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卫星公开课】人类历史上6次重大核事故

长光卫星 慧天地 2022-07-28

点击图片上方蓝色字体“慧天地”即可订阅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吉林一号,版权归原作者及刊载媒体所有。


国际核能事件分级表(INES)是根据核电站事故对安全的影响做出的分类,INES分级表将核事件分为7个级别:1级至3级称为“事件”,4级至7级称为“事故”。

目前为止,全球范围内共发生过6次重大核事故(5~7级),每一次核事故都是一场灾难。泄漏的核辐射对人体结构以及功能均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并且对空气环境、水源、土壤也会造成辐射性污染。


本篇文章将盘点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的6次核事故,并通过吉林一号的镜头,俯瞰核事故发生之后当地设施及自然环境的现状。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事故,是一件发生在苏联统治下乌克兰境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子反应堆事故;也是首例被国际核事件分级表评为最高第七级事件的特大事故,普里皮亚季城因此被废弃。


1986年4月26日凌晨,普里皮亚季邻近的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的第四号反应堆发生了爆炸。连续的爆炸引发了大火并散发出大量高能辐射物质到大气层中,这些辐射尘涵盖了大面积区域。这次灾难所释放出的辐射线剂量是二战时期爆炸于广岛的原子弹的400倍以上。这场灾难共损失约两千亿美元,是近代历史中代价仅次于福岛核事故的损失惨重灾难事件之一。



爆炸反应堆周围30公里半径范围被设为隔离区
超过35万的当地居民被迫撤离疏散(▲图源Wiki)

旧石棺:1986年6月至11月,苏联政府投入大量人力,建造了被称为“石棺”的水泥围墙和上盖以覆盖损毁的4号机组,以免辐射持续扩散。旧石棺由两根大梁支撑反应堆加固墙以及反应堆上盖。但是,旧石棺只是一种临时防御措施。虽然它被赋予了接近30年的寿命,但旧石棺本身非常脆弱,可能连一次小型地震或一阵强风都有可能引至旧石棺倒塌


此外,当时以人力及工业机器人搭建的旧石棺正在严重地风化,湿度是影响旧石棺寿命的重要因素。旧石棺内相对密闭的空间令升温比降温更加容易,更令废墟内湿度上升。如果反应堆大楼的墙和反应堆上盖倒塌,惊人数量的放射性灰尘和粒子将会被直接释放到空气中,会使辐射物质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危害。为此,当局曾经研究出好几种加固旧石棺的方案。


苏联遗留下的旧石棺(▲图源Wiki)


新石棺:切尔诺贝利基金于1997年丹佛八国集团峰会成立,其遮蔽执行计划将在4号机组反应堆废墟及其石棺上方建造新遮蔽结构体(NSC),一个安全稳定、符合生态要求的新石棺。为了避免辐射,它将在远离遗址的位置建造,再进一步移到遗址上方,新石棺将是有史以来人类建造最大的可移动建筑物。


2012年4月26日,即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26周年纪念日,新石棺开工建设。新石棺耗资9.35亿欧元,大多数资金是来自世界各国政府的捐赠。


2016年11月29日,新石棺正式安装完成,高105米,长150米,宽257米。新石棺内配有巨型吊臂,能解体旧石棺及清除反应堆残骸,以便工程人员清理剩余的放射性材料。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新石棺,目前该核电站已被俄军控制

(▲吉林一号卫星拍摄)


这次意外引起了全世界对于前苏联核电工业上的核能安全顾虑,并减缓了一系列的核电工程进度。同时,此事件令前苏联政府的讯息公布更趋透明化。苏联解体后的独联体及各独立国家,包括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至今仍为切尔诺贝利事件所遗留下来的污染问题付出极大的代价。

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是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的核事故,由日本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和伴随而来的海啸所引发。这次事故在国际核事件分级表(INES)中被分类为最严重的7级。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太平洋地区发生里氏9.0级地震,继发生海啸,地震发生约50分钟之后,高度约15米的海啸袭击了核电站,设置在地下室的应急柴油发电机淹没在水中而停止运行,核电站陷入了全厂停电。


停电后,水泵无法运行,不能继续向堆芯和乏燃料池注入冷却水,也就不能带走核燃料的热量。由于核燃料在停堆后仍然会产生巨大的衰变热,在无法继续注水的情况下,堆芯内就会开始空烧,最终导致了核燃料因自身放热而熔化。


事故中的一系列事件在周围环境中泄漏了大量放射性物质,包括排气泄压操作、氢气爆炸、安全壳破损、管道蒸汽泄漏、冷却水泄漏等。1-3号机相继发生堆芯熔毁,1、3、4号机发生氢气爆炸,使得这起事故成为了前所未有的特大核事故。


遭到严重损毁的福岛第一核电站

(▲图源路透社)


导致核事故发生的地震和海啸,给当地人民造成巨大损失

(▲图源中国新闻网)


2013年7月22日,在事故发生之后两年,东电首次承认福岛核污水放射性污水正泄漏流入太平洋,证实了渔民与核子监督机构的专家多年的怀疑。同年8月20日,核电站又发生一起事件,多达300吨的高辐射浓度污水从污水储存槽外泄。这次污水外泄事故被评为国际核事件分级表中的第三级。


