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四个“讲清楚”: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着力点|杨增岽

2016-08-17 杨增岽 壹学者思政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发表了重要讲话(简称“8.19讲话”),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这鲜明地体现在“三个事关”上,即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并重申了“两个巩固”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强调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总书记讲话还提出了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创新对外宣传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等重要思想。可以说,“8.19讲话”统揽全局、思想深刻,蕴含着诸多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要求,不单是宏观上整个思想宣传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也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南,其对广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明确要求,也拓展了工作思路。本文仅就讲话中提出的“四个讲清楚”,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略作阐述。

一、“四个讲清楚”鲜明体现了三个“统一”

总书记的讲话特别指出,“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做好宣传思想工作,一项重要的任务是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而如何宣传阐释中国特色,他讲到了要做到“四个讲清楚”,即“要讲清楚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这“四个讲清楚”概括起来就是要讲清楚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中国的实际国情和当代中国的道路选择,其核心就是要讲清楚中国特色。“四个讲清楚”,实际上体现了逻辑与历史、内容与形式、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四个讲清楚”,既突出我国历史文化传统、民族精神和特定国情背景,又突出在此基础之上业已形成且不断发展、不断取得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性。“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150“四个讲清楚”,在时间线索上,贯穿了中国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在空间上,强调展示了中国所不同于他国的客观实际情况,诠释出了当代中国探索实现民族复兴发展之路的科学性与独特性,包括对中国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继承性和发展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的形成确立,根本上讲是人民群众的历史选择,而这种历史选择又是根源于我国历史文化传统及基本国情等综合因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与人们对中国历史文化、民族精神和本国国情的认识过程是统一的,充分体现了逻辑的进程与历史的进程具有的内在统一性。

“四个讲清楚”,既是思想教育和文化宣传工作的主要内容,又是思想教育和文化宣传工作要取得实际效果的重要路径。我国发展到现阶段,一方面面向外界,客观讲述真实的中国;另一方面针对国内,向人民群众讲述我国当前的国情状况和未来发展之路,对于对外树立中国形象、对内凝聚中国力量,进一步开创思想教育和文化宣传工作新局面、做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的意义。就“四个讲清楚”的具体内容而言,既是外界客观认识中国的重要坐标,也是中国向外界展示自己的主要方面,更是中国人全面、客观、深刻地认识本国的基本维度。围绕中国特色,讲清楚我国的历史文化、民族精神意蕴、实际国情和当代中国的道路选择,让外界周知、让国人自信,无疑决定着思想教育和文化宣传工作的最终成效。反过来,从我国的历史文化、民族精神意蕴、实际国情和当代中国的道路选择这四个层面来诠释好、宣传好中国特色,进而讲好讲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也正是思想教育和宣传文化工作的主要内容。

“四个讲清楚”,既是党中央围绕当前思想宣传工作的重要任务具体提出的目标和要求,又是切实做好人们思想工作、筑牢思想阵线的策略和手段。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做思想宣传和文化工作包括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为重要的任务和要求就是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同时全面客观地看待外部世界。在我国综合国力大幅上升、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最为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刻,不论是外国,还是本国,人们都无一例外地渴望更加全面地认知中国。“四个讲清楚”,无疑首要地满足了外籍人士对了解和认识奇迹中国的期待,也自然而然地顺应了我国人民对更深入认知伟大祖国的意愿,体现了我国现阶段思想宣传工作的时代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时代气息。按照“四个讲清楚”的内容要求真正做到讲清楚,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是讲述好中国故事、分析好中国问题、诠释好中国特色,从而有效做好对外宣传、对内做好思想宣传工作包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前提。

二、“四个讲清楚”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关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全社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也是全社会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当前历史条件下,围绕有效宣传阐释中国特色,做到“四个讲清楚”,同样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升质量、增强实效的关键之举。可以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四个讲清楚”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内在的逻辑关联,主要体现在:

