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GIS应用漫谈,版权归原作者及刊载媒体所有。前言
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改革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重点任务工作。长期以来,测绘行业存在测绘管理机制不完善,技术标准不统一,数据共享不充分等问题。传统测绘流程中存在多家委托,多次测量,多次进场;重复收件,要跑N趟;流程复杂,多次审批;规范不统一,难以监管;分开测绘,费钱费力,不能充分共享等现象。
为解决上述情况,整合测绘事项、简化流程手续、统一标准规范、优化审批模式、严控成果质量、将业务全程网办、打通数据互认共享等工作迫在眉睫。
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是将工程建设项目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涉及的测绘事项(含不动产测绘),分阶段或全流程整合成一个测绘事项。鼓励一个测绘事项委托一次,最终达到全流程整合为一个测绘事项的目标,实现“一次委托、联合测绘、成果共享”。补充:工程建设项目,是指各地域范围内的房屋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等工程,不包括特殊工程和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的重大工程。为贯彻落实国务院、自然资源部“多测合一”改革有关要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各地方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以建立健全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改革工作机制为目标,明确“多测合一”改革的实施范围,通过制定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技术标准与规范,整合测绘事项、完善“多测合一”成果共享,统一窗口服务、建立统一数字平台,简化审批手续,缩短测绘时间、节约测绘成本,强化“多测合一”事中事后监管,为各级层面“多测合一”工作开展提供全方位支撑。按照“开放市场、统一标准、业务联办、成果共享、高效服务、依法监管”总体思路。采用云原生、微服务架构,市县一体化多租户模式,构建“多测合一”数字平台,建设形成 “一套标准、一库、一码、一平台、多应用”体系。提供从入网管理、资质管理、委托管理、合同管理、信用管理、成果生产(含赋码)、成果上传、成果下载、成果质检、成果审批、成果入库、成果查询、成果展示、成果共享、业务分析、综合监管等全过程功能覆盖。打通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不动产权籍系统、住建房地产交易管理系统等相关系统全业务联通。
全面推进“多测合一”离不开统一技术标准与规范的支撑。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改革措施有关要求,各地不同程度发布了相应地方标准、技术规程与管理办法等文件。山东省自然资源厅等5部门陆续联合下发了《关于山东省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改革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与《关于全面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 各地市可参照搭建“1+N”标准规范体系,1通常指《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管理暂行办法(试行)》,对“多测合一”工作明确思路、明确方向、明确要求。N是系列配套制度与规范文件,不限于《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技术规程(试行)》、《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质量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和《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信用管理办法(试行)》、《“多测合一”数字平台接口规范》、《“多测合一”数字平台成果规范》、《“多测合一”数字平台数据库标准》等相关文件。
业务流程设计
“多测合一”数字平台主要包含测绘服务机构入驻测绘服务机构中介库、业务申报、业务受理、合同管理、数据生产、成果自检、成果上传、成果审核、成果交付、共享应用等业务流程。
(1)入驻测绘服务机构中介库。测绘服务机构登录“多测合一”数字平台中介服务机构管理与评价系统注册申请入驻测绘机构中介库。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在规定时限内对注册信息进行核实,通过“多测合一”网上办事大厅对“多测合一”入驻中介库的企业信息进行公布,并同步推送至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测绘机构中介库。(2)业务申报。通过“多测合一”数字平台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对接,建设单位登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进行“多测合一”业务申报,选择需要申报的项目、选择需要委托的测绘阶段、选择委托的测绘单位,上传申报资料后提交。申报的项目信息和上传的申报资料将推送至“多测合一”数字平台被委托的测绘单位账号下。
