5部(包括国内第一套传感网GIS专著),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120余篇(近五年约80篇、IF>8的6篇),授权国家专利和登记软件著作权40余项,在研国际标准3项。累计获得国际学术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省部级奖励11项。培养研究生70余名,被评为武汉大学第三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


2011年入选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2年被聘为武汉大学“珞珈学者”特聘教授。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城市多尺度综合感知技术与体系”负责人、国家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对地观测传感网与智慧城市”负责人、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中国GIS协会城市空间信息工委会副主任和《IET Smart Cities》国际杂志编委。


部分研究成果

1. 对地观测传感网协同智能的理论与方法


针对智慧地球空天地一体化物联网优化构建和高效应用问题,提出了“集成化对地观测传感网”概念模型,设计了空天地多系统“协同-融合-聚焦”的观测架构,系统构建了空天地多系统观测能力的描述、度量、联合和优化模型,设计了典型地表要素协同重建规则,提出了点面观测跨尺度无缝重建方法,实现了干旱和洪涝信息时间连续空间无缝感知,提高了卫星耦合传感网应用效能和地理信息即时服务能力。论文发表在《Earth-Science Reviews》(IF:9.53)和《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IF:10.95)等地学领域顶级期刊上,出版了《对地观测传感网资源集成管理的模型与方法》和《对地观测传感网信息服务的模型与方法》两本专著,部分成果荣获2014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集成化对地观测传感网



2. 物联网时空信息智慧感知技术与设备系统


针对地理信息感知设备融入“新基建”的问题,基于联网在线感知和传感器位置赋能思路,研制了双向智能控制无线传感器网络设备与系统、GNSS-R多模土壤湿度网络监测设备与系统和RFID智能巡检设备与系统;基于软件定义传感器和边缘地理智能计算,发明了异构传感器协议池透明接入方法,研发了多协议传感器时空信息感知适配器硬件设备,实现了时空信息在线智慧感知;发明了多流程协同的观测“规划-处理-制图”云聚合感知方法,研发了“Sensor Web 2.0”系统,提升了信息物理网观测成图自动化水平,被评为全球百个“最具技术意义新产品”之一,荣获2017年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多协议传感器时空信息感知适配器硬件设备



3. 对地观测传感网实时动态GIS及长江流域典型应用


提出了涵盖事件、传感器和结果数据的观测共享信息模型,为空天地大规模异质传感器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奠定了模型基础;攻克了传感网实时接入、规划控制、在线共享、服务组合和动态仿真等地理信息动态服务关键技术,把地理信息服务从互联网拓展到了传感网;研制了面向传感网的实时动态地理信息服务平台GeoSensor,应用于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站水文泥沙监测分析、长江中上游水库群信息共享和长江干线航道监测管理等。此项成果荣获2016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面向传感网的实时动态地理信息服务平台


长江流域典型应用


组内风采

1. 科研能力无可限量


团队学生科研能力强,科研成果突出,例如博士二年级学生许磊目前已经发表12篇SCI论文。同时还有二十余名学生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术创新奖、武汉大学“十大学术之星”或武汉大学一等学业奖学金等各类荣誉奖励。


2. 学术发展上不封顶


硕士生都有机会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博士生基本都有海外留学和国际学术交流机会,包括Stanford、UIUC、UCSB和Purdue等世界名校,十余名毕业学生晋升为高校老师。


3. 就业前景一片光明


毕业研究生除了在高校、测绘系统和科研院所就职之外,还广泛分布在腾讯、阿里和华为等知名互联网企业,包括大师兄魏虎(阿里技术总监),主导淘宝商城架构和双十一活动。


团结奋进的小组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空间信息系统与服务研究室主任陈能成老师进行了介绍。以下是团队基本情况。



接下来,陈能成老师介绍了团队主要研究方向:对地观测传感网地理信息感知理论与实验场、物联网时空信息感知设备与系统、实时动态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物联网地理空间大脑和城市流域典型应用。



在学生培养方面,陈能成老师小组还非常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写作能力和演讲能力的培养。同时,在最近5年,“智慧地球”学术论坛已经召开了138次。 



欢迎各位同学咨询了解!


