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题】研究生如何夯实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础(2)

2016-11-12 冯长根 内大图书馆快讯

本文转自:科技导报(ID:STReview)


与导师的交往  


你开始做实验、搞研究,你非常希望导师随时随处指导你,解决你的任何一个困惑。这往往不现实,因为导师是“忙人”,他好像总有比你正在做的研究多得多的工作。你开始担心能不能从科学技术研究中得到最好的收获。即使是二年级的博士生也会问:我的研究低于国际水平,导师还能对我感兴趣吗?答案是肯定的。这里有一条与导师交往的阳光规则:保持和导师的联系。有时博士论文做得十分不顺利,常见的原因不是你的研究水平没有达到国际一流,恰恰在于你可能把自己与导师隔离了。顺便说说,让你的名字经常出现在导师的头脑中、嘴上,以及他和科学共同体中其他同事的联络网络之中,将极大地促进你寻找职业的希望和可能。导师给了你博士学位,他当然已经对你进行了评价。在读期间建立与导师愉快的联系,招聘你的单位或企业也会因此乐于接收你。   

只要你的信心与日俱增,你就不会总是在试验开始之前被导师叫去,为他要检查你每一个准备而产生心理负担。但要小心,一些博士生在导师出差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时,失去了导师意识。“导师出差了,他不会找我了,我不用找他了”,有人这样想。更糟糕的情况是,因为平时的刻苦,你在这时会松懈起来,甚至偷懒了,这时你的独立工作能力实际上虚化了。你在心里肯定地说: 我还有很多时间,我控制自己没有问题。实际上,在这个时候,你需要知道与导师交往的第2条规则:让导师得到你的消息。不这样,导师以为你的研究工作没有什么问题,这使导师产生虚化的安全感。如果导师在出差时因为得不到你研究工作的消息而产生“看来一切顺利”的想法,肯定对你和你的研究没有益处。记住有规律地给导师发送一些自己的研究消息,即使是一个短信,准确告诉导师从上次以来自己有或者没有什么样的进展。一个星期通知导师一次最好,并且使之成为有规律的任务。用不着害怕对导师承认“从上次以来我还没有得到新的结果”。让导师得到自己的消息,你会成为一名幸福的博士生,因为让导师知道自己的研究进展无疑会推进你的科学研究。   

与导师交往的第3 条规则是摸清导师的脾气。要熟悉导师的说话方式、口头语、是急性子还是慢性子。比如说,他是不是一个“气冲”的人?科学家们最有特点的是他们的沉默,但沉默之中却是持续不断的脑力活动。有的导师最关心莫过于得到研究结果,也有的只是在实验和实验室活动“完全”到位才允许考虑更高水平的工作。了解导师日常处理问题的性格,你和导师的相处会更加有效。不妨听听比你到实验室年头更早的同学和同事们对导师脾性的介绍。摸清导师的脾气,这条规则的潜台词实际上关系到你使用导师的语言与导师保持联系的能力。对于有的导师,博士生不仔细挑选自己的词汇,很容易使导师产生误会。例如,博士生说,这个实验不值得再重复。到了导师的耳朵中,有可能被理解为“我马上就重做这个实验”。你的确会感到这样的理解怎么可能呢?但这种情况在学校中不断发生着,为此,对导师说话要多在词汇和词语上下点功夫,使自己对导师的话像玻璃一样透明而不至产生歧义。这样的词汇也许可以叫“导师语言”吧。为了更有效起见,你也许需要鉴别你的个性和交往技巧与导师的差别,然后一步一步地消除这些差别。作为学生,这件事的责任在你身上。请记住,你的导师带着自己的脾气已经在科学研究中得到了成功的经历,你没有必要去犯一个低估自己导师的错误。   

与导师交往的第4 条规则是赢得导师的尊重。懒和不可信会失去导师对你的尊重。也许你是那种简单直爽的人,但这也不太可能赢得导师的尊重。值得指出的是,缺乏信心是许多博士生的问题。在极端的情况下,与缺乏信心的学生讨论问题,一个又一个缺乏信心的对话往来,会影响导师的“信心”。走出这个怪圈其实很简单,需要的仅仅是博士生对导师说:我能行!“我能行”恐怕是世界上最有份量的3 个字。我个人的体会是:这3 个字最能赢得导师的尊重。我有一个博士生,回应我的口头语是:老师,您放心⋯⋯。这位博士生赢得了我的尊重。一个是你得到了在科学技术上重要的结果,另一个是你通过研究展示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哪一个更容易赢得导师的尊重呢? 答案是后一个。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独立工作能力第一,成果第二。我常对博士生说,独立的思考和工作能力,才能保证你成功的生涯,至于眼下的课题,虽然有些博士生还会在毕业后继续做下去,但更多的人会从事新的课题和工作。因此,不要害怕在导师面前给出自己的思考。但要注意寻找如何把自己的好想法、好建议交与导师的诀窍。这条规则并不是要求你把任何出现于你头脑中的主意都告诉导师。这样做,你很快会遭到导师的厌烦。实际上我们之中只有极少数人可能天天有好主意。要有充分的准备使自己的主意含在嘴里不说,直到你从自己的主意中已经得到某些深层次的好的东西。   

下期我要谈谈后续的几条规则。(待续)






作者简介:冯长根,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科技导报》原主编。

本文发表在《科技导报》2007年第10期,欢迎关注。






《科技导报》

中国科协学术会刊

联系电话:010-62194182


长按二维码 即刻关注

大家都在看


----【2017考研】图书馆守护你的梦想!

----【报道】美国总统大选——你怎么看?【桃李湖畔·英语沙龙(22)】

----【通知】关于2016年秋季图书采购的通知

----【通知】图书馆(南校区)考研专用存包柜11月10日开始预约

----【通知】图书馆(北校区)考研专区正式启用

----【通知】图书馆(北校区)一楼读者自助存包柜投入使用

----图书馆(南校区)工作人员11月8日起挂牌服务


----【投票】内大2016年度“芙蓉学子·榜样力量”候选人开始投票啦!

----祝贺内蒙古大学新闻网融媒体平台启动


----【转】最值得入手的81本好书(非常值得收藏)

----【转】关于内蒙古大数据发展 李纪恒书记怎么说?

----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名单公示

----[雅思考试]2017年1月至12月雅思考试日期发布,现已开放报名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