1.“四个讲清楚”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核心意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要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不论在理论上还是现实上,都不可能不讲千百年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所形成的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不可能不讲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道路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问道求索;不可能不讲当代中国国情和形成不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四个讲清楚”,实质体现了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要点和根本要求,与开设课程的初衷、目的是一致的。

2.“四个讲清楚”贯穿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容主线。教学内容不完全是教材内容,但不论教材内容还是教学内容,都自然贯穿着一条鲜明的内容主线,也可以说逻辑主线。宏观上看,从唯物辩证法中个别与一般、事物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出发,将其运用于认识人类社会,得出唯物史观中关于人类社会形态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特殊形式、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人民群众的历史选择性的科学结论,进而结合我国实际,历经风风雨雨,归论出中国人民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的“三个选择”的理性认识,再最终经过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90多年的艰辛探索,得出今天党和人民必须坚定“三个自信”的正确结论,这就是一条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内容主线。“四个讲清楚”,既强调讲清楚我国过去的历史文化和中国人民展现出来的中国精神,又强调讲清楚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为什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上就是基于新的时代背景来阐释中国特色,引导大学生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增强对民族文化和发展道路的自信。“四个讲清楚”,恰到好处地贯穿了整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容主线。

3.“四个讲清楚”指明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建设方向。课程建设的中心是教学建设,而教学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师资建设;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亦是如此。促成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的“两个转化”,关键靠教师;教师的思想品格、知识水平和素质能力如何,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的成败与否。“四个讲清楚”,虽是从面上对广大宣传思想工作者提出的要求,但实际上也是对教师提出的要求,特别是明确了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建设的主要方向。教师具不具备做到“四个讲清楚”所应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能不能引导学生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进而讲清楚、讲到位、讲透彻日常生活中学生普遍关心的话题,事关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作为青年教师,围绕“四个讲清楚”加强自身知识储备和文化修养,提升学术研究能力,勤于钻研教学方法,更是自身成长进步的方向。

4.“四个讲清楚”揭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成效之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关键是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当今时代,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网络化等境遇下,人们看问题的视角往往是多角度的。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自我认知和价值判断的不断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其间他们价值评判的参照系并非单维的,而是多维的。很多知识和观点,教师通常需要融汇古往今来、国际国内的事例来“举一反三”,学生横纵相较、利弊相权之后,才会接受认同。在今天这种复杂多元大背景下要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果,学生喜欢,人民满意,教师光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知识远远不够,还需有一个知识不断地“再专业化”或“再综合化”的过程,即教师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由具有相对专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向具有相对复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的发展转变,以适应课程教学综合性、现实性、价值性的特点,做到“专”中有“博”、“博”中有“专”。教师若要做到“四个讲清楚”,自然须对中西文化、国情国史、世界时局等颇有积累才行,体现的是教师本人知识的深度、广度和品行的厚度。只有“理论的彻底”才能说服人,而“理论彻底”不光只是逻辑缜密,还得要求合理正当,做到真理与价值的统一;不能只限一国本土,还得有多国观照,做到国内与国际的辩证。要让大学生具有正确、牢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显然,我们的课堂、我们的教师,已不可以固步自封,更不可能幻想“一劳永逸”了。能否具有广博知识、能否具有广阔视野、能否具有优良品行,进而能做到“四个讲清楚”,正是增强教学实效的关键。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何做到“四个讲清楚”

诚然,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四个讲清楚”主要是针对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而且中国特色也并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全部内容,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同样需要宣传阐释中国特色,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诠释和讲透中国特色的道路、理论和制度,正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和逻辑主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怎样才能做到“四个讲清楚”,实则是对教师提出的素质和能力等多方面的要求。总体上,教师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丰富知识储备、深入了解国史国情和全面体察社会现实、开阔眼界和思路、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才能做到对中国特色真正地讲清楚、讲透彻。