陈能成教授联系方式:

手机:13886019231

邮箱:cnc@whu.edu.cn

网页:http://swe.whu.edu.cn/cnc_web/


王伟教授联系方式:

手机:13807134108

邮箱:wangwei8091@163.com

网页:http://www.lmars.whu.edu.cn/index.php/js/236.html


舒红教授联系方式:

手机:13808617909

邮箱:shu_hong@whu.edu.cn

网页:http://www.lmars.whu.edu.cn/index.php/js/277.html


王超副教授联系方式:

手机:18986074931

邮箱:c.wang@whu.edu.cn

网页:http://www.lmars.whu.edu.cn/index.php/fjs/1185.html


范业稳副教授联系方式:

手机:13607112565

邮箱:fyw@whu.edu.cn

网页:http://www.lmars.whu.edu.cn/index.php/fjs/1335.html


陈泽强副研究员联系方式:

手机:13871025965

邮箱:ZeqiangChen@whu.edu.cn

网页:http://www.lmars.whu.edu.cn/index.php/fjs/1704.html


杜文英副研究员联系方式:

手机:15527963513

QQ:495459037

邮箱:duwenying@whu.edu.cn

网页:http://jszy.whu.edu.cn/duwenying/zh_CN/index.htm


张翔副研究员联系方式:

手机:15871472170

QQ:1192125431

邮箱:zhangxiangsw@whu.edu.cn

网页:http://jszy.whu.edu.cn/zhangxiang4/zh_CN/index.htm


02

社会感知与社会地理计算



报告人


王艳东,博士,武汉大学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持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主持大型国产GIS软件平台GeoStar4.0、GeoStar5.0的研发;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90多名。


研究方向:大数据时空分析与建模、基于互联网的地理信息挖掘与融合、空间信息智能服务。


王艳东老师团队包括1名教授,1名副教授,1名博士后,1名专职科研助理,4名在读博士生,10名在读硕士生。


部分研究成果

一. 大数据时空分析与建模


系统地开展了基于时空大数据的研究,利用深度学习、社会动力学等人工智能新技术,提出大数据时空分析与建模的理论与方法,对出租车、手机、公交地铁刷卡、微博等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在灾害应急、不动产、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和应用,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科技论文。



提出社区演化超网络模型,解决了主题演化描述和量化分析困难的问题,用以分析灾害的发展过程和阶段。



基于人类出行大数据,利用自组织神经网络,研究道路拥堵探测与公交线路优化。



二. 基于互联网的地理信息挖掘与融合


研究基于互联网的地理信息挖掘与融合理论与方法,解决地理信息数据生产成本高、境外数据无法调绘等困境,在我国“全球测图”等重大工程中成功应用,为华为公司的境外地图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1、提出一套基于互联网的地理信息挖掘理论与方法,构建OpenStreetMap、GeoNames等众源地理信息几何对象转换模型和要素提取语义字典,破解Google Map、Bing Map等矢量地图加密机制,基本解决了全球地理信息快速、动态、按需获取的问题。



全球地理信息数据库:突破全球20多亿条空间数据Node、Way、Relation结构存在海量关联信息的难题。


2、研究多源地理信息融合的理论与方法,提出基于Mask R-CNN的矢量与影像配准算法,实现影像数据与矢量数据之间同名特征点的自动检测;攻克异构多源地理信息匹配与合并的难题,通过构建局部最优的几何、拓扑等相似因子,克服多源数据间非系统性变形的特点,开发了实用的软件系统,在国家重大工程中得到应用。



三、空间信息智能服务


针对空间信息服务应用的多样化复杂化需求,提出了空间信息智能服务理论与方法,建立了空间数据和服务的语义表达体系,解决了空间信息服务智能构建等关键技术,项目的研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空间信息服务组合模型构建方案,有力推动了空间信息服务组合建模向自动化方向发展,促进了空间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应用。出版了国内第一部空间信息智能服务理论与方法专著,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组内风采

团队每年组织参加多次国内外学术会议


在往届师兄、师姐推荐下,每年都有数名学生到百度、腾讯、阿里、嘀嘀和华为等知名互联网企业实习,并就业,形成了内招的良性循环。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空间信息系统与服务研究室王艳东教授进行介绍,下图是团队基本情况介绍。



王艳东老师的团队站在国家需求的最前沿,在学术上硕果累累,发表40多篇学术论文,编写专著2部,取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



王艳东老师及其团队的主要研究内容分为大数据时空分析与建模、基于互联网的地理信息挖掘与融合两个方面。


王艳东老师主要介绍了团队四个代表性的研究成果:灾害应急信息感知、大数据辅助城市规划设计、基于互联网的地理信息挖掘理论与方法、多源地理信息融合的理论与方法。



欢迎各位同学咨询了解!


