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端论坛|新型基础测绘建设内容与特征—《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解读

2016-02-27 慧天地


一、新型基础测绘的特征

(一)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和新需求

我国经济社会目前已进入新的战略转型时期,国家全面深化改革、“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等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对基础测绘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经济全球化和资源全球化,我国的经济发展空间逐步由陆地向海洋和太空、由境内向境外拓展,也对基础测绘提出了新的需求。我国在经济建设的同时的要保护好生态环境,以及更加科学合理地处置重大事件等,都对基础测绘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如何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对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新需求,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总体要求,应深入研究基础测绘的新业务、新流程、新产品、新服务,逐步实现基础测绘转型发展。

(二)新型基础测绘的特征

新型基础测绘是对传统基础测绘的继承和发扬,其特征主要体现在:

工作范围“新”:由原来的我国陆地国土,拓展延伸到海洋、周边乃至全球。

工作重点“新”:由大地测量、地形图测绘、基础地理数据采集等逐步转变为测绘基准运维与服务、基础地理信息动态更新、海洋和全球地理信息获取、基础地理信息应用服务等为主。

技术手段“新”:改变了传统的大地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及地图制图技术,广泛采用卫星导航定位、遥感、地理信息、互联网或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的技术手段。

组织模式“新”:由原来按照大地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地图制图等工序生产组织模式,转变为测绘技术一体化集成、国家和地方分工协同、测绘系统与专业部门信息共享协作等方式。

成果形式“新”: 由提供传统的大地测量控制点成果,转变为可提供高精度的实时测绘基准定位、高精度大地水准面等;由原来提供不同比例尺地形图或“4D”数据产品,转变为可提供按需定制地形图、专题图、内容丰富的高精度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由原来只能提供国内陆地范围基础地理信息,转变为可提供海洋和全球范围的数据;由原来只能提供版本式基础地理数据,转变为可提供多时态的增量数据。

服务方式“新”:由原来只能提供模拟地形图或数据产品,转变为提供网络化的数据下载、地图服务、平台服务、卫星导航定位服务,以及多种形式的定制服务等。

新型基础测绘与传统基础测绘相比,具备了全球覆盖、海陆兼顾、联动更新、按需服务、开放共享等特征。

二、 新型基础测绘建设内容

《测绘法》指出,基础测绘是建立和维护全国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进行航天航空影像获取,建立和更新维护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提供测绘地理信息应用服务等。新型基础测绘建设的具体内容可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是建成全国现代测绘基准网(一张网);二是完善及动态更新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一个数据库);三是建设与运行全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一个平台);四是开发一系列新型测绘地理信息产品(系列产品);五是向社会、政府和公众提供灵性化的地理信息服务(灵性化服务)。

(一)加快建成现代测绘基准网

1、统筹整合国家和地方现有的多模GNSS基准站资源,建立一体化管理和协同服务机制,建成全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具备覆盖全国及周边地区分米级实时定位、专业应用厘米级实时定位、事后毫米级定位服务能力。同时,实现国家2000大地坐标系框架的动态维持与更新。

2、加快高程基准现代化进程,实现高精度高程成果的快速获取,开展全国不同省份大地水准面成果的融合研究,建成全国陆海统一,区域无缝对接的新一代高精度厘米级(似)大地水准面,并针对典型沉降频发区域建立高程控制网更新机制。

3、通过实施卫星重力、航空重力测量等手段,实现加密重力测量无空白、全覆盖,建成我国超高阶的重力场模型和新一代国家重力基准,并改善国家重力基准体系的图形结构和控制精度。

4、完善测绘基准成果数据库及服务系统,实现大地基准、高程基准、重力基准、深度基准等测绘基准数据成果的高效管理与维护,并向政府部门和社会提供数据服务。

(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升级与动态更新

1、统筹设计,整合全国多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并不断丰富完善信息内容,升级改造建立全国统一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改变按比例尺分级建库的技术模式,采用按照要素主题分层建库,建成全国完整统一的境界数据库、地名地址数据库、交通数据库、水系数据库、地表覆盖数据库、地下管线数据库、地形高程数据库、城市三维数据库、影像数据库等,同时增加要素在人口、经济等方面的重要属性信息。数据库中的要素内容选取及精度不再按照比例尺确定,而是可根据需要灵活确定,实现不同尺度、不同精度的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的高度融合统一,促进系统内及行业之间的信息共享,更加有利于方便应用,同时减少重复测绘。

