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大学邬伦教授:时空信息赋能"一网统管"城市综合管理创新

高校GIS论坛 慧天地 2022-07-16

点击图片上方蓝色字体“慧天地”即可订阅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高校GIS论坛,版权归原作者及刊载媒体所有。


2021第九届高校GIS论坛,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邬伦在论坛作主旨报告《时空信息赋能"一网统管"城市综合管理创新》。

以下内容根据报告内容整理(未经本人确认):







邬伦教授作主旨报告


一,网格化城市管理发展历程


1.初始期(2002-2011)


2002年北京大学提出数字城管的解决方案,2003年数字政通公司与北京东城区率先开发了全国首个数字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原创提出了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住建部组织首批51个城市开展网格化城管试点。这是网格化城市管理的第一阶段、初始期。到2011年这一阶段结束的时候,全国有170个城市建成网格化城市管理平台。


2.发展期(2012-2018)


2012-2018年是网格化城市管理的第二阶段,在这期间,狭义的“城管”拓展到网格化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网格化社会治理被写入十八大文件,进而拓展到环境执法。


3.新时期(2019年-至今)


2018年以后,网格化进入新时期,习总书记明确提出要进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国务院也出台了相关政策,网格化被纳入成为城市新基建的重要内容。


网格化初始期和拓展期革新了城管模式和手段,显著提升我国城市管理科技水平和运行服务能力,产生了重大社会经济效益,也得到了多位院士的高度评价。网格化城市管理被认为是管理技术的重大创新,甚至还得到了比尔盖茨的称赞,他认为网格化是计算机的一个伟大发明,是一个典型案例。


面临新时期、新需求,网格化城市综合管理需要持续创新,需要将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融合和赋能,其中包括GIS、遥感、空间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需要通过融合创新驱动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科学化;通过构建立体化泛在感知网,提升泛在感知与实时监测能力;通过建设信息聚合与大数据中台,提升智能预测与模拟仿真能力;通过构建智慧城市运行大脑,提高综合态势研判和智慧决策能力。


二,智慧城市与地理时空大数据技术融合赋能


遥感等技术带来的更多是对物理层面的感知,做城市管理更需要人的参与。所以,还需要通过社会管制来填补对城市人文与经济要素的感知。例如,对人们出行的改善光靠遥感是不行的,需要通过叠加手机信号来感知这些人群,通过这两者的结合可以更好地优化公共交通。社会感知还对人口分布、通勤等等获得大量的信息,有助于城市管理的进一步精细化。物联感知可以强化对城市局部/个体部件人流/车流/事件的精细感知,使得我们对城市感知可以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


在此基础上,对海量的数据进行聚合,引进人工智能进行智能的分析,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首先,我们需要构建大数据融合平台来叠加相关信息。


这边有一个例子,是浙江的科澜公司做的,这是著名的苏州牛仔裤广场,建立了很逼真、很漂亮的三维模型,如何能够动态获取人群信息呢?牛仔裤广场有一个音乐喷泉,很多人会聚集在这里观看,这里有多个摄像头,一个摄像头可以看到一片区域,通过人工智能识别把人群分析出来,然后再把它叠到三维地理空间去,来实现李院士说的现实世界和信息世界的相互映射。多个摄像头叠加就可以得到整个广场人群的情况,算出人口密度,同时监控到所有出入口的人口进出情况,如果进来的人比出去的多,就要避免拥堵踩踏事件的发生。


另外,视频监控智能识别还可以及时发现典型城管事件。通过和北京市城管局、遥感所和信息所的一些合作,我们完成了多种典型城管事件的智能识别,比如渣土车不盖盖子的情况等,取得了比较好的阶段性效果。由于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几分钟就能够通过时空智能来调度离发生城管事件最近的城管队员和执法车辆进行执法,效果非常好。


那么,我们不能光有数据,还要有知识库和模型库来进行各种污染或者灾害事件的模拟和预测,提供相关的措施,城管不能总是事后诸葛亮。同时,在这个基础上汇集各个方面的城管,原来各种网格是分离的,最终我们要建立起城市运行大脑,来实行综合管理、提升运行能力。城市大脑在杭州等地都建立起来了,从经济、文化、社会等多维度进行城市运行态势的把握,提升决策管理的水平。