王艳东教授联系方式:

邮箱:ydwang@whu.edu.cn

手机&微信:13871277638

网页:http://www.lmars.whu.edu.cn/prof_web/wangyandong/index.html


邓跃进副教授联系方式:

手机&微信:18602748165

邮箱:ydwang@whu.edu.cn

 

付小康博士后联系方式

手机&微信:13163223010 

邮箱:ydwang@whu.edu.cn


03

时空大数据智能与服务



报告人


朱欣焰,武汉大学教授,博导,“空天信息安全与可信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副主任,警用地理信息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电网公司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专家委员会第一届专家委员。长期从事地理信息系统与服务的研究与应用开发方面工作。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973计划、863计划、支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等国家或省部级科研项目三十多项, 研究成果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SSCI检索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4部,登记软件著作权10项,授权发明专利20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创新团队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武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研究方向包括:空间数据查询优化、时空大数据智能、智慧城市应用与服务,地理信息区块链等。


部分研究成果

1. 复杂大电网时空信息服务平台关键技术与应用


围绕复杂大电网地理空间及电气空间的全要素难以统一表达、动态电网拓扑信息难以实时重构、异源信息难以高效可信更新等关键问题。团队参与本项目研究,提出了分布式环境下的多策略拓扑搜索规划及优化方法,解决了多区域和多节点拓扑关系和状态的跨边界无缝定位问题,突破了分布式拓扑搜索的性能瓶颈,满足了在逾十亿电网设备中对变化状态及关联信息的“找得快,查得准”需求,有力支撑了全网拓扑信息的实时计算;提出了跨边界拓扑连接转换规则及优化方法,设计了基于分布式最短拓扑路径的实时快速求解算法,攻克了跨区域和跨节点条件下拓扑关系连接最优解问题,准确及时反映了电网状态与结构等拓扑信息的变化,实现了拓扑信息的快速计算,将全网拓扑信息实时重建性能从分钟级提升到秒级。该成果2018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 武汉智慧交通数据大脑


基于城市交管大数据(驾驶员数据、交通事故数据、交通违法数据、交通路网数据、渣土车轨迹数据和公交车轨迹数据等),利用时空大数据管理、高性能时空融合计算、时空AI决策等技术,针对城市交通拥堵、安全顽疾,从感知、数据、可视、预警、控制、决策、赋能七维全链进行交通风险治理,研发了“武汉城市交通智慧大脑”,实现了交通要素全息感知接入、交通风险时空挖掘预警、异常事件协同指挥调度、事件现场快速规范处置、事后灵活智慧决策等功能。系统上线运行以来,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Computers Environment & Urban Systems(CEUS)、Transactions in GIS(TGIS)、Applied Geography等刊物上。


基于GCN的城市短时交通流拥堵预测


路网核密度估计并行算法


武汉智慧交通数据大脑之智慧监管


武汉智慧交通数据大脑之智慧应急


3. 全息位置地图与应用


针对地理空间信息从静态向实时动态、从室外向室内外地上下、从单一关联到时空等发展趋势,结合新一代警用GIS重大需求,研究全息位置地图关键技术,建立了全方位、多尺度和多粒度的全息位置地图场景模型和语义位置模型;构建了由Wi-Fi、蓝牙、二维码和NFC标签等定位资源组成的位置传感网,提出了多精度的室内外一体化定位方法;在室内空间本体和位置本体构建,面向自然语言的语义位置解析、计算与查询检索,网络环境下的多源异质数据实时融合可视化与场景语义增强可视化等取得创新性成果。在武汉市公安局、常州市公安局等开展了应用示范,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41篇,授权专利10项,机软件著作权10项。



4. 基于边缘计算的时空异常行为识别


在物联网时代,边缘侧AI应用将成为人工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凭借自身在嵌入式软硬件方面的优势,研制智慧社区AI盒子,打造边缘感知中心,使设备成为感知信息处理的边缘中心,分布式设计降低了AI对云端的依赖,提升了稳定性和安全性。