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上百万吨核污染水排入大海,多国对此表示质疑和反对。对这一关系本国民众、周边国家人民切身利益和国际公共健康安全的大事,日方不与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充分协商,一意孤行的做法极其不负责任。


堆满核废水储存罐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

(▲吉林一号卫星拍摄)


2022年3月21日,围绕福岛第一核电站不断积累的核污染水处理问题,国际原子能机构一行21日到访日本,并与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就审查东京电力公司的排海计划交换了意见。对于福岛第一核电站持续积聚的核污染水,日本政府计划将其稀释至低于标准浓度后,从明年春天开始将其排放入海。



克什特姆核废料爆炸事故——是1957年9月29日发生在前苏联克什特姆生产核子武器用途的钚工厂与核燃料再处理工厂的一场重大核子事故。该核废料处理厂储存了大量核废料在地下钢筋混凝土的钢结构容器中,一个装有80公吨核废料的容器,因为周围冷却系统故障放射线能量迅速加热核废料导致核废料容器爆炸,上方160公吨的混凝土被炸开。


该事故造成克什特姆城镇三分之二人口暴露在辐射线污染中,有一万人撤离家乡,这起核子事故散发的幅射线热粒子污染土地面积达五万两千平方公里,共有二十七万人受影响,至少200人死于核辐射导致的癌症,附近30座城市也因此灭村在地图上消失。前苏联政府在1957年事发当下对此事故保密直到1990年才对外公布事件的严重程度。


依照外泄的核辐射剂量与影响的人口数量被评为国际原子能事故等级(INES)第6级,使其成为有记录以来第三严重的核事故,仅次于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克什特姆核废料爆炸事故影响区域(▲图源Wiki)

爆炸发生后,考虑到马雅克所处地区的机密性,周围受影响地区的居民并未获悉有关该事故的信息,在Korabolka村,听见响动的农民们还以为全球核战争开始了。为了掩盖了这场灾难,苏联当局将错就错地将天空中的明亮光条称为“极光现象”,也并未立即采取对受影响地区群众的救援措施。就这么过了半年,受爆炸影响而死亡的人并未得到统计,受伤的人也并未得到妥善救治。在爆炸影响的区域约有27万人居住,当局仅疏散了11000人,甚至有4个村庄并未被告知要疏散。


在苏联的隐瞒下,眼看着这场事故仿佛就要平息了。但在空气中蔓延的毒性物质并不会在短期内消失,还是触动了一些人敏感的嗅觉。时间来到1958年,西方媒体出现了类似于“灾难性事件导致放射物质遍布苏维埃和邻国的天空”之类的报道,第一篇详细报道也出现在1959年3月17日的奥地利报纸“Die Press”。然而,西方的核权威机构和美国中情局对这篇报道的传播进行了限制,原因是担心“破坏公众对于发展核能的支持”,毕竟此时核军备竞赛进行得如火如荼。


1959年,苏联政府在辐射最严重的区域设立了管制区

禁止在此区域内进行经济活动(▲图源新浪军事)


最终在70年代末,在苏联异见人士、农艺师、生物学家卓斯·梅德韦杰夫的发声下,奥焦尔斯克核废料爆炸事故才为人所知。不过由于奥焦尔斯克是保密城市,此次核灾难以最近的城镇“克什特姆”命名。在2007年才为核爆炸清算人员立纪念碑,当地居民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迫与放射性物质为伴,清算人员就是明知危险但还是去收拾残局的人。


克什特姆纪念碑——铭记一场被隐瞒的核泄漏

(▲图源Shutterstock)


核基地附近的水体,牧场,森林和耕地本就长期暴露于核污染风险之下,而废料长期直接倾倒进河流、以及爆炸的发生,让放射性物质与自然亲密接触。


最终,周围地区约500平方公里的土地和森林遭到破坏,发源于此的捷恰河从源头被污染,继而把毒水带来了中下游的集水盆地,再度间接影响人类。可悲的是,直到事故被揭露时,居住在污染区的人对他们所处的境遇仍一知半解。


奥焦尔斯克附近工厂(▲吉林一号卫星拍摄)

这是一座为了服务核处理基地而建设的秘密城市


1987年,该核基地停止了武器级钚的加工生产,安全功能也已经在苏联时代结束时进行了重大升级,进入21世纪后仍在作为乏核燃料的处理厂运营。


温斯乔火灾——是指1957年10月10日,在英国坎伯兰西北角的温斯乔反应堆内爆发的严重核子事故。该事件被评为国际核事件分级第5级,亦是英国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


1957年10月7日,温斯乔一号反应堆操作员发现反应堆温度异常,决定进行退火程序。但是2053号通道温度却不断上升,操作员认为2053通道退火不完全,于是在10月8日早上又重做一次退火。这次操作使整个核心温度上升,退火似乎成功了。