一是教师应自觉加强国情国史和中华文化的学习和研究,深入洞察我国社会的现实状况,特别是近些年社会现实生活中方方面面正悄然发生着的一切发展变化。只有深入了解中国,才能全面客观地讲出真实的中国。为此,教师就需要始终坚持学习和实践探索,把学习和实践作为职业习惯甚至是生活方式,“以有涯随无涯”。“知识储备不足、视野不够,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游刃有余。”[3]既要学习我国悠久灿烂的历史和文化,了解古代和近现代一切文明,又要学习中国国史和国情基本问题,主动深入基层开展实践调研,积极了解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人们的所思所想。在学术学院化、专业化的今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走出书斋”、“放下身段”,了解社情民意,分析现实问题,感受群众所盼,对于理论联系实际、讲活讲透课程内容、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是教师应树立国际视野和开放思维,充分了解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的新态势,特别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立场决定方向,思维决定行动,视野决定眼界。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四个讲清楚”虽然主要是针对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讲的,但中国特色是在世界的参照系中确认的,在现实中要很好地讲述中国特色,立足本国的同时,定然离不开全球视野下的比照分析。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而言,不论从内容上还是从方法上,同样不可回避国内与国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比问题。如果教师不了解当今西方发达国家的总体社会状况,或对某些全球性问题知之较少,或对主要发达国家政治制度不甚了解,或对国外大学教育概况一无所知,无疑是难以胜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在日益开放多元的网络信息时代,要回答出和回答好学生关注的理论与现实问题,需要教师纵观天下大事,能够充分了解多方面的知识和信息。

三是教师应具备感知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能够切实体察学生和社会的变化,不断增强理论掌握对象的能力。事实表明,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一定是教师走进了学生的内心世界,知道学生想些什么,想要了解什么。课程讲授要让学生听得懂、愿意听,关键需要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认知体系,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对社会生活的变迁有科学的认识和洞见,因为一切社会意识的变化都根源于社会存在的变化。现实中,实践是丰富多彩的,实践上升一步、理论认识跟进一步,教师通过体察外部环境的变化,了解学生真实变化,就是要处理好日常生活现实场景和书本理论知识的关系,在教学中既不犯形而上学或教条主义的错误,也不让理论失去对现实所具有的一定解释力和指导意义,从而使教学活动能够很好地契合学生和时代的变化,使理论充分掌握学生。如果教学从理论到理论、书本到书本,概念、逻辑和意义讲得很多,却始终超然于学生生活体验和社会现实状况感知之上,自然教师讲得要么生硬,要不就是“天马行空”,学生也缺乏兴趣,最后学生的评价也许就是“老师很认真,但缺乏吸引力”。可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从“讲明白”到“讲鲜活”,是一种质的跨越,需要教师对生活有所体验和感悟,能够了解和洞察到学生、社会的变化。同时,体察学生的变化还要求教师关心学生。“好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应该是充满爱心和信任的,在严爱相济的前提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四是教师应加强教学基本功建设,优化教学设计,科学安排教学过程,切实增强针对性,提升教学实效性。要做到“四个讲清楚”,教师除了具有相应的知识、素质和能力之外,如何来精选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安排教学过程,同样非常重要。而这些工作都归结于一条,就是教师本人究竟是如何对待课程、对待学生的,说到底是职业态度和人生理想问题。为此,教师要对教书育人有使命感,将立德树人视为一项事业而不仅仅是职业,进而能够狠下功夫、投入精力,注重教学技能提升和方法训练,通过向名师学习、自我摸索、总结经验,切实提升课程讲授的水平。事实上,改进优化教学的空间是无限的,不存在不学习不锻炼不提高就能永远讲好课的教师。“四个讲清楚”对于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而言,是要求,也是鞭策,需要教师做到有守有为、奋发上进、敢于担当、改革创新。

(作者杨增岽,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

源:《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5年1期查看《思政课论文如何才能被“人大复印”转载?》

↓↓↓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