针对社区视频流数据庞大,难以高效实时处理问题,自主设计了面向异常分析的NPU(嵌入式神经网络处理器)边缘计算平台,通过将具有NPU芯片的处理终端布设在监控附近,直接对监控信息进行处理,通过边缘计算技术解决对后台的高要求,同时实现对视频信息的实时分析。智能盒子基于瑞芯微RK3399PRO处理器,采用采用沉金无铅、八层板设计,尺寸为12cm x12 cm。具备超高的处理能力,采用主频最高1.8GHz的ARM双核A72大核、四核A53小核的架构,集成Mali-T860图形处理器。集成高达3.0 Tops算力的AI神经网络处理器,支持TensorFlow和Caffe模型。参见下图。


视频AI分析盒电路设计及实体图


本项目提出结合GIS信息辅助的轨迹优化方案,采用时空约束对匹配目标进行筛选,结合目标运动及摄像机位置拓扑等关系进行相似度度量函数优化。具体流程如图所示。


GIS信息辅助的轨迹聚合与补偿流程图


本项目的异常行为识别研究中,包含了单人场景和多人场景下的异常行为分析,其中单人场景中还包含电动车和宠物狗等非人体目标。异常行为种类的繁多和复杂化,传统的异常行为技术很难直接应用于该项目中。本项目基于单目深度生成算法,在三维环境下进行异常行为识别。


基于目标检测与轨迹分析的模型化异常行为识别流程图


组内风采

1. 学术发展


硕士生、博士生均有机会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与国外多所知名大学均有合作,如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密西根大学、新泽西理工学院等。目前现有一名博士在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一名博士在密西根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十余名博士生毕业晋升为高校老师。


2. 就业发展


毕业研究生除了在高校、测绘系统和科研院所就职之外,主要就职于BAT等国内外知名IT公司、各大银行、遥感地理信息领域的专业公司,如李浩松现任国电通国企董事长。


招聘/招生需求


欢迎有志于从事空间数据查询优化、时空大数据智能、智慧城市应用与服务,地理信息区块链的同学报考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欢迎博士毕业生来做博士后研究,欢迎有志于科学研究、开发能力强的硕士或者本科毕业生来做研究助理。


1)招收硕士生

招收专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测绘工程、计算机应用、摄影测量与遥感。

报考条件:校内外的本学科或跨学科优秀保研推免生或考研生(包括学术型硕士、专业型硕和非全日制硕士),编程功底深、数学基础强、思维活跃的学生优先。


2)招收博士生

招收专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等。

报考条件:具备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较强的文献阅读和写作能力、以及较强的英文水平,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编程能力。


3)招聘博士后

招聘领域:常年招聘网络地理信息系统、高性能地理计算、时空大数据分析与挖掘、城市地理学、计量地理学、应用数学等方面的专门高级人才及跨学科人才。

招聘条件:知名院校、科研院所毕业博士,已取得一定科研成果,热爱科研工作,有较强敬业精神、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以及沟通与管理能力。


诚挚欢迎有共同研究兴趣的同学加盟!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空间信息系统与服务研究室朱欣焰教授进行了介绍。以下是团队基本情况介绍。



朱欣焰老师从团队成员概况开始介绍,而后对组内的主要工作进行了详细介绍。朱欣焰老师及其团队的主要研究内容分为GIS+AI,GIS+大数据,GIS+区块链三个方面。



最后,朱欣焰老师重点介绍了团队代表性成果,包括:奖励、论文与专著和武汉智慧交通数据大脑。奖励主要包含获得国家创新团队奖一项,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项。论文和专著主要包含SCI和SSCI论文50余篇,专著4部,授权专利二十多项,软件著作权10项。武汉智慧交通数据大脑系统在交管上得到广泛应用,在中央台有过相应的报道。



欢迎各位同学咨询了解!