2、按照国家事权需求,逐步完善扩展基础地理数据库的覆盖范围。通过实施边境测绘、全球测图、海岛礁测绘等国家重大测绘工程项目,获取并建立海洋、我国周边地区以及全球范围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为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全球战略以及外交、反恐等,提供地理信息服务保障。

3、统筹升级建设国家地理影像数据库。建立国家基础航空摄影定期分区更新机制以及航天遥感影像数据快速分级分区覆盖获取机制,推动建立多分辨率、多传感器、全天候的影像快速更新,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综合航空遥感体系,实现我国多分辨率、多时相、多类型正射影像数据库的全面覆盖和及时更新。

4、全面推进基础地理数据库动态更新及应需更新。逐步完善和优化基础地理信息动态更新的技术和标准体系,构建国家和地方多级协同更新的机制以及生产组织模式,全面推进基础地理数据库按需快速动态更新,对于重点基础地理要素,有必要实现全国范围年度更新、重点地区几个月更新一次;全国范围的全要素3年左右更新一次;城市和重点地区按需要及时更新。

(三)建设与运行全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

1、整合利用地理信息数据资源,加快建设政务版“天地图” 。面向政务、产业、公众的需求,有效利用基础测绘、地理国情监测、数字城市、全球测图、海洋测绘等数据资源,整合政府和专业部门的公共信息,以及各类众源信息和全球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不断丰富完善并建设政务版“天地图”。同时,建立健全多种来源的地理信息利用机制,实现实时或准实时联动更新。

2、开展地理信息综合服务与定位服务。推动天地图核心软件自主研发和成果转化,不断提升服务效率和保障水平。改造省级节点成为分布式云节点,提高在线服务能力,扩充完善各类在线服务功能。积极开发个性化服务,变一般数据服务为精细信息服务,提高综合服务水平,以天地图为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开展导航定位服务。

3、大力开展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和应用推广。实施“天地图+”行动计划,推动天地图在政府管理决策、企业生产运营和百姓日常生活的深层次应用。

(四)开发基础地理信息系列新型产品

面向政府服务和公众服务需要,研制开发基础测绘新产品,形成更加丰富、多样化和适用的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和地图产品体系。利用基础地理数据库和地形图制图技术,开发生产通用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产品、专用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产品、基本比例尺地图、各种专题地图、公众版地图、图集图册等。

(五)向社会和公众提供灵性化的服务

1、建立分布式基础地理信息分发服务系统,形成全国一体化地理信息服务网络,为用户提供“一站式”地理信息应用服务。并在基础上集合跨部门政府资源,为国家信息化提供地理空间信息支撑。

2、创新服务形式,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重大工程建设、管理决策等提供数据、技术、平台、信息等多种形式的服务。

3、完善应急测绘保障服务。构建国家应急测绘保障业务体系,建设应急测绘数据传输网络、国家级应急测绘处理平台等,提高突发事件现场多源应急测绘数据快速处理能力、应急测绘数据网络传输能力、应急测绘指挥调度与服务等应急测绘保障能力。

4、开展测绘基准与地理信息综合服务,充分发挥测绘基准与地理信息的综合优势,开展面向移动通信网、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等领域的服务。

作者简介
王东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副主任,1996年至2008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999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8年被评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9年被聘为专业技术二级。现任中国测绘学会地图与GIS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影像获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注册测绘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海洋工程技术咨询协会理事;中国遥感学会理事。
商瑶玲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处长,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测绘局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是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大型数据库建设及更新的开拓者之一;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优秀测绘工程金奖2项,曾获2010年国务院特殊津贴。
感谢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王东华副主任、商瑶玲处长对慧天地平台的支持,衷心祝愿两位专家型领导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别忘了给小慧点赞哦~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