10月10日清晨,仪器读数更加诡异,温度最终来到了摄氏400度,操作员只好加大风量冷却核心,但是增大的风量却提供了充足氧气,使得火势迅速恶化。反应堆操作员对大火手足无措。他们尝试将风扇开到最大,但这反而更加增长火势。


10月11日早上,火势达到了最高峰,整整11吨的铀在炉内熊熊燃烧着反应堆主管托伊下令全厂人员疏散,将所有进入大楼的通风管线关闭后,发现火势如预期般逐渐减弱。托伊在检视时,惊讶地发现观察孔的罩子难以扳开,这表示炉内的空气已经少之又少了。


最终,他成功将观察孔盖打开,看着火势逐渐衰弱下去。水管继续朝核心灌了24小时水,一直到其完全冷却为止。大火后,反应堆一直保持封存状态,里面仍然保有15吨的铀燃料。科学家一度担心灌水时产生的氢化铀将使反应堆再次自燃,但后续研究移除了这个可能性。由于严重的辐射污染,正式废炉程序预计在2037年后方能启动。


塞拉菲尔德核电站——温斯乔火灾发生地

目前该核电站已正式退役(▲吉林一号卫星拍摄)


由于英国政府试图掩盖这场火灾的严重性,确切的死亡人数不得而知。时任英国首相的哈罗德·麦美伦担心这次事故会使英国政府蒙羞,并且减弱民众对核能利用工程的支持。难以统计确切死亡人数的另一个原因是:温斯乔的辐射波及太广,横跨英国和北欧数百英里。



戈亚尼亚事故——是指1987年9月13日发生于巴西戈亚斯州戈亚尼亚的一次严重放射性污染事故,一名垃圾场工人撬开了一个废弃的放疗机,并拆掉了一小块高放射性的氯化铯,铯-137的作用可持续30年,受辐射初期出现腹泻,呕吐,贫血等症状,后期可转化为癌症,

由于被放射性材料的亮绿色蒙骗,孩子们用手接触并涂抹在皮肤上,导致几个街区污染,不得不拆除。


核事故的消息在当地、全国和全世界的媒体大肆报道。几天之内,将近13万人涌到医院,担心自己受到核污染。当中,250人确实是受到核污染,部分人的皮肤仍有辐射残余。最后,有20人出现了放射病症状并要接受治疗。


核污染遍及巴西戈亚尼亚Aeroporto和Central区

(▲吉林一号卫星拍摄)


这起事故因为发生在巴西现行宪法执行之前,受害者和亲属也没能在当下得到保障。一直到了2000年,巴西国家核能委员会才向他们做出了约75亿美元的经济赔偿,并向他们及后代提供免费医疗。但此时,不少的直接受害者早就已经因此去世了。



三哩岛核泄漏事故——是1979年3月28日发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萨斯奎哈纳河三哩岛核电站的一次部分堆芯熔毁事故,这是美国商业核电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该事件被评为国际核事件分级第5级。


事故后,原子能管理委员会对周围居民进行连续追踪研究,研究结果显示:

【1】50英里范围内220万居民无人发生急性辐射反应。

【2】核泄漏事故对于周围居民癌症发生率没有显著影响。

【3】三哩岛附近未发现动植物异常现象。

【4】当地农作物产量未发生异常变化。


究其原因在于围阻体发挥重要作用,凸显其作为核电站最后一道安全防线的重要作用。在整个事件中,人员的操作错误和机械故障是主要的原因,因此核电站运行人员的培训、面对紧急事件的处理能力等细节对核电站的安全运行有着重要影响。


三哩岛核电厂内有两个反应堆的圆柱体保护壳

以及四座高耸的建筑物为冷却塔(▲吉林一号卫星拍摄)


核电站场内污染清理工作开始于1979年8月,并于1993年12月才正式结束,总清理费用约为10亿美元。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相比,三哩岛核泄漏事故仍然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在该核电站周遭的居民以及邻近的几个州也都没出现像乌克兰或是日本福岛那样大规模的污染。




投稿、转载、商务等合作请联系

微信号:huitiandi321

邮箱:geomaticshtd@163.com

往期精彩推荐

卫星目击 | 福岛第一核电站上百万吨核污水存贮区

北斗实现高精度车道级导航 可有效避免事故

多重传感器保护Uber仍出事故,激光雷达真的靠谱吗?




《慧天地》敬告

    《慧天地》公众号聚焦国内外时空信息科技前沿、行业发展动态、跨界融合趋势,探索企业核心竞争力,传播测绘地理信息文化,为时空信息类相关专业学子提供日常学习、考研就业一站式服务,致力于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精准对接的平台。

    《慧天地》借鉴《读者》的办刊理念,力争把时空信息领域的精华内容汇聚到平台上。我们高度重视版权,对于精选的每一篇推文,都会在文章开头显著注明出处,以表达对作者和推文引用平台版权的充分尊重和感谢;对于来源于网络作者不明的优质作品,转载时如出现侵权,请后台留言,我们会及时删除。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慧天地》的关注和支持!


——《慧天地》运营团队

编辑:李凌骁 审核:朱奔宇 李凌骁
指导:万剑华教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