朱欣焰教授联系方式:

邮箱地址:xinyanzhu@whu.edu.cn和geozxy@263.net

个人主页:http://www.lmars.whu.edu.cn/prof_web/zhuxinyan/index.html

 

呙维副教授联系方式:

邮箱地址: guowei-lmars@whu.edu.cn

 

苏科华副教授联系方式:

邮箱地址: xuchen@whu.edu.cn

 

陈旭博士后联系方式:

邮箱地址: skhemail@163.com

 

付小康博士后联系方式:

邮箱地址: whistle_ant@whu.edu.cn


04

大数据空间智能与社会创新应用



报告人


樊红,博士,武汉大学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樊红教授长期在测绘遥感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曾赴美国乔治梅森大学进行访问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大数据空间智能与社会创新应用、智能地理信息服务、定性地理信息检索、地名地址智能搜索、空间信息共享与互操作、3S软件研发等。荣获首届王之卓创新人才、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中翰青年教师、武测森泓教师、测绘出版基金、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优秀论文、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测绘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励。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0余项,省部级科技发展项目10余项,其余横向工程项目若干。培养博、硕士100余名,留学生若干名。出版论著5部,发表论文近百篇。


樊红老师团队包括1名教授,1名高工(副教授),1名博士后,5名在读博士生,其中1名国际留学博士生,10余名在读硕士生,2名国际在读硕士生。

拟招收研究生的专业方向: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信息科学、地理学、计算机科学和数学等。同时,欢迎有兴趣跨专业的学生选报。


部分研究成果

1. 自然语言空间智能与位置服务


自然语言将是未来GIS的首选语言。面对新一代GIS自然语言应用需求,本团队提出基于模糊集和概率理论的不确定性建模,采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迁移学习开展了文本空间表达自动识别、地理场景智能搜索、室内外智能定位、POI协同推荐和地标指引行人导航等研究。发表SCI论文6篇。其中室内外定位精度分别达到3.5M和15.8M。



2. 大数据空间智能与商业创新应用


引入地理场景,创新性地提出用户、产品和场景三元交互精准营销模型,利用线上线下商业数据和多源时空大数据的融合,采用空间统计、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智能算法,开展了顾及空间相关性竞争潜力评估、改进不均衡指数潜力分析、泰尔指数空间异质性分析及基于D-CNN的选址分析等研究。发表SCI论文10余篇,其中,1篇论文在环境顶刊Science Total Environment(1区)出版。



3. 大数据空间智能与商业创新应用


开展备受公众关注的流行病和污染等的研究,利用官方发布的疾病数据、PM2.5数据和气象数据及遥感等空间数据,研究出血热、流感和新冠的空间异质性和时空预测。其中,创新性地发现了湖北省出血热的双峰特点,京津冀风场大小和方向对PM2.5的影响、新冠期间管控举措对疫情和污染的影响,发表SCI论文10余篇,1篇在药物顶刊JCR(1区)出版。



4. 出版论著



5. 正在承担的科研项目


(1)乡村文化旅游云服务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项目号:2019YFB1405600),乡村文化旅游资源虚实展示与地理信息服务子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20-2022,在研。

(2)全息地图获取与位置信息聚合技术(项目号:项目#2017YFB0503500),场景集成建模与自适应表达子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8-2021,在研。

(3)大数据驱动的消费市场的全景响应式营销管理与决策研究(项目号:917462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2018-2021,在研。

(4)基于人工智能的猪脸识别和耕地自动提取农业保险关键技术研究,横向项目,武汉天源迪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2020-2021,在研。


组内风采

1. 学生培养理念


面向国家需求,聚焦前沿技术,结合产业需求,培养有良好道德情操、学业精湛、知识广博的“顶天“、“立地”型研究人才,同时具有创新科研能力(含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和实践动手能力,创造性地服务社会。


2. 例行周会和文体活动



3. 资助学生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空间信息系统与服务研究室樊红教授进行了介绍。以下是团队基本情况介绍。



樊红老师致力于大数据空间智能研究多年,科研成果丰硕,出版学术论著5部,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W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SCI/SSCI论文近40篇。目前团队正在承担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及横向项目若干。



樊红老师团队的研究方向包括大数据空间智能与社会创新应用(涉及商业、健康和农业等领域)和基于自然语言的空间智能与位置服务。樊红老师介绍了这两个方向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在学生培养方面,顶天立地是樊红老师团队的人才培养的理念,顶天就是要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立地就是要服务企业和各个行业的落地的需求。樊红老师团队倡导支持学生们多样性个性化的展示,包容开放的团队协作,积极进取的学习精神和提供自由宽松的成长空间。



毕业生前程似锦,选择去企业工作的同学大部分去往百度等知名企业,或是在国内知名国企和事业单位工作等等。



欢迎各位同学咨询了解!


