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视频 | 拉苏荣:蒙古族长调艺术【桃李湖畔·名师讲堂(62)】

2017-04-27 方新 内大图书馆快讯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03978bmt66&width=500&height=375&auto=0

拉苏荣:蒙古族长调艺术



2017年4月19日下午,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歌唱家、草原歌王、高级研究学者拉苏荣老师莅临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北校区),为师生作题为“蒙古族长调艺术”的讲座。

拉苏荣老师说,蒙古族长调民歌是一种具有鲜明蒙古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演唱形式,她以蒙古人民特有的语言述说着蒙古民歌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蒙古民歌有两种,一是蒙古长调,而是蒙古短调。在蒙古语中,长调称“乌日图音道”(urtu-yin daguu),意即长歌,是相对短歌而言,除指曲调悠长外,还有历史久远之意。据考证,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齐木德道尔吉教授主持讲座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魏永贵教授-右3 内蒙古大学图书馆馆长刘实教授-左5在现场


拉苏荣先生夫人周秉建女士在拉苏荣讲座现场


众多长调专家前来听讲


蒙古族长调是蒙古族民歌的一种形式,长调民歌的字少腔长是其一大特点。根据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历史渊源和音乐形态的现状,长调可界定为由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在畜牧业生产劳动中创造的,在野外放牧和传统节庆时演唱的一种民歌,一般为上、下各两句歌词,演唱者根据生活积累和对自然的感悟来发挥,演唱的节律各不相同;长调歌词绝大多数内容是描写游牧生活、爱情、草原、蒙古五畜、蓝天、白云、江河、湖泊等。

 

 

以蒙古文语文为载体,以歌者和民众为传承,长调旋律悠长舒缓、意境开阔、声多词少、气息绵长,旋律极富装饰性,尤以“诺古拉”(蒙古语nugulag-a 48 31180 48 14941 0 0 2045 0 0:00:15 0:00:07 0:00:08 2560 48 31180 48 14941 0 0 1973 0 0:00:15 0:00:07 0:00:08 3322的音译,波折音或装饰音)演唱方式所形成的华彩唱法最具特色。

同时,蒙古族长调民歌也是一种跨境分布的文化,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是蒙古族长调民歌最主要的文化分布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形成了蒙古各地区的长调民歌风格,同时也影响了其他民族的民歌,特别是陕北汉族的民歌。



拉苏荣老师说,蒙古语言文字是蒙古文化的载体。如果蒙古语言和文字消失了,那还谈什么传承蒙古长调?尽管申遗成功,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程度、保护程度,必须得到重视。对长调来说,只有复合型的培养才能保证长调的生命,只有保护好长调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保护好我们的一片绿色,让生态平衡,让艺术与自然达到一种和谐,才能真正保护长调艺术。

拉苏荣老师说,当他的人生即进入花甲时,他想到了“落叶归根”。这根既是他人生的归宿,也是长调艺术生存的土壤。拉苏荣老师成立了“长调林生态建设有限公司”,亲自担任法人。从2004年开始,拉苏荣老师在他的家乡库布其沙漠的呼和木独镇查干敖包种下了一片“长调林”。


拉苏荣讲座现场互动


讲座过程中,拉苏荣老师多次引吭高歌,运用不同的唱法给听众示范。他还不时与台下师生互动。



内蒙古大学蒙古学部主任兼蒙古学研究中心主任、前副校长齐木德道尔吉教授说,拉苏荣老师是当今蒙古长调大师,高度评价了他的蒙古长调的演唱才华、辉煌成就和传承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他的这次讲座,让大家对蒙古长调艺术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欣赏。对拉苏荣老师在音乐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后仍然不断研究、传承蒙古音乐文化,仍然不断弘扬并传承民族优秀文化表示由衷地敬意。他勉励同学们,要将拉苏荣老师的不懈追求的精神传承下去,转化为成长成才的精神动力。

 

内蒙古大学优秀校友拉苏荣先生和夫人周秉建女士(周恩来总理侄女)在讲座结束后合影留念




大家都在看


----读书——纪念第22届世界读书日

----通知 | 图书馆五一劳动节放假通知

----报道 | 书漂校园会知友, 香溢内大探真知【桃李湖畔·图书漂流(4)】

----参与 | 2017 SAGE期刊数据库有奖问答【桃李湖畔·数据库利用体验(3)】

----从梅力更召取经:内蒙古大学荣获梅力更召赠书

----内大移动图书馆4月好书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