补充:直接读取发改委项目立项信息,无需对接推送到“多测合一”数字平台,无需建设单位重复注册“多测合一”数字平台,无需建设单位在“多测合一”数字平台进行项目委托。(3)业务受理。测绘单位接收到委托项目后,与建设单位开展签订合同,将合同附件扫描上传至“多测合一”数字平台并在系统中补充合同相关信息。(4)数据生产。测绘单位在合同签订后,开展测绘作业过程工作,根据测绘业务类别不同,严格遵照《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技术规程》相关要求和标准执行,监管部门可开展相关过程监管工作。(5)成果自检。测绘单位在完成测绘作业后,执行测绘成果自检程序,基于《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成果规范》,形成符合标准规范的测绘成果。(6)成果上传。成果自检工作完成后,测绘单位可通过“多测合一”在线质检模块对成果包目录完整性、成果格式规范性、数据一致性等内容进行检查。质检通过后,成果上传至“多测合一”数字平台。
(7)成果审核。通过质检的测绘成果进入审核环节;主管部门审核角色检查该业务测绘成果是否符合要求。如测绘成果符合要求,审核通过的测绘成果推送进成果库,进入成果交付流程;如测绘成果没有通过审核,返回上一环节修改。(8)成果交付。测绘单位在“多测合一”数字平台中生成成果交付单,推送至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接收到成果确认信息,确认接收到测绘成果,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上下载成果交付单并签字,将成果交付单上传至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后,点击“确认交付”,成果交付单附件将推送至“多测合一”数字平台,成果交付流程完成。
按照“一次委托、联合测绘、成果共享”总体思路,基于云原生应用框架,构建“一个网上办事大厅,七个应用子系统”+一个辅助生产工具的内外业全覆盖协同应用产品体系。
(1)网上办事大厅。主要面向测绘单位提供登录注册、入网备案申请、业务受理的工作流程。主要功能包括:测绘机构名录查询、业务委托、办事指南、项目查询、办件进度状态查询、新闻动态等功能。(2)协同办理平台。集成测绘工作各环节相关业务流程,实现测绘业务流程管理与测绘成果网上审批。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多测合一”服务机构管理与评价模块、“多测合一”合同管理模块、“多测合一”业务办理模块、“多测合一”作业监管模块、“多测合一”成果审核模块。面向建设单位提测绘事项受理,面向行业主管部门提供测绘成果审查,面向中介服务机构提供合同管理、作业管理(外业监控、成果上传)及中介服务机构管理与评价等服务事项。(3)成果管理系统。主要分为电子图档管理部分和测绘成果管理部分。主要包含为测绘成果入库、图档信息查询检索、图档下载、图档“一张图”、测绘成果融合更新、测绘成果数据管理、成果数据使用及成果元数据管理等内容。(4)共享服务系统。实现测绘成果共享服务,基于“多测合一”数据共享交换机制,实现与横纵有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满足自然资源、住建、行政审批、大数据等部门数据应用需求。(5)综合监管系统。对测绘单位项目总体概况信息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综合管理与统一监管,对行政范围内项目进度信息与状态进行全面把控。对测绘成果质量问题和满意度评价进行汇总与呈现。(6)统计分析系统。对“多测合一”项目全过程所涉及各类信息,按不同对象、不同维度进行统计分析。包含测绘项目基本情况分析、测绘项目进度情况分析、入网测绘机构情况分析、测绘成果质量情况分析、测绘成果共享情况分析等,结合区划数据,以统计图表与专题地图相结合方式进行综合展示。(7)综合驾驶舱展示。对“多测合一”项目各类测绘数据、基础数据、监管数据、业务数据进行综合大屏展示与空间表达,叠加测绘二维与三维相关成果及业务数据,以空间化、区域化方式在驾驶舱中提供空间专题展示与具体场景分析。(8)测绘成果生产与质检模块。提供给测绘单位使用,统一成果生产标准与成果标准。数据库建设
工程建设项目测绘成果数据量较为庞大、数据类型较为复杂、数据种类多样、数据维度不一、基础数据多源异构,为保障数据后期高效应用,需对各类土地、房产、规划等数据进行重新语义化与格式定义。测绘成果数据库建设覆盖工程建设项目全周期数据要素,实现四大阶段十余项测绘事项一百余项空间要素及非空间要素表达。
平台应用创新
(1)设计与实现了面向“多测合一”应用的多租户架构,攻克了基于工作流的多租户自定义业务流程、租户内流程跨区域流转、适应多级联网审批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全市域“多测合一”业务的全流程、全功能覆盖和市县联动。基于多租户技术的“多测合一”数字平台建设中,根据“多测合一”数字平台业务的用户划分特征、业务过程特征,进行平台的整体设计。采取市级建设、市县共用模式,统一政策、统一平台、统一要求、统一标准,按照云租户模式分配权限与账号,分区域管理,全市工程建设项目测绘事项实现统一申报模式,全市测绘单位实现统一入网备案,测绘成果实现统一共享推送,测绘服务实现一站式监管。
(2)基于云原生技术、微服务架构、容器化部署等技术,将“多测合一”应用微服务化,实现全面掌控各个微服务的应用性能情况,解决了不同服务相互影响的问题。基于自主研发sinfCloud云原生应用框架高效稳定搭建的“多测合一”云化应用体系,“多测合一”数字平台以数据服务、功能服务、接口服务、基础设施服务为核心,借助微服务技术,形成服务资源池,建立服务引擎、地名地址引擎、业务流引擎和表单定制等应用引擎,通过云服务系统,为业务应用提供按需服务。