樊红教授联系方式:

手机&微信:18627716767

邮箱:hfan3@whu.edu.cn

网页:http://www.lmars.whu.edu.cn/prof_web/fanhong/index.html

 

黄俊韬高工(副教授)联系方式:

手机&微信:13507191215

邮箱:hjt@whu.edu.cn

 

克尼斯博士后联系方式

手机&微信:15377664170 

邮箱:alqaness@whu.edu.cn


05

地理场景融合重构与虚拟现实



报告人


“地理场景融合重构与虚拟现实”团队由龚健雅院士学术指导,两位教授和一位副研究员组成。团队召集人是熊汉江教授。


熊汉江,博士,武汉大学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理论方法研究。主要研究兴趣为:空间数据分布式组织、网络三维空间数据可视化、海量空间数据网络服务及语义三维模型重建等。已发表论文4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1项,近5年主持和参与了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研究课题11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十一五测绘地理信息优秀青年科技奖;省级科技奖励计划评审专家;国际SCI期刊ISPRS, Sensor、IJDE、IJGIS等审稿人。


部分研究成果

1. 城市多源地理空间信息融合与服务


结合多源空间信息融合技术,融合大场景室外三维场景、精细室内三维场景、全景图、室内定位、实时视频等多源异构数据,实现室内室外、地上地下一体化表达,及多尺度、多粒度、多主题的城市多源地理空间信息融合可视化。


室内外、地上下一体的地理空间多尺度可视化


江汉分局军运会足球比赛场馆智慧安保系统


2. 城市室内外场景视觉理解与三维重建


针对智能手机照片、实时监控视频、激光点云、倾斜实景等提取语义与场景融合的需要,通过开发少样本、高精度、跨场景的室内外二三维场景解析深度网络,实现对场景语义、对象属性和结构信息的深度挖掘,构建室内外语义高精三维地图,在描述场景精确几何的同时,提供感知决策级的知识支撑。


室内外二三维场景视觉理解与语义模型重建


3. 基于智能手机的位置服务与增强现实


以二、三维室内地图为支撑,研究并且提出了一套基于智能手机的行人位置估计与位置增强、轨迹地图匹配、室内外一体化路径规划和AR导航等算法,满足未来面向智能移动终端的室内外一体化高精度位置服务。


基于语义路径图的室内行人位置估算


基于语义三维地图的室内外一体路径规划与AR导航


学术培养

1. 量身定做的培养方案


针对学生的能力、兴趣,结合团队优势,集体讨论并且尽可能早地确定研究方向,保证学生在短暂的研究生学习生涯能够快速成长,达到自己预期的成长目标。


2. 紧张又不失生活乐趣的科研集体


学生都有机会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博士生基本都有国际学术交流机会,良好的组内集体交流和活动让学生们既能安心科研实践又能享受和谐集体的生活乐趣。


3. 充满光明的职业前景


整个团队瞄准3DGIS、计算机视觉、虚拟现实技术等学术热点前沿,具备了良好科研习惯和强大动手能力的毕业生们深受科研和产业界欢迎,除了在大学和科研机构继续攻关,还在华为、腾讯、阿里、顺丰地图等知名互联网企业顺利发展。




团队的学习生活掠影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空间信息系统与服务研究室熊汉江教授进行介绍,下图是团队基本情况介绍。



熊汉江老师及其团队的主要研究内容分为3DGIS+实景,3DGIS+CV/AI,3DGIS+大数据,3DGIS+VR/AR四个方面。


熊汉江老师主要介绍了团队三个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城市多源地理空间信息融合与服务、城市室内外场景视觉理解与三维重建、基于智能手机的位置服务与移动增强现实。



欢迎各位同学咨询了解!


熊汉江教授联系方式:

手机:13871285231

邮箱:xionghanjiang@whu.edu.cn

网页:http://www.lmars.whu.edu.cn/prof_web/xionghanjiang/index.html

 

陈静教授联系方式:

手机:13971260269

邮箱:jchen@whu.edu.cn

网页:http://www.lmars.whu.edu.cn/index.php/js/379.html

 

郑先伟副研究员联系方式:

手机:18171418527

邮箱:zhengxw@whu.edu.cn

网页:http://www.lmars.whu.edu.cn/index.php/fjs/1425.html


06

时空计算与地理空间智能



报告人


时空计算与地理空间智能研究团队现有教授3名、副教授3名、讲师1名,博士后1名构成,均有海外工作学习经历,是国内GIS研究的一流优势学术团队。团队研究经费充足,科研氛围浓郁,与政府部门、产业界有紧密的联系和良好的合作,形成了“产学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研究氛围。