三,新时期“一网统管”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创新


新一代的时空大数据建设,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建设和物联感知体系的建设,可以使新时期“一网统管”得到赋能和提升。针对目前城市管理存在的多网格并行等问题,我们承担了相应的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计划,叫“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应用支撑平台与示范”,由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阿里等十个单位参与研究。下面我把项目一些阶段性的成果汇报一下。


通过对“一网统管”关键技术的分析,总结出一些问题。在模式上,多网格割裂、业务不协同;在方法上,感知能力差、关联分析少、预见性弱;在装备上,人巡为主、装备离散、功能单一、工作脱节、效率低下;在平台上,处置孤立、多主体多层级联动差,公众参与程度低。


针对这些不足和瓶颈问题,我们凝练出业务信息协同和交互作用机理、多模态数据融合智能检测方法、嵌入云边端协同计算能力的智能装备集成技术、人机物融合的网格化综合管理服务五位一体平台架构等内容。建立“一网统管”新模式及共性支撑体系、城市运行智能感知与分析决策关键技术、面向城市综合管理在线服务的智能装备、人机物融合的新一代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及应用示范等四个方面的课题研究,最终在九个大城市开展落地。从而实现理论模式、关键技术、装备系统的创新,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的研发、技术的创新,以及应用的示范,实现从技术到模式上的创新,包括通过“一网统管”综合端的建设,实现城市综合管理智能化的提升。


比如城市大脑,原来的城市大脑是一片空白、杂乱无章,我们希望通过相应的技术研发和新的体系建立,形成空间区块链网格融合,云边端大小脑有序、智能感知分析与协同处置“左右脑”结合。我们构建“一网统管”的大脑,分左脑和右脑,左脑是各种感知分析,根据建立起的事件产生关联、事件特征态势等,来实现对事件运行状态的感知分析。右脑用来决策,进行处置的协同和任务的分派、任务的实施和结果的监督。所以,要先把信息物理社会感知融合,把已有的各个网格融合在一起,再返回来分派这些协同处置,综合“一网统管”。这样建立起“一网统管”中枢大脑实现智能化手段提升,应对跨业务跨部门城市综合管理复杂巨系统问题,有效提升综合处置效率与能力。


除了技术上的创新,模式也有创新。平面网格化得到了提升,立体网格化我们称之为“双金字塔管理透明化”,实现城市治理的创新。左边是双渠道融合感知态势升级与协同处置,右边是社区、街道、区长、市长的专业网格,每个网格对应到相应的管理负责人,最终这些东西不光在系统上实现,在每一个相关参与人的手机APP上都能得到体现。一旦出现预警,就可以及时响应,所有的金字塔网格最终是面向社会公众的、体现大众参与的体系。


所以,我们希望最终围绕双中心,建成一个面向多主体多层次多专业网格协同联动的双金字塔综合治理体系与精细化闭环管理责任模式,实现三可(事前可预见/事中可协同/事后可追溯和三化(全程透明化/参与大众化/监督公开化),最终完成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服务理念。





内容转载、商务活动、投稿等合作请联系

微信号:huitiandi321

邮箱:geomaticshtd@163.com

往期精彩推荐


2021测绘地理信息十大新闻

PPT分享 | 任福教授:适应智慧计算的GIS开发教学思考

PPT分享| 李欣:北斗民航应用前景与实施路径




《慧天地》敬告

《慧天地》公众号聚焦国内外时空信息科技前沿、行业发展动态、跨界融合趋势,探索企业核心竞争力,传播测绘地理信息文化,为测绘、地信、遥感等相关专业的同学提供日常学习、考研就业一站式服务,旨在打造政产学研用精准对接的平台。《慧天地》高度重视版权,对于原创、委托发布的稿件,会烦请作者、委托方亲自审核通过后才正式推发;对于来自网站、期刊、书籍、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媒介的稿件,会在作者栏或者文章开头显著标明出处,以表达对作者和推文引用平台版权的充分尊重和感谢;对于来源于网络作者不明的优质作品,转载时如出现侵权,请后台留言,我们会及时删除。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慧天地》的关注和支持!


——《慧天地》运营团队

编辑:张希希 审核:朱奔宇
指导:万剑华教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