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李满春:土地类型研究是构建三维立体一张图的实践基础

慧天地 2022-11-02

点击上方“慧天地”关注我们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国地科技,版权归原作者及刊载媒体所有。

2022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期间,在“智治空间——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分论坛上,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李满春作《土地类型制图进展》专题报告,着重介绍了基于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的建设初衷,所开展的多尺度土地类型划分体系、中尺度土地类型表达、中尺度土地类型划分等研究。(本文根据现场报告录音整理,已经本人审阅。)
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的建立,旨在通过制定标准统一的规范,对基础地理数据、经济社会数据、规划数据、管理数据等各类数据交汇融合,并开展通用服务、数据建模服务、专题服务等,从而实现自然资源管理和服务的直观化、精准化、高效化。而土地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类自然资源的基础载体,不同土地类型可以反映不同气候、地形、土壤等基本地理要素对土地资源的影响,所以开展土地类型研究是服务自然资源管理的实践需求,也是构建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的科学基础。
土地类型研究基础
土地类型,是指区域气候、地貌、土壤、水系、植被等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综合体,也包括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反映了地域分异规律。
影响土地类型的因素由大到小被分为气候、地貌、土壤、土地利用,并各自起了相关的作用,其中气候起到了水热组合条件分异的作用,地貌起到了水热资源再分配与物质迁移的作用,土壤是自然覆被分异的反映,而土地利用更是人文景观分异规律的一种反映。
土地类型研究历

30年代

首次提出划分土地类型,形成土地类型学科。

40年代

开始国家尺度的土地类型研究50年代
现代土地类型概念开始传播60年代有国家开始做洲际尺度的土地类型研究80年代中国开始大规模地编制1:100万土地类型图90年代人们转向土地用途的研究本世纪初开始发展土地系统10年前土地系统科学基本形成近年来中国开启数字土地类型制图研究
土地类型的团队阶段性研究成果

1.多尺度土地类型划分逻辑

多尺度土地类型划分逻辑是基于自然发生学的理论,提取多维因素指标,构建多尺度土地类型划分体系。地域分异的驱动力包括太阳辐射、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地表覆被和土地利用等因素。

2.中尺度土地类型内涵

关于1:10万到1:25万的中尺度类型的土地,基于区域地理空间分异规律,自然地理景观分异反映的是地表植被,人文地理景观分异反映的是土地利用,而综合地理的景观分异反映的是土地类型。这些成果在研究之余也会应用在自然资源管理的综合评价、国土空间规划、土地资源资产评价等等。

3.中尺度土地类型分类框架

中尺度土地类型分类框架主要包含土地类、土地亚类以及土地单元,其中土地类是依据水热条件、地貌类型差异划分的综合体单元;土地亚类全面表现土地自然属性,反映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土地单元则侧重体现人类活动对土地类型分异的影响,如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强度。

4.我国土体类型分类框架

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等人类活动对塑造地表景观和改变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在针对全国土地类型分类的框架式的研究中,研究团队以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改造为主线,融入土地利用及其管理活动对景观格局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共同形成综合自然、人文、景观与生态要素的土地类型。在这一个过程当中,可以划分出9个一级土地类型,36个二级土地类型,其中单一功能的土地类型有27个,混合功能的土地类型有9个。
土地类型研究的前瞻思考
未来的土地类型研究一方面需要融合多源地理信息,构建多尺度土地类型划分模型,既要考虑到宏观尺度的自然要素,也要考虑到中观尺度的综合要素,更要考虑到微观尺度的人文要素。另一方面需要基于土地类型,探索国土空间综合评价与优化方法。


荐读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70周年校庆测绘学科优秀校友学术报告会

【智慧地球大讲堂】第189期:赵纯,高分辨率大气数值模式研发及应用

会议通知 | 中国气象学会关于召开2022年风云气象卫星用户大会的通知

《慧天地》敬告

《慧天地》公众号聚焦国内外时空信息科技前沿、行业发展动态、跨界融合趋势,发现企业核心竞争力,传播测绘地理信息文化,为时空信息类相关专业学子提供日常学习、考研就业一站式服务,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精准对接的平台。

《慧天地》借鉴《读者》办刊理念,把时空信息领域的精华内容汇聚到平台上。我们高度重视版权,对于精选的每一篇推文,都会在文章开头显著注明出处,以表达对作者和推文引用平台版权的充分尊重和感谢;对于来源于网络作者不明的优质作品,转载时如出现侵权,请后台留言,我们会及时删除。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慧天地》的关注和支持!


——《慧天地》运营团队

投稿、转载、商务等合作请联系

微信号:huitiandi321

邮箱:geomaticshtd@163.com

编辑:于瑞凯 审核:李凌骁指导:万剑华教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