吴华意,男,博士,教授,湖北省楚天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现任中国GIS理论与方法委员会主任,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管理专家委员会学术与教育网络顾问,SCI期刊《ISP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Information》编委,中文核心EI期刊《测绘学报》编委。


团队研究方向


1)高性能地理计算与地理信息服务,研究面向多源多维海量时空(实时、流式)地理信息表达、存储、处理、分析及可视化的新型计算架构、数据模型、时空索引、并行算法、网络化服务模型及行业应用等;


2)时空数据分析与地理空间智能,轨迹数据挖掘,新型地理信息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图文混合的语义计算与关联、媒体舆情分析及各种行业应用等。


部分研究成果

1. 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研发与系统建设


基于全国一体化公共地理框架数据和网络化地理信息服务技术,采用面向服务的架构(SOA),按照“分建共享、协同服务”机制,分别依托国家、省(区)、市(县)地理信息服务机构建设和运行主节点、省级节点和市级信息基地,把分散在各地、各部门的地理信息数据整合为逻辑上集中、物理上分散的全国一体化可共享地理信息服务资源,以门户网站、二次开发接口等方式向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不间断的权威、可信的“一站式”地理信息服务,解除了中国政务管理业务对国外的谷歌地图/地球等的依赖。



2. 2017年测绘科技进步特等奖-实时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及重大工程应用


研发了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实时GIS数据库和实时GIS软件平台,以实时GIS时空数据模型为核心,聚焦多维地理对象表达与时空过程模拟,通过事件驱动过程,实现地理对象、时空过程、事件、状态、观测等相关要素的一体化建模表达与组织管理;将可伸缩架构搭建于分布式非关系型数据库之上,形成图层、对象、状态、变化、数据的多层次存储结构,实现海量、多维、动态、实时地理信息的自适应存储与管理。广泛应用到城市管理、不动产登记、国土资源管理、测绘地理信息、电力、水利等行业的近百项应用系统。



3. 2016年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CATCON奖:GeoSquare: a Collaborative Online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Geoprocessing Platform fo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随着传感器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大量的地理信息资源(数据、算法、模型等)已经在网上公开使用,包括geodata、算法、应用和模型等。然而,由于在线地理信息资源的异构性和复杂性,高效的在线发现和应用这些资源是一个挑战。为此,本项目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协作式在线共享和地理处理平台GeoSquare,通过在基于云的环境中集成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和地理处理服务,GeoSquare帮助全球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即时高效、在线可视地共享和交换这些资源。



组内风采

智商和情商并重,能力和态度结合,工作和生活兼顾,个体和团队和谐!


组内学习气氛良好,团队合作精神强烈,定期召开组内学习报告会,鼓励每个学生进行学习汇报并开展讨论,培养学生知识体系的广度。同时,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拓展的培养,团队鼓励与支持研究生策划组织、参与组织、参与国内国外相关学术会议、交流访学、科技竞赛、创新创业等各种学术和社会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团队活动


参加技术竞赛


定期组织的头脑风暴


硕士生闫嘉琳在联合国实习


学生在英国UCL交流访学


毕业生去向


博士毕业生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科研为主,硕士毕业生除就职于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外,主要就职于Facebook、Amazon、Oracle、百度、阿里、腾讯、华为、携程、滴滴、字节跳动等国内外知名IT公司、各大银行、遥感地理信息领域的专业公司。


招聘/招生需求

欢迎有志于从事高性能地理计算与地理信息服务、时空数据分析与地理空间智能的同学报考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欢迎博士毕业生来做博士后研究,欢迎有志于科学研究、开发能力强的硕士或者本科毕业生来做研究助理。


1)招收硕士生

招收专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测绘工程、计算机应用、摄影测量与遥感。

报考条件:校内外的本学科或跨学科优秀保研推免生或考研生(包括学术型硕士、专业型硕和非全日制硕士),编程功底深、数学基础强、思维活跃的学生优先。


2)招收博士生

招收专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等。

报考条件:具备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较强的文献阅读和写作能力、以及较强的英文水平,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编程能力。