容器引擎技术提升平台部署运维效率。容器化部署实现系统应用的松散耦合、服务功能的高效聚合,以更小的粒度弹性伸缩合理规划和设计应用服务的颗粒度,为业务应用提供按需服务。通过数据自动化收集、数据可视化展示,使用户能够及时、定位性能瓶颈,避免不同服务之间互相影响。可持续交付体系保障平台持续升级。“多测合一”数字平台需支撑“多测合一”业务全流程业务应用体系,平台应用面向用户群体较大,支撑业务范围较 广,要求平台具备持续在线提供服务的能力。可持续交付体系以持续交付的方式进行平台版本的敏捷开发和不停服状态下的更新,减少服务停止对用户造成的困扰,迭代开发快速应对用户的需求变化。(3)研发了“多测合一”业务流程与模型有机衔接的BPM体系,实现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由以往分散在不同部门串联审批到并联审批模式。平台融入“双码+”概念,以“项目码”(明线)实现工程建设中测绘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以“不动产单元代码”(暗线)实现串联地籍管理全生命周期;通过赋码与应用,融合各阶段测绘成果数据,形成业务数据和空间信息相融合的数据库,支撑各部门开展具体业务。串联起不同阶段测绘信息,优化重塑“多测合一”数据管理模式,实现不同阶段测绘事项之间数据共享和延续,提升数据应用价值。
应用成效
(1)提高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能。“多测合一”改从测绘这个小切口入手,推动了整个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再造,有效提升了建设项目审批效能。项目用地立项规划审批阶段,合并规划现状图测绘、日照测绘、土地供应勘测定界、出让(划拨)合同书附属配图测绘、不动产权籍前置调查等工作实现一次性测绘调查、分时分类出具成果报告,测绘服务业务缩短10个工作日,助力实现“交地即发证”。竣工验收阶段,合并房屋实测绘、规划核实测绘、绿化、消防测绘等工作,缩短测绘工作三分之一时长,助力实现“交房即办证”。“多测合一”全流程平均提高工作效率20%。(2)助力减轻了企业和群众负担。实行“多测合一”改革后,同一测绘标的物只测一次,出具的分类报告只收一次测绘服务费;立项用地规划审批、工程建设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阶段全流程测绘事项整体降费达到50%左右。同时,通过规范统一的数据格式、数据结构、数据属性,测绘服务机构可以重复利用上一流程测绘成果。(3)助力优化了测绘市场环境。“多测合一”改革前,工程建设项目业主方要按照不同行政部门的要求去不同的测绘机构委托测绘。以某区为例,与土地、竣工相关联的测绘事项去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测绘院办理,与规划放验线相关的测绘事项去规划信息服务中心办理,与房产相关的测绘事项去房地产测绘院办理。他们在办理业务时常常会遇到不同测绘机构对同一地块测量的面积数据不一致影响行政审批进度的问题,“门难进,事难办,跑断腿,磨破嘴,交了钱,受了罪”。实行“多测合一”改革后,测绘服务机构有了更多的市场发展机会,面临更激烈的市场市场竞争,倒逼测绘服务机构自觉提高测绘成果质量,加强测绘业务水平,同时工程建设项目业主方有了选择权,可以选择服务好、质量高的测绘服务机构,彻底解决了各个测绘机构推诿扯皮、反复测量的问题,营商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4)助力完善了测绘行业监管。“多测合一”改革后,测绘主管部门转变工作理念,强化职能发挥,实现从资质审批到事中事后监管无缝对接、闭环管理。把好测绘资质审批关,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开展“多测合一”名录征集,目前案例市已有五十余家“多测合一”测绘服务机构申请入驻中介服务超市,三十余家测绘服务机构通过审核。二是加大对测绘市场的监管,采取“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将承担“多测合一”任务的测绘单位纳入了年度监督检查抽检范围,并向社会公布检查结果。同时强化了测绘单位和从业人员信用管理,及时将测绘单位失信行为记录为失信信息,并对接上传至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信用管理等平台。 本文基于云原生、微服务、多租户、二三维一体化等先进技术,介绍了“多测合一”数字平台建设思路、“多测合一”标准规范、“多测合一”业务流程、“多测合一”数据库等内容。通过建设“多测合一”数字平台,整合各类测量规范,利用统一“多测合一”测绘标准,规范测绘成果管理,推进了政府部门间政务信息数据的共建共享,实现了“多测合一”测绘成果规范化管理、测绘业务便捷化服务及多部门协同办理、测绘成果共享服务、有效提升了测绘办事服务效率,方便企业办事,减轻企业负担,同时规范市场行为,强化测绘主管部门技术审查与监管职能。整体达到了“一次委托、联合测绘、成果共享”工作目标,助力全面实现减环节、减时限、减材料、降费用的“三减一降”工作要求。
荐读
“多测合一”数字平台构建与应用实践
基于BIM+GIS+IoT打造湖北首个"数字孪生"三维城管平台
搬走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绊脚石” 中地数码取得地下空间透明化技术突破
《慧天地》敬告
《慧天地》公众号聚焦国内外时空信息科技前沿、行业发展动态、跨界融合趋势,发现企业核心竞争力,传播测绘地理信息文化,为时空信息类相关专业学子提供日常学习、考研就业一站式服务,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精准对接的平台。
《慧天地》借鉴《读者》办刊理念,把时空信息领域的精华内容汇聚到平台上。我们高度重视版权,对于精选的每一篇推文,都会在文章开头显著注明出处,以表达对作者和推文引用平台版权的充分尊重和感谢;对于来源于网络作者不明的优质作品,转载时如出现侵权,请后台留言,我们会及时删除。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慧天地》的关注和支持!
——《慧天地》运营团队
投稿、转载、商务等合作请联系
微信号:huitiandi321
邮箱:geomaticshtd@163.com
编辑:王轲 审核:赵洪扬指导:万剑华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