3)招聘博士后

招聘领域:常年招聘网络地理信息系统、高性能地理计算、时空大数据分析与挖掘、城市地理学、计量地理学、应用数学、计算机视觉等方面的专门高级人才及跨学科人才。

招聘条件:知名院校、科研院所毕业博士,已取得一定科研成果,热爱科研工作,有较强敬业精神、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以及沟通与管理能力。


4)招聘科研助理

招聘领域:地理信息系统、时空大数据挖掘、计算机视觉、应用数学、空间数据库等方面的本科、硕士与博士。

招聘条件:具有软件研发等丰富项目经验的优秀工程师,工作认真、责任心强,诚实勤奋,对工作充满热情,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并期望进一步深造。


微信公众号:Luojia-STC,珞珈时空计算


团队网站:

http://www.luojia-spatial.com/index.html


时空计算与地理空间智能团队的学术带头人是吴华意教授,团队的两个主要研究方向是:高性能地理计算与地理信息服务和时空数据分析与地理空间智能。


围绕这两个方向,团队获得了一系列国家级研究项目的支持,正在进行的项目包括牵头一项国家重点研发任务,参与三项,主持的基金重点项目一项,基金面上项目4项。同时,团队和国内优势企业通过项目密切合作,共同推动时空计算与地理空间智能领域的技术进步。



团队学术带头人吴华意教授是二级教授、实验室副主任,是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GIS理论与方法委员会主任,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管理专家委员会教育与科研网络顾问。



团队包含三位教授,三位副教授,以及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等50多人。



毕业生前程似锦,选择去企业工作的同学大部分去往BAT等知名企业,或是在国内知名国企和事业单位工作等等。



欢迎各位同学咨询了解!


吴华意教授联系方式:

Email:wuhuayi@whu.edu.cn

手机和微信:13971516326

 

向隆刚教授联系方式:

手机和微信:18627127510

电子邮箱:geoxlg@whu.edu.cn

个人主页:http://www.lmars.whu.edu.cn/index.php/js/382.html

 

李锐教授联系方式:

手机和微信:13607168286

电子邮箱:ruili@whu.edu.cn

个人主页:http://www.lmars.whu.edu.cn/index.php/js/380.html

 

关雪峰副教授联系方式:

手机和微信:13720211880

电子邮箱:guanxuefeng@whu.edu.cn

个人主页:http://www.lmars.whu.edu.cn/index.php/fjs/1194.html

 

桂志鹏副教授联系方式:

手机和微信:13886090319

电子邮箱:zhipeng.gui@whu.edu.cn

个人主页:

http://rsgis.whu.edu.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27&id=4442


07

时空智能与城市计算



欢迎各位同学咨询了解!


张彤教授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zhangt@whu.edu.cn

个人主页:http://www.lmars.whu.edu.cn/prof_web/zhangtong/index.html



为了促进高校优秀大学生之间的学习与交流,增进优秀大学生对武汉大学和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了解,激发优秀学子对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兴趣,选拔优秀学生,实验室于6月举办“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招生宣传系列讲座”活动。


系列讲座时间安排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查看武大测绘遥感国重 2020年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细则。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详细信息)




内容转载、商务活动、投稿等合作请联系

微信号:huitiandi321

邮箱:geomaticshtd@163.com

欢迎关注慧天地同名新浪微博:

ID:慧天地_geomaticser

往期精彩推荐

【星湖大讲坛】第二期:龚健雅院士——人工智能对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影响与挑战

【星湖大讲坛】第一期:李德仁院士——5G/6G时代的空天信息智能

定了!MapGIS10.5九州 7月22日不见不散




《慧天地》敬告

《慧天地》公众号聚焦国内外时空信息科技前沿、行业发展动态、跨界融合趋势,探索企业核心竞争力,传播测绘地理信息文化,为测绘、地信、遥感等相关专业的同学提供日常学习、考研就业一站式服务,旨在打造政产学研用精准对接的平台。《慧天地》高度重视版权,对于原创、委托发布的稿件,会烦请作者、委托方亲自审核通过后才正式推发;对于来自网站、期刊、书籍、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媒介的稿件,会在作者栏或者文章开头显著标明出处,以表达对作者和推文引用平台版权的充分尊重和感谢;对于来源于网络作者不明的优质作品,转载时如出现侵权,请后台留言,我们会及时删除。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慧天地》的关注和支持!


——《慧天地》运营团队

编辑:欧雅玟审核:邹鑫
指导:万剑华教授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